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的影響
1 在放大電路中引入負反饋,雖然會導致閉環增益的下降,但能使放大電路的許多性能得到改善。例如,可以提高增益的穩定性,擴展通頻帶,減小非線性失真,改變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等。下面將分別加以討論。
2 放大電路的增益可能由於元器件參數的變化、環境溫度的變化、電源電壓的變化、負載大小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而不穩定,引入適當的負反饋後,可提高閉環增益的穩定性。
3 負反饋具有穩定閉環增益的作用,即引入負反饋後,由各種原因,包括信號頻率的變化引起的增益的變化都將減小。
4負反饋對輸入電阻的影響取決於反饋網路與基本放大電路在輸入迴路的連接方式,而與輸出迴路中反饋的取樣方式無直接關系(取樣方式只改變的具體含義)。
(1)判寬電路擴展閱讀:
從放大器的輸 出端看,反饋網路要從放大器的輸出信號中取回反饋信號,通常有兩種取樣方式。按取樣方式的不同,反饋分為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
電壓反饋 :反饋信號取自 輸出電壓 或者輸出電壓的一部分
電流反饋 :反饋信號取自 輸出電流 或者輸出電流的一部分
(1) 電壓反饋:對交變信號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饋網路、負載三者在取樣端是並聯連接,則稱為並聯取樣,又稱電壓反饋。
(2) 電流反饋:對交變信號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饋網路、負載三者在取樣端是串聯連接,則稱為串聯取樣,又稱電流反饋。
(3) 電流反饋和電壓反饋的判定:在確定有反饋的情況下,則不是電壓反饋,就必定是電流反饋,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電壓反饋或者判定是否是電流反饋即可。通常判定電壓反饋較容易。
按反饋信號的頻率分,可以分為直流反饋和交流反饋。
(1) 直流反饋:若反饋環路內,直流分量可以流通,則該反饋環可以產生直流反饋。直流反饋主要作用於靜態工作點。
(2) 交流反饋:若反饋環路內,交流分量可以流通,則該反饋環可以產生交流反饋。交流反饋主要用來改善放大器的性能;交流正反饋主要用來產生振盪。
若反饋環路內,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都可以流通,則該反饋環既可以產生直流反饋又可以產生交流反饋。
⑵ 家裡的電路怎樣判斷是電路問題還是電壓問題
電壓問題的話?應該不止你一家電燈閃吧,鄰居家的也應該閃,鄰居家內不閃,就是你容的電路有問題,電路問題你要找公共點,要找到很麻煩,一是敲打露在外面的電線看看燈閃不閃分段敲打可容易發現虛接點。二晚上加大用電量比如用上電熱鍋功率大的,看看電路有沒有打火的地方,哪裡打火哪裡就是虛接點
⑶ 怎樣判斷電路是調頻還是調幅電路
調幅在解調時需要一個門限,而信號在遠距離傳輸時會有一定的衰減,再加上雜訊的干擾,因此容易判錯;
而調頻則沒有調幅那樣的缺陷,他只需判斷頻率,在遠距離傳輸時,頻率差的改變不會像幅度那樣改變的快,而且發送信號的幅度不像調幅那樣波動,因此他的誤碼率相對調幅來說低些;
調相與調頻差不多,他只需判斷相位,在遠距離傳輸時,尤其是載波,傳輸路徑不可避免的存在容性和感性,他們合在一起(尤其感性容性不固定時)將對信號的某一頻段衰減的厲害,對調頻信號造成一定的影響,而調相則不同,他的頻率是一定的,佔用的頻帶寬度比調頻信號小得多,因此受上述干擾的影響要小得多,所以他又比調頻信號的誤碼率要小些!
