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新時代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

新時代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

發布時間:2022-12-17 03:06:01

㈠ 集成電路產業這十城最有競爭力:上海居榜首,江蘇三地入選

集成電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經過多年部署,我國目前主要有四個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區域。

在上述四個區域中,不僅有上海、北京、無錫這類已經布局多年的城市,也有南京等後發奮起的城市。

隨著集成電路新政的出台,產業再度迎來利好,下一步區域和城市產業發展過程中該如何協同?

四個區域十大城市

由於集成電路產業對當地的資源稟賦條件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基本都分布在省會城市或沿海的計劃單列市,並基本呈現「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徵。

「這種『一軸一帶』是十幾年前就有的布局,沿江發展軸是從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合肥,一直到南京、上海;沿海發展帶是從大連、北京、天津、青島再到廈門、福州、深圳、廣州,呈現一個燕翅型的布局。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是燕頭,珠三角、京津環渤海是兩個翅膀,中西部是燕子的尾巴。」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告訴第一 財經 記者。

根據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前10強中,長三角地區佔五席,分別是上海、無錫、合肥、南京、蘇州,珠三角地區深圳入圍,環渤海北京入選,中西部有成都、西安、武漢入選。

這個排名,其實也和我國已有的集成電路產業格局相符。「集成電路產業並不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一投入就能看到效果,它從政策、資金、產業基礎、上下游的配套再到人才,都需要長期投入才能慢慢看到成效。」李珂說。

具體來看,上海排在榜單首位,集成電路是其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已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領域。根據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700億元,其中設計業715億元,製造業389億元,封測業382億元,設備材料業218億元。

在企業方面,上海僅浦東張江就集聚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紫光展銳、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半導體等多家知名企業;在設計領域,上海一些集成電路企業的研發能力已達到7納米,其中紫光展銳在全球手機晶元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在製造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的年銷售額在國內位居前兩位。

在今年1~5月各個領域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仍逆勢增長,銷售收入實現38.7%的增長。

作為國內綜合科研實力最強的地區,北京規劃到2020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且北京的產業規模多年來一直位居前三,並在技術研發、集成電路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方面都有良好基礎。

而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集成電路規模最大的城市,規劃到2023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其中設計業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元。

另外在十強城市中,江蘇有三個城市上榜,分別是無錫、南京、蘇州。其中既有布局多年的無錫和蘇州,也有近幾年開始發力的南京。

無錫是江蘇集成電路產業最發達的城市。2018年和2019年,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2019年的產值達1178.3億元,增長8.3%,位於江蘇省第一,佔比超過50%;在全國居第二,佔比超過10%。

近兩年,華虹半導體無錫基地(一期)12英寸生產線、中環領先大矽片、海力士二工廠、聯動天翼新能源一期等重大項目在無錫竣工投產。就在8月5日,無錫市政府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全面合作共建的江蘇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簽約,落戶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中心建成後,將形成3個以上行業級集成電路應用測試平台。該項目整體團隊規模預計達130人以上,計劃培養、引進大型公司高管等高層次人才20人以上,引進博士級別專業人才60人以上。

集成電路產業覆蓋設計、晶元製造、封裝與測試、裝備與材料和EDA等多個領域。李珂對記者表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四個主要區域,發展的重點有所不同。在長三角地區,製造環節是最核心的,無論是上海的晶元製造和設計,還是整個江蘇的封裝測試、晶元製造,都是這個區域的最大優勢。而北京是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突出,比如全國前十大的IC設計公司,北京佔了超過一半。珠三角則是在集成電路的應用領域比較突出,包括中興、華為,以及下游的整機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中西部則處在趕超的狀態,比如西安的三星、武漢的長江存儲。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7562.3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3063.5億元,同比增長21.6%;製造業銷售額為2149.1億元,同比增長18.2%;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349.7億元,同比增長7.1%。

15.8%的增長率雖然比以往低,但相比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下滑12.1%的情況,中國半導體市場仍是逆勢上揚。

