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設計實例

電路設計實例

發布時間:2022-12-14 19:29:27

A. 直流可調穩壓電源1~15V電路設計,multisim模擬

用這個電路稍加改動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原設計指標:輸出電壓0~12V,按照0.1V的步進量連續可調,供電電壓雙15伏,需改動:電源直接換,步進量改成1伏即可)


圖 數控步進直流穩壓電源原理圖

本模塊介紹的數控步進直流穩壓電源是由PIC16F877單片機控制的直流輸出電源。該電源的輸出電壓能在0~12V的范圍內,按照0.1V的步進量連續可調,電路原理圖如圖所示。

圖中變壓器從電網中取出電壓信號,經過橋式整流器後得到直流電壓,該電壓接到三端可調穩壓器LM317的輸入端,作為供電電壓。MAX518的D/A輸出端A1經過運算放大器組的運算後,接到LM317的電壓調整端。圖中所示的電阻值為用模擬軟體得到的精確值,實際製作電路時,可用可調電阻得到某些特殊的阻值。

本應用實例的原理為:PlC16F877單片機送出一個8位數據Dn給數/模轉換器MAX518,由後者輸出一個對應模擬量D/A11=5×Dn/255V(MAX518的參考電壓為5V);該模擬量經過LM324組電路以及LM3l7穩壓電路變換後,得到對應的輸出量VOUT;當PIC16F877送出的8位數據Dn按照預定的規律變化時,輸出量VOUT也按照預定規律變化;同時為了人機交互方便,把VOUT的值顯示在LED上,並通過鍵盤選擇步進加或步進減。

B. 【尋找真正的高手】誰有protel99se 和ALtium designer電路設計實例送給我

我給你發了幾套電路圖(protel99se 和ALtium designer)
我的郵箱 [email protected]

C. 單片機電路設計(單片機用電池供電):

這個程式應該很好寫的啊,讓A.B 兩點為輸入檢測腳 ,可以用循環檢測的方式版去檢測這權兩個腳的狀態,1MS 一次都可以的了。如果還想響應的更快,那可以用中斷的方式去做。CD 兩點用輸出腳去做就可以的了。不知道你的困難點在哪裡。一個幾毛錢的單片機就可以做好的吧。

D. 第一次做一電路,請大家給我點指導

可查查遙控車電原理圖,或拆一個看看。
PCB布線
在PCB設計中,布線是完成產品設計的重要步驟,可以說前面的准備工作都是為它而做的, 在整個PCB中,以布線的設計過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細、工作量最大。PCB布線有單面布線、 雙面布線及多層布線。布線的方式也有兩種:自動布線及互動式布線,在自動布線之前, 可以用互動式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 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自動布線的布通率,依賴於良好的布局,布線規則可以預先設定, 包括走線的彎曲次數、導通孔的數目、步進的數目等。一般先進行探索式布經線,快速地把短線連通, 然後進行迷宮式布線,先把要布的連線進行全局的布線路徑優化,它可以根據需要斷開已布的線。 並試著重新再布線,以改進總體效果。
對目前高密度的PCB設計已感覺到貫通孔不太適應了, 它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布線通道,為解決這一矛盾,出現了盲孔和埋孔技術,它不僅完成了導通孔的作用, 還省出許多布線通道使布線過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暢,更為完善,PCB 板的設計過程是一個復雜而又簡單的過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還需廣大電子工程設計人員去自已體會,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諦。