⑷ 判斷放大電路組態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組態(共基、共射、共集)
2010-07-01
13:21
一、判斷方法
方法一:共集組態是基極電流對射極電流的控制,以集電極為公共端;共基組態是射極電流對集電極電流的控制,以基極為公共端;共射組態是集電極電流對基極電流的控制,以射極為公共端;
方法二:前提,地端連接基極與射極。從輸出端看,若輸出是取集電極和射極(與地相接的一端,或者可看著與地)之間,則為共射;若輸出取在射極與地之間(腦海可近似認為與基極相接),則為共集電極;剩下的一種即為共基組態。組態顯現為沒連接的那極,如圖一,射極沒連入輸出,顯現為共射;圖二,集電極沒連入輸出,顯現為共集電極(個人方法)
二、三種組態的小結
共基:輸入與輸出電壓相位同向,電壓增益為「+」,對電壓有放大作用(放大倍數同共射),對電流
沒有放大作用,主要用於高頻電壓的放大,多用於輸出阻抗和電壓增益高的小信號電路,即恆流源電
路,寬頻放大電路,輸入電阻最小。
共集:輸入與輸出電壓相位同向,電壓增益為「+」,對電流有放大做用,對電壓沒有放大作用,共集
放大電路又稱電壓跟隨器/射極輸出器/隔離器,放在電路首級,提高輸入電阻,放在末級,降低輸
出電阻,提高帶負載能力,放在中間,可以起到電路的阻抗變換作用,這一級成為緩沖級或隔離級,輸
出電阻最低。
共射:
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相位相反,對電壓電流都有放大作用,增益為「-」,輸入電
阻比較適中,輸出電阻較大,多用於中間級,頻帶較窄,多用於低頻放大電路。
⑸ 寬限窄電路怎麼測試
通電檢測
1.通電觀察:通電後不要急於測量電氣指標,而要觀察電路有無異常現象,例如有無冒煙現象,有無異常氣味,手摸集成電路外封裝,是否發燙等。如果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關斷電源,待排除故障後再通電。
2.靜態調試:靜態調試一般是指在不加輸入信號,或只加固定的電平信號的條件下所進行的直流測試,可用萬用表測出電路中各點的電位,通過和理論估算值比較,結合電路原理的分析,判斷電路直流工作狀態是否正常,及時發現電路中已損壞或處於臨界工作狀態的元器件。通過更換器件或調整電路參數,使電路直流工作狀態符合設計要求。
3.動態調試:動態調試是在靜態調試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電路的輸入端加入合適的信號,按信號的流向,順序檢測各測試點的輸出信號,若發現不正常現象,應分析其原因,並排除故障,再進行調試,直到滿足要求。
測試過程中不能憑感覺,要始終藉助儀器觀察。使用示波器時,最好把示波器的信號輸入方式置於「DC」擋,通過直流耦合方式,可同時觀察被測信號的交、直流成分。通過調試,最後檢查功能塊和整機的各種指標(如信號的幅值、波形形狀、相位關系、增益、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必要,再進一步對電路參數提出合理的修正。
連線是否正確
檢查原理圖很關鍵,第一個檢查的重點是晶元的電源和網路節點的標注是否正確,同時也要注意網路節點是否有重疊的現象。另一個重點是原件的封裝,封裝的型號,封裝的引腳順序(切記:封裝不能採用頂視圖,特別是對於非插針的封裝)。檢查連線是否正確,包括錯線、少線和多線。
查線的方法通常有兩種:
按照電路圖檢查安裝的線路,根據電路連線,按照一定的順序逐一檢查安裝好的線路
按照實際線路對照原理圖進行,以元件為中心進行查線。把每個元件引腳的連線一次查清,檢查每個去處在電路圖上是否存在。為了防止出錯,對於已查過的線通常應在電路圖上做出標記,最好用指針萬用表歐姆擋的蜂鳴器測試,直接測量元器件引腳,這樣可以同時發現接線不良的地方
⑹ 什麼是校正電路
本文以TCL2952型機的全分立元件的枕形校正電路為例,著重介紹該電路維修方法與技巧。對於集成電路校正以及小信號校正信號集成在IC內的電路,其檢修相對簡單些,維修時可參照此方法與技巧。
一、枕形校正電路的特點
