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鄂州哪個鎮人口最多
鄂城區長港鎮人口目前是最多的。
鄂州分為鄂城區、華容區和梁子湖區,鄉鎮戶籍人口從少到多排序如下, 梁子湖區梁子鎮10882人 梁子湖區東溝鎮16224人 鄂城區長港鎮17316人。鄂州,舊稱吳都、古武昌,湖北省轄地級市,地處全國經濟地理中心,是武漢城市圈城市之一。
⑵ 湖北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你知道多少呢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勤勞智慧的湖北人民,創造了多元的文明成果。當古老技藝走進生活,傳統與現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當非遺文化走進景區,文化和 旅遊 融合、譜寫唯美新篇章。
5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 旅遊 廳發布《省文化和 旅遊 廳關於公布湖北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名單的通知》,確定以下10個村鎮街區為 湖北省 首批 非遺特色村鎮、街區 :
1、武漢市江岸區吉慶民俗街
吉慶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與江漢路之間,與漢口老字型大小「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相鄰,東起大智路,西至江漢路。提到吉慶街,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叫 齊追航 ,武漢音樂人、影視與大型活動導演,是在創建吉慶街文化上最有貢獻的人。
吉慶街夜市大排檔寬十幾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現出來,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服務的……幾百個台位擠得滿滿的,熱鬧非凡,到午夜12點以後,整個氣氛達到高潮。正如武漢女作家 池莉 筆下的《生活秀》,在霓虹閃爍、人聲鼎沸的吉慶街頭,有一個風姿不凡的女子優雅地賣著她的久久鴨脖……
2009年3月,吉慶街開始改造。改造後已於2011年11月23日開街,12月28日試營業。 吉慶民俗街提檔升級後,涵蓋餐飲、休閑、商務、文化體驗、文化創意五大功能,包括以非遺 美食 、特色夜宵為主的餐飲功能,以漢派民俗、非遺傳統技藝等為主的文化體驗功能。
吉慶民俗街集合了楚劇、漢劇、湖北大鼓、湖北評書、湖北小曲、武漢雜技、木偶戲、熱乾麵製作技藝、老通城豆皮製作技藝等大量漢派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及非遺傳承人,漢綉、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漁鼓、湖北道情、湖北皮影戲、武漢相聲、武漢剪紙、合記老福慶和牛肉粉製作技藝等數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這里常駐或經常開展展示交流活動。
如今,「湖北大鼓」「獨弦琴」等非遺表演融入街頭吹拉彈唱,民間手工藝花車、中庭非遺互動展覽也成為重要景觀,深受武漢市民和遊客喜愛。
2、襄陽市棗陽市琚灣非遺小鎮
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的琚灣鎮,因琚姓聚居而得名。 琚灣鎮因琚姓聚居在沙、滾兩河交匯拐彎處而得名琚家灣,簡稱琚灣。
這里是已有兩百多年 歷史 的名食「琚灣酸漿面」的發源地,2013年,琚灣酸漿面製作技藝先後入選襄陽市級和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有流傳至今深受群眾喜愛的龍燈舞、鑼鼓、花鼓戲、蚌殼舞、扭秧歌、辦故事、打蓮響、踩高蹺、玩旱船等傳統民間文藝。
琚灣鎮通過舉辦「舌尖上的琚灣·千古帝鄉——棗陽琚灣酸漿面 美食 文化節」等系列活動,組織民間文藝傳承人進行傳統文化匯演,一批傳統文藝節目受到了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愛。
隨著非遺項目、非遺產品、非遺原材料生產在琚灣深深紮根。傾力打造非遺文化事業, 探索 出一條文化與建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先後建成非遺 美食 街、非遺文化展廳、非遺文化廣場、非遺美麗鄉村,為全鎮人民平添一份精神食糧。
3、宜昌市秭歸縣屈原故里非遺小巷
屈原故里非遺小巷位於秭歸縣主城區秭歸縣文化館,佔地1500平方米,可設展館30間,從規劃立項、開工建設到正式開市,歷時3個月。
秭歸縣文化館館長梅俊明介紹,「建設屈原故里非遺小巷,旨在打造在本區域能夠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非遺傳承保護基地,培育扶持和開發設計互動性強、體驗感好的非遺文化商品和 旅遊 體驗產品,拓展非遺及文化 旅遊 商品研發、孵化和銷售功能,推動全縣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屈原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來的屈姑食品、秭歸薅草鑼鼓、三閭刺綉、九畹絲綿茶、古法釀酒等20多項國家和省、市、縣級非遺項目、670餘件非遺手工製品和商品正式入駐非遺巷,開展展覽、展示、文創研發銷售、沉浸式體驗等多種非遺體驗活動,實現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給市民遊客帶來獨特體驗。
生態文化 旅遊 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佔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激揚屈原文化、追溯峽江楚韻、擁覽天築情懷為主題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蘊,增加文化內涵,把秭歸縣豐富的 歷史 文化、民俗文化與屈原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培育和發展具有巴風楚韻的文藝、戲曲、表演和飲食,拓展和發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 娛樂 活動和 旅遊 服務項目;同時開發具有三峽地方特色的 歷史 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豐富的 旅遊 產品。