1 電源、地線的處理
既使在整個PCB板中的布線完成得都很好,但由於電源、 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擾,會使產品的性能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 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地線所產生的噪音干擾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對每個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工程人員來說都明白地線與電源線之間噪音所產生的原因, 現只對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1)、眾所周知的是在電源、地線之間加上去耦電容。
(2)、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經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為1.2~2.5 mm
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 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
(3)、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2 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的共地處理
現在有許多PCB不再是單一功能電路(數字或模擬電路),而是由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混合構成的。因此在布線時就需要考慮它們之間互相干擾問題,特別是地線上的噪音干擾。
數字電路的頻率高,模擬電路的敏感度強,對信號線來說,高頻的信號線盡可能遠離敏感的模擬電路器件,對地線來說,整人PCB對外界只有一個結點,所以必須在PCB內部進行處理數、模共地的問題,而在板內部數字地和模擬地實際上是分開的它們之間互不相連,只是在PCB與外界連接的介面處(如插頭等)。數字地與模擬地有一點短接,請注意,只有一個連接點。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這由系統設計來決定。

3 信號線布在電(地)層上
在多層印製板布線時,由於在信號線層沒有布完的線剩下已經不多,再多加層數就會造成浪費也會給生產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應增加了,為解決這個矛盾,可以考慮在電(地)層上進行布線。首先應考慮用電源層,其次才是地層。因為最好是保留地層的完整性。

4 大面積導體中連接腿的處理
在大面積的接地(電)中,常用元器件的腿與其連接,對連接腿的處理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就電氣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盤與銅面滿接為好,但對元件的焊接裝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隱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熱器。②容易造成虛焊點。所以兼顧電氣性能與工藝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盤,稱之為熱隔離(heat shield)俗稱熱焊盤(Thermal),這樣,可使在焊接時因截面過分散熱而產生虛焊點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多層板的接電(地)層腿的處理相同。

5 布線中網路系統的作用
在許多CAD系統中,布線是依據網路系統決定的。網格過密,通路雖然有所增加,但步進太小,圖場的數據量過大,這必然對設備的存貯空間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象計算機類電子產品的運算速度有極大的影響。而有些通路是無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盤佔用的或被安裝孔、定們孔所佔用的等。網格過疏,通路太少對布通率的影響極大。所以要有一個疏密合理的網格系統來支持布線的進行。
標准元器件兩腿之間的距離為0.1英寸(2.54mm),所以網格系統的基礎一般就定為0.1英寸(2.54 mm)或小於0.1英寸的整倍數,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6 設計規則檢查(DRC)
布線設計完成後,需認真檢查布線設計是否符合設計者所制定的規則,同時也需確認所制定的規則是否符合印製板生產工藝的需求,一般檢查有如下幾個方面:

(1)、線與線,線與元件焊盤,線與貫通孔,元件焊盤與貫通孔,貫通孔與貫通孔之間的距離是否合理,是否滿足生產要求。
(2)、電源線和地線的寬度是否合適,電源與地線之間是否緊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還有能讓地線加寬的地方。
(3)、對於關鍵的信號線是否採取了最佳措施,如長度最短,加保護線,輸入線及輸出線被明顯地分開。
(4)、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獨立的地線。
(5)後加在PCB中的圖形(如圖標、注標)是否會造成信號短路。
(6)對一些不理想的線形進行修改。
(7)、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藝線?阻焊是否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適,字元標志是否壓在器件焊盤上,以免影響電裝質量。
(8)、多層板中的電源地層的外框邊緣是否縮小,如電源地層的銅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第二篇 PCB布局
在設計中,布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布局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布線的效果,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合理的布局是PCB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兩種,一種是互動式布局,另一種是自動布局,一般是在自動布局的基礎上用互動式布局進行調整,在布局時還可根據走線的情況對門電路進行再分配,將兩個門電路進行交換,使其成為便於布線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後,還可對設計文件及有關信息進行返回標注於原理圖,使得PCB板中的有關信息與原理圖相一致,以便在今後的建檔、更改設計能同步起來, 同時對模擬的有關信息進行更新,使得能對電路的電氣性能及功能進行板級驗證。

--考慮整體美觀
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一是要注重內在質量,二是兼顧整體的美觀,兩者都較完美才能認為該產品是成功的。
在一個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布局的檢查
印製板尺寸是否與加工圖紙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製造工藝要求?有無定位標記?
元件在二維、三維空間上有無沖突?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齊?是否全部布完?
需經常更換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換?插件板插入設備是否方便?
熱敏元件與發熱元件之間是否有適當的距離?
調整可調元件是否方便?
在需要散熱的地方,裝了散熱器沒有?空氣流是否通暢?
信號流程是否順暢且互連最短?
插頭、插座等與機械設計是否矛盾?
線路的干擾問題是否有所考慮?

