❶ 那個二極體的或門電路是怎麼回事就是二極體的並聯相當於什麼為什麼它可以實現或門
如圖:為二極體與門電路,Vcc = 10v,假設3v及以上代表高電平,0.7及以下代表低電平,下面根據圖中情況具體分析一下,
1、Ua=Ub=0v時,D1,D2正偏,兩個二極體均會導通, 此時Uy點電壓即為二極體導通電壓,也就是D1,D2導通電壓0.7v.
2、當Ua,Ub一高一低時,不妨假設Ua = 3v,Ub = 0v,這時我們不妨先從D2開始分析, D2會導通,導通後D2壓降將會被限制在0.7v,那麼D1由於右邊是0.7v左邊是3v所以會反偏截止,因此最後Uy為0.7v,這里也可以從D1開始分析,如果D1導通,那麼Uy應當為3.7v,
此時D2將導通,那麼D2導通,壓降又會變回0.7,最終狀態Uy仍然是0.7v
3、Va=Vb=3v,這個情況很好理解, D1,D2都會正偏,Uy被限定在3.7V.
總結(借用個定義):通常二極體導通之後,如果其陰極電位是不變的,那麼就把它的陽極電位固定在比陰極高0.7V的電位上;如果其陽極電位是不變的,那麼就把它的陰極電位固定在比陽極低0.7V的電位上,人們把導通後二極體的這種作用叫做鉗位。
(1)二極體門電路擴展閱讀:
正向性
外加正向電壓時,在正向特性的起始部分,正向電壓很小,不足以克服PN結內電場的阻擋作用,正向電流幾乎為零,這一段稱為死區。這個不能使二極體導通的正向電壓稱為死區電壓。當正向電壓大於死區電壓以後,PN結內電場被克服,二極體正向導通,電流隨電壓增大而迅速上升。
在正常使用的電流范圍內,導通時二極體的端電壓幾乎維持不變,這個電壓稱為二極體的正向電壓。當二極體兩端的正向電壓超過一定數值Vtb,內電場很快被削弱,特性電流迅速增長,二極體正向導通。Vtb 叫做門坎電壓或閾值電壓,硅管約為0.5V,鍺管約為0.1V。
硅二極體的正向導通壓降約為0.6~0.8V,鍺二極體的正向導通壓降約為0.2~0.3V。
反向性
外加反向電壓不超過一定范圍時,通過二極體的電流是少數載流子漂移運動所形成反向電流。由於反向電流很小,二極體處於截止狀態。這個反向電流又稱為反向飽和電流或漏電流,二極體的反向飽和電流受溫度影響很大。
一般硅管的反向電流比鍺管小得多,小功率硅管的反向飽和電流在nA數量級,小功率鍺管在μA數量級。溫度升高時,半導體受熱激發,少數載流子數目增加,反向飽和電流也隨之增加。
❷ 二極體門電路問題
二極體導通條件為陽極電壓比陰極高>0.7v;先從D1開始分析,A=0時,D1陽極最大可參考電壓為Vcc=5v,5v>0.7v,D1滿足導通條件其陽極=0.7v陰極=0v=A,Y=D1陽極=0.7v,Y=0.7v時=D2陽極,0.7v<B,D2不滿足導通條件,所以D1導通D2截止,Y=0.7v;反覆從D2開始分析,得出結果一樣;D1D2都導通時,兩者陽極電壓就有矛盾,因為二極體導通兩極電壓只可以是0.7v!
❸ 二極體門電路中,二極體起的什麼作用
起2個作用,箝位和隔離。
所謂箝位,是利用二極體導通時其壓降基本為恆定值(硅管約0.7V,鍺管約0.3V)這一特性,將輸入端的電壓(電平)傳送到輸出端。
隔離是利用二極體反向特性,隔離高電平不會反饋到輸入端。
舉例說明:圖片是一個二極體組成的「或」門電路,假設A為「1」,B、C為「0」,A點的「1」電平通過D1傳送到輸出端P,由於B、C都是「0」,D2、D3截止,P的「1」就會D2、D3隔離不會反饋到B、C端。
❹ 為什麼不宜將多個二極體門電路串聯起來使用
首先因為二極體本身有導通壓降,所以二極體門電路在輸出低電平的時候輸出的並不是0V而是0.2V之類的一個低電壓,而第二個串聯上的門會繼承這個導通電壓,也就是說可能低電平只有0.4V了。如果級聯的數量多,很快輸出的低電平的電壓就不夠低了,電路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其次,二極體門電路在輸入低電平的時候,必須從輸入口向外灌電流,所以如果門電路級聯的話,後級的二極體電流會灌進前級的二極體,導致前級二極體電流過大,直至燒毀。
❺ 二極體「與」門電路的工作原理
二極體與門電路的工作原理用的是二極體的正向導通特性,即
當A、B都置為高電平時,二極體截止,Y輸出為高電平;
當A、B中最少有一個置為低電平時,二極體導通,電阻承擔了高電平電壓,所以輸出低電平。
❻ 怎麼理解二極體與門電路