有著屈原故里八怪之說;端午戶戶掛香艾、牛不用繩聽人擺、喪葬均用紅棺材、古井當作梳妝台、石洞書聲千古在、男女老少趕詩賽、屈原當作神仙拜、無鼓鼓聲向天外。
4、荊州市荊州開發區幸福村(荊楚非遺技能傳承院)
荊州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2011年6月經 國務院 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管轄聯合街辦、灘橋鎮、沙市農場和岑河農場,轄區面積約209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國家級荊州開發區是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湖北省實施「壯腰工程」的主戰場、荊州「工業興市」的主平台。
2011年12月,隨著荊州成為全國第五個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荊州開發區成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
2012年4月,荊州開發區再次擴容,託管江陵縣灘橋鎮、岑河原種場以及沙市區岑河鎮四個村、資市鎮三個村等區域,由此成為 全省同類城市中區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荊楚非遺技能傳承院 位於湖北省荊州開發區幸福村,是民間美術技能傳承基地,也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國家AAA級 旅遊 景區。建有大漆文化展、荊河戲劇院、荊楚文化體驗館等12個場館。有楚式漆器飾技藝、荊楚刺綉、雕花剪紙等非遺項目。在技能傳承院里還有非常多的技藝體驗館,可以親身體驗非遺項目。
荊州開發區堅持「四大立區」理念,即:產業立區、環境立區、文化立區、廉潔立區。
產業立區: 產業立區就是要真正轉方式、做底盤、增速度、搶項目,淘汰一批落後企業,提升一批優質企業,培育一批潛力企業,打造一批標志性企業。
環境立區: 環境是品牌,是比較優勢。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把營商環境作為培育產業和項目的最大紅利。真正打造全省環境最優的開發區,實現開發區的功能化和人文化。
廉潔立區: 廉潔是一個地方最大的優勢和招商引資最好的環境。開發區的幹部要常懷憂患之心,常思振興之責,樹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文化形象、能力形象、廉潔形象,彰顯開發區的純潔風范。
文化立區: 文化是開發區騰飛的翅膀,荊州開發區應該是發展文化最興盛、思想觀念最解放的地方。樹立開放包容的文化、重商的文化、擔當的文化、責任的文化、幹事創業的文化、節儉的文化、認真的文化、學習的文化、讓利雙贏的文化,發揮文化的經濟助推效能。
5、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鎮
沼山鎮,隸屬於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地處梁子湖區北部,東與大冶市保安鎮相鄰,南與太和鎮相連,西與梁子鎮隔湖為鄰,北與梁子鎮、東溝鎮接壤,鎮人民政府距梁子湖區政府18千米, 區域總面積64.6平方千米。 沼山鎮屬丘陵濱湖地區,地形從東向西傾斜。主要山脈有沼山、東山、馬鞍山等山脈。
最高山峰凌宵峰位於沼山山脈,海拔418.5米,是全市最高山峰之一;最低點位於東井大圍排水港,海拔14.5米。
沼山鎮 歷史 文化遺址也有關帝廟、鄂王台、龍鳳寺、 藏經洞 、茗香居。
傳說一千多年前,那時沼山還沒有名字,在那海拔418.5米的群峰深處藏有一座古廟,當地人叫它「大寺」。大寺內佛堂中央坐著一尊塗金抹彩的大金菩薩,其身材魁梧,大手大腳,特別是一雙濃眉大眼閃著耀眼的金光,傳說這火眼能看透人們的心靈,識別清官和貪官。這菩薩有個怪脾氣,如有貪官來這里,他那火眼直射貪官,好像在說:「你這貪官走遠些,莫玷污我這佛門聖地。」如有清官來了,他那大腳會左右輕輕搖動,那是向清官表示:「本寺歡迎你。」香客和百姓來到寺廟,他那雙大腳就不走動了。
人們稱呼會走動的金菩薩為「走山菩薩」,那寺廟叫「走山大寺 」,那座無名山,人們就叫它「走山」。新任知縣說:「走山,這名字好聽,但欠文雅,菩薩能走,山不能走,改個同音字就叫它『沼山』吧。」知縣的意見,得到老方丈的贊同,當即令小僧端來文房四寶,知縣揮毫寫下「沼山大寺」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從此,「沼山」的山名、「沼山大寺」的寺名正式被取用,一直沿用至今。
2021年11月,沼山鎮(張體書法、穿花龍舟)被湖北省文化和 旅遊 廳確定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6、咸寧市赤壁市羊樓洞明清石板街
2010年12月,羊樓洞被國家住建部和 國家文物局 授予「 中國 歷史 文化名村 」!羊樓洞明清石板街位於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距離市區26公里,羊樓洞地處湖北省南部與湖南省北部交界的丘陵地帶上,三面環山,北面為北山,南面為松峰山,東面為馬鞍山,位於山頂可鳥瞰古鎮全景。
樓洞古街位於松峰港以西,由廟場街、復興街和觀音街組成。廟場街段和復興街前段街道依據松蜂港走向呈現曲線形。古鎮上商業店鋪大多集中分布在這段街道上。街道兩側建築尺度、風格統一,錯落布置。復興街前段是整個街區的轉折處,在這里整個街區向西有一個偏轉,道路兩端各有一個丁字路口。復興街後段在 抗日戰爭 時期部分被日本人燒毀,戰事平定後又重建,街道上保留有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物。
古鎮羊樓洞,素有「青磚茶鄉」之稱,也是馳名中外的「洞茶」故鄉。
古鎮建在平原之上,地勢平坦,地勢略高於附近的崇陽、通城、臨湖等茶葉產區,利於茶葉的儲藏。
羊樓洞明清石板街整體分布:依松峰港呈南北走向,現存古街全長約1000米,街道最寬處6米,另有三條丁字巷,街道整體保存完好。
街道路面採用硬質的青石板鋪設,街道路面中間均設下水道,寬約1.2米,用青石板橫鋪,下水道通至古街東側的松峰港,下水道兩側豎鋪條石,條石之間均留有縫隙,用於通下水。
廟場街和復興街道路在道路中心橫鋪一條石板,作為道路的中心線,兩側對稱縱向布置石板,縱向的石條相對尺寸較短。這種鋪設方法是為了適應街道的彎曲。
明清時期運輸的主要工具為獨輪車,在青石板上多處保留有寸余深的車轍痕跡。
