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磁爐工作原理 圖解
電磁爐工作原理
電磁爐是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而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內部就會產生渦旋電流,而這個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鍋裡面的電子不一定是鐵原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效應會使導體溫度上升,從而實現了加熱。
工作原理圖
(1)電碰爐電路擴展閱讀:
電磁爐的構成
電磁爐主要是有能夠產生高頻交變磁場電子線路系統(含電磁爐線圈盤)和固定電子線路系統兩個結構組成的(含能承受高溫和冷熱急變的爐面板)。電子線路系統包括了:功率板、主機板、燈板(操控顯示板)、溫控、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機、電源線等。
電磁爐的特點
電磁爐是利用線圈在控制電路的作用下產生低頻的交變磁場,經過到導磁性(鐵質)鍋具產生大量的密集渦流,並且還兼有感應電流轉化為熱量來加熱食物,能源效率是非常高的。其使用的鐵質、特殊不銹鋼或者琺琅(平底鍋具),其鍋底直徑最好以12-26厘米為宜。電磁爐附有溫度控制器,可防過熱,省電又安全。
電磁爐的優缺點
優點:電磁爐是用電大戶,作為廚房的主流廚具,功率選擇上面一定要在1600W以上,但是因為電磁爐加熱升溫快速,電價相對有比較低,所以計算起來,所花費的並不是很多,還有就是電磁爐售價相比其他同類型電器,售價是很低的,而且很多購買之後還會送鍋具,對於居室狹小的用戶來說,電磁爐節省地方,一些外地打工人員,用時把它從床下拿出,用完再塞進去很是便利。
缺點:因為電磁爐產生的磁場不可能100%被鍋具吸收,部分磁場從鍋具周圍向外泄漏,就形成電磁輻射。電磁爐的輻射頻率雖然大約相當於手機信號頻率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真正決定輻射大小的功率卻要比手機信號大得多,這個輻射功率主要取決於電磁爐的電磁波的泄漏值,泄漏越大對使用者的傷害就越大,由於這種傷害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因此電磁爐被稱為「隱形殺手」,長期或長時間使用對人的身體健康會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② 電磁爐的內部結構主要由電路哪4個部分組成
一、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電子線路部分及結構性包裝部分。 1、電子線路部分包內括:功率板、容主機板、燈板、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扇馬達等。 2、結構性包裝部分包括:瓷板、塑膠上下蓋、風扇葉、風扇支架、電源線、說明書、功率貼紙、操作膠片、合格證、塑膠袋、防震泡沫、彩盒、條碼、卡通箱。二、電磁爐的工作原理:電磁爐是採用磁場感應渦流加熱原理,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當磁場內之磁力通過含鐵質鍋底部時,即會產生無數之小渦流,使鍋體本身自行高速發熱,然後再加熱鍋內食物。 電磁爐工作時產生的電磁波,完全被線圈底部的屏蔽層和頂板上的含鐵質鍋所吸收,不會泄漏,對人體健康絕對無危害。
③ 電磁爐電路工作原理
電磁爐工作原理:市電整流濾波後變為300v直流,直流又轉換為5V和18v,分別給晶元和IGBT驅動供電,300v直流經線盤(電感)和諧振電容後,由IGBT控制通斷。電生磁,交變電場產生交變磁場,交變磁場在鍋具中產生渦流,渦流產生熱效應,從而發熱。
④ 電磁爐的電路圖
電磁爐原理
電磁爐的爐面是耐熱陶瓷板,交變電流通過陶瓷板下方的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內的磁力線穿過鐵鍋、不銹鋼鍋等底部時,產生渦流,令鍋底迅速發熱,達到加熱食品的目的。
灶台檯面是一塊高強度、耐沖擊的陶瓷平板(結晶玻璃),檯面下邊裝有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及相應的控制系統,檯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飪鍋。
其工作過程如下:電流電壓經過整流器轉換為直流電,又經高頻電力轉換裝置使直流電變為超過音頻的高頻交流電,將高頻交流電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狀的感應加熱線圈上,由此產生高頻交變磁場,其磁力線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於金屬鍋。
在烹飪鍋體內因電磁感應就有強大的渦流產生,渦流克服鍋體的內阻流動時完成電能向熱能的轉換,所產生的焦耳熱就是烹調的熱源。
鍋的材質必須為鐵質或合金鋼,以其高磁導率來加強磁感,從而大大增強渦旋電場及渦流熱功率。其他材質的炊具由於材料電阻率過大或過小,會造成電磁爐負荷異常而啟動自動保護,不能正常工作。
同時由於鐵對磁場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這樣減少了很多的磁輻射,所以鐵鍋比其他任何材質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鐵是人體長期需要攝取的必要元素,但人體只能吸收二價鐵,鐵鍋炒菜中含的是三價鐵,然而身體中的還原性維生素可將3價鐵轉換為2價鐵以利吸收。
(4)電碰爐電路擴展閱讀
工作流程
當一個迴路線圈通予電流時,其效果相當於磁鐵棒。因此線圈面有磁場N-S極的產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電源為交流電,線圈的磁極和穿越迴路面的磁通量都會產生變化。
當有一導磁性金屬面放置於迴路線圈上方時,此時金屬面就會感應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
感應的電流越大則所產生的熱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時間就越短。要使感應電流越大,則穿越金屬面的磁通變化量也就要越大,當然磁場強度也就要越強。
這樣一來,原先通予交流電的線圈就需要越多匝數纏繞在一起。 因為使用高強度的磁場感應,所以爐面沒有電流產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時爐面不會產生高溫,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烹煮器具。
⑤ 介紹一下電磁爐電路工作原理吧!
