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種電阻的測量方法
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電阻的測量方法有哪些呢?
一、電阻的測量
利用電流表、電壓表達到測量電阻具體阻值的目的。
伏安法測電阻(具體分為「電流表外接法」和「電流表內接法」)
原理:歐姆定律(R=U/I)
1、電流表外接法
外接法測量值偏小,RX的真實值R真=U/(I–U/Rv)
2、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內接法測量值偏大,RX的真實值為R真=(U-IRa)/I
3、測量方法的選取
當RX<>Ra時,內接
二、電阻的測量方法
電阻的測量方法
1.萬用表測量法
把萬用表轉換開關撥至電阻擋(×1,×10,×100,×1K),選擇適當的量程,兩表筆短接後旋轉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零刻線上,然後兩表筆分別接觸待測電阻的兩端,從萬用表指針所指的數值即可知道電阻值。(註:電阻值等於指示數值乘以所選量程的倍數)
2.伏安法
器材: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電源、待測電阻和導線。
測量方法:電路如圖1所示,用電壓表測出待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U,用電流表測出通過Rx的電流I,則Rx=U/I。
伏安法測電阻有內接法和外接法兩種。
3.伏阻法
器材:電壓表、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R0、阻值未知的電阻Rx、開關、電源和導線。
方法一、改接電表法:即通過移動電壓表的位置來測量電阻。
方法二、開關通斷法:即通過某些開關的閉合或斷開,改變電路的連接情況來測量電阻。
4.安阻法
器材:電流表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R0、開關、電源、待測電阻Rx和導線。
方法一、改接電表法:即通過改變電流表的位置來測電阻。
方法二、開關通斷法:
A.短路法
B.開路法
5.安滑法
器材:電流表、已知最大阻值為R的滑動變阻器、開關、電源、待測電阻和導線。
6.伏滑法
器材:電壓表、已知最大阻值為R的滑動變阻器、開關、電源、待測電阻Rx和導線。
以上介紹了電阻的測量及方法,當需要對電阻進行測量時便可從以上選擇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方法。
Ⅱ 如何測量電阻
測量電阻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是伏安法測電阻,將電阻接入電路中,將電流表與被測電阻串聯,將電壓表並聯在被測電阻兩端,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和電壓表的示數U,根據歐姆定律得到被測電阻的值為:R=U/I。
Ⅲ 測電阻的10種方法
在電子維修中經常需要測量電阻的阻值。一般廣泛採用的都是用萬用表來測量,但量出的結果有一定的誤差。如果需要精確測量可以採用電橋測量。由於在維修中很少會用到電橋,再之萬用表測量雖然精度不是很高但也夠用了。
歐姆表測電阻
1、歐姆表的結構、原理
它的結構如圖1,由三個部件組成:G是內阻為Rg、 滿偏電流為Ig的電流計。R是可變電阻,也稱調零電阻, 電池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
歐姆檔測電阻的原理是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製成的。 當紅、黑表筆接上待測電阻Rx時,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
I = E/(R+Rg+Rx+r)= E/(R內+RX)
由電流的表達式可知:通過電流計的電流雖然不與待測電阻成正比,但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即測出相應的電流,就可算出相應的電阻,這就是歐姆表測電阻的基本原理。
2.使用注意事項:
(1) 歐姆表的指針偏轉角度越大,待測電阻阻值越小,所以它的刻度與電流表、電壓表刻度正好相反,即左大右小;電流表、電壓表刻度是均勻的,而歐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勻的,左密右稀,這是因為電流和電阻之間並不是正比也不是反比的關系。
(2)多用表上的紅黑接線柱,表示+、-兩極。黑表筆接電池的正極,紅表筆接電池的負極,電流總是從紅筆流入,黑筆流出。