要在整個產業鏈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經過20年發展,在設計等領域取得不小進步,但是在製造、上游裝備等領域,依然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表示,盡管華為在晶元里的 探索 從十幾年前的嚴重落後經歷了「比較落後、有點落後、趕上來再到領先」的過程,但由於製造環節的缺失,讓華為即將發布的5G晶元麒麟9000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元的最後一代。他還呼籲,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夥伴應該全方位紮根。

在早些時候的8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稱「新政」)。這份新政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力度最大以及覆蓋范圍最廣的文件,包括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減稅相關內容,第一條就是針對製造企業。比如,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李珂對記者表示,如果說以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資金,現在不管是國家大基金的設立,還是科創板支持集成電路企業上市,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金問題,所以當前的關鍵是技術領域的突破。「過去我們談產業鏈上的重點突破,選幾個領域先突破。現在和以往不同,需要在整個產業鏈全面突破。」

按照以往經驗,國務院發布文件以後,各部委和一線城市都會發布更具體的政策。李珂說,相比此前的《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出台後少數城市略顯蜂擁的布局,本次新政出台的背景是,各地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仍然很高,但是更重要的是已經認清自己的城市稟賦,因此在承接項目時會更加理性。

李珂還認為,從產業發展來看,不管是經濟強省還是信息產業強省,發展集成電路雖然各有側重,但是否擁有一條12英寸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是一個關鍵。「比如廣州去年有了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杭州今年的重點項目也有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項目。」

對於近年開始發力集成電路產業的後起之秀南京,還有中西部產業規模靠前的成都,李珂認為,這些地方要繼續發揮自己的城市優勢,比如成都要利用好自身的高校資源(電子 科技 大學),另外還要加快布局12英寸的生產線,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

㈡ 集成電路遭遇卡脖問題,政協委是作何回應的

首先是肯定了目前我們國家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還有差距,其次強調了未來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爭取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㈢ 「缺芯」之痛與世界半導體江湖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口技術和零部件;2020年5月,美國進一步升級對華為貿易禁令,要求凡使用了美國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元出口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證,進一步切斷華為通過第三方獲取晶元或代工生產的渠道。

此前,高通、英特爾和博通等美國公司都向華為提供晶元,用於華為智能手機和其他電信設備,華為手機使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華為自研的麒麟高端手機晶元,也依賴台積電代工。隨著美國晶元禁令實施,華為手機業務遭遇重創,消費者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海外市場拓展也受到影響。

美國憑借晶元技術優勢對中國企業「卡脖子」,使半導體產業陡然成為中美 科技 競爭的風暴眼。「缺芯」之痛,突顯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短板。它如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鍾,驚醒國人看清國際 科技 競爭的殘酷現實。

半導體產業是 科技 創新的龍頭和先導,在信息 科技 和高端製造中占據核心地位。攻克半導體核心技術難題,解決高端晶元受制於人的現狀,成為中國高 科技 發展和產業升級的當務之急。

全球半導體版圖

半導體產業很典型地體現了供應鏈的全球化,各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上分工協作,相互依賴。美國、韓國、日本、中國、歐洲等國家或地區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組成了緊密協作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美國的半導體企業銷售額占據全球的47%,排名第二的是韓國,佔比為19%,日本和歐盟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佔比均為10%,並列第三。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佔比分別為6%和5%。

具體來看,美國牢牢控制半導體產業鏈的頭部,包括最前端EDA/IP、晶元設計和關鍵設備等。具體而言,在全球產業鏈總增加值中,美國在EDA/IP上,占據74%份額;在邏輯晶元設計上,占據67%;在存儲晶元設計上,占據29%;在半導體製造設備上,占據41%。

日本在晶元設計、半導體製造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重要環節掌握核心技術;韓國在存儲晶元設計、半導體材料上發揮關鍵作用;歐洲在晶元設計、半導體製造設備和半導體材料上貢獻突出;中國則在晶圓製造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大陸在全球晶圓製造(後道封裝、測試)增加值佔比高達38%;中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材料、晶圓製造(前道製造、後道封裝、測試)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22%和47%。

