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剛同學利用電能表測量某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min內消耗電能0.3kW
由P=
P=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接近1.2kW的只內有空調. 故選容A. |
Ⅱ (2005四川)家庭電路中可利用電能表測量用電器的實際工作電壓和實際功率,小剛家的電能表如圖所示,當
電熱水壺抄在360s內消耗的電能:W=
81r |
600r/kW?h |
W |
t |
0.135kW?h |
0.1h |
Ⅲ 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2h內,消耗電能2.4kWh,這
P=
W |
t |
2.4kW?h |
2h |
Ⅳ 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電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鍾內消耗電能0.3KW.這個用電器是
「測得在15分鍾內消耗電能0.3KW」應該是「測得在15分鍾內消耗電能0.3KWH」。0.3KWH=PXH,P為用電器功率(回單位是千瓦),答H是用電時間(單位是小時)。這里H=1/4小時,故P=1.2千瓦。
Ⅳ 1.一隻電能表標有「1200R/KWh" 字樣,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
1200R/KWh的意思抄是這個電能表轉1200轉是1KWh(1度電)。
消耗電能=1度×360轉/1200轉
=0.3度
因為1度電=3600k焦耳
所以0.3度是
3600k焦耳/度×0.3度=1080k焦耳
功率=0.3KWh.×(20分/60分)
=0.3KWh×(1/3)h
=0.1KW
=100W
Ⅵ 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h內,消耗電能1.2kWh,這個
用電器復在測得在t=1h內,消耗的電制能為W=1.2kW?h,用電器的電功率P=
W |
t |
1.2kW?h |
1h |
Ⅶ 小剛利用電能表測量某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消耗電能0.3kWh,
該用電器工作時間抄:t=15min=15×
1 |
60 |
W |
t |
0.3kw?h |
0.25h |
Ⅷ 小剛同學利用電能表測量某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min內消耗電能0.3kW
由P=
W |
t |
W |
t |
0.3kW?h | ||
|
Ⅸ 求文檔: 八年級物理瀘科版下冊復習提綱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F)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它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單位:牛頓,符號:N
3、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所受的力,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圖。
三、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1、彈力
(1)定義: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2)條件:①物體相互接觸 ②必須發生形變
2、彈簧測力計
(1)用途: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構造:刻度盤、彈簧、指針等。
(3)原理: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越長。
(4)使用方法
①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
②明確分度值;
③校零;
④測力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與所測力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⑤讀書時,視線應與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
1、重力的概念: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①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②計算公式:G=mg
(2)方向:豎直向下
(3)作用點(重心)
①質量均勻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幾何中心。
②不規則物體的重心採用懸掛法、支撐法。
五、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f):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壓力 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減小摩擦方法:
①減小壓力
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③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
④使接觸面脫離接觸(加潤滑油、充氣墊)。
第六章 力與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
2、知道慣性: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
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F=F1+F2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F=F1-F2
三、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一定為零。
4、運動和力的關系:
(1)物體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
(2)物體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七章 密度與浮力
一、質量
1、質量的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2、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所處的空間位置無關。
3、質量的單位:國際單位Kg,常用單位 t 、 g、 mg。
4、單位換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5、能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
6、知道測量物體質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盤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二、學習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時,應將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歸零,調平。
(3)左物右碼。
(4)讀數:物品質量=砝碼質量+稱量標尺示數值。
(5)取放砝碼必須用鑷子夾取。不能超過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會選擇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測量精確度。
(2)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頂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質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單位:kg/m3或g/cm3
3、單位換算:1 g/cm3=103kg/m3
4、密度的計算公式:ρ=m/V
5、記住水的密度。
6、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一般情況下物質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質的密度還和其所處的狀態有關。
7、會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四、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概念: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學稱這個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到的重力。
3、公式:F浮=ρ液gV排
五、物體的浮與沉
1、物體的浮沉條件
(1)當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上浮。
(2)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
(3)當浮力等於重力時,物體處於懸浮或漂浮狀態。
2、浮沉條件的應用
(1)密度計 (2)鹽水選種 (3)潛水艇 (4)熱氣球
第八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並且發生擠壓作用時就有壓力產生。
2、壓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受力的物體並垂直於被壓物體表面。
3、壓力不是重力,它們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力。
(1)壓力是由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互相擠壓發生形變而產生的;而重力是由於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產生的。
(2)壓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體表面並垂直於物體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壓力可以由重力產生也可以與重力無關,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且無其他外力作用時,壓力的大小在數值上等於物重。
4、壓強
(1)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是用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單位面積」應理解為「單位受力面積」是指施加壓力的物體與受壓力的物體互相接觸並擠壓的面積。
(2)壓強的定義式:p=F/S;適用於固體、液體和氣體。
(3)壓強的單位符號是Pa,1Pa=1N/m2。
用該公式分析問題時切忌不能單純用數學觀點去分析得出壓強與壓力成正比、與受力面積成反比的錯誤結論,應注意當滿足壓力F不變這一條件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才成立,進而得出比例式p1/p2=S2/S1;當滿足受力面積S不變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才成立,進而得出比例式p1/p2=F1/F2。
5、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用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或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用增大(或減小)壓力的方法來增大(或減小)壓強。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的壓強是由於液體受重力的作用且液體有流動性產生的。但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重力大小無關,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體可以產生不同的壓力、壓強。