第三篇 高速PCB設計
(一)、電子系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隨著系統設計復雜性和集成度的大規模提高,電子系統設計師們正在從事100MHZ以上的電路設計,匯流排的工作頻率也已經達到或者超過50MHZ,有的甚至超過100MHZ。目前約50% 的設計的時鍾頻率超過50MHz,將近20% 的設計主頻超過120MHz。
當系統工作在50MHz時,將產生傳輸線效應和信號的完整性問題;而當系統時鍾達到120MHz時,除非使用高速電路設計知識,否則基於傳統方法設計的PCB將無法工作。因此,高速電路設計技術已經成為電子系統設計師必須採取的設計手段。只有通過使用高速電路設計師的設計技術,才能實現設計過程的可控性。

(二)、什麼是高速電路

通常認為如果數字邏輯電路的頻率達到或者超過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這個頻率之上的電路已經佔到了整個電子系統一定的份量(比如說1/3),就稱為高速電路。
實際上,信號邊沿的諧波頻率比信號本身的頻率高,是信號快速變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或稱信號的跳變)引發了信號傳輸的非預期結果。因此,通常約定如果線傳播延時大於1/2數字信號驅動端的上升時間,則認為此類信號是高速信號並產生傳輸線效應。
信號的傳遞發生在信號狀態改變的瞬間,如上升或下降時間。信號從驅動端到接收端經過一段固定的時間,如果傳輸時間小於1/2的上升或下降時間,那麼來自接收端的反射信號將在信號改變狀態之前到達驅動端。反之,反射信號將在信號改變狀態之後到達驅動端。如果反射信號很強,疊加的波形就有可能會改變邏輯狀態。

(三)、高速信號的確定

上面我們定義了傳輸線效應發生的前提條件,但是如何得知線延時是否大於1/2驅動端的信號上升時間? 一般地,信號上升時間的典型值可通過器件手冊給出,而信號的傳播時間在PCB設計中由實際布線長度決定。下圖為信號上升時間和允許的布線長度(延時)的對應關系。
PCB 板上每單位英寸的延時為 0.167ns.。但是,如果過孔多,器件管腳多,網線上設置的約束多,延時將增大。通常高速邏輯器件的信號上升時間大約為0.2ns。如果板上有GaAs晶元,則最大布線長度為7.62mm。
設Tr 為信號上升時間, Tpd 為信號線傳播延時。如果Tr≥4Tpd,信號落在安全區域。如果2Tpd≥Tr≥4Tpd,信號落在不確定區域。如果Tr≤2Tpd,信號落在問題區域。對於落在不確定區域及問題區域的信號,應該使用高速布線方法。

(四)、什麼是傳輸線

PCB板上的走線可等效為下圖所示的串聯和並聯的電容、電阻和電感結構。串聯電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foot,因為絕緣層的緣故,並聯電阻阻值通常很高。將寄生電阻、電容和電感加到實際的PCB連線中之後,連線上的最終阻抗稱為特徵阻抗Zo。線徑越寬,距電源/地越近,或隔離層的介電常數越高,特徵阻抗就越小。如果傳輸線和接收端的阻抗不匹配,那麼輸出的電流信號和信號最終的穩定狀態將不同,這就引起信號在接收端產生反射,這個反射信號將傳回信號發射端並再次反射回來。隨著能量的減弱反射信號的幅度將減小,直到信號的電壓和電流達到穩定。這種效應被稱為振盪,信號的振盪在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經常可以看到。