枕形校正電路實際為一線性良好、工作穩定且工作狀態可以調整的一個功率放大器。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向負載輸出穩定的直流工作電壓,且輸出直流工作電壓值可以調整(調整輸出直流電壓值就是調整行幅的大小);二是先對場信號進行波形變換及功率放大,然後調制流過行偏轉線圈中的行鋸齒波電流以抵消或補償CRT的自然失真現象,其補償量的大小可以調節。
二、枕形校正電路損壞後出現的故障現象
1.行幅縮小但不失真(圖像線性良好);
2.行幅擴大但不失真(圖像線性良好);
3.行幅縮小且失真(圖像線性失真);
4.行幅擴大且失真(圖像線性失真)。
前兩種故障現象說明場校正信號可以順利通過全部電路進行不失真的放大,只不過該電路輸出的直流電壓的高低發生了變化(過高或過低),造成行幅過寬或過窄;後兩種故障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場校正信號無法順利通過全部電路進行放大,整個校正電路的直流輸出存在開路或短路性故障,致使場校正信號被阻斷,無法將校正信號傳輸給負載電路從而出現枕形失真;二是枕形校正電路輸出的直流電壓過高或過低,同時場校正信號未送到該電路中。
三、枕形校正電路的檢修技巧
要想高效快速地檢修枕形校正電路,首先應該知道該電路的各個關鍵檢測點,如圖1所示。
A點:該點是電路的負載直流輸出點。此點在電路正常工作時電壓值為23V。A點電壓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圖像的行幅大小即圖像幅度的寬窄。
B點:因為該點在整個電路的中間位置,在檢修時可將該點與地短接,快速區分出故障與部位在枕形校正電路的前半段還是在後半段。這樣可大大提高檢修速度與效率。
C點:通過對此點電位的改變可快速判斷出枕形校正電路後半段的正常與否,從而達到對電路的快速檢修的目的。
D點:將此點與地短路可快速判斷c、D點之間電路是否通暢。
E點:對此點電位(指交流電壓)的監測,可排除因行輸出電路個別元件短路,致使輸出的校正直流電壓消失而造成行幅過寬且帶枕形失真的故障原因。
⑺ 電壓、電流反饋放大電路類型如何判斷
書面方案:將信號輸出端接地,如果反饋信號立即消失,則說明是電壓反饋;如果反饋信號依然存在,則說明是電流反饋。
土方案(極其准):看反饋網路與輸出端的連接方式,如果反饋網路與信號輸出端直接相連,則是電壓反饋,如果反饋網路並沒有與輸出端直接相連,則是電流反饋。
根據反饋信號在放大電路輸出端采樣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電壓反饋和電流反饋。若反饋信號是從輸出電壓采樣而得,反饋信號與輸出電壓成正比,則稱為電壓反饋;若反饋信號是從輸出電流采樣而得,反饋信號與輸出電流成正比。
(7)判寬電路擴展閱讀:
根據負載電阻與反饋網路的連接方式來區分電壓反饋與電流反饋。將負載電阻與反饋網路看作雙端網路(在反饋放大電路中其中一端通常為公共接地端),若負載電阻與反饋網路並聯,則反饋量對輸出電壓采樣,為電壓反饋。否則,反饋量無法直接對輸出電壓進行采樣,則只能對輸出電流進行采樣。
在穩定輸出電壓的同時也必然穩定輸出電流,反之亦然,二者效果相同。但是當負載電阻RL改變時,二者的效果則完全不同,電壓負反饋在穩定輸出電壓時,輸出電流將更不穩定;而電流負反饋在穩定輸出電流時,輸出電壓將更不穩定。
⑻ 請問,放大電路有幾種分別介紹下
低頻電壓放大器
低頻電壓放大器是指工作頻率在 20 赫~ 20 千赫之間、輸出要求有一定電壓值而不要求很強的電流的放大器。
( 1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圖 1 ( a )是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C1 是輸入電容, C2 是輸出電容,三極體 VT 就是起放大作用的器件, RB 是基極偏置電阻 ,RC 是集電極負載電阻。 1 、 3 端是輸入, 2 、 3 端是輸出。 3 端是公共點,通常是接地的,也稱「地」端。靜態時的直流通路見圖 1 ( b ),動態時交流通路見圖 1 ( c )。電路的特點是電壓放大倍數從十幾到一百多,輸出電壓的相位和輸入電壓是相反的,性能不夠穩定,可用於一般場合。