街道兩側保留有清代、民國時期的住宅、商鋪三百餘棟。房屋結構均為磚木結構、有一進二重、三重式,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商鋪,前店後宅,牆體為磚結構,中間設置天井,上層為閣樓,穿梁式木結構。
7、黃岡市黃梅縣五祖鎮
五祖鎮,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地處黃梅縣北部,東連停前鎮,南接杉木鄉,西依苦竹鄉,北靠柳林鄉,鎮人民政府距黃梅縣城區13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89.6平方千米。
五祖鎮因轄區內 佛教名剎五祖寺 在轄區內而得名。五祖寺始建於唐永徽五年(654年), 歷史 悠久,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的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缽之聖地,被御賜為「天下祖庭」。
五祖鎮在這里孕育著和傳承著,如黃梅小調、黃梅花燈會、太極純功、楹聯習俗、黃梅戲、黃梅挑花、禪宗祖師傳說、岳家拳、採茶戲、文曲戲十餘種非遺文化在這里廣為流傳。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五祖鎮境域屬黃梅縣。1987年,建五祖鎮。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五祖鎮境域屬黃梅縣。1912年設東山鎮、1945年改隸張林鄉、1949年屬土橋區、1958年建百勝公社後屢更其名、1978年改蔡田公社、1981年更名五祖寺公社、1984年設五祖區、1987年建五祖鎮。2020年6月,五祖鎮被評為湖北 旅遊 名鎮。2020年7月29日,五祖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聽說這株古稀青檀, 俗稱油朴樹,一共六株,其中最大的一株,粗四圍,高28米,覆蓋面積近1畝。
8、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長勝街
長勝街是七里坪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又稱號「楊殷街,為國家AAA級景區。位於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 。
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後又續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門樓,花崗石條砌成。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山牆或隔火牆有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街道寬約7米,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
在巍巍天台山下,清清倒水河畔,座落著一條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明清古街,它因厚重的 歷史 和風起雲涌的革命浪潮而聞名於世,它又因是 鄂東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 而引來遊人如織。
長勝街既是革命文物一條街,又是傳統教育、 旅遊 觀光好景點,每年前來 旅遊 觀點接受教育達數萬多人,同時也是革命題材、影視劇拍攝的好場所,近幾年在長勝街上先後拍攝了《 五更寒 》、《 大別山上紅旗飄 》、《黃麻驚雷》、《 大進攻序曲 》、《 鐵血紅安 》等10多部影視劇目。堪稱「鄂東之最」,「湖北之最」,是名副其實的「鄂東第一街」、「荊楚第一街」。
1926年在潘氏祠堂成立了「七里坪工會」,隨後又成立了我黨 歷史 上最早的勞動保障機構——黃安縣及 鄂豫皖 省蘇維埃政府勞工委員會。
1927年在長勝街的南廟成立革命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確認為第一法庭;1930年,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把革命的大本營建在七里坪命名為「列寧市」,把長勝街命名為「楊殷街」,並在長勝街48號建設「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
1927年11月13日中共黃麻特委在文昌宮召開黃麻兩縣黨團活動分子會議,成立了黃麻起義指揮部,七里坪也因此成為起義隊伍的重要集結點。轟轟烈烈的 黃麻暴動 在七里坪掀開了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最早武裝暴動之一,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革命戰爭年代,七里坪是「 黃麻起義 」策源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誕生地, 鄂豫皖 蘇區早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9、恩施州恩施市土家女兒城非遺特色街區
恩施土家女兒城,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區七里坪,是全國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區城市 娛樂 消費中心和 旅遊 集散地。作為全國第八個人造古鎮,土家女兒城合理且精心的謀劃了整體建築風格,仿古與土家吊腳樓相結合,完美的體現了土家族的民風民俗。一句」間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在當地廣為流傳。
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灰色角礫岩鋪就。
女兒街是女兒城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是城區最繁華的街道,同時也是恩施市區商業最為繁華的街區之一。土家女兒城整體布局為南北朝向,光線利用充分,城區各個街區相互貫通,交通便利,十分便於遊客遊玩。囊括了恩施州八縣市土家民風民俗,是全國土家文化的雛形。
她們的民俗文化,主要有 摔碗酒、擺手舞、土家女兒會、土家十大碗、土家哭嫁 等在當地甚為流行。土家女兒會 被譽為 東方情人節 或土家情人節。