以上國家和地區構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主體。

晶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晶元製造是全球頂尖的高端製造產業之一,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行業。製造的過程之復雜、技術之尖端、對製造設備的苛刻要求,決定了晶元產業鏈的復雜性。半導體製造中的大部分設備,包含了數百家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模塊、激光、機電組件、控制晶元、光學、電源等,均需依託高度專業化的復雜供應鏈。每一個單一製造鏈條都可能匯集了成千上萬的產品,凝聚著數十萬人多年研發的積累。

晶元技術也涉及廣泛的學科,需要長時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的成果累積。舉例來說,一項半導體新技術方法從發布論文,到規模化量產,至少需要10-15年的時間。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光刻技術基礎的極紫外線EUV應用,從早期的概念演示到如今的商業化花費了將近40年的時間,而EUV生產所需要的光刻機設備的10萬個零部件來自全球5000多家供應商。

晶元製造的復雜性,創造了一個由無數細分專業方向組成的全球化產業鏈。在半導體市場中,專業的世界級公司通過幾十年有針對性的研發,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建立了牢固的市場地位。比如,荷蘭ASML壟斷著世界光刻機的生產;美國高通、英特爾、韓國三星、中國台灣的台積電等也都形成了各自的技術優勢。目前全世界最先進製程的高端晶元幾乎都由台積電和三星生產。

中美晶元供應鏈各有軟肋

「缺芯」,不僅困擾著中國企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及美國貿易禁令干擾,晶元產能及供應不足,全球信息產業和智能製造都遭遇了嚴重的「晶元荒」。

隨著新一輪新冠疫情在東南亞蔓延, 汽車 行業晶元短缺進一步加劇,全球三家最大的 汽車 製造商裝配線均出現中斷。豐田稱 9 月全球減產 40%。美國車企也不能倖免,福特 汽車 旗下一家工廠暫停組裝 F-150 皮卡,通用 汽車 北美地區生產線停工時間也被迫延長。

蔓延全球的晶元荒,迫使各國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行重新審視和評估。中美兩個大國在半導體供應鏈上各有優勢,也各有軟肋。

中國晶元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加速追趕。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8848億元,同比增長17%,5年增長了超過一倍。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3778.4億元,同比增長23.3%;製造業銷售額為2560.1億元,同比增長19.1%;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509.5億元,同比增長6.8%。中國2020年出口集成電路2598億塊,出口金額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

中國晶元核心技術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主要突破在晶元設計領域,晶元設計水平位列全球第二。在製造的封測環節也不是我們的短板。中國晶元製造的短板主要在三方面:核心原材料不能自己自足、晶元製造工藝與國際領先水平有較大差距、關鍵製造設備依賴進口。

由於不能獨立完成先進製程晶元的生產製造,大量高端晶元依賴進口。2020年中國進口晶元5435億塊,進口金額3500.4億美元。

美國是世界晶元頭號強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但其核心能力是主導晶元產業鏈的前端,包括設計、製造設備的關鍵技術等,但上游資源和製造能力也依賴國外。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市場的市佔率急速下降,從 1990 年 37% 滑落至目前 12%左右。

波士頓咨詢公司和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在今年4月聯合發布的《在不確定的時代加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報告顯示,若按設備製造/組裝所在地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銷售額佔比高達35%;美國則排名第二,銷售額佔比為19%。

世界晶元的主要製造產能集中在亞洲, 2020 年中國台灣半導體產能全球佔比為 22%,其次是韓國 21%,日本和中國大陸皆為 15%。這意味著美國在晶元的製造和生產環節,也存在很大的脆弱性。這也是伴隨東南亞疫情爆發導致晶元產業鏈產能受限,美國同樣遭遇「晶元荒」的原因。

對半導體產業鏈脆弱性的擔憂,推動美國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扶持。今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兩黨一致同意的晶元投資法案,批准了520億美元的緊急撥款,用以支持美國半導體晶元的生產和研發,以提升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今年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推動美國加強與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等盟國/地區合作,加速建立不依賴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供應鏈。

除了產能問題,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的另一個軟肋就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每年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額都超過3000億美元,大多數美國半導體龍頭企業至少有25%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可以說,中國是美國及全球主要半導體供應商的最大金主。如果失去中國這個最富活力、最具成長性的市場,那麼依賴高資本投入的美國各主要晶元供應商的研發成本將難以支撐,影響其研發投入及未來競爭力。

