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幫忙設計一個自動調節亮度電路,當外界光線暗燈泡變亮,光線強燈泡變暗.謝謝!
用一個光敏電阻就可以了
把這個電阻和燈泡串聯 外接光線變強的時候 光敏電阻變大 燈泡亮度就會降低 反之 變亮
『貳』 光合作用是如何進行的有哪些產物
相信許多人在高中學習生物學科的時候就了解過光合作用的原理與產物。光合作用是有葉綠體的植物在光源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氧氣來供植物能量運行或釋放到空氣中。那麼光合作用具體是如何進行的?光合作用之後的產物又有哪些呢?
光合作用不僅對植物本身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地球物質循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能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也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是地球物質循環和人類營養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除此之外,光合作用還能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為生物的有氧呼吸提供了條件。
『叄』 幫我整整這個電路圖,可調光電燈開關電路,追加200!決不食言
根據要求和順序,回答如下。
1.電路的組成
電路主要由燈泡點亮迴路、工作電源提供部分和輸入脈沖控制部分組成。
燈泡點亮迴路:包括220V交流電源、開關S、燈泡H和單向可控硅VS1(或者是雙向可控硅VS2)。
工作電源提供部分:由C1、VD1、VDW1和1000μF電容組成。
輸入脈沖控制部分:由CD4017、80KΩ電阻、VD2、VDW2、10μF電容、3KΩ和5KΩ電阻組成。
2.總體的功能
電路的總體功能是調光電路分為三檔,即開關S每接通一次,燈泡由高亮→低亮→不亮……,依次循環。
3.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在燈泡點亮迴路中
VS1是一個單向可控硅,僅讓半個周期的交流電壓加到燈泡上,燈泡所加電壓有效值較低,故亮度較低(見半波波形圖)。
VS2是一個雙向可控硅,可讓整個周期的交流電壓加到燈泡上,燈泡所加電壓有效值較高,故亮度較高(見全波波形圖)。
工作電源提供部分
交流電壓220V經電容C1降壓,VD1二極體整流,讓電源的負半波電壓被傍路,正半波電壓經12V穩壓管限幅,1000μF電解電容濾波,它們共同完成給CD4017提供12V工作電壓的任務。
輸入脈沖控制部分:
這一部分電路涉及到電路狀態的轉變過程。
三種狀態間的轉換是依靠輸入脈沖的遞增來完成的。
而輸入脈沖加到CD4017的CP端,是由開關S的閉合與斷開來完成的。
當開關S閉合時,電源通過80KΩ電阻電阻降壓,二極體VD2整流,穩壓管VDW2穩壓,10μF電解電容濾波,使CP端14腳有一高電平輸入。因為13腳直接為低電位,故14腳輸入脈沖的上升沿有效,輸出狀態會得到轉換。若斷開開關S,14腳被3KΩ的下拉電阻拉至低電平,完成了一個脈沖由高到低的變化。
首先看看你的電路圖CD4017用了哪幾個引腳
16、8—用於接12V電源
2(Q1)—提供雙向可控硅VS2的控制極電壓
4(Q2)—提供單向可控硅VS1的控制極電壓
7(Q3)—直接連到15腳,此狀態有效時對CD4017復位
15—復位腳,高電平時,會使CD4017的Q0輸出高電平,其餘Q1—Q9輸出低電平
13—時序允許腳,當此腳為低電位,輸入脈沖的上升沿使CD4017計數
14—為脈沖信號的輸入腳
CD4017為十進制計數器//脈沖分配器,在此處使用的原理是這樣的。
14腳作為脈沖信號輸入端,Q1、Q2、Q3作為脈沖分配的輸出端,當14腳有脈沖序列輸入時,輸出端Q1、Q2、Q3依次為高電平(見時序圖)。
此裝置只要一接通220V,對應的輸出便有以上所說三種狀態中的一種(因為沒有上電復位電路,輸出狀態未確定)
假設是220V接通後,燈泡處於不亮狀態(當然也可能處於低亮狀態,反正是由高亮→低亮→關閉→高亮……循環),此時Q0為高電平,兩個可控硅均未導通,故燈泡不亮。
開關S第一次閉合,相當於有一個高電平加到14腳,此時Q1為高電平,雙向可控硅VS2的控制極相對於陰極有一個高電平,使之導通,全波電壓加給燈泡,燈泡為高亮狀態。若此時斷開開關S,燈泡熄滅,且14腳被3KΩ的下拉電阻拉至低電平,完成了一個脈沖由高到低的變化。
開關S第二次閉合,相當於第二個脈沖加到14腳,此時Q2為高電平,單向可控硅VS1的控制極相對於陰極有一個高電平,使之導通,半波電壓加給燈泡,燈泡為低亮狀態。若此時斷開開關S,燈泡熄滅,且14腳又被3KΩ的下拉電阻拉至低電平,完成了第二個脈沖由高到低的變化。
