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這塊超聲波壓電陶瓷換能器通過撞擊後不能發電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塊壓電陶瓷發電,它的材料是PZT
壓電陶瓷肯定是可以發電的,你只要給它壓力,就會產生電信號。問題是這個電量很低,很難用來做電源。在日本,英國,我都知道有人在研究壓電發電技術。比如在路面底下,鋪設大量的陶瓷片,收集汽車和人經過產生的壓力產生電能。
㈡ 石英式動態稱重感測器與以往的感測器相比有什麼獨到之處
廣州聚傑石英式動態稱重感測器淘汰了以往由機械組合式結構,感測器個體和鋼板依靠物理結構組成,電阻應變式原理,當感測器受力時產生機械形變,由機械形變數的大小來反映力的大小。靜止狀態下完全輪載力測量,運動狀態下的感測器無法產生完全形變,運動狀態精度較差,受速度影響極大。檢測主梁完全形變,產生模擬信號的平板式感測器。如廣州聚傑石英式動態稱重感測器採用全數字壓電感測器,採集速度是電阻應變式感測器的1000倍以上,不完全輪載力測量,分段採集單輪重量,產生純數字電信號,能完全體現輪軸載荷的實際重量,是目前最理想的動態稱重感測器。
㈢ 什麼是汽車的感測器,對汽車來說它起到一個什麼作用
車用感測器是汽車計算機系統的輸入裝置,它把汽車運行中各種工況信息,如車速、各種介質的溫度、發動機運轉工況等,轉化成電訊號輸給計算機,以便發動機處於最佳工作狀態。車用感測器很多,判斷感測器出現的故障時,不應只考慮感測器本身,而應考慮出現故障的整個電路。因此,在查找故障時,除了檢查感測器之外,還要檢查線束、插接件以及感測器與電控單元之間的有關電路。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現代汽車技術發展特徵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部件採用電子控制。根據感測器的作用,可以分類為測量溫度、壓力、流量、位置、氣體濃度、速度、光亮度、干濕度、距離等功能的感測器,它們各司其職,一旦某個感測器失靈,對應的裝置工作就會不正常甚至不工作。因此,感測器在汽車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汽車感測器過去單純用於發動機上,現在巳擴展到底盤、車身和燈光電氣系統上了。這些系統採用的感測器有100多種。在種類繁多的感測器中,常見的有∶
:反映進氣歧管內的絕對壓力大小的變化,是向ECU(發動機電控單元)提供計算噴油持續時間的基準信號;
:測量發動機吸入的空氣量,提供給ECU作為噴油時間的基準信號;
:測量節氣門打開的角度,提供給ECU作為斷油、控制燃油/空氣比、點火提前角修正的基準信號;
:檢測曲軸及發動機轉速,提供給ECU作為確定點火正時及工作順序的基準信號;
:檢測排氣中的氧濃度,提供給ECU作為控制燃油/空氣比在最佳值(理論值)附近的的基準信號;
:檢測進氣溫度,提供給ECU作為計算空氣密度的依據;
:檢測冷卻液的溫度,向ECU提供發動機溫度信息;
:安裝在缸體上專門檢測發動機的爆燃狀況,提供給ECU根據信號調整點火提前角。
這些感測器主要應用在變速器、方向器、懸架和ABS上。
變速器:有車速感測器、溫度感測器、軸轉速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方向器有轉角感測器、轉矩感測器、液壓感測器;
懸架:有車速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車身高度感測器、側傾角感測器、轉角感測器等;
下面來認識一下汽車上的主要感測器。
空氣流量感測器是將吸入的空氣轉換成電信號送至電控單元(ECU),作為決定噴油的基本信號之一。根據測量原理不同,可以分為旋轉翼片式空氣流量感測器(豐田PREVIA旅行車)、卡門渦游式空氣流量感測器(豐田凌志LS400轎車)、熱線式空氣流量感測器(日產千里馬車用VG30E發動機和國產天津三峰客車TJ6481AQ4裝用的沃爾沃B230F發動機)和熱膜式空氣流量感測器四種型式。前兩者為體積流量型,後兩者為質量流量型。目前主要採用熱線式空氣流量感測器和熱膜式空氣流量感測器兩種。
進氣壓力感測器可以根據發動機的負荷狀態測出進氣歧管內的絕對壓力,並轉換成電信號和轉速信號一起送入計算機,作為決定噴油器基本噴油量的依據。國產奧迪100型轎車(V6發動機)、桑塔納2000型轎車、北京切諾基(25L發動機)、豐田皇冠3.0轎車等均採用這種壓力感測器。目前廣泛採用的是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感測器。