(3)測量電阻時,每一次換檔都應該進行調零
(4)測量時,應使指針盡可能在滿刻度的中央附近。(一般在中值刻度的1/3區域)
(5)測量時,被測電阻應和電源、其它的元件斷開。
(6)測量時,不能用雙手同時接觸表筆,因為人體是一個電阻,使用完畢,將選擇開關撥離歐姆檔,一般旋至交流電壓的最高檔或OFF檔。
伏安法測電阻
1.原理:根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2.控制電路的選擇
控制電路有兩種:
一種是限流電路(如圖2);
另一種是分壓電路。(如圖3)
(1)限流電路是將電源和可變電阻串聯,通過改變電阻的阻值,以達到改變電路的電流,但電流的改變是有一定范圍的。其優點是節省能量;一般在兩種控制電路都可以選擇的時候,優先考慮限流電路。
(2)分壓電路是將電源和可變電阻的總值串聯起來,再從可變電阻的兩個接線柱引出導線。如圖3,其輸出電壓由ap之間的電阻決定,這樣其輸出電壓的范圍可以從零開始變化到接近於電源的電動勢。在下列三種情況下,一定要使用分壓電路:
① 要求測量數值從零開始變化或在坐標圖中畫出圖線。
② 滑動變阻器的總值比待測電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比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小。
3.測量電路
由於伏特表、安培表存在電阻,所以測量電路有兩種:即電流表內接和電流表外接。
(1)電流表內接和電流表外接的電路圖分別見圖4、圖5
(2)電流表內、外接法的選擇,
①、已知RV 、 RA及待測電阻RX的大致阻值時
(3)誤差分析:
內接時誤差是由於電流表分壓引起的,其測量值偏大,即R測 >R真;
外接時誤差是由於電壓表分流引起的,其測量值偏小,即R測<R真。
4.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的改進
如圖7、圖8的兩個測電阻的電路能夠消除電表的內阻帶來的誤差,為什麼?怎樣測量?
測電阻的幾種特殊方法
只用電壓表,不用電流表
方法一:如果只用一隻電壓表,用圖3所示的電路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
具體的作法是先用電壓表測出Rx兩端的電壓為Ux;再用這只電壓表測出定值電阻R0兩端的電壓為U0。根據測得的電壓值Ux、U0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可計算出Rx的值為:
方法二:如果只用一個電壓表,並且要求只能連接一次電路,用圖4所示的電路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
具體的作法是先閉合S1,讀出電壓表的示數為U1,再同時閉合S1和S2,讀出這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2。根據測得的電壓值U1、U2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
根據分壓公式可計算出Rx的值:
方法三:如果只用一個電壓表,並且要求只能連接一次電路,用圖5所示的電路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
具體的作法是先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調至B端,閉合開關,記下電壓表示數U1;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調至A端,記下電壓表示數U2。根據測得的電壓值U1、U2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可計算出Rx的值:
以上方法,需要測量兩次電壓,所以也叫「伏伏法」;根據所給器材有電壓表和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R0,所以又叫「伏阻法」
只用電流表,不用電壓表
方法一:如果只用一隻電流表,用圖6所示的電路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先後用電流表測出通過R0和Rx的電流分別為I0、Ix,根據測得的電流值I0、Ix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根據分流公式可計算出Rx的值為