最令人著迷的便是 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經流傳幾百年了。來源於當地民間節慶及辦酒席時慣用的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半葷半素、一菜兩味、油而不膩,餐桌上看不到盤子,吃飯及裝菜全部是藍邊大口碗。據說土家人生性好客、同時又愛面子,但由於以往生活貧困,無力安排好足量的菜餚。但是又想使餐桌上菜品的數量多,面子好,因此一般每桌都安排十碗菜,葷菜下面用素菜墊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當地舉辦紅白喜事時固定菜式。
在以前土家族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盤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部是藍邊大口碗,而且桌上放的都是十碗菜。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給宴席取名為「土家十大碗」。
10、潛江市浩口鎮
浩口鎮,隸屬於湖北省潛江市,地處潛江市西部,東接後湖農場,東南臨龍灣鎮,南與張金鎮接壤,西南臨運糧湖農場,西與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增鎮毗鄰,西北、北與積玉口鎮相連,東北與廣華寺街道相望。
浩口鎮因明代,該地盛產青蒿,臨近渡口,故稱蒿子口後逐漸演變成浩口。
浩口鎮人民政府駐地東距潛江市區23.6千米。 區域總面積170.9平方千米。
1954年3月,原屬江陵縣龍灣區的方嘴、宋場、雷場、艾橋、洪場、永興、同心、蓮子垸8個村、劃入潛江縣,由浩口區管轄。1958年成立浩口公社。1984年5月撤公社成立浩口區公所。1987年9月撤區設鎮,正式改為浩口鎮。
2019年1月9日,秉承了非遺文化保護的活態傳承母體屬性,相繼建立了「潛江民歌」「高台舞獅」「江漢皮影」等多個非遺重點項目的傳習基地,是市非遺保護中心在全市率先掛牌授予的「非遺傳承基地」。有張裕釗書法、穿花龍舟、采蓮船、玉連環、木雕等非遺資源,橋柯村牌子鑼隊、桐油村穿花龍舟隊、東井村復興藝術團、鄂州青年楚劇團、梁子湖春蕾楚劇團等13個藝術團隊、32個打擊樂隊。浩口鎮憑借民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21年,沼山鎮榮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每年開展舞龍舞獅展演、「非遺傳承人鬧元宵」、「網路知識」大講堂」等活動,成功申報浩口年貨、凹粑子、鱔魚炒飯等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 美食 市級非遺項目,建立了非遺陳列館、體驗館,逐步打造「浩口非遺小鎮」,通過「非遺+ 旅遊 +活動」等形式,助力鄉村文化事業全面振興。
以上就是我了解到的一些,10個首批湖北省非遺特色村鎮、街區的一些簡單介紹。
歡迎下方評論自己的去過或者聽過,亦或者一直居住過,這些地方的感受。歡迎分享留言。
⑶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有多少人
樓主,梁子湖區因湖北省最大的多樣性淡水湖之一的梁子湖而得名(湖北最大的當然是洪湖)。
也因為梁子湖的關系,梁子湖區居於武漢(江夏區)、黃石、鄂州、咸寧四座城市之間,向來都有「鄂東的南大門」的稱號。
據可靠的數據,梁子湖區人口在2012年6月份的時候,已突破18萬。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贊譽「美麗富饒的梁子湖是孕育鄂州乃至湖北人的搖籃」一點不為過。梁子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詩情而話意。湖中有梁子鎮。
所寫的絕非隨意地摘抄哦。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下轄街道辦事處有哪些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下轄街道辦事處包括太和鎮、東溝鎮、梁子鎮、塗家堖鎮、沼山鎮、梧桐湖新區。
⑸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
梁子湖屬地級市鄂州市,分布於江夏區、鄂州、咸寧交界,原名樊湖,由梁子,鴨兒、保安、三山等湖泊組成梁子湖水系,四周分別與武漢、咸寧、大冶等市(縣)交界。梁子湖東西長82公里,南北長32公里,由316個湖汊組成,湖面55.5萬畝,流域面積32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梁子湖通過鄂州長港從鄂州樊口入江,至今,仍通稱梁子湖周圍地區為樊湖地區,稱梁子湖水系為樊湖水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 導游詞 範文 ,歡迎借鑒參考。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一)
梁子湖為湖北第一大淡水湖。
梁子湖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南岸。地跨鄂州市、武漢市江夏區及大冶市、咸寧市。湖區以梁子山為界分東西二湖:東梁子湖包括蔡家澥、塗鎮湖、前澥、後澥、東湖、西湖等子湖,屬鄂州市;西梁子湖包括牛山湖、寧港、前江大湖、張橋湖、仙人湖、山坡湖、土地塘湖等子湖,屬武漢市江夏區,湖泊水面172平方千米。因湖中有2.2平方千米的梁子島,故名。入湖河港30餘條。主要有源於咸寧市的高橋河,由湖東磨刀磯節制閘流入長43.3千米的長港,經東溝等地,至樊口新閘(原名民信老閘)抽排入長江。
梁子湖屬河谷沉溺湖。為在凹陷的基礎上,受新構造運動影響,沿斷裂沉陷積水成湖。略成三菱形。梁子湖東西長82千米,南北長32千米,面積350平方千米(一說370平方千米)。流域面積3265平方千米,常年平均水深3米。梁子湖湖岸線曲折,湖叉多,咀尖長,整個湖岸線長636.5千米。全湖共有316道湖叉,200多個咀尖。由於咀尖長,又把大湖邊緣分割成眾多的小湖。
梁子湖始於明代官募修築位於今武漢市江夏區湖泗鄉梁子湖汊的官堤洲垸。1953年,梁子湖湖泊水面為406.3平方千米。1954年東溝閘建成,三山湖(20.2平方千米)、保安湖(45.1平方千米)從梁子湖水系中分離出來。1965年南塘口閘建成,鴨兒湖又與梁子湖分離。1970年後圍湖墾殖了塗鎮湖、東井大圍、牛山湖等湖,至1980年湖泊水面為304.3平方千米(不含牛山湖,牛山湖面積57.2平方千米)。2012年為271平方千米(不含牛山湖)。2016年牛山湖堤爆破,分隔37年後的牛山湖與梁子湖合二為一,梁子湖面積增至350平方千米。