這從另一方面說,恰是中國的優勢,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足以支撐晶元產業鏈的高強度資本投入與技術研發,並推動技術和產品迭代。

「中國芯」提速

隨著中國推進《中國製造2025》,晶元製造一直是中國 科技 發展的優先事項。如今,美國在晶元供應和製造上進行霸凌式斷供,使中國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半導體產業鏈的目標更加緊迫。

客觀上,半導體產業鏈需要各國協作,這從成本和技術進步角度,對各國都是互利共贏。但美國的斷供行為改變了傳統的商業與貿易邏輯。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對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導體和晶元產業鏈,安全、可靠成為主導的邏輯。

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實現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躍升,擺脫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晶元製造這道坎兒就必須跨過。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高 科技 企業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迫使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許多中國企業不得不「抱團取暖」,攜手合作,努力尋求供應鏈的「本土化」。「中國芯」突圍,成為中國 科技 界、產業界不得不面對的一場「新的長征」。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攻堅期,也由此迎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把 科技 自立自強作為創新驅動的戰略優先目標,致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國家將集中資金和優勢 科技 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卡脖子領域實現更多「由零到一」的突破。國家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晶元自給率70%的目標。

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瞄準國產晶元受制於人的短板,在投融資、人才和市場落地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助力打通和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加快促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聯動,做大做強人才培養體系等。

全國多地制定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積極打造半導體產業鏈。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半導體產業重點聚集區,深圳市則是珠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的龍頭,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也正在加快布局。

作為中國創新基地,上海市政府6月21日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列為第一位的發展項目,提出產業規模年均增速達到20%左右,力爭在製造領域有兩家企業營收進入世界前列,並在晶元設計、製造設備和材料領域培育一批上市企業。

上海市的規劃中,對晶元製造也制定出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加快研製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刻蝕機、清洗機、離子注入機、量測設備等高端產品;開展核心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提升12英寸矽片、先進光刻膠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先進製造工藝進一步提升,晶元設計能力國際領先,核心裝備和關鍵材料國產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

上海聯合中科院和產業龍頭企業,投資5000億元,打造世界級晶元產業基地:東方芯港。目前東方芯港項目已引進40餘家行業標桿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晶元設計、特色工藝製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在國家政策指引和強勁市場的驅動下,國家、企業、科研機構、大學、 社會 資金等集體發力,中國晶元行業正展現出空前的發展動能和勢頭。

在外部倒逼和內部技術提升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晶元產業第一次迎來資金、技術、人才、設備、材料、工藝、設計、軟體等各發展要素和環節的整體爆發。國產晶元也在加速試錯、改造、提升,正在經歷從「不可用」到「基本可用」、再到「好用」的轉變。

中國終將重構全球半導體格局

中國晶元製造重大技術突破接踵而至:

中微半導體公司成功研製了5納米等離子蝕刻機。經過三年的發展,中微公司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更加成熟。該設備已交付台積電投入使用。

上海微電子已經成功研發出我國首款28納米光刻機設備,預計將在2021年交付使用,實現了光刻機技術從無到有的突破。

中芯國際成功推出N+1晶元工藝技術,依託該工藝,中芯國際晶元製程不斷向新的高度突破,同時成熟的28納米製程擴大產能。

7月29日,南大光電承擔的國家 科技 重大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之光刻膠項目通過了專家組驗收。

8月2日青島芯恩公司宣布8寸晶圓投片成功,良率達90%以上,12寸晶圓廠也將於8月15日開始投片。

2017年,合肥晶合集成電路12寸晶圓製造基地建成投產,至2021年合肥集成電路企業數量已發展到近280家。

中國半導體行業集中蓄勢發力,在關鍵技術和設備等瓶頸領域,從無到有,由易入難,積小成而大成,關鍵技術和工藝水平正在取得整體躍遷。

小成靠朋友,大成靠對手。某種意義上,我們應該感謝美國的遏制與封鎖,逼迫我們在晶元和半導體行業加速擺脫對外部的依賴。

回望新中國 科技 發展史,凡是西方封鎖和控制的領域,也是中國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遠的如兩彈一星、核潛艇,近的如北斗導航系統以及登月、空間站、火星探測等航天工程。在外部壓力的逼迫下,中國 科技 與研發潛能將前所未有地爆發。

