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

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2-08-25 21:11:22

A.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答案及解析

望採納

B. 急求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對晶體三極體(3DG6、9013)、場效應管(3DJ6G)進行實物識別,了解它們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術指標。
2.學慣用數字萬用表、模擬萬用表對三極體進行測試的方法。
3.用圖3-10提供的電路,對三極體的β值進行測試。
4.學習共射、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與調整,以及參數選取方法,研究靜態工作點對放大電路動態性能的影響。
5.學習放大電路動態參數(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量方法。
6. 調節CE電路相關參數,用示波器觀測輸出波形,對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情況進行研究。
7.用Multisim軟體完成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性能的分析,學習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試及調整方法,觀察測定電路參數變化對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電壓波形的影響。加深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基本放大電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二.知識要點
1.半導體三極體
半導體三極體是組成放大電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電路的組成元件,在電路中主要用於電流放大、開關控制或與其他元器件組成特殊電路等。
半導體三極體的種類較多,按製造材料不同有硅管、鍺管、砷化鎵管、磷化鎵管等;按極性不同有NPN型和PNP型;按工作頻率不同有低頻管、高頻管及超高頻管等;按用途不同有普通管、高頻管、開關管、復合管等。其功耗大於1W的屬於大功率管,小於1W的屬於小功率管。
半導體三極體的參數主要有電流放大倍數β、極間反向電流ICEO、極限參數(如最高工作電壓VCEM、集電極最大工作電流ICM、最高結溫TjM、集電極最大功耗PCM)以及頻率特性參數等。有關三極體命名、類型以及參數等可查閱相關器件手冊。
下面給出幾種常用三極體的參數舉例如表3-01所示:
表3-01 幾種常用三極體的參數
參數 PCM(mW) ICM(mA) VBRCBO(V) ICBO(μA hFE fT(MHz) 極性
3DG100D 100 20 40 1 4 0.01 NPN
3DG200A 100 20 15 0.1 25~270 0.01 NPN
CS9013H 400 500 25 0.5 144 150 NPN
CS9012H 600 500 25 0.5 144 150 PNP
參數 VP(V) IDSS gm(mA/V) PDM(mW) rGS(Ω) fM
3DJ6G -9 3~6.5 1 100 108 30 N溝道
2.半導體三極體的識別與檢測
半導體三極體的類型有NPN型和PNP型兩種。可根據管子外殼標注的型號來判別是NPN型,還是PNP型。在半導體三極體型號命名中,第二部分字母A、C表示PNP型管;B、D表示NPN型管;而A、B表示鍺材料;C、D表示硅材料。另外,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9011~9018系列高頻小功率9012、9015為PNP型,其餘為NPN型。半導體三極體的型號和命名方法,與半導體二極體的型號及命名方法相同,詳見康華光第四版P44頁附錄或者參考有關手冊。
(1)三極體的電極和類型判別
1) 直觀辨識法。
半導體三極體有基極(B)、集電極(C)和發射極(E)三個電極,如圖3-11所示,常用三極體電極排列有E-B-C、
B-C-E、C-B-E、E-C-B等多種形式。
2) 特徵辨識法。如圖3-01所示,有些三極體用結構特徵標識來表示某一電極。如高頻小功率管3DGl2、3DG6的外殼有一小凸起標識,該凸起標識旁引腳為發射極;金屬封裝低頻大功率管3DD301、3AD6C的外殼為集電極等。