梁子湖以水清、秀麗、奇特三大特色著稱,湖面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水清澈見底,水產資源豐富。是中國水生植物種類最多,植被覆蓋率最高,群落生物量最大的草型湖泊。其水草覆蓋率達80%,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譽為「水下原始森林」。該湖常年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可直接飲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湖之一。現有水生植物331種,被列為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的水生植物12種,其中藍睡蓮世界僅存,楊子狐尾藻、水車為亞洲獨有。水生動物主要分為魚類、禽類、貝類、甲殼類等。其中魚類96種(經濟魚類有30餘種,是馳名中外的武昌魚的故鄉。),鳥類16目137種(國家一級保護候鳥6種即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白頭鶴、丹頂鶴和大鴨),爬行類80多種,浮游藻類89種,底棲動物49種(貝類21種及鱉、龜、蝦等)。為湖北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5年梁子湖被列入亞洲重要濕地目錄,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稱為全球濕地資源最齊全的濕地之一。
梁子湖山湖兼備,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灣半島眾多,景色如畫。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二)
澤泉、神龜望月、張衡問天、牯牛飲泉、飛鷹掠湖、金雞唱稻、鯰魚上水、羅漢觀臍、獅子開口、情人崖、茗香居、凌霄峰等景點。以長嶺鎮自然人文景觀為代表的「張裕釗·濂亭故里」、「盛浩如烈士紀念碑」、金寺塔、三奇樓、玄武橋、亮山映月等。還有塗家堖鎮的萬畝濕地松、杉樹基地等。這里旅遊觀步數不勝數,賞心悅目並各具特色,是休閑、娛樂、觀光的勝地。位於省境東南部,跨鄂州市與江夏區。為構造陷落盆地,集水面積3265平方公里。湖底平均海拔約14米,水位18米時面積333.3平方公里,容積13.3億立方米。由東梁子湖、西梁子湖、牛山湖組成,略呈三菱形;中有梁子島屹立,島上樑子鎮為漁港。水溫隨季節變化,年溫差20℃左右。湖水透明度約2.0米。水位受人工節制,常年保持18米。湖東長港為出水港,與長江相通;在其起止點附近均建有大型自動化涵閘與電力排灌站。湖內草食魚類較少,以浮游生物和貝類為食的底棲魚類較多。是著名的武昌魚(團頭魴)原產地。螃蟹亦著名。湖泊自然景觀與江漢湖群有頗大差異。具養殖、灌溉、航運之利。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有「天然綠寶石」之稱,其2/3水面位於武漢市江夏區。江夏風景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梁子湖畔,依託梁子湖清新的水質、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濕地景觀,美麗的 傳說 ,以及湖周邊凝結厚重 文化 的宋代古窯址,著力打造別具一格的湖泊生態旅遊。風景區堅持科學可持續發展觀,面向大梁子湖區域,統籌江夏南北與周邊發展,立足保護環境,既有效保障濕地生態功能,又充分利用濕地生態優勢,促進旅遊業發展。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分區分期高標准建設,形成在濕地生態資源下,融自然、歷史、現代於一體,保護與利用相結合,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人居相協調統一的環境體系,為人們提供一個放鬆身心的天然大氧吧。
梁子湖水經90里長港通江達海。這里既有平坦無垠的沃野,又有錦綉的山巒疊嶂,山清水秀,可謂人傑地靈,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遊客提供理想的休閑、觀江處所。梁子島,四面環水,面積約2平方公里,形似一樽含情脈脈的美人魚,安卧在梁子湖的中央。島中有湖,湖中有島,其生態環境保持極為完整。以梁子島為龍頭的生態旅遊度假區,有張家樓房、瓦窯澥遺址、萬年台、魁星樓、黃鶯嘴、梁子門、仙人洞、絆馬石、卧牛望月、扁擔洲、石板街、四官殿、高爾夫俱樂部、磨刀磯等景觀和娛樂場地。以太和鎮清峰公園、吳王古山寨為板塊的古遺址和自然景點。有清峰寺、清峰古泉、仙人下棋、童子拜佛、觀音坐蓮、螺絲吐眼、烏雅撲泉、雙獅流涎、烏龜曬甲、銅鼓山、木魚堖、九獅朝暾、馬龍口水庫、謝埠金盆堖新石器遺址。以沼山森林公園為主體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翠竹山莊、大寺廟、雞公石、關帝廟、烽火台、朱妃庵、龍鳳寺、曬甲山、仙人谷、羅漢崖、筆架山、鄂王台、跑馬場、校兵場等。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三)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的一名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游覽神農故里,遊玩中,大家有什麼需要和建議可以提出來,在可能又合理的情況下,我會盡全力滿足大家,同時預祝各位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炎帝神農景區是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隨州城北18公里,乘3路公汽18分鍾即到,是連接316國道和漢丹鐵路的一條紐帶,交通十分便利,區內設施齊全,我們偉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神農就誕生在這烈山石室里。炎帝神農是中國上古時期一個強大、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有他開創的新石器時期的原始農業,是人類有游獵走向農業,有蒙昧走向文明。因此,他和另一個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皇帝軒轅氏先後創造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開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新紀元,被海內外炎黃子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炎帝神農牌坊,它是炎帝神農故里的大門,牌坊高8米,寬10米,四柱三間四樓式,雕梁畫棟,盤龍繞鳳,橫匾上 雕刻 著「炎帝神農故里」六個金色大字。經過橫跨在龍脈河上的神農橋,就進入炎帝神農文化廣場,廣場由前後烈山門和四角角樓及四面文化長廊組成,廣場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廣場中央巍然屹立著高9米的漢白玉帝神農雕像,他左手執五穀,右手拿靈芝,傲然挺立,氣宇軒昂,象一棵搏風擊雨的不老松。在廣場四周的文化長廊裡布展著中央領導和海內外名人名家到此參觀時留下的墨寶。