方法二:用圖7所示的實驗電路也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先閉合開關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1,再斷開S1閉合S2,讀出這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根據測得的電流值I1、I2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
根據分流公式可計算出Rx的值:
方法三:如果只用一個電流表,並且要求只能連接一次電路,用圖8所示的電路也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
具體的作法:是先閉合開關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1,再同時閉合S1、S2,讀出這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根據測得的電流值I1、I2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0。
計算過程如下:設電源電壓為U,當只閉合S1時,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U=I(Rx+R),可得U=I1(Rx+R0)①;當再同時閉合S1、S2,R0被短路,這時有:U=I2Rx②。
方法四:如果只用一個電流表,並且要求只能連接一次電路,用圖9所示的電路也可以測出未知Rx的阻值。
具體的作法: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 調至A端,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為IA,再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調至B端,讀出這時電流表的示數為 IB。根據測得的電流值IA、IB和定值電阻的阻值RAB。同樣可計算出Rx的值:
以上方法,需要測量兩次電流,所以也叫「安安法」;根據所給器材有電流表和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R0,所以又叫「安阻法」。 總之,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基本原理是測定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在缺少器材(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情況下,我們可用間接的方法得到電壓值或電流值,仍然可以測量電阻的阻值。因此,在進行實驗復習時要特別重視原理的理解,這是實驗設計的基礎。
等效替代法
1.等效替代法就是在測量的過程中,讓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或電壓)和通過電阻箱的電流(或電壓)相等。電路如圖13,將單刀雙擲開關調到a,閉合S1調節R,使安培表讀數為I0,保持R不動,將單刀雙擲開關打到b,調節R0使安培表讀數仍為I0,則電阻箱的讀數就是待測電阻的數值。
2.測量原理:圖14是用伏特表完成的實驗,同學們自己分析測量原理。
3.注意:主要元件為電阻箱和單刀雙擲開關。虛線框內可用分壓控制電路。
公式計演算法測電阻
公式計演算法主要是應用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和全電路的知識進行分析,並求出待測電阻的數值。圖15是測量電阻Rx的電路, Rx為待測電阻,R為保護電阻,其阻值未知,R1為已知的定值電阻,電源電動勢為E未知,S1、S2均為單刀雙擲開關,A為電流表,其內阻不計。
(1)測量Rx的步驟為:S2向d閉合,S1向 a 閉合,記下電流表的讀數I1,再將S2向c閉合,S1向 b 閉合,記下電流表讀數I2。
(2)計算Rx的公式為
分析解答:當S2接d,S1接a時,Rx的電壓Ux=I1Rx
當S2接c,S1接b時,R1上的電壓U1=I2R2 在不改變電阻R的情況下,Ux=U1
所以I1Rx=I2R1,
橋式電路測電阻
1. 原理:如圖9的電路稱為橋式電路,一般情況下, 電流計中有電流通過,但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電流計中 會沒有電流通過,此時,稱為電橋平衡。
處於電橋平衡時,圖中A、B兩點電勢相等,因此電路 結構可以看成:R1R2和R3R4分別串聯,然後並聯;或R1R3和R2R4分別並聯,然後再串聯。
橋平衡的條件:R1&TImes;R4=R2&TImes;R3(自己推導)
測量方法
如圖10,連接電路,取R1、R2為定值電阻, R3為可變電阻箱(能夠直接讀出數值), Rx為待測電阻。調節R3,使電流計中的 讀數為零,應用平衡條件,求出Rx。