( 2 )分壓式偏置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圖 2 比圖 1 多用 3 個元件。基極電壓是由 RB1 和 RB2 分壓取得的,所以稱為分壓偏置。發射極中增加電阻 RE 和電容 CE , CE 稱交流旁路電容,對交流是短路的; RE 則有直流負反饋作用。所謂反饋是指把輸出的變化通過某種方式送到輸入端,作為輸入的一部分。如果送回部分和原來的輸入部分是相減的,就是負反饋。圖中基極真正的輸入電壓是 RB2 上電壓和 RE 上電壓的差值,所以是負反饋。由於採取了上面兩個措施,使電路工作穩定性能提高,是應用最廣的放大電路。
( 3 )射極輸出器
圖 3 ( a )是一個射極輸出器。它的輸出電壓是從射極輸出的。圖 3 ( b )是它的交流通路圖,可以看到它是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這個圖中,晶體管真正的輸入是 V i 和 V o 的差值,所以這是一個交流負反饋很深的電路。由於很深的負反饋,這個電路的特點是:電壓放大倍數小於 1 而接近 1 ,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同相,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低,失真小,頻帶寬,工作穩定。它經常被用作放大器的輸入級、輸出級或作阻抗匹配之用。
( 4 )低頻放大器的耦合
一個放大器通常有好幾級,級與級之間的聯系就稱為耦合。放大器的級間耦合方式有三種: ①RC 耦合,見圖 4 ( a )。優點是簡單、成本低。但性能不是最佳。 ② 變壓器耦合,見圖 4 ( b )。優點是阻抗匹配好、輸出功率和效率高,但變壓器製作比較麻煩。 ③ 直接耦合,見圖 4 ( c )。優點是頻帶寬,可作直流放大器使用,但前後級工作有牽制,穩定性差,設計製作較麻煩。
功率放大器
能把輸入信號放大並向負載提供足夠大的功率的放大器叫功率放大器。例如收音機的末級放大器就是功率放大器。
( 1 )甲類單管功率放大器
圖 5 是單管功率放大器, C1 是輸入電容, T 是輸出變壓器。它的集電極負載電阻 Ri′ 是將負載電阻 R L 通過變壓器匝數比折算過來的:
RC′= ( N1 N2 ) 2 RL=N 2 RL
負載電阻是低阻抗的揚聲器,用變壓器可以起阻抗變換作用,使負載得到較大的功率。
這個電路不管有沒有輸入信號,晶體管始終處於導通狀態,靜態電流比較大,困此集電極損耗較大,效率不高,大約只有 35 %。這種工作狀態被稱為甲類工作狀態。這種電路一般用在功率不太大的場合,它的輸入方式可以是變壓器耦合也可以是 RC 耦合。
( 2 )乙類推挽功率放大器
圖 6 是常用的乙類推挽功率放大電路。它由兩個特性相同的晶體管組成對稱電路,在沒有輸入信號時,每個管子都處於截止狀態,靜態電流幾乎是零,只有在有信號輸入時管子才導通,這種狀態稱為乙類工作狀態。當輸入信號是正弦波時,正半周時 VT1 導通 VT2 截止,負半周時 VT2 導通 VT1 截止。兩個管子交替出現的電流在輸出變壓器中合成,使負載上得到純正的正弦波。這種兩管交替工作的形式叫做推挽電路。
乙類推挽放大器的輸出功率較大,失真也小,效率也較高,一般可達 60 %。
( 3 ) OTL 功率放大器
目前廣泛應用的無變壓器乙類推挽放大器,簡稱 OTL 電路,是一種性能很好的功率放大器。為了
易於說明,先介紹一個有輸入變壓器沒有輸出變壓器的 OTL 電路,如圖 7 。
這個電路使用兩個特性相同的晶體管,兩組偏置電阻和發射極電阻的阻值也相同。在靜態時, VT1 、 VT2 流過的電流很小,電容 C 上充有對地為 1 2 E c 的直流電壓。在有輸入信號時,正半周時 VT1 導通, VT2 截止,集電極電流 i c1 方向如圖所示,負載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正半周輸出信號。負半周時 VT1 截止, VT2 導通,集電極電流 i c2 的方向如圖所示, RL 上得到放大了的負半周輸出信號。這個電路的關鍵元件是電容器 C ,它上面的電壓就相當於 VT2 的供電電壓。