穿過文化長廊,就到了神農紀念館,紀念館有五個展廳。
第一展廳,懸掛著炎帝神農的巨幅油畫像,兩旁配著「華裔仰始祖,天晴賴奇功」的 對聯 ,在大廳左面懸掛著神農祭文,展廳中央陳列著炎帝神農烈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方案模型。大家請看:這是神農大道也就是316國道,在國道旁邊的是神農牌坊,我們穿過神農橋,就到了神農文化廣場,這里是我們所在的位置——神農紀念館。
現在我們來到文史展廳,也就是紀念館的第二個展廳,從歷山歷史沿革表中可以了解到:歷山舊時期稱烈山,排列的「列」,因從隨州至棗陽之間有九十九重山崗,依次排列非常整齊,故為排列的「列」,稱「烈山」,西周以後稱歷山,它們在讀音上一字一聲之轉變,作為通假字之通用,一直沿用至今。大家請看這邊,這是神農功績的圖片,在遠古時代,古代的先民認為走禽是難以久養的,不知道耕種。於是,神農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製造生產工具,發明了犁和耙,那時的青年到丁壯時,還不知道耕種,而神農自耕以教天下。神農在烈山驅獸,放火燒山,刀耕火種,而天下食之,男耕女織也分得非常清楚,故天下有受寒者,而神農自織,以道民也。
接下來,我們來到謁組堂,裡面懸掛著神農畫像,兩邊對聯是「華裔仰始祖,天下共烈山」。四周布展烈山五姓宗親會的會旗和會徽,這是我們專門供遊客朝拜炎帝神農的地方,各位可以去祭拜一下我們的祖先,讓神農的靈氣保佑我們,從紀念館出來,順著九龍山蜿蜒的大路,前去拜謁神農的出生洞,神農洞座落在九龍山的第七座山的東麓,現建有古式四合院的小型廟堂。首先看到的是廟中大門兩旁「古洞載日月,神農傳九州」的對聯,表明了炎帝生於此地,並在此傳揚古代文明之意。大家請隨我前行到神農洞的院內,大家第一眼所見的就是院中央的這個香鼎,這兒每天煙霧繚繞,每逢初一、十五,尤其是炎帝生辰祭日,海內外炎黃子孫紛紛前來憑吊,感謝其植五穀,嘗百草的功德,都來朝拜,祈求祖宗保佑。香鼎左邊的這個洞府就是我們的祖先,炎帝出生的地方——神農洞,洞門半天,可以看見古洞的幽深,由於歷史的久遠,歲月的滄桑,這個洞現在只有幾米深,說到神農洞,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龍被分到天上,蟒則留在了地下,地下有九十九條蟒,經過七七四十九萬年的修煉,想升天為龍,但龍總歸是龍,蟒仍是蟒,蟒升不了天,,這升不了天的九十九條蟒,因此就在人間興風作浪,危害人間,玉皇大帝知道後,就派天兵天降搬來九十九座大山,把那九十九條蟒鎮壓在山下,一字排開,就成了現在的隨州至棗陽之間九十九重山崗,玉皇大帝還不放心,又命東海龍王把他的九個兒子派出鎮守這九十九條蟒,九個龍子遵從父命,來到鎮壓九十九條蟒的地方,選中了中間的九座山,住在山中,所以這九座山又叫九龍山或九烈山,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九龍山之一的洞天山,也就是七龍子所住的山脈。
又過了七七四十九百年,九龍山下住著一個氏族部落,這個氏族的首領叫少典,少典的妻子是嬌氏的女兒,叫安登,安登是一個漂亮的姑娘,她天天上山放養和採集食物,一天,她趕著羊群,提著籃子上山了,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安登來到山上,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看著紅的花,綠的草,不一會,籃子就被裝滿了,此時,太陽還沒有當頂,安登就想:找一個地方歇一會吧,她順著彎彎的山路,穿過樹林,在半山腰發現了一個洞穴,洞很寬敞,洞口邊盛開著艷麗的映山紅,好奇心驅使她進入山洞,洞里清爽怡人,安登放下籃子,依著洞壁休息,不一會就睡著了,這洞原來是七龍子住的地方。因為九個龍子鎮蟒有功,王母娘娘把他們請到瑤池參加蟠桃宴會,七龍子多喝了點酒,回來後把洞門打開透氣,自己卻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發現洞口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彎彎的柳葉眉,挺直的鼻樑,紅紅的小嘴……看著看著,七龍子頓生愛意,抱起安登就和她親熱起來……,事後,七龍子深感後悔,回龍宮向父親請罪,再也沒有回來,而自此以後,安登就感到肚子有一個什麼東西在跳動,九龍子和她親熱的場景也屢屢出現夢中,每天她都去洞口坐一坐,一天,她走向洞里,發現裡面很寬很亮,有石床、石凳、石桌石碗,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於是她住進了山洞。第二年,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日子,安登在洞中生下了一個七斤重的肉球,這時只聽「砰」的一聲,肉球炸開了,從中跳出一個胖小子,安登給他取名叫「石年」,這個石年就是後來教種五穀,品嘗百草的神農了,這個洞後來叫「神農洞」。
好了,各位朋友,參觀游覽了炎帝神農故里,使我們了解到我們偉大的始祖炎帝神農用自己的雙手和簡陋的原始工具,含辛茹苦,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為人類文明大廈奠定了基石。那麼我的講解也就先到這兒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對我的服務有什麼不滿意之處請指出來,你們的提議是我工作的財富,現在請大家自由活動,20分鍾後我們在炎帝神農像前集合,祝大家玩的開心,謝謝!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四)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叫×××,很高興為你們導游。今天我們要去的景點是梁子島,它是整個梁子湖生態旅遊區的重心。如果把我們梁子湖生態旅遊區形容成眾心捧月的話,梁子島就是「月」。
剛才我們停車的地方叫磨刀磯,因三國時蜀將關羽在此磨刀而得名。由此到梁子島大約要走10公里的水路,乘船大約需12分鍾便可達到。(起航後)