實際上,中國的整體 科技 實力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在一些尖端領域,比如高溫超導、納米材料、超級計算機、航天技術、量子通訊、5G技術、人工智慧、古生物考古、生命科學等領域已經居於世界前沿水平。

英國世界大學新聞網站8月29日刊發分析文章,梳理了中國 科技 水平的顛覆性變化:

在創新領域,中國在全球研發支出排名第二,全球創新指數在中等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正在從創新落伍者轉變為創新領導者。

人才方面,擁有龐大的高端理工人才庫,中國已是知識資本的重要創造者,美中 科技 關系從高度不對稱轉變為在能力和實力上更加對等。

技術轉讓方面,中國從單純的學習者和技術接收者,轉變為技術轉讓的來源和跨境技術標準的塑造者。

人才迴流,中國正在扭轉人才流失問題,積極從世界各地招募科學和工程人才。

這些變化表明,中國 科技 整體實力已經從追趕轉變為能夠與國際前沿競爭,由全球 科技 中的邊緣角色轉變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中國的基礎研究水平也在突飛猛進。據《日經新聞》8月10日報道,在統計2017年至2019年間全球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0%的論文時,中國首次超過美國,位居榜首位置。報道還著重指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相關論文總數占據20.7%,美國為19.8%,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成果正在超越美國。

另有日本學者在研究2021QS世界大學排名後,發現世界排名前20的理工類大學中,中國有7所上榜,清華大學居於第一位,而美國有5所。如果進一步細分到「機械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中國大學在排名前20中的數量更是全面碾壓美國。

晶元技術反映了一個國家整體 科技 水平和綜合研發實力,中國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人才實力具備了突破晶元核心技術的基礎和能力。

正如世界光刻機龍頭企業——荷蘭ASML總裁溫尼克今年4月接受采訪時所說:美國不能無限打壓中國,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將逼迫中國尋求 科技 自主,現在不把光刻機賣給中國,估計3年後中國就會自己掌握這個技術。「一旦中國被逼急了,不出15年他們就會什麼都能自己做。」

溫尼克的憂慮,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進入重大變革期,中國在晶元製造領域的發憤圖強,正在改寫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

中國的市場優勢加上國家政策優勢、資金優勢以及基礎研究的深入,打破美國在晶元製造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㈣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確立了哪些發展方向

集成電路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基礎。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加強發展」到「重點發展」再到「舉國體制大力發展」的變化。

根據《中國製造2025》,至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要達到1734-2445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43.35%-45.64%;在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要達到70%。本文將對國家層面、地方層面集成電路政策的重點內容及發展目標進行深度解讀。

集成電路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光迅科技(002281)、大唐電信(600198)、士蘭微(600460)、恆潤高科(836021)、國民技術(300077)、中芯國際(688981)等。

1、政策歷程圖

集成電路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不煩,也是我國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基礎。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都在積極的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強調突破集成電路關鍵技術,舉國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集成電路。

「八五」計劃(1991-1995年)時期明確了我國應積極發展集成電路,「九五」計劃(1996-2000年)時期我國確立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的目標;

「十五」計劃(2001-2005年)至「十三五」(2015-2020年)規劃明確了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發展集成電路,提升集成電路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

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2、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集成電路行業政策匯總

自2006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政策,內容涉及集成電路技術規范、集成電路集群發展支持、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支持等內容:

——國家層面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底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到8848億元;在《中國製造2025》中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規模、產能規模等提出了具體的量化目標:

在全國兩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到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葯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3、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重點省市集成電路行業政策匯總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環渤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集成電路,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重點省市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十四五」期間,我國主要省份也提出了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目標。其中,江蘇、上海、江西、福建等沿海省份均提出了「十四五」期間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目標,具體的各省份集成電路發展目標或規劃如下: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22年三季度申報軟體集成電路企業正政策適用類型選新政策還是原政策