(五)、傳輸線效應

基於上述定義的傳輸線模型,歸納起來,傳輸線會對整個電路設計帶來以下效應。
• 反射信號Reflected signals
• 延時和時序錯誤Delay & Timing errors
• 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False Switching
• 過沖與下沖Overshoot/Undershoot
• 串擾Inced Noise (or crosstalk)
• 電磁輻射EMI radiation

5.1 反射信號
如果一根走線沒有被正確終結(終端匹配),那麼來自於驅動端的信號脈沖在接收端被反射,從而引發不預期效應,使信號輪廓失真。當失真變形非常顯著時可導致多種錯誤,引起設計失敗。同時,失真變形的信號對雜訊的敏感性增加了,也會引起設計失敗。如果上述情況沒有被足夠考慮,EMI將顯著增加,這就不單單影響自身設計結果,還會造成整個系統的失敗。
反射信號產生的主要原因:過長的走線;未被匹配終結的傳輸線,過量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失配。

5.2 延時和時序錯誤
信號延時和時序錯誤表現為:信號在邏輯電平的高與低門限之間變化時保持一段時間信號不跳變。過多的信號延時可能導致時序錯誤和器件功能的混亂。
通常在有多個接收端時會出現問題。電路設計師必須確定最壞情況下的時間延時以確保設計的正確性。信號延時產生的原因:驅動過載,走線過長。

5.3 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
信號在跳變的過程中可能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從而導致這一類型的錯誤。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是信號振盪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即信號的振盪發生在邏輯電平門限附近,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會導致邏輯功能紊亂。反射信號產生的原因:過長的走線,未被終結的傳輸線,過量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失配。

5.4 過沖與下沖
過沖與下沖來源於走線過長或者信號變化太快兩方面的原因。雖然大多數元件接收端有輸入保護二極體保護,但有時這些過沖電平會遠遠超過元件電源電壓范圍,損壞元器件。

5.5 串擾
串擾表現為在一根信號線上有信號通過時,在PCB板上與之相鄰的信號線上就會感應出相關的信號,我們稱之為串擾。
信號線距離地線越近,線間距越大,產生的串擾信號越小。非同步信號和時鍾信號更容易產生串擾。因此解串擾的方法是移開發生串擾的信號或屏蔽被嚴重干擾的信號。
5.6 電磁輻射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電磁干擾,產生的問題包含過量的電磁輻射及對電磁輻射的敏感性兩方面。EMI表現為當數字系統加電運行時,會對周圍環境輻射電磁波,從而干擾周圍環境中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電路工作頻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線不合理。目前已有進行 EMI模擬的軟體工具,但EMI模擬器都很昂貴,模擬參數和邊界條件設置又很困難,這將直接影響模擬結果的准確性和實用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將控制EMI的各項設計規則應用在設計的每一環節,實現在設計各環節上的規則驅動和控制。

(六)、避免傳輸線效應的方法
針對上述傳輸線問題所引入的影響,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控制這些影響的方法。

6.1 嚴格控制關鍵網線的走線長度
如果設計中有高速跳變的邊沿,就必須考慮到在PCB板上存在傳輸線效應的問題。現在普遍使用的很高時鍾頻率的快速集成電路晶元更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基本原則:如果採用CMOS或TTL電路進行設計,工作頻率小於1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7英寸。工作頻率在5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1.5英寸。如果工作頻率達到或超過75MHz布線長度應在1英寸。對於GaAs晶元最大的布線長度應為0.3英寸。如果超過這個標准,就存在傳輸線的問題。