開關S第三次閉合,相當於第三個脈沖加到14腳,此時Q3為高電平,兩個可控硅的觸發極均未得到高電平而關斷,故燈泡不亮。與此同時,因Q3(7)與復位端15腳直接相連,Q3的高電平加到15腳使復位有效,CD4017的Q0為高電平(見時序圖)。
總結:燈泡的亮度僅與加到燈泡兩端的電壓有效值有關。與電源頻率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因為頻率是固定的50HZz。而燈泡所加電壓的高低與CD4017的輸出脈沖分配給哪一個Q端有直接的關系。
『肆』 植物在夜晚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嗎
暗反應需要光反應提供的NADPH和ATP才能進行,光反應需要光照,夜晚不能進行光反應,因此,植物在夜晚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暗反應的。
『伍』 電路的基本原理
電路:由金屬導線和電氣、電子部件組成的導電迴路,稱為電路。在電路輸入端加上電源使輸入端產生電勢差,電路即可工作。有些直觀上可以看到一些現象,如電壓表或電流表偏轉、燈泡發光等;有些可能需要測量儀器知道是否在正常工作。按照流過的電流性質,一般分為兩種。直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直流電路」,交流電通過的電路稱為「交流電路」。
電路的作用是進行電能與其它形式的能量之間的相互轉換。因此,用一些物理量來表示電路的狀態及各部分之間能量轉換的相互關系。
電路圖電流在實用上有兩個含義:第一,電流表示一種物理現象,即電荷有規則的運動就形成電流。第二,本來,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來表示,而電流強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截面積的電荷量,其單位是安培(庫/秒),簡稱安,用大寫字母A表示。但電流強度平時人們多簡稱電流。所以電流又代表一個物理量,這是電流的第二個含義。
電流的真實方向和正方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習慣上總是把正電荷運動的方向,作為電流的方向,這就是電流的實際方向或真實方向,它是客觀存在,不能任意選擇,在簡單電路中,電流的實際方向能通過電源或電壓的極性很容易地確定下來。
但是,在復雜直流電路中,某一段電路里的電流真實方向很難預先確定,在交流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隨時間變化的。這時,為了分析和計算電路的需要,引入了電流參考方向的概念,參考方向又叫假定正方向,簡稱正方向。
所謂正方向,就是在一段電路里,在電流兩種可能的真實方向中,任意選擇一個作為參考方向(即假定正方向)。當實際的電流方向與假定的正方向相同時,電流是正值;當實際的電流方向與假定正方向相反時,電流就是負值。
換一個角度看,對於同一電路,可以因選取的正方向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示,它可能是正值或者是負值。要特別指出的是,電路中電流的正方向一經確定,在整個分析與計算的過程中必須以此為准,不允許再更改。
從數值上看,AB兩點之間的電壓是電場力把單位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時所做的功;而電場中某點的電位等於電場力將單位正電荷自該點移動到參考點所做的功。比較電壓和電位的概念可以看出,電場中某點的電位就是該點到參考點之間的電壓,電位是電壓的一個特殊形式。對於電位來說,參考點是至關重要的。在同一電路中,當選定不同的參考點,同一點的電位數值是不同的。
原則上說,參考點可以任意選定。在電工領域,通常選電路里的接地點為參考點,在電子電路里,常取機殼為參考點。
在實際應用時,僅知道兩點間的電壓往往不夠,還要求知道這兩點中哪一點電位高,哪一點電位低。例如,對於半導體二極體來說,還有其陽極電位高於陰極電位時才導通;對於直流電動機來說,繞組兩端的電位高低不同,電動機的轉動方向可能是不同的。由於實際使用的需要,要求我們引入電壓的極性,即方向問題。
電路中因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為電能所引起的電位差,叫做電動勢。用字母E表示,單位是伏特。在電路中,電動勢常用符號δ表示。
在物理學中,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用P表示,它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以燈泡為例,電功率越大,燈泡越亮。燈泡的亮暗由實際電功率決定,不用所通過的電流、電壓、電能、電阻決定!