節氣門位置感測器安裝在節氣門上,用來檢測節氣門的開度。它通過杠桿機構與節氣門聯動,進而反映發動機的不同工況。此感測器可把發動機的不同工況檢測後輸入電控單元(ECU),從而控制不同的噴油量。它有三種型式:開關觸點式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桑塔納2000型轎車和天津三峰客車)、線性可變電阻式節氣門位置感測器(北京切諾基)、綜合型節氣門位置感測器(國產奧迪100型V6發動機)。
也稱曲軸轉角感測器,是計算機控制的點火系統中最重要的感測器,其作用是檢測上止點信號、曲軸轉角信號和發動機轉速信號,並將其輸入計算機,從而使計算機能按氣缸的點火順序發出最佳點火時刻指令。曲軸位置感測器有三種型式:電磁脈沖式曲軸位置感測器、霍爾效應式曲軸位置感測器(桑塔納2000型轎車和北京切諾基)、光電效應式曲軸位置感測器。曲軸位置感測器型式不同,其控制方式和控制精度也不同。曲軸位置感測器一般安裝於曲軸皮帶輪或鏈輪側面,有的安裝於凸輪軸前端,也有的安裝於分電器(桑塔納2000型轎車)。
爆震感測器安裝在發動機的缸體上,隨時監測發動機的爆震情況。目前採用的有共振型和非共振型兩大類。
[編輯本段]【基本特性】
一、感測器特性
感測器是指能感受規定的物理量,並按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入信號的器件或裝置。簡單地說,感測器是把非電量轉換成電量的裝置。
感測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測量電路三部分組成。
1)、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響應)被測量的部分,即將被測量通過感測器的敏感元件轉換成與被測量有確定關系的非電量或其它量。
2)、轉換元件則將上述非電量轉換成電參量。
3)、測量電路的作用是將轉換元件輸入的電參量經過處理轉換成電壓、電流或頻率等可測電量,以便進行顯示、記錄、控制和處理的部分。
感測器的靜態特性參數指標
1.靈敏度
靈敏度是指穩態時感測器輸出量y和輸入量x之比,或輸出量y的增量和輸入量x的增量之比,用k表示為
k=dY/dX
2.分辨力
感測器在規定的測量范圍內能夠檢測出的被測量的最小變化量稱為分辨力。
3.測量范圍和量程
在允許誤差限內,被測量值的下限到上限之間的范圍稱為測量范圍。
4.線性度(非線性誤差)
在規定條件下,感測器校準曲線與擬合直線間的最大偏差與滿量程輸出值的百分比稱為線性度或非線性誤差。
5.遲滯
遲滯是指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感測器的正行程特性與反行程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6.重復性
重復性是指在同一工作條件下,輸入量按同一方向在全測量范圍內連續變化多次所得特性曲線的不一致性。
7.零漂和溫漂
感測器在無輸入或輸入為另一值時,每隔一定時間,其輸入值偏離原示值的最大偏差與滿量程的百分比為零漂。而溫度每升高1℃,感測器輸出值的最大偏差與滿量程的百分比,稱為溫漂。
二、發動機常用感測器工作機理
一)磁電效應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N匝線圈在磁場中運動,切割磁力線(或線圈所在磁場的磁通變化)時,線圈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取決於穿過線圈的磁通的變化率,
直線移動式磁電感測器
直線移動式磁電感測器由永久磁鐵、線圈和感測器殼體等組成
當殼體隨被測振動體一起振動且在振動頻率遠大於感測器的固有頻率時,由於彈簧較軟,運動件質量相對較大,運動件來不及隨振動體一起振動(靜止不動)。此時,磁鐵與線圈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接近振動體的振動速度。
轉動式磁電感測器
軟鐵、線圈和永久磁鐵固定不動。由導磁材料製成的測量齒輪安裝在被測旋轉體上,每轉過一個齒,測量齒輪與軟鐵之間構成的磁路磁阻變化一次,磁通也變化一次。線圈中感應電動勢的變化頻率(脈沖數)等於測量齒輪上的齒數和轉速的乘積。
二)霍耳式感測器
1.霍耳效應
半導體或金屬薄片置於磁場中,當有電流(與磁場垂直的薄片平面方向)流過時,在垂直於磁場和電流的方向上產生電動勢,這種現象稱為霍耳效應。
2.霍耳元件