圖3-11 三極體結構特徵標識極性
3) 萬用表歐姆檔判別法
如圖3-12所示,選用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檔R×lkΩ檔。首先判定基極b方法:用萬用表黑表筆碰觸某一極,再用紅表筆依次碰觸另外兩個電極,並測得兩電極間阻值。若兩次測得電阻均很小(為PN結正向電阻值),則
黑表筆對應為基極且此管為NPN型;或
者兩次測得電阻值均很大(為PN結反向
電阻值),但交換表筆後再用黑筆去碰觸
另兩極,也測量兩次,若兩次阻值也很小,
則原黑表筆對應為管子基極,且此管為
PNP型。注意: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檔時,
黑表筆則為正極,紅表筆為負極;這與 (a) (b)
數字式萬用表不同。 圖3-12 萬用表歐姆檔判別法
其次,判別集電極和發射極。其基本原理是把三極體接成基本放大電路,利用測量管子的電流放大倍數值β的大小,來判定集電極和發射極。
以NPN管為例說明,如圖3-12b所示,基極確定後,不管基極,用萬用表兩表筆分別接另兩電極,用100kΩ的電阻一端接基極,電阻的另一端接萬用表黑表筆,若表針偏轉角度較大,則黑表筆對應為集電極,紅表筆對應為發射極。也可用手捏住基極與黑表筆(但不能使兩者相碰),以人體電阻代替l00kΩ電阻的作用(對於PNP型,手捏紅表筆與基極)。
上面這種方法,實質上是把三極體接成了正向偏置狀態,若極性正確,則集電極有較大電流。
(2)硅管、鍺管的判別 根據硅材料PN結正向電阻較鍺材料大的特點,可用萬用表歐姆R×1kΩ檔測定,若測得PN結正向阻值約為3~l0kΩ,則為硅材料管;若測得正向阻值約為50~1kΩ,則為鍺材料管。或測量發射結(集電結)反向電阻值,若測得反向阻值約為500kΩ,則為硅材料管;若測得反向阻值約為100kΩ,則為鍺材料管。
3.三極體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共射極放大電路既有電流放大作用,又有電壓放大作用,故常用於小信號的放大。改變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可調節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而電路工作點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改變電路參數(Rb、Rc)來實現。(負載電阻RL的變化不影響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只改變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該電路信號從基極輸入,從集電極輸出。輸入電阻與相同材料的二極體正向偏置電阻相當,輸出電阻較高,適用於多級放大電路的中間級。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信號由晶體管基極輸入,發射極輸出。由於其電壓放大倍數Av接近於l,輸出電壓具有隨輸入電壓變化的特性,故又稱為射極跟隨器。該電路輸入電阻高,輸出電阻低,適用於多級放大電路的輸入級、輸出級,還可以作為中間阻抗變換級。
共基極放大電路信號由晶體管發射極輸入,集電極輸出。其電流放大倍數Ai接近於1但恆小於1,(又叫電流跟隨器),電壓放大倍數Av共射極放大器相同,且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同相。其輸入電阻低,只有共射放大電路的l/(1+β)倍,輸出電阻高,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沒有密勒電容,電路頻率特性好,適用於寬頻放大電路。
下面以圖3-13基本共射放大電路為例進行說明。
(1)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和調試
由於電子元件性能的分散性很大,在
製作晶體三極體放大電路時,離不開測量
和調試技術。在完成設計和裝配之後,還
必須測量和調試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及
各項指標。一個優質的放大電路,一個最
終的產品,一定是理論計算與實驗調試相
結合的產物。因此,除了熟悉放大電路的
理論設計外,還必須掌握必要的測量和調
試技術。
放大電路的測量和調試主要包括放大
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和調試、放大電路 圖3-13 基本共射放大電路(固定偏置式)
各項動態指標的測量和調試、消除放大電路的干擾和自激等。在進行測試之前,務必先檢查
三極體的好壞,並確定具體的β值。
1)靜態工作點Q的測量
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是在不加輸入信號(即VI=0)的情況下進行的。
靜態工作點的測量是指三極體直流電壓VBEQ、VCEQ和電流I CQ的測量。應選用合適的直流電壓表和直流毫安表,分別測量三極體直流電壓VBEQ、VCEQ和I CQ。為了避免更改接線,採用電壓測量法來換算電流。例如,只要測出實際的Rb、RC的阻值,即可由 ; ;(或 )
提示:在測量各電極的電位時最好選用內阻較高的萬用表,否則必須考慮到萬用表內阻對被測電路的影響。
2)靜態工作點的調整
測量靜態工作點I CQ和VCEQ的目的是了解靜態工作點的設置是否合適。若測出VCEQ <0.5 V,則說明三極體已進入飽和狀態;如果VCE≈VCC,則說明三極體工作在截止狀態。對於一個放大雙極性信號(交流信號)的放大電路來說,這兩種情況下的靜態偏置都不能使電路正常工作,需要對靜態工作點進行調整。如果是出現測量值與選定的靜態工作點不一致,也需要對靜態工作點進行調整。否則,放大後的信號將出現嚴重的非線性失真和錯誤。
通常,VCC 、Rc都已事先選定,當需要調整工作點時,一般都是通過改變偏置電阻Rb來實現。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偏置電阻Rb選用的是電位器,在調整靜態工作點時,若不慎將電位器阻值調整過小(或過大),則會使IC過大而燒壞管子,所以應該用一隻固定電阻與電位器串聯使用。圖3-18電路中是用Rb1和電位器Rb2串聯構成Rb。
2.放大電路的動態指標測試
放大電路的主要指標有電壓放大倍數Av、輸入電阻Ri、輸出電阻Ro,以及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等。在進行動態測試時,各電子儀器與被測電路的連接如圖3-14所示。實驗電路則如後面的圖3-18所示。

圖3-14 實驗電路與各測試儀器的連接
提示:為防止干擾,各儀器的公共接地端與被測電路的公共接地端應連在一起。同時,信號源、毫伏表和示波器的信號線通常都採用屏蔽線,而直流電源VCC的正、負電源線可只需普通導線即可。
(1)電壓放大倍數Av的測量
輸入信號選用1KHz、約5 mV的正弦交流信號,用示波器觀察放大電路輸出電壓VO的波形,在輸出信號沒有明顯失真的情況下,用毫伏表測得VO和VI,於是可得 。
(2)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量
放大電路的線性工作范圍與三極體的靜態工作點位置有關。當I CQ偏小時,放大電路容易產生截止失真;而I CQ偏大時,則容易產生飽和失真。需要指出的是,當I CQ增大時,VO波形的飽和失真比較明顯,
波形下端出現「削底」,如
圖3-15a所示。而當I CQ
減小時,VO波形將出現截
止失真,如圖3-15b所
示,波形上端出現「削頂」。 (a) (b) (c)
當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調 圖3-15 靜態工作點對輸出電壓Vo波形的影響
整在三極體線性工作范圍的 (a) VO易出現飽和失真 (b)VO易出現截止失真
中心位置時,若輸入信號 (c) VO波形上下半周同時出現失真
VI過大,VO的波形也會出現失真,上下同時出現「削頂」和「削頂」失真,如圖3-15(c)所示。此時,用毫伏表測出VO的幅度,即為放大電路的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
(3)輸入電阻Ri的測量
輸入電阻的測量電路如圖3-16所示。