半偏法測電阻
1.半偏法測電流表內阻
(1) 測量方法:電流表半偏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如圖11, R為滑動變阻器,R0為電阻箱,G為待測電流表內阻。 實驗時,先合上S1,斷開S2,調節R使電流計的指針 滿偏;再合上S2,調節R0使電流計的讀數為滿刻度的 一半,這時,電阻箱的數值即為電流計的內阻。 (注意:實驗前,變阻器的阻值應放在最大位置; 調節R0時,R不動)
Ⅳ 萬用表測電阻的原理是什麼
1、電阻測量電路原理
數字萬用表的200Ω~20MΩ各檔測量電路如圖所示,這是一種採用比例法測量電阻的電路。該電路共設6個檔位(200Ω、2kΩ、20kΩ、2MΩ和20MΩ).Rx為被測電阻,R42~R47,為標准電阻(R0),被測電阻Rx經過正溫度系數(PTC)熱敏電阻Rr與標准電阻串聯。基準電壓E0(典型值為2.8V)由ICL7106提供,通過R39、VT2分壓,利用VT2正向導通壓降(約0.65V)作為測試電壓。
根據ICL7106提供,通過R39、VT2分壓,利用VT2正向導通壓降(約0.65V)作為測試電壓。根據ICL7106的A/D轉換成比例度數的特性,當Rx兩端電壓等於標准電阻兩端的電壓時,亦即VIN=VREF時數字式表頭顯示為「1000」。所以RX=RO·VIN/VHO,從而實現了Ω/V轉換。
該電阻檔電路中好設置有過電壓保護電路。電路由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RT(PTC500Ω或1.5kΩ)、晶體管VT1(9013型)以及消噪電容C6(0.1&mICro;F)和電阻R2、R3構成。VT1的基極與集電極短接,利用其發射極反向擊穿電壓代替穩壓管。
2、電阻檔故障檢修
電阻檔的故障率比較高,大多數是由於不慎用電阻檔去測量220V交流電壓而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應檢查量程開關的觸點是否局部燒損,簧片有無變形和印製板是否局部燒斷等;第二檢查保護元件(RT,VT1)是否損壞,RT在溫室下的電阻值為500Ω或1.5kΩ。一旦誤測電壓時,輸入電壓便經過RT-VT1-COM,把VT1的發射結反向擊穿(電壓鉗位於6V左右,可保護7103不受損壞)。與此同時,RT阻值急劇增大,起到限流作用,從而確保VT1處於軟擊穿狀態。只要撤去輸入電壓,VT1就恢復正常狀態。
Ⅳ 如何測量電阻
要測量電阻:
1.切斷電路電源。
如果電路中包含電容器,則在獲取任何電阻讀數之前先對電容器放電。
2.將數字兆歐表撥盤轉到電阻或歐姆,該電阻通常與一種或多種其他測試/測量模式(連續性,電容或二極體;請參見下圖)在撥盤上共享一個點。
顯示屏應顯示OLΩ,因為在電阻模式下,即使在將測試導線連接到組件之前,數字兆歐表也會自動開始進行電阻測量。
M of符號可能會出現在顯示屏中,因為斷開的(未連接的)測試導線的電阻非常高。
將導線連接到組件時,數字兆歐表會自動使用「自動量程」模式將其調整到最佳范圍。
按下范圍按鈕,技術人員可以手動設置范圍。
如果將要測試的組件從電路中刪除,將獲得最佳結果。如果該元件留在電路中,則讀數可能會受到與要測試的元件並聯的其他元件的影響。
3.首先將黑色測試線插入COM插孔。
4.然後將紅色導線插入VΩ插孔。
完成後,以相反的順序移除導線:先紅色,再黑色。
5。將測試導線跨過被測組件。
確保測試線和電路之間的接觸良好。
提示:對於非常低的電阻測量,請使用相對模式(REL;請參見第11點)。也可以稱為零或增量(Δ)模式。它會自動減去測試引線電阻-通常為0.2到0.5。理想情況下,如果測試線接觸(一起短路),則顯示屏應顯示0Ω。
可能會影響電阻讀數的其他因素:異物(污垢,助焊劑,油),身體與測試引線的金屬端接觸或並聯的電路路徑。人體成為一條平行的電阻路徑,降低了總電路電阻。因此,避免接觸測試引線的金屬零件,以免出錯。
6.在顯示屏上讀取測量值。
7.完成後,關閉兆歐表以防止電池耗盡。
先進的數字兆歐表選項
8.按RANGE按鈕選擇特定的固定測量范圍。
測量後務必在顯示屏上注意信號器(例如K或M)。
9.按下「保持」按鈕以捕獲穩定的測量值,以後可以查看。
10.按MIN / MAX按鈕捕獲最低和最高測量值。
每次記錄新讀數時,兆歐表都會發出嗶聲。
11.按相對(REL)按鈕將兆歐表設置為特定參考值。
回復者:華天電力
Ⅵ 測量電阻的電路
第一個圖是滑片在電阻最大端,輸出電流最小,這時調整滑片的位置可以使電流逐漸增加。
第二個圖是滑片在電阻的最下端,這時輸出電壓=0,調整滑片的位置由於電阻的分壓可以使輸出電壓逐漸增加。
Ⅶ 一般用什麼電路來測量微弱的電阻值的變化
最常用的惠斯登電橋電路作為應變式電阻感測器測量電路,用來測量微弱的電阻值的變化,並將電阻值的變化轉換為電壓或電流的變化.
Ⅷ 測量電阻的三個方法的詳細解釋
1.