在電路中:如果指定流過元件的電流參考方向是從標以電壓的正極性的一端指向負極性的一端,即兩者的參
(Ohm's Law):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阻值成反比,基本公式是I=U/R(電流=電壓/電阻)
諾頓定理:任何由電壓源與電阻構成的兩端網路, 總可以等效為一個理想電流源與一個電阻的並聯網路。
戴維寧定理:任何由電壓源與電阻構成的兩端網路, 總可以等效為一個理想電壓源與一個電阻的串聯網路。
分析包含非線性器件的電路,則需要一些更復雜的定律。實際電路設計中,電路分析更多的通過計算機分析模擬來完成。
它是線性元件的一個重要定理。在線性電阻中,某處電壓或電流都是電路中各個獨立電源單獨作用時,在該處分別產生的電壓或電流的疊加。
對於一個具有n個結點和b條支路的電路,假設各條支路電流和支路電壓取關聯參考方向,並令(i1,i2,···,ib)、(u1,u2,···,ub)分別為b條支路的電流和電壓,則對於任何時間t,有i1*u1+i2*u2+···+ib*ub=0。
在對偶電路中,某些元素之間的關系(或方程)可以通過對偶元素的互換而相互轉換。對偶的內容包括:電路的拓撲結構、電路變數、電路元件、一些電路的公式(或方程)甚至定理。
所有的電路在工作時,每一個元件或線路都會有能量的工作運用,即電能運用,而所有電路里的電能工作運用即稱為電路功率。
電路或電路元件的功率定義為:【功率=電壓*電流(P=I*V)】。
自然界里能量不會消滅,固有一定律【能量不滅定律】。
電路總功率=電路功率+各電路元件功率。例如:【電源(I*V)=電路(I*V)+ 各元件(I*V)】
在電路中的能量有時會變為熱能或輻射能…等其他能量到空氣中,這就是電路或電路元件會發熱的原因,不會全部形成電能於電路中,根據【總能量=電能+熱能+輻射能+其他能量】。
本文引自網路。
不懂歡迎追問,
『陸』 室內安裝暗線怎麼布線及注意事項
家庭裝修布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需要布線的方面有很多,常見的就是水電布線,現在還有網路布線和電視信號線等等,因為很多朋友講究美觀,所以都選擇隱蔽性的布線,所以布線是裝修的第一步,布線的好壞十分的關鍵,布線合理可以讓以後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快捷,布線的步驟比較精細,建議在布線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房子進行格局規劃,弄清楚自己想要的布線位置。
家庭綜合布線組成模塊
網路模塊
網路模塊由一組5類RJ45插孔組成,主要實現對進入室內的電腦網路線的跳接。
電話模塊
電話模塊與數據模塊其實是一樣的,也是採用一組5類RJ45插孔將進入室內的電話外線復接輸出,為一進多出,輸出口連接至房間的電話插座,再由插座接至電話機。
電視模塊
電視模塊其實是一個有線電視分配器。如圖4,本模塊由一個專業級射頻一分四的分配器構成。
安裝前的規劃、設計和准備工作
信息接入箱一般安裝在房子的入口處,嵌入牆壁裡面。管線及插座的安裝位置根據用戶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家電、傢具的擺放位置確定。
安裝材料、數量的確定方法
管線經過PVC管裝在地板下,插座暗在離地30公分的牆壁上。實際安裝過程中,應考慮留有餘量,暗裝盒一般留有30CM,信息接入箱內留有50CM。假設各種信息插座到信息接入箱的平均距離為25米,簡單計算即可得出材料精單。
安裝步驟及方法
確定位置,預埋箱體,設PVC管,預埋暗裝底盒(在管中穿過牽引用的鐵線,在底盒處和信息箱露鐵線),穿各種線纜加標識理線、扎線(留有餘量),接並插上RJ45、RJ11、75Ω同軸等插頭測試。
布線的具體原則:
第一:強弱電的間距要在750px-1250px。
第二:強弱電更不能同穿一根管內。
第三:管內導線總截面面積要小於保護管截面面積的40%,比如20管內最多穿4根2.5平方的線。
第四:長距離的線管盡量用整管。
第五:線管如果需要連接,要用接頭,接頭和管要用膠粘好。
第六:如果有線管在地面上,應立即保護起來,防止踩裂,影響以後的檢修。
第七:當布線長度超過15m或中間有3個彎曲時,在中間應該加裝一個接線盒,因為拆裝電線時,太長或彎曲多了,線從穿線管過不去。
第八:一般情況下,電線應與煤氣管道相距1000px以上。
第九:一般情況下,空調插座安裝應離地2m以上。
第十:沒有特別要求的前提下,插座安裝應離地750px高度。
十一:開關、插座面對面板,應該左側零線右側火線開關、插座面對面板,應該左側零線右側火線。
