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CB線路板的酸性和鹼性蝕刻液
現在線路板行業的酸性蝕刻最常用的是鹽酸加蝕板鹽或者雙氧水,三氯化鐵的基本不用了,因為第一是蝕刻穩定性不好,二是廢水處理難度大;鹼性蝕刻是氯化銨氯化銅加氨水加蝕板鹽。
❷ 蝕刻液由什麼組成
由氟化銨、草酸、硫酸鈉、氫氟酸、硫酸、硫酸銨、甘油、水組成。
1、氟化銨:分子式為NH4F,白色晶體,易潮解,易溶於水和甲醇,較難溶於乙醇,能升華,在蝕刻液中起腐蝕作用,一般選用工業產品。
2、草酸:在蝕刻液中作還原劑使用,一般選用工業產品。
3、硫酸鈉:在蝕刻液中作為填充劑使用,一般選用工業產品。
4、氫氟酸:即氟化氫的水溶液,為無色液體,能在空氣中發煙,有強烈腐蝕性和毒性,能侵蝕玻璃,需貯存於鉛制、蠟制或塑料容器中,可作為蝕刻玻璃的主要原料,一般選用工業品。
5、硫酸:純品為無色油狀液體,含雜質時呈黃、棕等色。用水稀釋時,應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並隨時攪和,而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以防濃硫酸飛濺而引發事故,可作為腐蝕助劑,一般選用工業品。
6、硫酸銨:一般選用工業品。
7、甘油:一般選用工業品。
8、水:自來水。
(2)電路板蝕刻劑擴展閱讀
蝕刻液分類
已經使用的蝕刻液類型有六種類型:酸性氯化銅、鹼性氯化銅、氯化鐵、過硫酸銨、硫酸/鉻酸、硫酸/雙氧水蝕刻液。
酸性氯化銅,工藝體系,根據添加不同的氧化劑又可細分為鹽酸氯化銅+空氣體系、鹽酸氯化銅+氯酸鈉體系、鹽酸氯化銅+雙氧水體系三種蝕刻工藝,在生產過程中通過補加鹽酸+空氣、鹽酸+氯酸鈉、鹽酸+雙氧水和少量的添加劑來實現線路板板的連續蝕刻生產。
❸ 線路板工廠蝕刻液用的主要原料是三氯化鐵還是雙氧水呢
答:如果你是做少量的線路板,用三氯化鐵溶液就可以了,簡單易行,但是你如果是專業做線路板的廠家,就不能用三氯化鐵了,因為三氯化鐵蝕刻液的廢水處理難度大,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鹽酸+蝕板鹽的酸性蝕刻液和氨水型的鹼性蝕刻液。
❹ 線路板酸性蝕刻液結晶是什麼原因
你是用的來氯酸鈉+鹽酸體系吧,這種蝕源刻液濃度一般就1-3N,氯酸鈉0℃在水中的溶解度為79g,還是很大的,根本不會結晶的。
問題是蝕刻時發生反應,6CuCl
+
NaClO3
+
6HCl
→
6CuCl2
+
3H2O
+
NaCl
(在1~3N的酸性液中)
雖然氯化銅和氯化鈉的溶解度都比較大,但是那水裡面就已經含有大量的氯離子(原因就是同離子效應),大量氯離子的存在會抑制氯化銅和氯化鈉的溶解呀。所以咱認為結晶的應該是氯化銅和氯化鈉的混合物。
❺ 在家蝕刻電路板(銅)可以用Fe3(SO4)2嗎速度怎樣
廣泛採用三氯化鐵蝕刻銅、銅合金及鐵、鋅、鋁等。這是由於它的工藝穩定,操作方便,價格便宜。但是,近些年來,由於它再生困難,污染嚴重,廢液處理困難等而正在被淘汰。因此,這里只簡單地介紹。
三氯化鐵蝕刻液適用於網印抗蝕印料、液體感光膠、干膜、金等抗蝕層的印製板的蝕刻。但不適用於鎳、錫、錫—鉛合金等抗蝕層。
1.蝕刻時的主要化學反應
三氯化鐵蝕刻液對銅箔的蝕刻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在銅表面Fe3+使銅氧化成氯化亞銅。同時Fe3+被還原成Fe2+。
FeCl3+Cu →FeCl2+CuCl
CuCl具有還原性,可以和FeCl3進一步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銅。
FeCl3+CuCl →FeCl2+CuCl2
Cu2+具有氧化性,與銅發生氧化反應:
CuCl2+Cu →2CuCl
所以,FeCl3蝕刻液對Cu的蝕刻時靠Fe3+和Cu2+共同完成的。其中Fe3+的蝕刻速率快,蝕刻質量好;而Cu2+的蝕刻速率慢,蝕刻質量差。新配製的蝕刻液中只有Fe3+,所以蝕刻速率較快。但是隨著蝕刻反應的進行,Fe3+不斷消耗,而Cu2+不斷增加。當Fe3+消耗掉35%時,Cu2+已增加到相當大的濃度,這時Fe3+和Cu2+對Cu的蝕刻量幾乎相等;當Fe3+消耗掉50%時,Cu2+的蝕刻作用由次要地位而躍居主要地位,此時蝕刻速率慢,即應考慮蝕刻液的更新。