現在我們走的是九十里長港的盡頭,這條港是連接湖水與江水的通道,它也養育了長港兩岸的人民。(出港後)
眼前我們見到的是梁子湖,它是全國十大名湖之一,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容水量居全省之首。梁子湖水面42萬畝,湖內水生動植物極其豐富,主要是水生動物和棲息水禽鳥。魚類有105種,分屬21科,如鯿魚、銀魚、鱖魚等皆為名貴魚。另外螃蟹、甲魚、青蝦、貝類均為本地特產。水禽類有70種以上,最常見的有水烏雞、野鴨、鷗、雁等,每到冬季,候鳥成群,水天一色,蔚為壯觀。因此,武漢大學在此設立了水生物研究所,並建立了野外定位工作站。梁子湖常年平均水深3米,最深的地方有20多米。梁子湖水質特好,經國際環保組織監測的結論是二類水體,可以直接飲用,湖水好的直接原因是整個梁子湖生態旅遊區(即湖四周)沒有工業污染,有詩雲:梁湖抵得丁湖好。
紅尾魚是品牌,武昌魚是名牌。武昌魚—學名團頭魴,又名鯿魚。它背窄面寬,形扁,味鮮,是梁子湖魚類的上等品,加之有宋代王安石的「迢迢建業水,中有武昌魚」,近代毛主席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使它成為梁子湖魚類的代表而響譽全世界,當地人有 名言 :黃山歸來不看山,梁子離去不食魚。
(關於梁子湖的介紹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臨湖處介紹)
(登上碼頭或即將登岸)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梁子島。這是一個湖心小島,它四面環水,有夢里水鄉、水上蓬萊之美譽。島民主要從事捕漁業,現在兼做旅遊服務業;因梁子島上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環境舒適,氣候宜人,極易使人長壽,現島上有百歲老人十多位,90歲以上19位,80歲以上的24位,70歲以上的60多位,人均壽命84、4歲,高於全國人均(70、8歲)壽命。周邊有民諺:奔到梁子,生命不止。
登臨此島,一可以呼吸清新空氣,遠離噪音,品嘗鮮味,回歸自然;二可以領略湖島風情;三可以過一天漁民生活;四可以體驗一下農家樂;五可以垂釣泛舟;六可以食鮮嘗野;七可以探求長壽秘訣,若是夏天來你還可以 游泳 。(走上新街)
大家看這梁子新街的兩旁曬著、擺著的都是我們島的特產,我們梁子有三絕,一是制腌魚,二是做魚丸,三是湖水煮湖魚,也有客人給我們梁子 總結 了三多:看的腌魚多,吃的「水貨」多,居的長壽多。(拐過彎)
這街中的兩邊都是旅館、飯店,吃、住、行、娛、購都集中在這一塊,大家需要什麼服務,我將盡全力幫助。
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島是東看自然西看港(指漁港),探求長壽看門框,吃喝聞魚香,購物就一樣。
(游周家巷)周家巷,又名石板街,是過去梁子島的重要商貿場所,解放以前陸上交通不發達,靠水上運輸,而梁子島處在武漢、鄂州、大冶、咸寧等城市的中間,這樣它就成為湖周商品的集散地和運輸中轉站。大家從這已磨光的青石板路上,可以想像出當年這里商賈雲集、吆喝不斷,討價還價的繁榮景象,可惜周家巷在解放初期遭遇了一場大火,這里的商行、糧行、布行、銀行、當鋪等被七天七夜的大火燒了個精光。從此梁子島失去了「小漢口」之稱。加上解放後,陸上交通漸漸代替了水上運輸,周家巷更是難尋昔日的光輝。不過這青磚瓦房還可以領略到一點江南水鄉的味道。
(游張家樓房)張家樓房,系江南典型的天井式木製古房,此房已被列為鄂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它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土解時曾作為剿匪司令部。原湖北省省長張體學曾在此辦公,指揮作戰。當時的月山也是個四面環水的小島,新四軍於拂曉泅渡上島,不料,狡猾的大地主楊敦支,在月山島周圍密布插了三層魚鉤,待新四軍靠近被鉤住後,牽動連著魚鉤的竹竿上的銅鈴搖響,頓時月山島上機槍狂掃,被鉤住新四軍全部覆沒。張體學同志又痛又恨,於次日組織了數十隻牯牛和幾條大船再此攻打月山,船上機槍掃射,水中牯牛沖鉤,才得以打開通道,解放了月山。在這里,讓我們對老一輩革命家和那些為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游朝陽園)梁子島系千年古鎮,鎮內古建築很多,朝陽園就是一例。朝陽園建於明末,內設戲樓、大廟、萬年台等舊時梁子島的文化聖地,常招文人騷客,過往客商來此消遣,可惜這個園景在「破四舊」是被拆毀殆盡,大家看,這里是當年最有名的戲樓,它的名字叫「雲停」,應是停止的停,後人摹仿錯了,雲停之意是唱戲時連行走的白雲也駐足觀看。
(游陳褚戰堡)此碉堡為陳褚所修,陳褚是金牛中學的高才生,日本進攻中國時,他同幾位愛國志士拉起一桿人馬(當地人稱為陳部),其初衷是抗日的,後因無人引導,成為一支地方武裝,常駐梁子島。
5篇介紹湖北梁子湖的導游詞範文(五)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被稱其為湖北的「呼倫貝爾」的大九湖風景區,大九湖並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澗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濕地。高山濕地在我國不多見。這裏海拔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若是在平原地區,這塊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出現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的西麓,緊鄰四川,靠近陝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也是神農架的四個鄉之一的——大九湖鄉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後,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頭,仔細數一下,您會發現有九座山峰,有的人看著覺得是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又有人說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條牛尾,山頭依稀為牛腿、牛屁股。還有四句歌謠「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未回頭,何時識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諸侯」。