電磁爐220v工頻交流由AC IN插口接入,通過保險絲F101防止內部電路的過載及短路。為並聯壓敏電路,防止外部供電電壓過高,往往為燒毀自身來保護後級電路的安全。C101為濾波電容,容量為2UF。C101後級為大功率橋式整流塊,可將前級的220v工頻交流電整流為脈動直流電,脈動直流電通過扼流圈和C102的平滑濾波,將相對平穩的直流電供向下級PAN電磁線盤,PAN線盤與C103振盪電容組成LC振盪電路,從而在線盤上產生交變磁場。
PAN電磁線盤的後級為T102電流取樣變壓器,通過T102次級將電流信號傳遞給電壓比較器LM339進行檢測。
T102的後級為高壓保護二極D,作用為保護IGBT,防止反向高壓擊穿IGBT。IGBT的控制極由驅動器TA8316S驅動,TA8316S輸出14KHz頻率的脈沖,根據TA8316S輸出的脈寬來調整IGBT通斷時間的長短,從而達到調整功率的要求。
LM339為電壓比較器,PD16使用兩塊LM339:一塊為IC5,主要功能為鍋具檢測、溫度檢測;另一塊為IC6,主要功能為電流檢測,電壓檢測。IC5、IC6兩個LM339比較器都將檢測信號反饋到TA8316S驅動器上,從而達到調整功率的要求。
線盤中間的熱敏利電阻RT通過熱量變化轉換為電平變化,然後通過Q601三極體推動將信號傳遞到TA8316S,從而調整功率的大小,以達到調整鍋具的溫度。
IGBT散熱鋁塊上固定有溫度開關K1,當IGBT過熱時,溫度開關K1的通斷狀態發生變化,從而接通IC1集成塊①腳,通過①腳電平的高低變化,從而使IC1集成塊④腳復位停機。
風扇的電源控制由IC4的第⑦腳輸出高電平至三極體Q703,從而使Q703導通,風扇通過12V直流運轉。
控制電路的電源主要由T101變壓器的初級接入,次級輸出連接有三組串聯穩壓電路。一組通過ZD204、C207、R204、Q203形成+5V電壓,主要供給集成塊IC1供電;一組通過ZD201、C203、R203、Q201形成+24V電壓,主要供給集成IC3供電。另一組通過ZD203、C205、R203、Q202、R202形成+12V、+10V電源,+12V電源主要供給風扇,+10V主要供給IC6、Q301、ICS、Q602、Q601、Q501供電。
⑥ 美的電磁爐電路圖.