圖3-16 測量輸入電阻的電路
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
在放大電路的輸入端串聯一隻阻值已知的電阻RS(可取510Ω),見圖3-16所示,通過毫伏表分別測出RS兩端對地電壓,求得RS上的壓降(Vs-Vi),則:
所以有
通過測量VS和Vi來間接地求出RS上的壓降,是因為RS兩端沒有電路的公共接地點。若用一端接地的毫伏表測量,會引入干擾信號,以致造成測量誤差。
(4)輸出電阻的測量
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可看成有源二端網路。如圖3-17所示。

圖3-17 測量輸出電阻的電路
用毫伏表測出不接RL時的空載電壓Vo』和接負載RL後的輸出電壓Vo,即可間接地推算RO的大小: 。
(5)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測量
放大電路頻率特性是指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Av,與輸入信號頻率之間的關系。Av隨輸入信號頻率變化下降到0.707Av。時所對應的頻率定義為下限頻率 和上限頻率 ,通頻帶為 。
上、下限頻率可用以下方法測量:先調節輸入信號Vi使Vi頻率為1kHz;調節Vi幅度,使輸出電壓Vo幅度為1V。保持Vi幅度不變,增大信號Vi的頻率,Vo幅度隨著下降,當Vo下降到0.707 V時,對應的信號額率為上限頻率 ;保持Vi幅度不變,降低Vi頻率,同樣使Vo幅度下降到0.707 V時,
對應的信號頻率為下限頻率 。
(6)觀察截止失真、飽和失
真兩種失真現象
測量電路如圖3-18所示,
在ICQ=3.0 mA,RL=∞情況下,
增大輸入信號,使輸出電壓保
持沒有失真,然後調節電位器
Rb2阻值,改變電路的靜態工
作點,使電路分別產生較為明
顯的截止失真與飽和失真,測
出產生失真後相應的集電極靜
態電流。做好相應的實驗記錄。 圖3-18 共射放大電路舉例

圖3-19 共射放大電路對應的三個模擬電路圖

圖3-20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舉例
三.實驗內容
1.查閱手冊並測試晶體三極體(3DG100D、CS9013)、場效應管(3DJ6G)的參數,記錄所查和所測數據。
2.用晶體三極體3DG100D或CS9013組成如圖3-21所示單管共射極放大電路,通過改變電位器R2,使得VCE為4V,測量此時VCEQ、VBEQ、Rb的值,計算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Q對應的三個參數值。

3.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測
量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和
最大Av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
(1)RL=R4=∞(開路)②RL=R4=
10kΩ。
建議:最初使用1KHz、5mV的正
弦信號作為輸入信號進行測試;
然後改變輸入信號的幅值,使用
雙蹤顯示方式同時顯示VI與
VO,進行監視,盡量選擇較大幅
度的正弦信號作為放大器的VI,
在保證VO波形不失真的條件下 圖3-21 單管共射極放大電路
進行測量。(若VO波形失真,所測動態參數就毫無意義)。
表3-09 靜態數據記錄表
實測值 實測計算值
VCE(V) VBE(V) Rb(KΩ) VCEQ(V) IBQ(μA) ICQ(mA)

表3-10 測AV的記錄表
實測值 理論估算值 實測計算值
Vi(mV) Vo(mV) AV AV

4. 觀察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並測出相應的集電極靜態電流。
5. 測量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Ri和輸出電阻Ro。
*6.按照圖3-10設計BJT的β測試電路,確定電路中所有元器件和輸入電壓的參數值,並對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和誤差分析。

圖3-10 BJT的β值測試電路圖
*7.測量圖3-18放大電路帶負載時的上限頻率 和下限頻率 。
*8.實驗電路如圖3-20 所示,要求模擬並實物實現電路,計算並實測電路的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
四.思考題
1.Rb為什麼要由一個電位器和一個固定電阻串聯組成?
2.電解電容兩端的靜態電壓方向與它的極性應該有何關系?
3.如果儀器和實驗線路不共地會出現什麼情況?通過實驗說明。
五.實驗報告
1.按照實驗准備的要求完成設計作業一份,並估算放大電路的性能指標。
2.記錄實驗中測得的有關靜態工作點和電路的Au、Vo(max)、Ri和Ro的數據。
3.認真記錄和整理測試數據,按要求填入表格並畫出輸入、輸出對應的波形圖。
4.對測試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
5.詳細記錄組裝、調試過程中發生的故障或問題,進行故障分析,並說明排除故障的過程和方法。
6.寫出對本次實驗的心得體會,以及改進實驗方法的建議。

提示:
1.組裝電路時,不要彎曲三極體的三個電極,應當將它們垂直地插入麵包板孔內。
2.先分別組裝好電路,經檢查無誤後,再打開電源開關。
3.測試靜態工作點時,應關閉信號源。
4.本實驗接點多,元器件多,組裝時一定要確保接觸良好,否則,會因接觸不良,出現錯誤或造成電路故障。

C.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實驗的結論是什麼

基極電流和集電極電流之和等於發射極電流;基極電流和發射極電流有一定的正比關系,也就是二者的電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不變,也就是基極小的電流變化,在發射極就能有大的電流變化。

基極開路時,Iceo非常小,這個值越小越好。要使晶體管能夠處於放大狀態,必須是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

由於其響應速度快,准確性高,晶體管可用於各種各樣的數字和模擬功能,包括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制和振盪器。晶體管可獨立包裝或在一個非常小的的區域,可容納一億或更多的晶體管集成電路的一部分。