十二:家庭裝修中,電線只能並頭連接。
十三:接頭處採用按壓接線法,必須要結實牢固。
十四:接好的線,要立即用絕緣膠布包好。
十五:確定了火線、零線、地線的顏色後,以及不同不同功能的用線和線管後,顏色都不能混淆。
十六:家裡不同區域的照明、插座、空調、熱水器等電路都要分開分組布線,一旦哪部分需要斷電檢修時,不影響其他電器的正常使用。
十七:在做完電路後,留電路布置圖,方便以後檢修、牆面修整或在牆上打釘子,防止電線被破壞。
家庭布線注意事項
1、規范施工,能確保家裝中弱電在現在和將來的使用,不會再因為將來有新的應用而對裝修進行破壞;
2、採用統一控制和管理,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管理、維護、擴展十分方便;
3、系統兼容性很好,系統中網路布線,不僅可以支持網路,還可以支持電話、安防報警,擴展性強;
4、即插即用,只要有新的家電和信息設備,只能插上相應介面,並在信息接入箱相應跳線,就能組成通路。
家庭布線的合理對以後的生活有很大的好處,家庭布線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就是電視電話以及家庭的用電,平時我們常見的開關插座都要仔細的安排好衛視,在安裝之前自己要仔細的初步規劃,找到自己需要的安裝點的衛視,也可以找專業的布線人員協助進行,家庭的布線一定要找正規的布線機構,人員的經驗比較豐富,可以保證布線的質量。
『柒』 電路明線和暗線的好處和壞處
電線走明線容易施工,成本較低,維修方便,工期較短,但沒有走暗線美觀。
走暗線相反,比較美觀,但成本較高,工期較長,維修不夠方便。
鑒於你那裡是廠房,對美觀要求不高,且在維修方面要求較高,所以建議走明線。
不過走明線的話一定要做好防火工作。
——潘敏
『捌』 這個邏輯電路叫什麼
我的世界中,紅石電路的本質是數字電路,但是對紅石感興趣的玩家們不用害怕,很多自動化設施所需要的數字電路知識都很少。今天我們就說幾個簡單的紅石電路基本結構。
為了避免大家看不清圖,現在聲明:本文使用到的元件只有拉桿、紅石、紅石火把、紅石中繼器、紅是比較器、白色羊毛、草方塊和泥土。
1. 反相器
輸入與輸出的亮暗相反就是反相器,直接將紅石火把安裝在某種方塊上就可以實現。
2. 或門
或門的輸入輸出要求:當且僅當所有輸入都為暗時,輸出為暗;否則輸出為亮。
上圖的或門結構是最簡單的,而且很常用,但是小編並不推薦把它用作一個巨大電路的架構設計,因為他的輸入和輸出不容易規范。
上圖的紅石電路也實現了或門的功能,缺點是結構復雜和佔用空間大。但是這個電路輸出能量固定為0或15而且用紅石火把作輸出埠,很平易近人,容易規范。
3. 與門
與門的輸入輸出要求:當且僅當所有輸入都為亮時,輸出為亮;否則輸出為暗。
與門的輸入輸出要求和或門很像。仔細一看,將或門要求中的亮暗互換,就是與門的要求了。
4. 時鍾
數字電路中的時鍾不是讓人看一下就知道時間,而是一種對時間點的規定。簡單地說就是輸出的亮暗定時變化的系統。
上圖中的系統是最簡單的時鍾,也相信是一些玩家的啟蒙時鍾。既然輸入和輸出相反,那麼把輸出和輸入連到一起會怎樣呢?輸入本應該和輸出不同,但是把輸出作為輸入又使得輸入和輸出相同,貌似產生了悖論,實際上從輸入到輸出是需要時間的,這導致輸出會不斷變化。上圖中這個時鍾可能是頻率最高的,可惜他的工作不到兩秒鍾。
上圖所示用紅石比較器製成的時鍾就克服了迅速故障的問題,玩家想用多久,就用多久。而且平率上也不必一個反相器結構的時鍾慢。高速時鍾可以完美控制投擲機等能快速完成任務的裝置,但是操控反應速度稍慢的設備(如門和活塞),就捉襟見肘了。
既然一個反相器會出現故障,那麼多放幾個,一起分擔工作強度,應該就不會壞了吧。其實要想建造時鍾,需要奇數個反相器,而且三個就夠了。這樣的結構很節省材料,而且在空間佔有上變現也不錯。最重要的是,它控制活塞和門也完全不成問題。不過這套裝置也有缺點,那就是頻率固定,想改變頻率,就必須改變反相器的數量。
考慮三反相器結構對輸出端那個反相器的影響發現,其實三反相器時鍾的本質是讓輸出端的反相器的閃爍頻率慢一點。既然如此,不妨直接用中繼器實現延時的功能。
實驗發現,將中繼器延時時長設置為第二檔或以上,時鍾就可以穩定工作了;如果設置為第一檔,則輸出端的反相器同樣會因為閃爍頻率過高,迅速出故障,進入長暗狀態。
調整中繼器延時級別為2時,這種時鍾的頻率和三反相器結構的時鍾相同,而且幾乎不佔空間。改變中繼器的延時指數就可以改變時鍾頻率,簡單方便。因為中繼器的關系,這種方法比較費原料,如果原料充足,那麼就堪稱完美時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