6.2 合理規劃走線的拓撲結構
解決傳輸線效應的另一個方法是選擇正確的布線路徑和終端拓撲結構。走線的拓撲結構是指一根網線的布線順序及布線結構。當使用高速邏輯器件時,除非走線分支長度保持很短,否則邊沿快速變化的信號將被信號主幹走線上的分支走線所扭曲。通常情形下,PCB走線採用兩種基本拓撲結構,即菊花鏈(Daisy Chain)布線和星形(Star)分布。
對於菊花鏈布線,布線從驅動端開始,依次到達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聯電阻來改變信號特性,串聯電阻的位置應該緊靠驅動端。在控制走線的高次諧波干擾方面,菊花鏈走線效果最好。但這種走線方式布通率最低,不容易100%布通。實際設計中,我們是使菊花鏈布線中分支長度盡可能短,安全的長度值應該是:Stub Delay <= Trt *0.1.
例如,高速TTL電路中的分支端長度應小於1.5英寸。這種拓撲結構佔用的布線空間較小並可用單一電阻匹配終結。但是這種走線結構使得在不同的信號接收端信號的接收是不同步的。
星形拓撲結構可以有效的避免時鍾信號的不同步問題,但在密度很高的PCB板上手工完成布線十分困難。採用自動布線器是完成星型布線的最好的方法。每條分支上都需要終端電阻。終端電阻的阻值應和連線的特徵阻抗相匹配。這可通過手工計算,也可通過CAD工具計算出特徵阻抗值和終端匹配電阻值。

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使用了簡單的終端電阻,實際中可選擇使用更復雜的匹配終端。第一種選擇是RC匹配終端。RC匹配終端可以減少功率消耗,但只能使用於信號工作比較穩定的情況。這種方式最適合於對時鍾線信號進行匹配處理。其缺點是RC匹配終端中的電容可能影響信號的形狀和傳播速度。
串聯電阻匹配終端不會產生額外的功率消耗,但會減慢信號的傳輸。這種方式用於時間延遲影響不大的匯流排驅動電路。 串聯電阻匹配終端的優勢還在於可以減少板上器件的使用數量和連線密度。
最後一種方式為分離匹配終端,這種方式匹配元件需要放置在接收端附近。其優點是不會拉低信號,並且可以很好的避免雜訊。典型的用於TTL輸入信號(ACT, HCT, FAST)。
此外,對於終端匹配電阻的封裝型式和安裝型式也必須考慮。通常SMD表面貼裝電阻比通孔元件具有較低的電感,所以SMD封裝元件成為首選。如果選擇普通直插電阻也有兩種安裝方式可選:垂直方式和水平方式。
垂直安裝方式中電阻的一條安裝管腳很短,可以減少電阻和電路板間的熱阻,使電阻的熱量更加容易散發到空氣中。但較長的垂直安裝會增加電阻的電感。水平安裝方式因安裝較低有更低的電感。但過熱的電阻會出現漂移,在最壞的情況下電阻成為開路,造成PCB走線終結匹配失效,成為潛在的失敗因素。

6.3 抑止電磁干擾的方法
很好地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將改善PCB板的電磁兼容性(EMC)。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保證PCB板有很好的接地。對復雜的設計採用一個信號層配一個地線層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使電路板的最外層信號的密度最小也是減少電磁輻射的好方法,這種方法可採用"表面積層"技術"Build-up"設計製做PCB來實現。表面積層通過在普通工藝 PCB 上增加薄絕緣層和用於貫穿這些層的微孔的組合來實現 ,電阻和電容可埋在表層下,單位面積上的走線密度會增加近一倍,因而可降低 PCB的體積。PCB 面積的縮小對走線的拓撲結構有巨大的影響,這意味著縮小的電流迴路,縮小的分支走線長度,而電磁輻射近似正比於電流迴路的面積;同時小體積特徵意味著高密度引腳封裝器件可以被使用,這又使得連線長度下降,從而電流迴路減小,提高電磁兼容特性。

