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rc復位電路 按下按鈕 電容c不就短路燒壞了嗎
對的,電容抄的作用是在上電瞬間襲充電初始階段相當於短路狀態,隨著電量的增加到了充滿電量時就想當於斷路狀態了,此後復位電路就失能了,如果需要再次復位,要麼重新上電要麼就按按鍵強制復位,當按鍵按下時復位端與電源連接單片機復位,同時電容存儲的電量經開關斷路釋放,因為原本5V電壓在10UF的電容上存儲的能量也沒有太多加之電解電容是有內阻存在的,電容是安全的。
Ⅱ RC復位電路工作原理是什麼
先不管按鍵,看上電復位的情況:通電瞬間電容可以當短路所以RST腳為高電平。隨版著時間的飛逝(電容充電),穩定權後VCC的電壓實際上是加在電容上的。電容下極板也就是RST腳最終為0V。這樣RST持續一段時間高電平後最終穩定在低電平,高電平持續時間由RC時間常數決定。這就是上電高電平復位
在說按鍵。按鍵按下去就相當於上電那一瞬,讓電容短路。後面的事都一樣了。
再順便說下,大電容旁邊那個小電容一般是穩定電源電壓濾波用的
Ⅲ 增加放電迴路的RC復位電路原理
續流!
Ⅳ RC復位電路在單片機中下拉了個電阻,並且t=RC,我想知道這個電阻為什麼可以起到延長復位時間..
哈哈 就這樣的回答還能被推薦啊 也沒有答復人家的提問啊
所答非所問 還是內俺來幫你吧
1 單片機復位時,容+5V電源對電容充電 電流流過電阻R 產生一個電壓(即高電平對單片機進行復位) 當充電結束後 充電電流為0 電阻上的電壓也變為0 則單片機復位過程結束。
一般為保證單片機可靠復位 充電時間應大於2個機器周期(即24個晶振的時鍾周期)
2 電阻R為充電的限流電阻 當電阻R較小 則充電電流會很大 充電時間短
當電阻較大時 充電電流小 充電時間長
一般充電時間為3T=3RC,即 電阻越大 電容越大 充電時間就越長 即復位的時間長。
3 為保證可靠復位 一般電阻R=8.1K 電容C=10微法
呵呵 請為正確答案 選滿意回答嘍
Ⅳ 單片機復位電路(高低電平復位分別)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高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低電平時就掃描程序存儲器執行程序。
(5)rc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
2、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並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3、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執行各種邏輯運算,並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3)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並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於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後,用於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匯流排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解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位元組等等。
(3)程序計數器PC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硬體特性
晶元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Ⅵ RC復位電路在單片機中 這個電容和電阻分別什麼作用 再告訴我下如何選擇電容容值和電阻阻值
復位電路的原理:上電瞬間,5V電壓經C3電容(此時電容作用,通交隔回直,瞬間的電壓變化答會經C3耦合,此時C3視為理想中短路狀態),過R1到地迴路,RST腳瞬間變為高電平,CPU進入復位狀態,5V經C3,R1到地進行充電迴路,根據RC串聯充電公式,當C3充飽電後,C3兩端壓降為5V,此時RST腳為低電平,C3充電時間T大於CPU復位時間時,CPU復位成功。
Ⅶ RC電路有什麼作用啊 我知道可以用作復位電路 還有別的作用嗎
這個是個RC復位電路,上電瞬間,因為C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給單片機的RST上一個高電平復位信號,隨著R給C充電,RST上逐漸變成低電平,復位解除,單片機開始正常運行。
Ⅷ 為什麼單片機總是用RC做復位電路而不用RL或RLC
電容的成本比電感低多了,同樣的延時時間,電感量很大的
Ⅸ 請問下RC復位電路的原理
電路原理上說:電容器是對交流電信號比較敏感的,當上電復位的瞬間,相當於加上了交流信號,容抗變為0,因此相當於短路。
Ⅹ RC復位電路的VCC選取原則
一般的復位電壓由IC的工作供電電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