以這個電路為基礎,還有用三極體倒相的不用輸入變壓器的真正 OTL 電路,用 PNP 管和 NPN 管組成的互補對稱式 OTL 電路,以及最新的橋接推挽功率放大器,簡稱 BTL 電路等等。
直流放大器
能夠放大直流信號或變化很緩慢的信號的電路稱為直流放大電路或直流放大器。測量和控制方面常用到這種放大器。
( 1 )雙管直耦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不能用 RC 耦合或變壓器耦合,只能用直接耦合方式。圖 8 是一個兩級直耦放大器。直耦方式會帶來前後級工作點的相互牽制,電路中在 VT2 的發射極加電阻 R E 以提高後級發射極電位來解決前後級的牽制。直流放大器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零點漂移。所謂零點漂移是指放大器在沒有輸入信號時,由於工作點不穩定引起靜態電位緩慢地變化,這種變化被逐級放大,使輸出端產生虛假信號。放大器級數越多,零點漂移越嚴重。所以這種雙管直耦放大器只能用於要求不高的場合。
( 2 )差分放大器
解決零點漂移的辦法是採用差分放大器,圖 9 是應用較廣的射極耦合差分放大器。它使用雙電源,其中 VT1 和 VT2 的特性相同,兩組電阻數值也相同, R E 有負反饋作用。實際上這是一個橋形電路,兩個 R C 和兩個管子是四個橋臂,輸出電壓 V 0 從電橋的對角線上取出。沒有輸入信號時,因為 RC1=RC2 和兩管特性相同,所以電橋是平衡的,輸出是零。由於是接成橋形,零點漂移也很小。
差分放大器有良好的穩定性,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集成運算放大器
集成運算放大器是一種把多級直流放大器做在一個集成片上,只要在外部接少量元件就能完成各種功能的器件。因為它早期是用在模擬計算機中做加法器、乘法器用的,所以叫做運算放大器。它有十多個引腳,一般都用有 3 個端子的三角形符號表示,如圖 10 。它有兩個輸入端、 1 個輸出端,上面那個輸入端叫做反相輸入端,用「 — 」作標記;下面的叫同相輸入端,用「+」作標記。
集成運算放大器可以完成加、減、乘、除、微分、積分等多種模擬運算,也可以接成交流或直流放大器應用。在作放大器應用時有:
( 1 )帶調零的同相輸出放大電路
圖 11 是帶調零端的同相輸出運放電路。引腳 1 、 11 、 12 是調零端,調整 RP 可使輸出端( 8 )在靜態時輸出電壓為零。 9 、 6 兩腳分別接正、負電源。輸入信號接到同相輸入端( 5 ),因此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同相。放大器負反饋經反饋電阻 R2 接到反相輸入端( 4 )。同相輸入接法的電壓放大倍數總是大於 1 的。
( 2 )反相輸出運放電路
也可以使輸入信號從反相輸入端接入,如圖 12 。如對電路要求不高,可以不用調零,這時可以把 3 個調零端短路。
輸入信號從耦合電容 C1 經 R1 接入反相輸入端,而同相輸入端通過電阻 R3 接地。反相輸入接法的電壓放大倍數可以大於 1 、等於 1 或小於 1 。
( 3 )同相輸出高輸入阻抗運放電路
圖 13 中沒有接入 R1 ,相當於 R1 阻值無窮大,這時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等於 1 ,輸入阻抗可達幾百千歐。
放大電路讀圖要點和舉例