目前常用的霍耳材料鍺(Ge)、硅(Si)、銻化銦(InSb)、砷化銦(InAs)等 。N型鍺容易加工製造,霍耳系數、溫度性能、線性度較好;P型硅的線性度最好,霍耳系數、溫度性能同N型鍺,但電子遷移率較低,帶負載能力較差,通常不作單個霍耳元件。
三)壓電式感測器
1.壓電效應
對某些電介質沿著一定方向加力而使其變形時,在一定表面上產生電荷,當外力撤除後,又恢復到不帶電狀態,這種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在電介質的極化方向施加電場,電介質會在一定方向上產生機械變形或機械壓力,當外電場去除後,變形或應力隨之消失,此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
2.壓電元件
壓電式感測器是物性型的、發電式感測器。常用的壓電材料有石英晶體(SiO2)和人工合成的壓電陶瓷。
壓電陶瓷的壓電常數是石英晶體的幾倍,靈敏度較高。
四)光電式感測器
1.光電效應
當光線照射物體時,可看作一串具有能量E的光子轟擊物體,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夠大,物質內部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後,擺脫內部力的約束,發生相應電效應的物理現象,稱為光電效應。
1)在光線作用下,電子逸出物體表面的現象,稱為外光電效應,如光電管、光電倍增管等。
2)在光線作用下,物體的電阻率改變的現象,稱為內光電效應,如光敏電阻、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光敏晶閘管等。
3)在光線作用下,物體產生一定方向電動勢的現象,稱為光生伏特現象,如光電池(屬於對感光面入射光點位置敏感的器件)等。
2.光敏電阻
光敏電阻受到光線照射時,電子遷移,產生電子—空穴對,使電阻率變小。光照越強,阻值越低。入射光線消失,電子—空穴對恢復,電阻值逐漸恢復原值。
3.光敏管
光敏管(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光敏晶閘管等)屬於半導體器件。
4.電致發光
固體發光材料在電場激發下產生的發光現象稱為電致發光。電致發光是將電能直接轉換成光能的過程。發光二極體(LED)是以特殊材料摻雜製成的半導體電致發光器件。當其PN結正向偏置時,由於電子—空穴復合時產生過剩能量,該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而發光。
五)熱電式感測器
1.熱電效應
將兩種不同性質的金屬導體A、B接成一個閉合迴路,如果兩接合點溫度不相等(T0≠T),則在兩導體間產生電動勢,並且迴路中有一定大小的電流存在,此現象稱為熱電效應。
2.熱電阻感測器
熱電阻材料通常為純金屬,廣泛使用的是鉑、銅、鎳、鐵等
3.熱敏電阻感測器
熱敏電阻用半導體製成,與金屬熱電阻相比有以下特點:
1)電阻溫度系數大,靈敏度高;
2)結構簡單,體積小,易於點測量;
3)電阻率高,且適合動態測量;
4)阻值與溫度變化的關系是非線性的;
5)穩定性較差。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在20世紀60年代,汽車上僅有機油壓力感測器、油量感測器和水溫感測器,它們與儀表或指示燈連接。
進入70年代後,為了治理排放,又增加了一些感測器來幫助控制汽車的動力系統,因為同期出現的催化轉換器、電子點火和燃油噴射裝置需要這些感測器來維持一定的空燃比以控制排放。80年代,防抱死制動裝置和氣囊提高了汽車安全性。
今天,感測器有用來測定各種流體溫度和壓力(如進氣溫度、氣道壓力、冷卻水溫和燃油噴射壓力等)的感測器;有用來確定各部分速度和位置的感測器(如車速、節氣門開度、凸輪軸、曲軸、變速器的角度和速度、排氣再循環閥(EGR)的位置等);還有用於測量發動機負荷、爆震、斷火及廢氣中含氧量的感測器;確定座椅位置的感測器;在防抱死制動系統和懸架控制裝置中測定車輪轉速、路面高差和輪胎氣壓的感測器;保護前排乘員的氣囊,不僅需要較多的碰撞感測器和加速度感測器。面對製造商提供的側量、頂置式氣囊以及更精巧的側置頭部氣囊,還要增加感測器。隨著研究人員用防撞感測器(測距雷達或其他測距感測器)來判斷和控制汽車的側向加速度、每個車輪的瞬時速度及所需的轉矩,使制動系統成為汽車穩定性控制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老式的油壓感測器和水溫感測器是彼此獨立的,由於有著明確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限定,其中一些感測器的實際作用就相當於開關。隨著感測器向電子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它們的輸出值將得到更多的相關利用。