6.4 其它可採用技術
為減小集成電路晶元電源上的電壓瞬時過沖,應該為集成電路晶元添加去耦電容。這可以有效去除電源上的毛刺的影響並減少在印製板上的電源環路的輻射。
當去耦電容直接連接在集成電路的電源管腿上而不是連接在電源層上時,其平滑毛刺的效果最好。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器件插座上帶有去耦電容,而有的器件要求去耦電容距器件的距離要足夠的小。
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應盡量放置在一起以減少電源電壓瞬時過沖。
如果沒有電源層,那麼長的電源連線會在信號和迴路間形成環路,成為輻射源和易感應電路。
走線構成一個不穿過同一網線或其它走線的環路的情況稱為開環。如果環路穿過同一網線其它走線則構成閉環。兩種情況都會形成天線效應(線天線和環形天線)。天線對外產生EMI輻射,同時自身也是敏感電路。閉環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它產生的輻射與閉環面積近似成正比。

結束語
高速電路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設計過程,ZUKEN公司的高速電路布線演算法(Route Editor)和EMC/EMI分析軟體(INCASES,Hot-Stage)應用於分析和發現問題。本文所闡述的方法就是專門針對解決這些高速電路設計問題的。此外,在進行高速電路設計時有多個因素需要加以考慮,這些因素有時互相對立。如高速器件布局時位置靠近,雖可以減少延時,但可能產生串擾和顯著的熱效應。因此在設計中,需權衡各因素,做出全面的折衷考慮;既滿足設計要求,又降低設計復雜度。高速PCB設計手段的採用構成了設計過程的可控性,只有可控的,才是可靠的,也才能是成功的
電路板的印製:
熱轉印法:
硬 件:

1:一台用於產生高精度塑料碳粉阻焊層的列印輸出設備,比如一台激光列印機或者一台復印機(復印機的話需要有復印原稿,原稿可以用噴墨列印機列印出來)。

2:一個能用的電熨斗。

3:一張不幹膠貼紙的光滑底襯紙。

4:一定量的三氯化鐵腐蝕液,根據板的大小而定。補充,有個量程在0~200度的數字溫度計的話更好,高檔數字萬用表附帶的也行。

軟 件:低版本的PROTEL,比如PROTEL2.5中文版高版本的PROTEL,比如PROTEL99SE中文版甚至只是一個WIN自帶的畫圖程序總之就是要一個能畫圖的軟體即可 步驟:

第一步:利用一個能生成圖像的軟體生成一些圖像文件,比如用低版本PROTEL組織SCH,再利用網路表生成相應PCB圖,或用PowerPCB直接畫PCB圖(不會PROTEL、PowerPCB的話,甚至是WINDOWS的畫筆程序也行),以備列印。