美的電磁爐電路圖如下:
TM-S1-01A型電路原理圖:
電磁爐主專要是利用電磁感應屬原理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廚房電器,當電磁爐在正常工作時,由整流電路將50Hz的交流電壓變成直流電壓,再經過控制電路將直流電壓轉換成頻率為20-40KHz的高頻電壓,電磁爐線圈盤上就會產生交變磁場在鍋具底部反復切割變化,使鍋具底部產生環狀電流(渦流),並利用小電阻大電流的短路熱效應產生熱量直接使鍋底迅速發熱,然後再加熱器具內的東西。這種振盪生熱的加熱方式,能減少熱量傳遞的中間環節,大大提高制熱效率。
⑦ 電磁爐詳細的工作原理及重要電路組成
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原因可參考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鍋里的是電子而絕非鐵原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
鍋的材質必須為鐵質或合金鋼,以其高磁導率來加強磁感,從而大大增強渦旋電場及渦流熱功率。 其他材質的炊具由於材料電阻率過大或過小,會造成電磁爐負荷異常而啟動自動保護,不能正常工作。同時由於鐵對磁場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這樣減少了很多的磁輻射,所以鐵鍋比其他任何材質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鐵是人體長期需要攝取的必要元素,但人體只能吸收二價鐵,鐵鍋炒菜中含的是三價鐵,然而身體中的還原性維生素可將3價鐵轉換為2價鐵以利吸收。
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一是能夠產生高頻交變磁場電子線路系統(含電磁爐線圈盤);二是用於固定電子線路系統,並承載鍋具的結構性外殼(含能承受高溫和冷熱急變的爐面板)。
(1)電子線路系統包括:功率板、主機板、燈板(操控顯示板)、溫控、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機、電源線等。
(2)結構性外殼包括:爐面板(瓷板、黑晶板)、塑膠上下蓋等;
(3)說明書、功率貼紙、操作膠片、合格證、塑膠袋、防震泡沫、包裝盒、條碼、卡通箱。
1、爐面板:用於承載鍋具,有進口和國產,國產A、B級已能滿足使用要求。
2、高壓主基板:構成主電流迴路。
3、低壓主基板:用於電腦控制功能。
4、LED線路板:顯示工作狀態和傳遞操作指令。
5、線盤:將高頻交變電流轉換成交變磁場(PAN)。
6、風扇組件:散熱輔助元件(FAN),降低爐內元器件溫度。
7、IGBT:俗稱功率管,通過低電流信號、控制大電流的通斷(IGBT)。
8、橋式整流塊:將交流電源轉換為直流電源(BD101)。
9、熱敏電阻件:將熱量信號傳遞到控制電路。
10、熱開關組件:感應IGBT工作溫度,從而保護IGBT由於過熱損壞
⑧ 電磁爐同步電路和檢測電路怎麼找
一、電磁爐同步電路
1、同步電路圖
1、正常工作時,LM339的1腳內部三極體截止,電阻R19把1腳電壓變為高電平,當電源輸入端出現大電流時,1腳內部三極體導通,輸出低電平,CPU連接的中斷口經過二極體D18被拉低,CPU檢測到低電平時發出命令,
讓IGBT關斷,起安全保護作用,此保護屬於軟體保護,另外還有硬體保護,當1腳內部三極體導通,輸出低電平,直接拉低驅動電路的輸入電壓,從而關斷IGBT的G極電壓,
保護了IGBT不被擊穿,通常要判斷是軟體保護還是硬體保護方法是:通常軟體保護時,軟體會設置2秒才起動,硬體起動時間很快不超過2秒鍾。
2、C點電壓由於選擇的參考點是地,靜態時,C 點的電壓由RJ28、R27、R14電阻分壓所得,當正常工作起來後,互感器感應輸入端的電流,C點的電壓會下降,電流越大,C點電壓越低,
如上圖所示,所以A點電壓也會下降,B點為LM339負端RJ29、RJ25分壓後的基準電壓,當A點電壓下降到B點以下時,LM339反轉,D點輸出低電平拉低中斷口。通過調節輸入正負端的參數來改變干擾的靈敏。
用工具查看兩輸入端在最大功率工作時,比較電壓越接近越好,但仿止出現太過靈敏而導致中斷間隙。(變頻器上(不一定,但是比較能體現)一般干擾比較大,在最大檔功率最大電流時(190~210V之間電流最大)最容易出現,)
3、CPU根據中斷口檢測電源輸入端的浪涌電流,程序檢測到有低電平,停止工作,起保護IGBT不受浪涌電流所擊穿。
此電路異常出現:檢鍋不工作、不保護爆機
⑨ 電磁爐的三大核心電路是什麼,說出各自的作用...
控制電路,變頻電路,負反饋電路
控制就是儀表上那些,加減溫度時間,開關機定時等等
變頻就是主輸出
反饋就是檢測有無負載,高溫等
⑩ 電磁爐工作原理
電磁爐是採用電磁感應原理來實現加熱,其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版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權場,而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內部就會產生渦旋電流,而這個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效應會使導體溫度上升,從而實現了加熱。
(10)電碰爐電路擴展閱讀:
電磁爐在使用時,如果出現指示燈亮而電磁爐報警不加熱或者是斷續加熱,對於長時間使用過的電磁爐,這種情況一般是其微動開關出現了故障。電磁爐微動開關被損壞後,導致電磁爐CPU在工作時出現判斷錯誤的情況,造成指示燈亮而電磁爐報警不加熱。這時需要更換電磁爐微動開關。
在電磁爐的維修方法中,這種情況可能因為電磁爐其加熱/定溫電阻短路導致電磁爐操作面板功率調節的這一個按鈕無法使用,這時在對電磁爐進行修理的時候就需要將其損壞的元件進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