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復位電路不穩定情況
初步分析應該是3.3V電壓中夾雜中低頻交流成分,該交流成分從復位電容引入地,從而短暫拉低了復位腳的電平,導致誤復位。
建議加大復位電路的電容,如果你的電路對復位時間沒有嚴格要求,可以考慮電容值越大越好,如果沒有成本限制,建議使用鉭電容,漏電流較低。此處需要改進,但治標不治本。
關鍵還是要在3.3V輸入端加濾波電容,建議使用一個100uF的鋁電解電容和一個0.1uF的瓷片電容,應該可以基本可以解決3.3V電壓抖動的問題,從根源處濾除交流成分。如果有所改進,但不明顯,那麼就你自己去調節容值咯,主要根據交流成分的頻率,可以通過示波器讀得。
因為你問題描述的不是很全面清除,我也太好下結論說一定正確。不過你不妨按照我說的試一下……加幾個電容不費什麼事
Ⅱ 復位電路是什麼電路
復位電路的應用對象一般是帶有復位功能的集成電路(比如單片機之類的)。專
復位電路的功能屬就是根據晶元的要求,產生一個高電平或者低電平,並且保持一定的時間,激發晶元的復位功能,達到使晶元產生復位動作的效果。
至於電路,非常復雜,多種多樣,同樣的晶元都有N種電路,像51單片機的就有上電復位,按鍵阻容復位等多種電路,還有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各種性能更加優良、可靠性更高的改進型電路。
Ⅲ 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復位電路就是給晶元復位腳提供一個比電源稍微延後一段時間的電平的電路。比如最簡單的阻容復位電路,電阻電容串聯後電阻另一端接電源正,電容另一端接地,電阻電容相連著的一端接到晶元復位腳上就組成了低電平復位電路。工作過程如下,當上電時晶元電源端得電,但由於電容的特性是電壓不能突變,所以晶元的復位腳與地同電位,是低電平,此時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電容上的電壓上升,當上升到晶元的高電平值時,晶元完成復位。這個時間與電阻電容的值有關,電容電阻的值越大延時時間越長。相反的如果電容的另一端接電源,電阻的另一端接地則是高電平復位。
Ⅳ 在單片機電路中,為什麼需要復位電路
防止程序跑飛,陷入死循環
Ⅳ 電路上復位怎麼說,什麼原理,為什麼要復位,作用是什麼
CPU 、單抄片機的內部結構很復雜,基本組成部分是:運算器、寄存器、存儲器(RAM、ROM)、微程序控制器、地址計數器、I/O控制器、定時器等,機器上電或程序運行出錯時,內部是隨機的混亂狀態,各個功能寄存器的數據是隨機的,尤其是程序計數器 PC,是給 CPU 指示下一條指令的地址指針,哪怕是錯一個地址,整個程序就亂套了,你如果學習過匯編語言就會明白。
而在復位端子提供一個時間足夠長的復位脈沖,CPU 內部就會按照設計者的意圖,對各個部件進行初始化工作,PC 指向固定的地址,程序從此開始正常運行。
在單片機內部都有獨立運行的可編程定時器,俗稱看門狗,如果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進行清零操作,計數器溢出就會強制 CPU 進入復位操作,使智能化儀器可以從死機故障中自行解脫出來。
復位一般有三種模式:上電復位、手動復位、看門狗復位。
Ⅵ 如何理解復位電路
所謂復位電路就是當該電路被觸發時,單片機或其他器件會檢測到該狀態,從而讓單片機自動重新啟動,所有程序全部重新開跑。
Ⅶ 復位電路有何作用常用復位電路有哪些
CPU,單片機的復位電路的作用及基本復位方式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許多用戶在設計完單片機系統,並在實驗室調試成功後,在現場卻出現了「死機」、「程序走飛」等現象,這主要是單片機的復位電路設計不可靠引起的。基本的復位方式
單片機在啟動時都需要復位,以使CPU及系統各部件處於確定的初始狀態,並從初態開始工作。89系列單片機的復位信號是從RST引腳輸入到晶元內的施密特觸發器中的。當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時,且振盪器穩定後,如果RST引腳上有一個高電平並維持2個機器周期(24個振盪周期)以上,則CPU就可以響應並將系統復位。單片機系統的復位方式有:手動按鈕復位和上電復位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如圖2所示,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0�8F。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 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在圖2的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3、積分型上電復位常用的上電或開關復位電路如圖3所示。上電後,由於電容C3的充電和反相門的作用,使RST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電平。當單片機已在運行當中時,按下復位鍵K後松開,也能使RST為一段時間的高電平,從而實現上電或開關復位的操作。
Ⅷ 什麼是復位電路,它在電路中起到什麼作用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復位電路的作用: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8)電路總是復位擴展閱讀
1、上電復位
上電復位就是直接給產品上電,上電復位與低壓 LVR操作有聯系,電源上電的過程是逐漸上升的曲線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瞬間的完成的,一上電時候系統進行初始化,此時振盪器開始工作並提供系統時鍾,系統正常工作。
2、看門狗復位
看門狗定時器CPU內部系統,它是一個自振式的 RC振盪定時器,與外圍電路無關,也與CPU主時鍾無關,只要開啟看門狗功能也能保持計時,該溢出時候也會溢出,並產生復位。
3、LVR低壓復位
每個CPU都有一個復位電壓,這個電壓很低,有1.8V、2.5V等,當系統由於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輸入電壓過低,當低至復位電壓時候系統自動復位,當然,前提是系統要打開LVR功能,有時候也叫掉電復位。
當LVR<工作電壓<VDD時候,比如在V1時候工作是正常的,當VSS<工作電壓<LVR時候,系統有可能出錯,比如在V2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區,這個狀態不確定。
Ⅸ 復位什麼意思
復位電路是將電路恢復到初始狀態的一種電路設備。其工作原理與計算器相同,但啟動原理和方法不同。復位電路是利用它將電路恢復到初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重置按鈕一樣,它可以返回到原始狀態並重新計算。復位電路比較簡單,大多隻能做電阻和電容的組合,然後復點有三極體等匹配程序。
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
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
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
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復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9)電路總是復位擴展閱讀:
在微機系統中,為了保證電路的穩定可靠運行,復位電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復位電路的首要功能是通電復位。一般情況下,微機電路的正常工作需要5V±5%的電源,即4.75-5.25v,由於微機電路是時序數字電路,需要穩定的時鍾信號。因此,當電源接通時,只有當VCC大於4.75V小於5.25V,晶體振盪器工作穩定,微機電路開始正常工作時,復位信號才會消失。
Ⅹ 復位延時電路一直重啟
復位延時電路一直重啟原因如下。
1、單片機硬體復位,這個要檢查硬體電路中的復位電路是不是有錯誤。
2、單片機程序中有代碼造成軟體復位。
3、單片機在不斷上電斷電循環過程造成不斷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