第二步:將PCB圖列印到熱轉印紙上(JS所說的熱轉印紙就是不幹膠紙的黃色底襯!)。

第三步:將列印好PCB的轉印紙平鋪在覆銅板上,准備轉印。

第四步:用電熨斗加溫(要很熱)將轉印紙上黑色塑料粉壓在覆銅板上形成高精度的抗腐層。

第五步:電熨斗加溫加壓成功轉印後的效果!若你經常搞,熟練了,很容易成功。

第六步:准備好三氯化鐵溶液進行腐蝕。

第七步:效果還不錯吧!注意不要腐蝕過度,腐蝕結束,准備焊接。

第八步:將焊盤銑刀裝到台鑽上,清理出焊盤部分,剩下的部分用於阻焊。

第九步:安裝所需預定原件並焊接好。

注 意:
1:不要使電熨斗過熱或者過涼,最佳溫度是140~170之間,在這個溫度范圍以內,塑料碳粉的轉移特性最佳

2:要等溫度低一些以後再將轉印紙揭下來,慢慢的揭,發現又沒轉印好的部分請再蓋上

再次加溫加壓進行熱轉移。

3:一些實在有問題的部分(比如斷線)請用油性碳素筆或者指甲油,油漆什麼的進行補救一下不過這種情況不是很多

E. 用單片機設計一個時鍾,可顯示時和分,可以調時間,也要有鬧鍾功能,要有設計的電路圖

其實不用定時中斷也能實現功能:
#include<reg51.h> 主函數
unsigned char tab[]={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定義0-9數組
unsigned int tmp;定義變數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ms)定義延時函數
{unsigned int j,i;
for(i=0;i<xms;i++)
for(j=0;j<100;j++);
}
void disp()定義子函數
{
P1=tmp;
delay(1);
P2=0xff;
tmp=tmp<<1;
}
void main( )
{

unsigned char z,s=00,m=00,h=00;給時鍾初始值
while(1)
{
for(z=0;z<100;z++)
{
tmp=0x01;
P2=tab[h/10];小時顯示

disp();
P2=tab[h%10];

disp();
P2=tab[m/10];分鍾顯示

disp();
P2=tab[m%10];

disp();
P2=tab[s/10];秒顯示

disp();
P2=tab[s%10];

disp();

}
s++;
while(s==60)秒進一位,到60清0
{
m++;
s=00;
}
while(m==60)分鍾進一位,到60清0

{
h++;
m=00;
}
while(h==24)小時進一位,到24清0
{
h=00;
}

}

}

F. 求基於Multisim電路設計EDA實例(模電數電都行)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報告 實驗三 負反饋放大電路一、實驗目的1、熟悉Multisim軟體的使用方法。2、掌握負反饋放大電路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3、學習負反饋放大器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的開環和閉環模擬方法。4、學習掌握Multisim交流分析5、學會開關元件的使用二、虛擬實驗儀器及器材雙蹤示波器 信號發生器 交流毫伏表 數字萬用表 三、實驗步驟 1、.啟動Multisim,並畫出如下電路 2、.調節信號發生器V2的大小,使輸出端在開環情況下輸出不失真。 3、.啟動直流工作點分析,記錄數據,填入下表三極體Q1三極體Q2VbVcVeVbVcVe3.69V7.263V3.021V3.316V4.797V2.662V4、.交流測試 RLViV0Av開環(S1打開)RL=無窮(S2打開)3mV1.195V398RL=1.5k(S2閉合)5mV722.637mV145閉環(S1閉合)RL=無窮(S2打開)10mV271.55mV27.2RL=1.5k(S2閉合)10mV243.34mV24.3 5、.負反饋對失真的改善在開環情況下適當加大Vi的大小,使其輸出失真,記錄波形閉合開關S1,並記錄波形波 形 6、.測試放大頻率特性 1.如圖所示,進入交流分析: 在菜單中選取:模擬→運行→分析→交流分析 2.如下所示,輸入參數,包括頻率參數和輸出兩項 3. 點擊如圖所示工具欄4.出現如下圖形 S1斷開、S2斷開 S1斷開、S2斷開 S1斷開、S2閉合S1斷開、S2閉合 S1閉合、S2斷開 S1閉合、S2斷開 S1閉合、S2閉合S1閉合、S2閉合 圖中的箭頭是可以移動的,左邊框里的數據也隨之改變,把開環時的圖形和閉環時的圖形記錄,並填入下表開 環閉 環圖形相點陣圖形相位45Hz900KHz20Hz5MHz , 是幅頻曲線圖中最大值的0.707倍,如下圖:(調整起始頻率與終止頻率,使 minY=0.707maxY.。上限與下限分別調試,以保證測得的數據准確。) — 就是帶寬

G. 有關十進制整數(BCD)轉換成二進制的電路設計!

十進制整數(BCD)轉換成二進制:

在數學中,我們都知道隨便一個十進制數如5468,那麼它的計算過程可以轉換為:5468=5*1000+4*100+6*10+8,因此BCD碼轉成二進制數的演算法就是:

abcd=a*1000+b*100+c*10+d。

這種演算法是最常規的一種演算法,裡面需要用到乘法器以及加法器,這種實現方式比較耗費資源,下面夢翼師兄會介紹一種演算法,這種演算法需要用到加法和移位來完成BCD轉二進制數的功能,從而盡可能的節約邏輯資源。