(3)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改變外加垂直於半導體表面上電場的方向或大小,以控制半導體導電層(溝道)中多數載流子的密度或類型。它是由電壓調制溝道中的電流,其工作電流是由半導體中的多數載流子輸運。這類只有一種極性載流子參加導電的晶體管又稱單極型晶體管。

與雙極型晶體管相比,場效應晶體管具有輸入阻抗高、雜訊小、極限頻率高、功耗小,製造工藝簡單、溫度特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各種放大電路、數字電路和微波電路等。

以硅材料為基礎的金屬0-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和以砷化鎵材料為基礎的肖特基勢壘柵場效應管(MESFET )是兩種最重要的場效應晶體管,分別為MOS大規模集成電路和MES超高速集成電路的基礎器件。

D. 三極體基本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並畫出三中種共極接法

一.實驗目的1.對晶體三極體(3DG6、9013)、場效應管(3DJ6G)進行實物識別,了解它們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術指標。2.學慣用數字萬用表、模擬萬用表對三極體進行測試的方法。3.用圖3-10提供的電路,對三極體的β值進行測試。4.學習共射、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與調整,以及參數選取方法,研究靜態工作點對放大電路動態性能的影響。5.學習放大電路動態參數(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量方法。6.調節CE電路相關參數,用示波器觀測輸出波形,對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情況進行研究。7.用Multisim軟體完成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性能的分析,學習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試及調整方法,觀察測定電路參數變化對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電壓波形的影響。加深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基本放大電路放大特性的理解。二.知識要點1.半導體三極體半導體三極體是組成放大電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電路的組成元件,在電路中主要用於電流放大、開關控制或與其他元器件組成特殊電路等。半導體三極體的種類較多,按製造材料不同有硅管、鍺管、砷化鎵管、磷化鎵管等;按極性不同有NPN型和PNP型;按工作頻率不同有低頻管、高頻管及超高頻管等;按用途不同有普通管、高頻管、開關管、復合管等。其功耗大於1W的屬於大功率管,小於1W的屬於小功率管。半導體三極體的參數主要有電流放大倍數β、極間反向電流ICEO、極限參數(如最高工作電壓VCEM、集電極最大工作電流ICM、最高結溫TjM、集電極最大功耗PCM)以及頻率特性參數等。有關三極體命名、類型以及參數等可查閱相關器件手冊。下面給出幾種常用三極體的參數舉例如表3-01所示:表3-01幾種常用三極體的參數參數PCM(mW)ICM(mA)VBRCBO(V)ICBO(μAhFEfT(MHz)極性3DG100D1002040140.01NPN3DG200A10020150.125~2700.01NPNCS9013H400500250.5144150NPNCS9012H600500250.5144150PNP參數VP(V)IDSSgm(mA/V)PDM(mW)rGS(Ω)fM3DJ6G-93~6.5110010830N溝道2.半導體三極體的識別與檢測半導體三極體的類型有NPN型和PNP型兩種。可根據管子外殼標注的型號來判別是NPN型,還是PNP型。在半導體三極體型號命名中,第二部分字母A、C表示PNP型管;B、D表示NPN型管;而A、B表示鍺材料;C、D表示硅材料。另外,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9011~9018系列高頻小功率9012、9015為PNP型,其餘為NPN型。半導體三極體的型號和命名方法,與半導體二極體的型號及命名方法相同,詳見康華光第四版P44頁附錄或者參考有關手冊。(1)三極體的電極和類型判別1)直觀辨識法。半導體三極體有基極(B)、集電極(C)和發射極(E)三個電極,如圖3-11所示,常用三極體電極排列有E-B-C、B-C-E、C-B-E、E-C-B等多種形式。2)特徵辨識法。如圖3-01所示,有些三極體用結構特徵標識來表示某一電極。如高頻小功率管3DGl2、3DG6的外殼有一小凸起標識,該凸起標識旁引腳為發射極;金屬封裝低頻大功率管3DD301、3AD6C的外殼為集電極等。圖3-11三極體結構特徵標識極性3)萬用表歐姆檔判別法如圖3-12所示,選用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檔R×lkΩ檔。首先判定基極b方法:用萬用表黑表筆碰觸某一極,再用紅表筆依次碰觸另外兩個電極,並測得兩電極間阻值。若兩次測得電阻均很小(為PN結正向電阻值),則黑表筆對應為基極且此管為NPN型;或者兩次測得電阻值均很大(為PN結反向電阻值),但交換表筆後再用黑筆去碰觸另兩極,也測量兩次,若兩次阻值也很小,則原黑表筆對應為管子基極,且此管為PNP型。注意: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檔時,黑表筆則為正極,紅表筆為負極;這與(a)(b)數字式萬用表不同。圖3-12萬用表歐姆檔判別法其次,判別集電極和發射極。其基本原理是把三極體接成基本放大電路,利用測量管子的電流放大倍數值β的大小,來判定集電極和發射極。