兩種說法不僅有形象依據,而且還有歷史依據,九龍爭飲說源出神農氏采葯釀葯酒時,引來了九龍爭飲,造就了「四周山縱橫,中間一地坪,綠樹滿坡生,水接天坑滲」的神妙景觀。相傳,當年的大九湖卻是一片水鄉,一溜排開的九個湖泊,黑水河貫通著彼此,不過湖中盛的並不是水,而是神農氏泡製的抗寒葯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來了九條蒼龍全喝醉了,整個身子也就永遠留在這了。
九牛說印證著「薛剛反唐」的 故事 ,薛剛既是從大九湖躍出的諸侯,唐中宗被母後武則天貶為盧陵王駐守房州,卻心系長安,做夢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顯得神農老祖指點,特命薛剛為帥,在大九湖屯兵、練兵,待時機成熟便起兵直搗長安城,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恢復唐號,李顯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寶座。
大九湖確實堪作這段歷史的見證,平原周圍,分布著10個屯兵點,分別叫做一字型大小、二字型大小、三字型大小直到九字型大小、帥字型大小,他們即為當年各營將士營地和元帥大帳的所在地,帥字型大小位置居中,最為險要,是薛剛元帥的大帳,千百年來,這的農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卻始終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著鸞英寨、擂鼓台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著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台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卸甲套流傳著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最便游賞的還是那座「娘娘墳」,它位於平原中部的南側,是一個大土堆,堆上原生有兩棵櫟樹,須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電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愛妾,才貌兼備,文武雙全,隨武三思征討薛剛,卻與陣前唐將調情,被夫君碎屍萬段,拋屍荒野,一群神蟻,不忍目睹慘狀,銜回屍體,終成一座土墳,這便是娘娘墳的來由。
大九湖在本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新的飛躍,繼酒九公路修通後,林區政府就制定了開發大九湖的宏偉計劃,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變沼澤為田園,井格形的排水渠網已經建成,梅花鹿、巴山黃牛、馬頭羊在此得到迅速發展;2、同時進行的是草場建設工程,已 種植 紅三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近萬畝;3、還有葯園建設工程,這盛產獨活、黨參、三七、杜仲、當歸等多種葯材,還可以種植糧食、山果等,這些都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財源。
·天門導游詞 ·大水井導游詞 紅樓導游詞 ·木蘭天池導游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游詞
大九湖還有兩個遊人必到的場所,一是梅花鹿圈養場,梅花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體態玲瓏清秀,十分招人喜愛。我們所見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農架的,1986年,由國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聯合立項,由國家撥款22萬元,在這里修建起5萬平方米的梅花鹿圈養場。1987 年10 月10日,神農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雙陽鹿場贈送的22隻黑龍江省左家實驗動物研究所贈送的10隻良種梅花鹿,這些梅花鹿經過精心喂養,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後代。
二是「枯木逢春」。與梅花鹿場東西相望的一棵400多歲的老櫟樹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卻爆出新芽,長出新枝,重新煥發了青春,當地百姓把這稱為大九湖騰飛的吉兆。
我們祝願大九湖變得更美!
⑹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鎮下轄村委會包括梁子居委會、長嶺居委會、毛塘村委會、沙灣村委會、劉斌村委會。
⑺ 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是2013-09-04在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鎮長嶺居委會三組。
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120744960539,企業法人劉青松,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築工程、市政工程、裝飾裝潢工程、鋼結構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地基基礎工程、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建築勞務分包;土石方工程、管道工程、金屬門窗工程、拆除工程的施工;混凝土預制構件的安裝;環保工程、幕牆工程、防水工程施工;防腐保溫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基坑支護工程設計與施工。(依法須經審批的項目,經相關部門審批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4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北必新達建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