二進制碼左移一位等於未左移的二進制碼*2,例如有二進制碼101001,轉成十進制等於41,左移一位得到1010010,轉成十進制等於82。

也就是說二進制碼左移1位加上左移3位可以等效於二進制碼乘以10。

用實例分析:十進制數29;

用BCD碼表示:十位上的十進制數為2==BCD碼表示為0010;個位上的十進制數9===BCD碼表示為1001;所以總的來說十進制數29用BCD碼表示為:00101001。

轉換過程:把BCD碼0010(十進制數為十位上的2)右移4位(其實表示當作一個個位數,或者說單純的數值),然後乘以10還原到十進制的權重(因為這個數本來表示的就是十進制數中的十位)。處理完十位上的數,接著處理個位上的數。

因為BCD碼的權重和二進制的前四位權重是一樣(2^n,n為位數),所以直接用前面的十位上的數加上它就可以了。

簡單點分析:0010(十位上的2BCD碼表示)×10+1001(個位上的9BCD碼表示)=29的二進制數

C代碼表示:#define BCD_TO_BIN(val) ((((val) >> 4) * 10) + ((val)&15))。

(7)電路設計實例擴展閱讀:

BCD碼是用4位二進制數(各個位的權重分別為:8421,所以叫8421碼)來表示一位十進制數。

這里的一位十進制數要特別說明下,一位十進制數只能是 0~9之間的一個數值。比如:6 就是表示一位十進制數6;66則是表示兩位十進制數;666則是表示三位十進制數。

BCD碼這種編碼形式利用了四個位元來儲存一個十進制的數碼,使二進制和十進制之間的轉換得以快捷的進行。這種編碼技巧最常用於會計系統的設計里,因為會計制度經常需要對很長的數字串作準確的計算。

相對於一般的浮點式記數法,採用BCD碼,既可保存數值的精確度,又可免去使計算機作浮點運算時所耗費的時間。此外,對於其他需要高精確度的計算,BCD編碼亦很常用。

H. ADS2008射頻電路設計與模擬實例的介紹

本書取材廣泛,內容新穎,系統性強,是廣大射頻電路設計工程師的必備參考書,也可作為大專院校電子信息、射頻通信相關專業教學參考書。它主要介紹使用ADS2008進行射頻電路設計和模擬的方法,書中包含了大量工程實例,包括匹配電路、濾波器、低雜訊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混頻器、頻率合成器、功分器、耦合器、射頻控制電路、RFIC電路、TDR電路、通信電路等模擬實例,最後還介紹了Momentum電磁模擬和微帶天線模擬的方法及工程實例,涵蓋范圍廣,工程實用性強。

閱讀全文

與電路設計實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車液壓剎車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191
南寧汽車導航維修點 瀏覽:629
撫順供熱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62
家用電器避雷法 瀏覽:256
國家電網江西分公司研究生工資多少人 瀏覽:505
分期樂買的手機有問題怎麼維修 瀏覽:287
美敏家居 瀏覽:320
家用電器櫃安裝規范 瀏覽:539
2016家居展 瀏覽:735
長沙迅達煤氣灶售後維修 瀏覽:984
逆變焊機維修全部視頻 瀏覽:728
建築防水圈在什麼位置 瀏覽:859
民房如何申請翻新重建 瀏覽:352
avarte傢具 瀏覽:50
無錫工薪之家電話多少 瀏覽:621
廣聯達防水瀝青塗刷兩遍怎麼套 瀏覽:760
家居改造王月 瀏覽:509
家用電器罩手工教程 瀏覽:664
廣州白雲家電維修 瀏覽:755
啟德家居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