以NPN管為例說明,如圖3-12b所示,基極確定後,不管基極,用萬用表兩表筆分別接另兩電極,用100kΩ的電阻一端接基極,電阻的另一端接萬用表黑表筆,若表針偏轉角度較大,則黑表筆對應為集電極,紅表筆對應為發射極。也可用手捏住基極與黑表筆(但不能使兩者相碰),以人體電阻代替l00kΩ電阻的作用(對於PNP型,手捏紅表筆與基極)。上面這種方法,實質上是把三極體接成了正向偏置狀態,若極性正確,則集電極有較大電流。(2)硅管、鍺管的判別根據硅材料PN結正向電阻較鍺材料大的特點,可用萬用表歐姆R×1kΩ檔測定,若測得PN結正向阻值約為3~l0kΩ,則為硅材料管;若測得正向阻值約為50~1kΩ,則為鍺材料管。或測量發射結(集電結)反向電阻值,若測得反向阻值約為500kΩ,則為硅材料管;若測得反向阻值約為100kΩ,則為鍺材料管。3.三極體場效應管放大電路共射極放大電路既有電流放大作用,又有電壓放大作用,故常用於小信號的放大。改變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可調節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而電路工作點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改變電路參數(Rb、Rc)來實現。(負載電阻RL的變化不影響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只改變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該電路信號從基極輸入,從集電極輸出。輸入電阻與相同材料的二極體正向偏置電阻相當,輸出電阻較高,適用於多級放大電路的中間級。共集電極放大電路信號由晶體管基極輸入,發射極輸出。由於其電壓放大倍數Av接近於l,輸出電壓具有隨輸入電壓變化的特性,故又稱為射極跟隨器。該電路輸入電阻高,輸出電阻低,適用於多級放大電路的輸入級、輸出級,還可以作為中間阻抗變換級。共基極放大電路信號由晶體管發射極輸入,集電極輸出。其電流放大倍數Ai接近於1但恆小於1,(又叫電流跟隨器),電壓放大倍數Av共射極放大器相同,且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同相。其輸入電阻低,只有共射放大電路的l/(1+β)倍,輸出電阻高,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沒有密勒電容,電路頻率特性好,適用於寬頻放大電路。下面以圖3-13基本共射放大電路為例進行說明。(1)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和調試由於電子元件性能的分散性很大,在製作晶體三極體放大電路時,離不開測量和調試技術。在完成設計和裝配之後,還必須測量和調試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及各項指標。一個優質的放大電路,一個最終的產品,一定是理論計算與實驗調試相結合的產物。因此,除了熟悉放大電路的理論設計外,還必須掌握必要的測量和調試技術。放大電路的測量和調試主要包括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和調試、放大電路圖3-13基本共射放大電路(固定偏置式)各項動態指標的測量和調試、消除放大電路的干擾和自激等。在進行測試之前,務必先檢查三極體的好壞,並確定具體的β值。1)靜態工作點Q的測量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是在不加輸入信號(即VI=0)的情況下進行的。靜態工作點的測量是指三極體直流電壓VBEQ、VCEQ和電流ICQ的測量。應選用合適的直流電壓表和直流毫安表,分別測量三極體直流電壓VBEQ、VCEQ和ICQ。為了避免更改接線,採用電壓測量法來換算電流。例如,只要測出實際的Rb、RC的阻值,即可由;;(或)提示:在測量各電極的電位時最好選用內阻較高的萬用表,否則必須考慮到萬用表內阻對被測電路的影響。2)靜態工作點的調整測量靜態工作點ICQ和VCEQ的目的是了解靜態工作點的設置是否合適。若測出VCEQ<0.5V,則說明三極體已進入飽和狀態;如果VCE≈VCC,則說明三極體工作在截止狀態。對於一個放大雙極性信號(交流信號)的放大電路來說,這兩種情況下的靜態偏置都不能使電路正常工作,需要對靜態工作點進行調整。如果是出現測量值與選定的靜態工作點不一致,也需要對靜態工作點進行調整。否則,放大後的信號將出現嚴重的非線性失真和錯誤。通常,VCC、Rc都已事先選定,當需要調整工作點時,一般都是通過改變偏置電阻Rb來實現。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偏置電阻Rb選用的是電位器,在調整靜態工作點時,若不慎將電位器阻值調整過小(或過大),則會使IC過大而燒壞管子,所以應該用一隻固定電阻與電位器串聯使用。圖3-18電路中是用Rb1和電位器Rb2串聯構成Rb。2.放大電路的動態指標測試放大電路的主要指標有電壓放大倍數Av、輸入電阻Ri、輸出電阻Ro,以及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等。在進行動態測試時,各電子儀器與被測電路的連接如圖3-14所示。實驗電路則如後面的圖3-18所示。圖3-14實驗電路與各測試儀器的連接提示:為防止干擾,各儀器的公共接地端與被測電路的公共接地端應連在一起。同時,信號源、毫伏表和示波器的信號線通常都採用屏蔽線,而直流電源VCC的正、負電源線可只需普通導線即可。(1)電壓放大倍數Av的測量輸入信號選用1KHz、約5mV的正弦交流信號,用示波器觀察放大電路輸出電壓VO的波形,在輸出信號沒有明顯失真的情況下,用毫伏表測得VO和VI,於是可得。(2)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量放大電路的線性工作范圍與三極體的靜態工作點位置有關。當ICQ偏小時,放大電路容易產生截止失真;而ICQ偏大時,則容易產生飽和失真。