伏安法測電阻
伏安法是指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所遵循的測量原理是歐姆定律。如圖1是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為了減小測量的誤差,在電路中串聯了一個滑動變阻器R,用來改變未知電阻Rx兩端的電壓,
每改變一次,記一次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計算一次未知電阻Rx的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一般測三次,所以。
圖1
在對器材的選擇中,要注意器材規格的選擇。例如,估計未知電阻約5Ω,則選用兩節干電池做電源、選用0~3V量程的電壓表、選用0~0.6A量程的電流表。盡量選用小量程,是因為小量程的最小刻度值
小,示數的精確度高。再者,同樣大的電流,在小量程中指針擺動幅度大,容易讀數。
2.
特殊方法測電阻
(1)伏歐法測電阻
伏歐法測電阻是指用電壓表和已知電阻測未知電阻的方法。圖2是伏歐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在圖2中,先把電壓表接在已知電阻R的兩端,記下此時電壓表的示數U1;然後再把電壓表接在未知電阻Rx的兩端
,記下此時電壓表的示數U2。根據歐姆定律知通過兩電阻的電流:由於R和是串聯,所以,即:。
圖2
在這個實驗中,電壓表應用同一個量程,這樣電壓表示數的精確度就一樣了。所以,在能估計出未知電阻的前提下,盡量選擇跟未知電阻相接近的已知電阻R。
(2)安歐法測電阻
安歐法測電阻是指用電流表和已知電阻測未知電阻的方法。圖3是安歐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在圖3中,先把電流表跟已知電阻R串聯,測出通過R的電流I1;然後再把電流表跟未知電阻Rx串聯,測出通過Rx
的電流I2。
求採納
Ⅸ 電路板上的電阻怎麼測試
先判斷接入該電阻的二個點是否有電感二極體短路線圈等等,能影響對電阻測量的東西專。再通過測量結果時行屬原則判斷,比如查看待測的電阻是1K的,如果測得的數值小於1K是正常的。
如果大於1K那就說明該電阻可能已經斷了。當然如果測得的電阻是0,那麼就要查看一下有沒有足以影響測量的其它東西了。如果沒有說明該電阻已經短路了。
(9)測量電阻的電路擴展閱讀:
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
1、用電阻檔測量需切電否則燒表。
2、根據被測電阻標稱值的大小來選擇量程。
3、讀數與標稱阻值之間分別允許有±5%、±10%或±20%的誤差。如不相符,超出誤差范圍,則說明該電阻值變值了。
4、特別是在測幾十kΩ以上阻值的電阻時,手不要觸及表筆和電阻的導電部分。
5、要定量測量,被檢測的電阻從電路中焊下來,至少要焊開一個頭,將兩表筆(不分正負)分別與電阻的兩端引腳相接即可測出實際電阻值,以免電路中的其他元件對測試產生影響,造成測量誤差。
Ⅹ 物理測電阻怎麼連電路
(一)應用歐姆定律測量未知電阻
1、伏安法
對一個未知電阻,用電壓表測出它兩端電壓U,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它的電流I,應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其電阻值,這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2、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伏安法是指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所遵循的測量原理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加以變形就可得到R=U/I,只要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可以計算出這個電阻的阻值。如圖是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為了減小測量的誤差,在電路中串聯了一個滑動變阻器R,用來改變未知電阻Rx兩端的電壓,每改變一次,記一次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計算一次未知電阻Rx的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一般測三次,所以
。
3、連接電路時應注意:開關要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要處於最大阻值處;選好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並注意「+」「-」接線柱的連接。連接電路的順序是:先連「主電路」,將Rx、電流表A、R、開關和電源組成一個串聯電路;然後試觸、接通,觀察電流表有無電流通過,如有電流通過,再移動滑片P改變R的電阻值,看電流表示數是否改變;當示數改變時,表示電路連接正確,這時再將電壓表V與Rx並聯。在對器材的選擇中,要注意器材規格的選擇。例如,估計未知電阻約5Ω,則選用兩節干電池做電源、選用0~3V量程的電壓表、選用0~0.6A量程的電流表。盡量選用小量程,是因為小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小,示數的精確度高。再者,同樣大的電流,在小量程中指針擺動幅度大,容易讀數。
(二)電路的等效
1、等效電阻
幾個連接起來的電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個電阻來代替,這個電阻就是那些電阻的等效電阻。
2、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
(1)用實驗探究兩個電阻串聯的等效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