2、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3、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其中h——液體的深度,是從液體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體內部某點(或面)的高度,即從上向下量的距離。
4、定義式p=F/S與p=ρ液gh的區別與聯系。
(1)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是根據流體的特點,利用定義式p=F/S推導出來的,只適用於液體,而p=F/S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2)在公式p=F/S中決定壓強大小的因素是壓力和受力面積;在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中決定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是液體密度和深度。
(3)對於規則的側壁豎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用公式p=F/S與p=ρ液gh計算結果一致;對於其他不規則的容器,計算液體壓強一定要用p=ρ液gh,否則會出現錯誤。
5、連通器:能夠根據連通器里裝有同一種液體且當液體靜止時液面相平的道理。分析船閘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知道生活和生產中應用連通器的器具和裝置。
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這個規律稱為帕斯卡原理。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大氣對浸沒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很大。
2、大氣壓的測定及測定儀器
(1)測定出大氣壓數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2)常用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無液氣壓計)測定大氣壓。
3、大氣壓的單位
除了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來表示外,還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標准大氣壓來表示。1標准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
4、大氣壓的變化及對沸點的影響
(1)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但減小是不均勻的。
(2)大氣壓隨天氣而變化,一般說來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
(3)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5、大氣壓的應用
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氣壓的作用而工作的。
6、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液體和氣體統稱為流體。
2、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3、飛機的升力是由於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機翼上下方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第九章 機械與人
一、杠桿的平衡條件
1、定義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3)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4)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6)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2、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 F2·L2,也可寫成F2/ F1= L1/ L2。
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3、杠桿的種類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鍘刀等。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鑷子、釣魚桿,賽艇的船漿等。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天平。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較大),費力杠桿費力,但省距離。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
二、滑輪及應用
1、定滑輪
(1)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2)原理: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動滑輪
(1)定義:軸可以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原理: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滑輪直徑D)為阻力臂(滑輪的半徑R)2倍的杠桿。動滑輪省一半力。
3、滑輪組
(1)定義:由幾個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輪組。
(2)原理:既利用了動滑輪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輪改變動力的方向。
(3)承擔物重的繩子有幾段,所用拉力為物重的幾分之一。F=G/n
三、做功了嗎
1、機械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該物體做了功。
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功=力×距離,即W=Fs。
(3)功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距離的單位是m,功的單位就是N·m,1J=1N·m。
2、功的原理
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四、做功的快慢
1、功率
(1)功率的概念: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計算:公式為 功率=功/時間,P=W/t。
(3)功率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是瓦特。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J,時間的單位是s,功率的單位就是J/s。J/s的專用名稱叫做瓦特,簡稱瓦,符號W。
1W=1J/s,意思是1s內完成了1J的功。
1kW=1000W,1MW=106W
五、提高機械的效率
1、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總=×100%
2、機械效率總是小於1。
3、注意機械效率跟功率的區別
機械效率和功率是從不同的方面反映機械性能的物理量,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功率大的機器不一定效率高。
六、合理利用機械能
1、動能和勢能
(1)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它的動能就越大。
(2)勢能:勢能可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3)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動能可以轉化為勢能,勢能也可以轉化為動能。
3、水能和風能的利用
水能和風能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機械能資源。
第十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
1、物質由分子或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原子核有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2、分子動理論的內容包括:(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2)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3)分子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主要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其此還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距(間隙),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氣體之間、液體之間、固體之間,擴散現象之所以能發生,主要原因是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說明無規則運動的事例有:(1)氣體很容易被壓縮(另一原因是分子間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總體積減小。(3)裝有油的鋼筒在高壓下外壁滲出了油
4、物體難以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5、(1)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大於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大於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2)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小於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小於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3)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等於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等於分子斥力,合力為零。
(4)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為平衡間距10倍時,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計。
(5)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r> 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6)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r<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但斥力增大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現為斥力。
6、由於分子無規則運動,使分子具有分子動能,由於分子間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