需要指出的是,當ICQ增大時,VO波形的飽和失真比較明顯,波形下端出現「削底」,如圖3-15a所示。而當ICQ減小時,VO波形將出現截止失真,如圖3-15b所示,波形上端出現「削頂」。(a)(b)(c)當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調圖3-15靜態工作點對輸出電壓Vo波形的影響整在三極體線性工作范圍的(a)VO易出現飽和失真(b)VO易出現截止失真中心位置時,若輸入信號(c)VO波形上下半周同時出現失真VI過大,VO的波形也會出現失真,上下同時出現「削頂」和「削頂」失真,如圖3-15(c)所示。此時,用毫伏表測出VO的幅度,即為放大電路的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3)輸入電阻Ri的測量輸入電阻的測量電路如圖3-16所示。圖3-16測量輸入電阻的電路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在放大電路的輸入端串聯一隻阻值已知的電阻RS(可取510Ω),見圖3-16所示,通過毫伏表分別測出RS兩端對地電壓,求得RS上的壓降(Vs-Vi),則:所以有通過測量VS和Vi來間接地求出RS上的壓降,是因為RS兩端沒有電路的公共接地點。若用一端接地的毫伏表測量,會引入干擾信號,以致造成測量誤差。(4)輸出電阻的測量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可看成有源二端網路。如圖3-17所示。圖3-17測量輸出電阻的電路用毫伏表測出不接RL時的空載電壓Vo』和接負載RL後的輸出電壓Vo,即可間接地推算RO的大小:。(5)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測量放大電路頻率特性是指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Av,與輸入信號頻率之間的關系。Av隨輸入信號頻率變化下降到0.707Av。時所對應的頻率定義為下限頻率和上限頻率,通頻帶為。上、下限頻率可用以下方法測量:先調節輸入信號Vi使Vi頻率為1kHz;調節Vi幅度,使輸出電壓Vo幅度為1V。保持Vi幅度不變,增大信號Vi的頻率,Vo幅度隨著下降,當Vo下降到0.707V時,對應的信號額率為上限頻率;保持Vi幅度不變,降低Vi頻率,同樣使Vo幅度下降到0.707V時,對應的信號頻率為下限頻率。(6)觀察截止失真、飽和失真兩種失真現象測量電路如圖3-18所示,在ICQ=3.0mA,RL=∞情況下,增大輸入信號,使輸出電壓保持沒有失真,然後調節電位器Rb2阻值,改變電路的靜態工作點,使電路分別產生較為明顯的截止失真與飽和失真,測出產生失真後相應的集電極靜態電流。做好相應的實驗記錄。圖3-18共射放大電路舉例圖3-19共射放大電路對應的三個模擬電路圖圖3-20共集電極放大電路舉例三.實驗內容1.查閱手冊並測試晶體三極體(3DG100D、CS9013)、場效應管(3DJ6G)的參數,記錄所查和所測數據。2.用晶體三極體3DG100D或CS9013組成如圖3-21所示單管共射極放大電路,通過改變電位器R2,使得VCE為4V,測量此時VCEQ、VBEQ、Rb的值,計算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Q對應的三個參數值。3.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測量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和最大Av不失真輸出電壓VOMAX。(1)RL=R4=∞(開路)②RL=R4=10kΩ。建議:最初使用1KHz、5mV的正弦信號作為輸入信號進行測試;然後改變輸入信號的幅值,使用雙蹤顯示方式同時顯示VI與VO,進行監視,盡量選擇較大幅度的正弦信號作為放大器的VI,在保證VO波形不失真的條件下圖3-21單管共射極放大電路進行測量。(若VO波形失真,所測動態參數就毫無意義)。表3-09靜態數據記錄表實測值實測計算值VCE(V)VBE(V)Rb(KΩ)VCEQ(V)IBQ(μA)ICQ(mA)表3-10測AV的記錄表實測值理論估算值實測計算值Vi(mV)Vo(mV)AVAV4.觀察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並測出相應的集電極靜態電流。5.測量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Ri和輸出電阻Ro。*6.按照圖3-10設計BJT的β測試電路,確定電路中所有元器件和輸入電壓的參數值,並對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和誤差分析。圖3-10BJT的β值測試電路圖*7.測量圖3-18放大電路帶負載時的上限頻率和下限頻率。*8.實驗電路如圖3-20所示,要求模擬並實物實現電路,計算並實測電路的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四.思考題1.Rb為什麼要由一個電位器和一個固定電阻串聯組成?2.電解電容兩端的靜態電壓方向與它的極性應該有何關系?3.如果儀器和實驗線路不共地會出現什麼情況?通過實驗說明。五.實驗報告1.按照實驗准備的要求完成設計作業一份,並估算放大電路的性能指標。2.記錄實驗中測得的有關靜態工作點和電路的Au、Vo(max)、Ri和Ro的數據。3.認真記錄和整理測試數據,按要求填入表格並畫出輸入、輸出對應的波形圖。4.對測試結果進行理論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5.詳細記錄組裝、調試過程中發生的故障或問題,進行故障分析,並說明排除故障的過程和方法。6.寫出對本次實驗的心得體會,以及改進實驗方法的建議。提示:1.組裝電路時,不要彎曲三極體的三個電極,應當將它們垂直地插入麵包板孔內。2.先分別組裝好電路,經檢查無誤後,再打開電源開關。3.測試靜態工作點時,應關閉信號源。4.本實驗接點多,元器件多,組裝時一定要確保接觸良好,否則,會因接觸不良,出現錯誤或造成電路故障。