(1)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國家對集成電路企業或項目、軟體企業實施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條件和范圍,根據產業技術進步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軟體企業在本政策實施以前年度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國發〔2011〕4號文件明確的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執行。

法律依據:《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

第一條 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65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130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線寬小於130納米(含)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總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10年。

第三條 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清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

第五條 繼續實施集成電路企業和軟體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

㈥ 國務院大力支持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發展

[汽車之家行業]?日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我國將從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八大方面給予集成電路企業和軟體企業支持。

此外,《若干政策》還鼓勵國際企業在華建設研發中心,此舉可以加強國內行業協會與國際行業組織的溝通交流,支持國內企業在境內外與國際企業開展合作,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協作和國際標准制定。根據《若干政策》,凡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含設計、生產、封裝、測試、裝備、材料企業)和軟體企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均可享受本政策。

編輯點評:

《若干政策》的發布對於日益崛起的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來說是個利好消息,各項切實有利的政策不僅可以推動本土相關企業的發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相關行業的國際企業投入資源,長遠來看有助於提升集成電路與軟體產業的高度本地化。在這個全球化局勢發生變革的當下,能夠在高精尖行業把握關鍵技術將幫助我們占據主動權。(文/汽車之家丁伯駿)

㈦ 工信部回應晶元行業缺貨潮,缺貨的原因是什麼

科技進步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方面,會出現短板。

我們所處的時代,科技變化的速度還是異常迅速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智能產品的需求增多以及疫情的影響,導致智能設備不可缺少的晶元,出現了全球范圍內的缺貨潮。對此工信部也是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同時國內也是實施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積極的提高集成電路的生產供給能力。

不過是無接觸辦公,還是無接觸社交,都需要更多的智能設備。而晶元就是智能設備的“心臟”。在智能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時候,晶元的供應能力就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就集成電路行業而言,本身的技術水平就很高,在短期內產能的提升有限。這樣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才導致晶元缺貨潮的發生。

各位,對於晶元行業缺貨潮的發生,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㈧ 高薪且缺人,集成電路行業為什麼這么香

年薪40萬的「黃金專業」人才缺口為20萬在眾多專業中,有這樣一個人才缺口20萬的「黃金專業」,更有價值的是,這是一個年薪40萬的高薪專業。這個「黃金專業」是集成電路專業。很多人不懂這個專業。那麼什麼是集成電路呢?

㈨ 半導體政策

國務院發布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新政策」)。和現有政策相比,我們看到以下主要三點變化:
1)在現有的「五免五減半」政策基礎上,首次推出十年免徵所得稅政策,支持28nm(含)及以下先進工藝生產企業發展;
2)把「兩免三減半」政策適用范圍從過去的晶元設計擴大到封裝、設備、材料全產業鏈,同時對重點設計及軟體企業稅收優惠加大;
3)與生產相關的原材料等產品進口關稅免除政策繼續施行,明確設備免稅條件。此外,人才政策方面,第一次明確把集成電路列入「一級學科」,並對產教融合企業提出明確稅收優惠。我們認為,「新政策」的落地長期利好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

閱讀全文

與新時代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herry售後維修 瀏覽:573
國家電網聽起來怎麼樣 瀏覽:450
深顏色傢具配白色門 瀏覽:827
宿遷市睢寧縣都是做什麼傢具的 瀏覽:908
家電安規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瀏覽:878
怎麼查詢4s店維修記錄 瀏覽:493
奉化家電維修冰箱電話號碼 瀏覽:907
鳳利家電製冷維修怎麼樣 瀏覽:287
索尼防水機怎麼樣 瀏覽:986
太空漫步灰配什麼顏色的傢具 瀏覽:615
消防水泵應該怎麼使用 瀏覽:878
維修電工緒論怎麼寫 瀏覽:144
怎麼做防水不會有洞 瀏覽:206
咸安區徐師傅家電維修店 瀏覽:414
鞋套防水硅膠穿一次就爛為什麼 瀏覽:409
安家電視劇有哪些選項問題 瀏覽:307
家電清洗要注意什麼 瀏覽:669
亞盛保修 瀏覽:465
地下室花園如何防水 瀏覽:275
中國豐田維修電話號碼多少錢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