放大電路是電子電路中變化較多和較復雜的電路。在拿到一張放大電路圖時,首先要把它逐級分解開,然後一級一級分析弄懂它的原理,最後再全面綜合。讀圖時要注意: ① 在逐級分析時要區分開主要元器件和輔助元器件。放大器中使用的輔助元器件很多,如偏置電路中的溫度補償元件,穩壓穩流元器件,防止自激振盪的防振元件、去耦元件,保護電路中的保護元件等。 ② 在分析中最主要和困難的是反饋的分析,要能找出反饋通路,判斷反饋的極性和類型,特別是多級放大器,往往以後級將負反饋加到前級,因此更要細致分析。 ③ 一般低頻放大器常用 RC 耦合方式;高頻放大器則常常是和 LC 調諧電路有關的,或是用單調諧或是用雙調諧電路,而且電路里使用的電容器容量一般也比較小。 ④ 注意晶體管和電源的極性,放大器中常常使用雙電源,這是放大電路的特殊性。
例 1 助聽器電路
圖 14 是一個助聽器電路,實際上是一個 4 級低頻放大器。 VT1 、 VT2 之間和 VT3 、 VT4 之間採用直接耦合方式, VT2 和 VT3 之間則用 RC 耦合。為了改善音質, VT1 和 VT3 的本級有並聯電壓負反饋( R2 和 R7 )。由於使用高阻抗的耳機,所以可以把耳機直接接在 VT4 的集電極迴路內。 R6 、 C2 是去耦電路, C6 是電源濾波電容。
例 2 收音機低放電路
圖 15 是普及型收音機的低放電路。電路共 3 級,第 1 級( VT1 )前置電壓放大,第 2 級( VT2 )是推動級,第 3 級( VT3 、 VT4 )是推挽功放。 VT1 和 VT2 之間採用直接耦合, VT2 和 VT3 、 VT4 之間用輸入變壓器( T1 )耦合並完成倒相,最後用輸出變壓器( T2 )輸出,使用低阻揚聲器。此外, VT1 本級有並聯電壓負反饋( R1 ), T2 次級經 R3 送回到 VT2 有串聯電壓負反饋。電路中 C2 的作用是增強高音區的負反饋,減弱高音以增強低音。 R4 、 C4 為去耦電路, C3 為電源的濾波電容。整個電路簡單明了。
一個振盪器必須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饋電路和選頻網路。放大器能對振盪器輸入端所加的輸入信號予以放大使輸出信號保持恆定的數值。正反饋電路保證向振盪器輸入端提供的反饋信號是相位相同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振盪維持下去。選頻網路則只允許某個特定頻率 f 0 能通過,使振盪器產生單一頻率的輸出。
振盪器能不能振盪起來並維持穩定的輸出是由以下兩個條件決定的;一個是反饋電壓 u f 和輸入電壓 U i 要相等,這是振幅平衡條件。二是 u f 和 u i 必須相位相同,這是相位平衡條件,也就是說必須保證是正反饋。一般情況下,振幅平衡條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斷一個振盪電路能否振盪,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條件是否成立。
振盪器按振盪頻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頻( 20 赫以下)、低頻( 20 赫~ 200 千赫)、高頻( 200 千赫~ 30 兆赫)和超高頻( 10 兆赫~ 350 兆赫)等幾種。按振盪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盪和非正弦波振盪兩類。
正弦波振盪器按照選頻網路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 LC 振盪器、 RC 振盪器和石英晶體振盪器三種。石英晶體振盪器有很高的頻率穩定度,只在要求很高的場合使用。在一般家用電器中,大量使用著各種 L C 振盪器和 RG 振盪器。
LC 振盪器
LC 振盪器的選頻網路是 LC 諧振電路。它們的振盪頻率都比較高,常見電路有 3 種。
( 1 )變壓器反饋 LC 振盪電路
圖 1 ( a )是變壓器反饋 LC 振盪電路。晶體管 VT 是共發射極放大器。變壓器 T 的初級是起選頻作用的 LC 諧振電路,變壓器 T 的次級向放大器輸入提供正反饋信號。接通電源時, LC 迴路中出現微弱的瞬變電流,但是只有頻率和迴路諧振頻率 f 0 相同的電流才能在迴路兩端產生較高的電壓,這個電壓通過變壓器初次級 L1 、 L2 的耦合又送回到晶體管 V 的基極。從圖 1 ( b )看到,只要接法沒有錯誤,這個反饋信號電壓是和輸入信號電壓相位相同的,也就是說,它是正反饋。因此電路的振盪迅速加強並最後穩定下來。