E. 實驗二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 實驗總結答案

Rc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大、輸入電阻不受影響、輸出電阻越大。
Ri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內小、容輸入電阻越小、輸出電阻不受影響。
靜態工作點中電流越大,電壓放大倍數越大、輸入電阻越小、輸出電阻不受影響。但靜態工作點太大或太小容易導致三極體進入飽和或截止。

F.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充滿好奇心,對所有東西都很好奇或者是不解,那麼大家都知道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是怎麼寫嗎,下面和我一起來了解學習看看吧。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1

1.理解多級直接耦合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與設計方法

2.熟悉並熟悉設計高增益的多級直接耦合放大電路的方法

3.掌握多級放大器性能指標的測試方法

4.掌握在放大電路中引入負反饋的方法

二、實驗預習與思考

1.多級放大電路的耦合方式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

2.採用直接偶爾方式,每級放大器的工作點會逐漸提高,最終導致電路無法正常工作,如何從電路結構上解決這個問題?

3.設計任務和要求

(1)基本要求

用給定的三極體2SC1815(NPN),2SA1015(PNP)設計多級放大器,已知VCC=+12V, -VEE=-12V,要求設計差分放大器恆流源的射極電流IEQ3=1~1.5mA,第二級放大射極電流IEQ4=2~3mA;差分放大器的單端輸入單端輸出不是真電壓增益至少大於10倍,主放大器的不失真電壓增益不小於100倍;雙端輸入電阻大於10kΩ,輸出電阻小於10Ω,並保證輸入級和輸出級的直流點位為零。設計並模擬實現。

三、實驗原理

直耦式多級放大電路的主要涉及任務是模仿運算放大器OP07的等效內部結構,簡化部分電路,採用差分輸入,共射放大,互補輸出等結構形式,設計出一個電壓增益足夠高的多級放大器,可對小信號進行不失真的放大。

1.輸入級

電路的輸入級是採用NPN型晶體管的恆流源式差動放大電路。差動放大電路在直流放大中零點漂移很小,它常用作多級直流放大電路的前置級,用以放大微笑的直流信號或交流信號。

典型的差動放大電路採用的工作組態是雙端輸入,雙端輸出。放大電路兩邊對稱,兩晶體管型號、特性一致,各對應電阻阻值相同,電路的共模抑制比很高,利於抗干擾。 該電路作為多級放大電路的輸入級時,採用vi1單端輸入,uo1的單端輸出的工作組態。 計算靜態工作點:差動放大電路的雙端是對稱的,此處令T1,T2的相關射級、集電極電流參數為IEQ1=IEQ2=IEQ,ICQ1=ICQ2=ICQ。設UB1=UB2≈0V,則Ue≈-Uon,算出T3的ICQ3,即為2倍的IEQ也等於2倍的ICQ。

此處射級採用了工作點穩定電路構成的恆流源電路,此處有個較為簡單的確定工作點的方法:

因為IC3≈IE3,所以只要確定了IE3就可以了,而IE3 UR4UE3 ( VEE), R4R4

UE3 UB3 Uon (VCC ( VEE)) R5 Uon R5 R6

uo1 ui1採用ui1單端輸入,uo1單端輸出時的增益Au1

2.主放大級 (Rc//RLRL (P//)1 Rb rbeR1 rbe

本級放大器採用一級PNP管的共射放大電路。由於本實驗電路是採用直接耦合,各級的工作點互相有影響。前級的差分放大電路用的是NPN型晶體管,輸出端uo1處的集電極電壓Uc1已經被抬得較高,同時也是第二級放大級的'基極直流電壓,如果放大級繼續採用NPN型共射放大電路,則集電極的工作點會被抬得更高,集電極電阻值不好設計,選小了會使放大倍數不夠,選大了,則電路可能飽和,電路不能正常放大。對於這種情況,一般採用互補的管型來設計,也就是說第二級的放大電路用PNP型晶體管來設計。這樣,當工作在放大狀態下,NPN管的集電極電位高於基極點位,而PNP管的集電極電位低於基極電位,互相搭配後可以方便地配置前後級的工作點,保證主放大器工作於最佳的工作點上,設計出不失真的最大放大倍數。

採用PNP型晶體管作為中間主放大級並和差分輸入級鏈接的參考電路,其中T4為主放大器,其靜態工作點UB4、UE4、UC4由P1、R7、P2決定。

差分放大電路和放大電路採用直接耦合,其工作點相互有影響,簡單估計方式如下:

,UC4 VEE IC4 RP2 UE4 VCC IE4 R7, UB4 UE4 Uon UE4 0.7(硅管)

由於UB4 UC1,相互影響,具體在調試中要仔細確定。 此電路中放大級輸出增益AU2

3.輸出級電路

輸出級採用互補對稱電路,提高輸出動態范圍,降低輸出電阻。

其中T4就是主放大管,其集電極接的D1、D2是為了克服T5、T6互補對稱的交越失真。本級電路沒有放大倍數。

四、測試方法

用Multisim模擬設計結果,並調節電路參數以滿足性能指標要求。給出所有的模擬結果。

電路圖如圖1所示 uo2 Rc uo1Rb rbe

模擬電路圖

圖1靜態工作點的測量:

測試得到靜態工作點IEQ3,IEQ4如圖2所示,符合設計要求。

圖2 靜態工作點測量

輸入輸出端電壓測試:

測試差分放大器單端輸入單端輸出波形如圖3,輸入電壓為VPP=4mV,輸出電壓為VPP=51.5mV得到差分放大器放大倍數大約為12.89倍。放大倍數符合要求。

圖3 低電壓下波形圖 主放大級輸入輸出波形如圖4

圖4 主放大級輸入輸出波形圖

如圖所示輸入電壓為VPP=51.5mV,輸出電壓為VPP=6.75V放大倍數為131.56倍。 整個電路輸入輸出電壓測試如圖

圖5 多級放大電路輸入輸出波形圖

得到輸入電壓為VPP=4mV,輸出電壓為VPP=4.29V,放大倍數計算得到為1062倍 實驗結論:

本電路利用差動放大電路有效地抑制了零點漂移,利用PNP管放大級實現主放大電路,利用互補對稱輸出電路消除交越失真的影響,設計並且測試了多級放大電路,得到放大倍數為1000多倍,電路穩定工作。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總結2

實驗一:儀器放大器設計與模擬

一. 實驗目的

1.掌握儀器放大器的設計方法

2.理解儀器放大器對共模信號的抑制能力

3.熟悉儀器放大器的調試方法

4.掌握虛擬儀器庫中關於測試模擬電路儀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表信號發生器等虛擬儀器的使用

二. 實驗原理

儀器放大器是用來放大差值信號的高精度放大器,它具有很大的共模抑制比,極高的輸入電阻,且其增益能在大范圍內可調。儀器放大器原理圖如下所示:

儀器放大器由三個集成運放構成。其中,U3構成減法電路,即差值放大器,U1、U2各對其相應的信號源組成對稱的同相放大器,且R1=R2,R3=R5,R4=R6。 令R1=R2=R時,則

Vo2—Vo1=(1+2R/Rg)(Vi2—Vi1)

U3是標准加權減法器,Vo1、Vo2是其輸入信號,其相應輸出電壓 Vo=—(R6/R5)Vo2+R4/(R3+R4)Vo1(1+R6/R5)

由於R3=R5=R4=R6=R,因而

Vo=Vo1—Vo2=(1+2R/Rg)(Vi1—Vi2)

儀器放大器的差值電壓增益

Avf=Vo/(Vi1—Vi2)=1+2R/Rg

因此改變電阻的值可以改變儀器放大器的差值電壓增益,此儀器放大器的增益是正的。

三. 實驗內容

1.按照上述原理圖構成儀器放大器,具體指標為:

(1)當輸入信號Ui=2sinwt(mV)時,輸出電壓信號Uo=0.4sinwt(mV),Avf=200,f=1kHz

(2)輸入阻抗要求Ri>1MΩ

2.用虛擬儀器庫中關於測試模擬電路儀器,按設計指標進行調試。

3.記錄數據並進行整理分析

四. 實驗步驟

按下圖連好電路,並設置函數信號發生器,輸出正弦,頻率為1kHz,幅度為2mV;用示波器觀察波形變化

其中Avf=1+2R/Rg≈200,輸入的為差模信號2mV符合實驗要求

五.實驗結果

如圖示波器CH1、CH2、CH3分別是Vi1、Vi2、Vo, 由圖可知輸出Vo=0.4sinwt(V), 且和Vi1同相

六.實驗心得體會

從這次實驗中我學會了multisim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了儀器放大器的原理,而且通過模擬實驗更加熟悉了一些常見電路元件的功能

G. 單管放大電路分析實驗能得到怎樣的結論

一、通過本次實驗,更深入地了解了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靜態和動態特性,學會了測量、調節靜態工作點和動態特性有關參數(增益、輸入電阻、幅頻特性)的實驗和模擬方法,並和理論計算相驗證,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在模擬時熟悉了Multisim軟體的使用環境,認識到預習計算和模擬對實驗的重要性和指導意義,並學會搭實際電路檢查電路的聯接和排查錯誤。

二、在單管放大的狀態下,管子處於放大狀態的時候,可以通過測量基極,集電極,發射極的電流得到以下結論:

(1)基極電流和集電極電流之和等於發射極電流;

(2)基極電流和發射極電流有一定的正比關系,也就是二者的電流大小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不變,也就是基極小的電流變化,在發射極就能有大的電流變化;

(3)基極開路時,Iceo非常小,這個值越小越好;

(4)要使晶體管能夠處於放大狀態,必須是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

(7)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具有以下特性

1、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同相;

2、無電壓放大作用,電壓增益小於1且接近於1,因此共集電極電路又有「電壓跟隨器」之稱 ;

3、電流增益高,輸入迴路中的電流iB<<輸出迴路中的電流iE和iC;

4、有功率放大作用;

5、適用於作功率放大和阻抗匹配電路。

6、在多級放大器中常被用作緩沖級和輸出級。

閱讀全文

與共射放大電路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zone保修時間查詢 瀏覽:769
屬於節水家電有哪些 瀏覽:945
定遠電器維修 瀏覽:236
聯想顯示器維修多少錢 瀏覽:436
晉城煤氣灶家電維修 瀏覽:452
貼片電路板 瀏覽:341
家電來源渠道有哪些 瀏覽:348
防水三元丁什麼材料好 瀏覽:664
4s店顯示屏保修多少年 瀏覽:655
家居產品的設計分析 瀏覽:257
廁所防水油怎麼去除 瀏覽:212
京東家電專賣店關集店怎麼樣 瀏覽:20
南京市民維修熱線電話 瀏覽:42
金正音箱維修點查詢 瀏覽:220
保修後刷機 瀏覽:607
紹興方太特約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619
雅士爾傢具 瀏覽:325
華為手機北京維修點 瀏覽:627
榮麟家居旗艦店 瀏覽:254
5匹空調維修視頻大全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