[編輯本段]【市場狀況】
感測器在汽車上的應用不斷擴大,它們在汽車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包括輪速感測器、陀螺儀以及剎車處理器)、車道偏離警告系統和盲點探測系統(包括雷達、紅外線或者光學感測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使用。
2005年,美國ABI研究公司公布了一份專門針對感測器市場的研究報告。這份名為《汽車感測器:加速計、陀螺儀、霍耳效應、光學、壓力、雷達以及超音速感測器》的報告,對2012年前主要感測器的地區性使用前景作了預測。報告討論了使用感測技術的許多先進安全系統,並提供了主要40家生產廠家的詳細資料,以及100多家生產廠家名錄。這家調查公司的一位資深分析師認為,是主動式安全系統推動了感測器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在汽車業,安全系統成為感測器的最大市場。
根據「全球信息公司」的調查報告,全球輕型汽車感測器OEM市場年均增長率7.4%,到2010年將達到140億美元的規模,其增長幅度遠遠超出汽車本身的年均增長率。在發達國家,隨著汽車電子系統日益完善,電子感測新技術快速發展,但已經成熟的感測器產品的增長將趨緩甚至可能下降;在發展中國家,基本的汽車感測器主要用於汽車發動機、安全、防盜、排放控制系統,增長量十分可觀。用於發展中國家汽車幕�敬�釁韃�分饕�ü齇EM生產,以減少成本。汽車感測器供應商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要擴大產能產量,另一方面要不斷減低成本,這種發展趨勢未來將不可能改變。
汽車發動和驅動系統仍是感測器的最大和最成熟的市場,然而與其它應用相比,增速將放緩;隨著全球燃油價格的提高,「改進燃燒效率」將是汽車感測器的新的應用「亮點」領域;在汽車安全和防盜系統中的應用將是最快的增長的市場;尾氣排放控制系統市場的發展則十分穩定,前景良好。按區域劃分的幾大應用市場是,在美國,主要用於胎壓檢測;在歐洲,用於汽車行人警告系統;在新興產業國家,主要用於安全氣囊和自動安全帶系統。以每輛車來衡量,氧感測器用量最多,技術上不斷進步。
㈣ 誰能解釋一下——壓力發電(公路可以利用)
以色列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種利用汽車移動讓街道和公路發電的方式,他們將於2009年1月開放世界上第一條可發電的公路並進行現場演示。科學家稱,汽車每在柏油路上行使1英里(1.6公里)便可產生超過640千瓦電量,足以為12輛小型汽車供電。
這個具有開創性的系統工作方式與已經用於倫敦夜總會的可發電舞池類似。當在公路上行駛時,汽車會擠壓微型壓電晶體,使其產生少量電量。如果數千個壓電晶體被植入公路表面,便可產生巨大電量。產生的電流可以被傳回國家供電網或者用於照明和供熱。參與此項研究的以色列公司Innowattech將在幾周之後揭開世界上第一條發電公路的神秘面紗。除了鎖定公路外,這家公司也正在研發用於鐵路以及機場自動人行道的類似系統。
據專家們估計,如果將這種方式引入英國並在全國普及,足可以解決近3.5萬輛小型汽車的用電問題。過去十年來,全世界科學家都致力於類似計劃。2007年,美國科學家在都靈火車站進行了一項實驗,以驗證人類能量可以用於發電。他們製造了一個發電機原型,利用人的腳步移動發電。他們表示,相當數量的人的腳步移動足可以產生帶動一輛火車的電量。如果將類似系統用於夜總會,在那裡跳舞的人便可為供暖、照明和音響設備供電。
發電公路項目由以色列工程師和海法理工學院參與,科學家海姆·阿布拉莫維奇(Haim Abramovich)擔任項目領導人。目前,他們正准備在一條長100米的路段示範這一發電系統如何工作。
這家總部位於以色列海法的因諾瓦科技公司正在研發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技術,將讓汽車在耗能的同時也能產生新能量。在最近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一輛貨車駛過道路,路面下的發電設備便開始工作,產生的電流成功把燈泡點亮了。這一技術的奧秘就在於在路面下鋪設了一種特殊的材料,這種材料在受壓變形時會產生電能,也就是說,汽車行駛時對路面的壓力通過它轉變成電能。研究人員表示,其具體發電量取決於路面上通行車輛的數量、重量和行駛速度,理想情況下每公里路段發電量可達500度,足以供應800戶人家的用電需求。並且公路發電本身並不產生任何額外污染,其成本也僅相當於傳統發電方式的一半,預計設備投資在6到10年內就可收回。因諾瓦科技公司正在對其進行完善,希望今後將其應用在公路、鐵路和飛機場等各種場所。