二極體是單相導通。門電路是邏輯輸出。這二都最大的區別是,二極體當你輸出版2V電壓,那麼除權了自身消耗的電壓,後面負載的電壓就是輸入電壓減去二極體消耗的電壓,假設二極體消耗0.7V,那麼負載上就是1.3V。如果輸入是3V,那負載上就是2.3V。而門電路就不同了。當你輸入高電位,假設高電位為2.4V。那輸出端的負載上就接近電源電壓。而當你輸入低於2.4V,輸出就是0伏。這是電壓特性,電流特性是:二極體是維持輸入端的電流特性,如果輸入性力強,那麼輸出負載很重也可以勝任。輸入能力弱,輸出也驅動力不強。門電路不同,它對輸出要求很弱,輸出能力就比效強。而輸入能力要是很強,輸出還是按門電路設計的能力,跟輸入沒什麼關系。
❼ 二極體門電路,二極體與門為什麼要電源,有電源不是可以直接輸出Y嗎
由於cc為5,當A、B任一端為0時,由於D1或D2,或兩者都處於導通狀態,基於其導通壓降只有0.7,所以Y點電壓都將被鉗位於0.7;
當A、B兩端同時處於3伏時,雖然兩二極體還是一樣處於正向導通狀態,但此時對A端來說,Y點電壓為A點電壓加二極體正向壓降0.7,即3.7,同樣對B端來說Y點電壓也應為3.7,這樣,在A、B兩端同處3電壓時,Y點電壓將保持於3.7。
以Y點電壓低於1時作低電平,電壓高於3時為高電平看待,Y點只有在A、B兩端同時處於高電平時,Y點輸出高電平,這樣就構成一個兩輸入端的正邏輯與門電路。硬體類一般都上硬之城看那裡比較專業,專業的問題專業解決,這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的方法,好過自己瞎搞,因為電子元器件的電子型號那些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會弄錯,所以還是找專業的幫你解決。
❽ 二極體門電路存在哪些缺點
網友你好,缺點就是相同規模的邏輯電路,門電路的功耗大。
不僅是由二極體組成的,還有三極體組成的TTL都有這樣的缺點。
❾ 二極體門電路的非門電路——BJT反相器
上圖表示一基本反相器電路及其邏輯符號。下圖則是其傳輸特性
,圖中標出了BJT的三個工作區域。對於飽和型反相器來說 ,輸入信號必須滿足下列條件:邏輯0:Vi<V1邏輯1:Vi>V2
由傳輸特性可見:
當輸入為邏輯0時,BJT將截止,輸出電壓將接近於VCC,即邏輯1。
當輸入為邏輯1時,BJT將飽和導通,輸出電壓約為0.2~0.3V,即為邏輯0。
可見反相器的輸出與輸入量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非邏輯關系。
雖然利用以上基本的與、或、非門,可以實現與、或、非三種邏輯運算。但是由於它們的輸出電阻比較大,帶負載的能力差,開關性能也不理想,因此基本的與、或、非門不具有實用性。解決的辦法之一是採用二極體與三極體門的組合,組成與非門、或非門,也就是所謂的復合門電路。與非門和或非門在負載能力 、工作速度和可靠性方面都大為提高,是邏輯電路中最常用的基本單元。下圖給出了復合門電路的一個例子及其邏輯符號和邏輯表達式。
❿ 二極體的與門電路
以二極體實現為例,與門的實現原理為:
如圖:為二極體與門電路,Vcc = 5v,R1 = 3K9, 假設3v及以上代表高電平,0.7及以下代表低電平。下面根據圖中情況具體分析一下:
1. Ua=Ub=0v時,D1,D2正向偏置,兩個二極體均會導通,此時Uy為電位為0.7v.,輸出為低電平
2.當Ua,Ub一高一低時,不妨假設Ua = 3v,Ub = 0v,這時不妨先從D2開始分析,
D2會導通,導通後D2壓降將會被限制在0.7v,那麼D1由於右邊是0.7v左邊是3v所以會反向偏置而截止,因此最後Uo為0.7v低電平輸出,這里也可以從D1開始分析,如果D1導通,那麼Uy應當為3.7v,此時D2將導通,那麼D2導通,壓降又會變回0.7,最終狀態Uo仍然是0.7v.輸出低電平,此時D1馬上截止。
3. Va=Vb=3v,這個情況很好理解, D1,D2都會正偏,Uy被限定在3.7V。
總結(借用個定義):通常二極體導通之後,如果其陰極電位是不變的,那麼就把它的陽極電位固定在比陰極高0.7V的電位上;如果其陽極電位是不變的,那麼就把它的陰極電位固定在比陽極低0.7V的電位上,人們把導通後二極體的這種作用叫做鉗位。(特別說明:壓差大的二極體先導通,先鉗位,先導通的二極體具有電路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