變壓器反饋 LC 振盪電路的特點是:頻率范圍寬、容易起振,但頻率穩定度不高。它的振盪頻率是: f 0 =1 / 2π LC 。常用於產生幾十千赫到幾十兆赫的正弦波信號。
( 2 )電感三點式振盪電路
圖 2 ( a )是另一種常用的電感三點式振盪電路。圖中電感 L1 、 L2 和電容 C 組成起選頻作用的諧振電路。從 L2 上取出反饋電壓加到晶體管 VT 的基極。從圖 2 ( b )看到,晶體管的輸入電壓和反饋電壓是同相的,滿足相位平衡條件的,因此電路能起振。由於晶體管的 3 個極是分別接在電感的 3 個點上的,因此被稱為電感三點式振盪電路。
電感三點式振盪電路的特點是:頻率范圍寬、容易起振,但輸出含有較多高次調波,波形較差。它的振盪頻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L=L1 + L2 + 2M 。常用於產生幾十兆赫以下的正弦波信號。
( 3 )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
還有一種常用的振盪電路是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見圖 3 ( a )。圖中電感 L 和電容 C1 、 C2 組成起選頻作用的諧振電路,從電容 C2 上取出反饋電壓加到晶體管 VT 的基極。從圖 3 ( b )看到,晶體管的輸入電壓和反饋電壓同相,滿足相位平衡條件,因此電路能起振。由於電路中晶體管的 3 個極分別接在電容 C1 、 C2 的 3 個點上,因此被稱為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
電容三點式振盪電路的特點是:頻率穩定度較高,輸出波形好,頻率可以高達 100 兆赫以上,但頻率調節范圍較小,因此適合於作固定頻率的振盪器。它的振盪頻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C= C 1 C 2 C 1 +C 2 。
上面 3 種振盪電路中的放大器都是用的共發射極電路。共發射極接法的振盪器增益較高,容易起振。也可以把振盪電路中的放大器接成共基極電路形式。共基極接法的振盪器振盪頻率比較高,而且頻率穩定性好。
⑼ 怎樣判斷一個電路是否具有放大功能 請說明理由!請舉出實際的電路圖列子加以仔細說明 謝謝急!
一個放大電路?那也大寬泛了吧?單級也是一個放大電路、多級也是一個放大電路;分立元件也是一個放大電路、集成塊也是一個放大電路。高頻的?低頻的?總應說定個條件吧!
所以我這兒只能以三極體單級放大電路是否有放大能力的判斷方法說一下:
1、在手摸三極體不發熱情況下,用萬用表直流2.5V(指針表)測EB之間的電壓,測得0.7V可判斷放大器有放大能力,而旦工作在線性區。(註:在R2開路情況下,Veb也會是0.7V,但這時三極體會因Ice過大而發熱)
理由:在三極體不發熱的情況下,Veb=0.7V說明放大器的偏置電路正常,三極體也正常(C極開路時Veb也會是0.7V,可由第二種法判斷)。
2、用萬用表測三極體ce之間的電壓,這時Vec應小於V+。然後將b、e兩極用導線短路,ce電壓升高至電源電壓,那麼就可判斷這個放大器有放大能力。
理由:當你短路be兩極時,放大器失去偏置電壓,就沒有偏置電流,Ice=IR3=0、VR3也就等於0。
3、a、用一個大一點的電容(如10uF-100uF)作為隔離,在輸出端接個喇叭或耳機,再用導線斷續短路三極體的eb極,如果喇叭或耳機聽到卜、卜聲,就可判斷本級放大器正常。
b,用指針式萬用表Rx100檔(Rx1檔電流很大,弄不好會燒毀三極體),紅表筆接地,黑表筆斷續碰觸三極體的b極,喇叭或耳機也會發出卜、卜聲,這時也可判斷本級放大器正常。
理由:斷續短路eb極或用萬用表電阻檔斷續碰三極體的eb極,相當於在輸入端榆入一個大信號,這個信號被放大器放大後輸出,接在輸出端的喇叭或耳機就會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