在實際生產中,表示蝕刻液的活度不是用Fe3+的消耗量來度量,而是用蝕刻液中的含銅量(g/l)來度量。因為在蝕刻銅的過程中,最初蝕刻時間是相對恆定的。然而,隨著Fe3+的消耗,溶液中含銅量不斷增長。當溶銅量達到60g/l時,蝕刻時間就會延長,當蝕刻液中的Fe3+消耗40%時,溶銅量達到82.40g/1時,蝕刻時間便急劇上升,表明此時的蝕刻液不能再繼續使用,應考慮蝕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一般工廠很少分析和測定蝕刻液中的含銅量,多以蝕刻時間和蝕刻質量來確定蝕刻液的再生與更新。經驗數據為,採用動態蝕刻,溫度為50℃左右,銅箔厚度為50μm,蝕刻時間5分鍾左右最理想,8分鍾左右仍可使用,若超過10分鍾,側蝕嚴重,蝕刻質量變差,應考慮蝕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蝕刻銅箔的同時,還伴有一些副反應,就是CuCl2和FeCl3的水解反
❻ 怎麼配三氯化鐵和蝕刻銅電路板
三氯化鐵蝕刻液具有成本低、易控制、方便再生和循環使用等優點。三氯化鐵固體分為無水三氯化鐵和六水三氯化鐵兩種,且這兩種都是可以使用的。配製三氯化鐵蝕刻液用來蝕刻銅質線路板時,一般控制其濃度大約為32-38波美度,同時添加少量鹽酸保證蝕刻液合適的酸性。如果使用無水三氯化鐵來配製的話,三氯化鐵在溶解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使用常溫的自來水進行溶解即可,配製時注意及時攪拌,加速三氯化鐵的溶解,同時幫助散熱。使用的容器注意不要使用金屬材質的,可以選擇塑料、陶瓷等材質做成的容器。
❼ 電路板蝕刻液里砂粒狀深藍色沉澱是什麼物質
答:當溶液的PH值低時容易生成二價銅離子復鹽(CuCl2.2NH4Cl.2H2O)結晶;當PH值較高時,容易生成氫氧化銅沉澱,而氫氧化銅粉末是白色的,而不是你所說的淡藍色,你看到的淡藍色是由於藍色的鹼性蝕刻液混在其中,你如果把這些沉澱用清水洗凈的話,就會呈現白色沉澱.
❽ 線路板酸性蝕刻的反應原理
線路板的蝕刻,其原理就是利用金屬和溶液的氧化還原反應達到蝕刻的目的。不管什麼系列的蝕刻液,至少都包括氧化劑和酸性添加劑。氧化劑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必要條件,而酸性介質卻是保證蝕刻持續進行的充分條件。
在蝕刻過程中,氯化銅中的Cu2+具有氧化性,能將板面上的銅氧化成Cu1+,其反應如下:蝕刻反應:Cu+CuCl2→Cu2Cl2
❾ PCB線路板的酸性和鹼性蝕刻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8
❿ 電路蝕刻葯劑是什麼化學品
電路板蝕刻液
一、 三氯化鐵蝕刻液 在印製電路、電子和金屬精飾等工業中廣泛採用三氯化鐵蝕刻銅、銅合金及鐵、鋅、鋁等。這是由於它的工藝穩定,操作方便,價格便宜。但是,近些年來,由於它再生困難,污染嚴重,廢液處理困難等而正在被淘汰。因此,這里只簡單地介紹。 三氯化鐵蝕刻液適用於網印抗蝕印料、液體感光膠、干膜、金等抗蝕層的印製板的蝕刻。但不適用於鎳、錫、錫—鉛合金等抗蝕層。 1.蝕刻時的主要化學反應 三氯化鐵蝕刻液對銅箔的蝕刻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在銅表面Fe3+使銅氧化成氯化亞銅。同時Fe3+被還原成Fe2+。 FeCl3+Cu →FeCl2+CuCl CuCl具有還原性,可以和FeCl3進一步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銅。 FeCl3+CuCl →FeCl2+CuCl2 Cu2+具有氧化性,與銅發生氧化反應: CuCl2+Cu →2CuCl 所以,FeCl3蝕刻液對Cu的蝕刻時靠Fe3+和Cu2+共同完成的。其中Fe3+的蝕刻速率快,蝕刻質量好;而Cu2+的蝕刻速率慢,蝕刻質量差。新配製的蝕刻液中只有Fe3+,所以蝕刻速率較快。但是隨著蝕刻反應的進行,Fe3+不斷消耗,而Cu2+不斷增加。當Fe3+消耗掉35%時,Cu2+已增加到相當大的濃度,這時Fe3+和Cu2+對Cu的蝕刻量幾乎相等;當Fe3+消耗掉50%時,Cu2+的蝕刻作用由次要地位而躍居主要地位,此時蝕刻速率慢,即應考慮蝕刻液的更新。 在實際生產中,表示蝕刻液的活度不是用Fe3+的消耗量來度量,而是用蝕刻液中的含銅量(g/l)來度量。因為在蝕刻銅的過程中,最初蝕刻時間是相對恆定的。然而,隨著Fe3+的消耗,溶液中含銅量不斷增長。當溶銅量達到60g/l時,蝕刻時間就會延長,當蝕刻液中的Fe3+消耗40%時,溶銅量達到82.40g/1時,蝕刻時間便急劇上升,表明此時的蝕刻液不能再繼續使用,應考慮蝕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一般工廠很少分析和測定蝕刻液中的含銅量,多以蝕刻時間和蝕刻質量來確定蝕刻液的再生與更新。經驗數據為,採用動態蝕刻,溫度為50℃左右,銅箔厚度為50μm,蝕刻時間5分鍾左右最理想,8分鍾左右仍可使用,若超過10分鍾,側蝕嚴重,蝕刻質量變差,應考慮蝕刻液的再生或更新。 蝕刻銅箔的同時,還伴有一些副反應,就是CuCl2和FeCl3的水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