看了差不多就了解了,網文轉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道路發電的介紹
在不影響車子(包括汽車和火車)正常行駛的情況下將運動著的車子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的道路發電形式。這是以色列技術研究院下屬公司的一個項目,它在普通路面的瀝青中植入大量的壓電晶體,通過汽車駛過時的壓電轉換來發電,1公里的路面能產生約100—400千瓦的電力。
㈥ 生物系統工程是干什麼的
生物系統工程學(Biological systems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學的一個分支。 生物系統工程學可簡述為生物系統論、仿生工程與基因工程的整合,涉及醫療診斷、葯物篩選、遺傳育種與生物制葯等產業,包括了轉基因生物反應器、分子與細胞生物計算機等技術開發。 2002年,曾邦哲在德國提出細胞計算機模型(cell automatics, the bio-computer),2003年美國貝克萊大學J.Keasling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合成生物學系 - 系統生物學基礎的遺傳工程,採用酵母細胞表達天然植物葯箐篙素分子,實現工程微生物代謝工程制葯。採用高通量生物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納米生物技術,人工合成全基因乃至基因組,把細胞作為計算機來重新進行人工設計,將帶來細胞制葯廠和細胞生物分子計算機的產業化。系統生物工程是系統生物學的工程應用,包括合成生物學。歐美科技權威機構稱基因工程、轉基因動物與分子生物技術時代已經轉向系統生物工程、系統與合成生物學時代。 美國 首次以藻類生物燃料提供部分動力的飛機及氫燃料電池無人機試飛,研發出「病毒電池」,重視可燃冰的開采潛力,加大對智能電網的研發投入。 毛黎(駐美國記者)2009年1月6日,美國大陸航空公司一架以生物燃料作為部分燃料的飛機進行了試飛,這是首次以取自藻類等植物的燃料作為飛機燃料。 3月,美國聯合環境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首次成功地開發出了經濟且利於環境的、將水藻油轉換成生物柴油的途徑。新方法至少比現有方法減少40%的成本,且生產過程不產生廢水。 伊利諾斯大學利用玉米作物中的「光澤15」(Glossy15)基因及轉基因技術開發出了一種理論上可以大量生產生物質的玉米作物。 在3月公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美政府宣布撥款110億美元用於智能電網技術。 4月初,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病毒首次成功研製出「病毒」電池,其與用於驅動混合動力汽車的先進充電電池不僅在儲能和動力性能上相媲美,且可以用來為眾多的小型攜帶型電器提供電能。 5月,哥倫比亞大學表示,他們已經掌握了一種用於開采海底可燃冰的密封調壓空心鑽,提高了出產率的同時降低了能耗,有望用於商業開發。 6月,美國迅力光能公司開發出了一種製造大型可捲曲太陽能板的技術。它能十分方便地安裝於屋頂和車輛外,預計2010年正式上市。 7月,加州大學開發出了一種通過在鋁箔上生長直立的納米柱來製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該技術的光電轉換率可達6%,生產成本可低至單晶硅太陽能板的1/10。 10月,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研製的氫動力燃料電池無人機「離子虎」在試驗飛行中,持續飛行時間達23小時17分鍾,創下燃料電池無人機的飛行時間新紀錄。 俄羅斯 部署2030年前的核電發展計劃,啟用首個使用廢物生成的生物瓦斯發電的小型熱電站,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動工。 張浩(駐俄羅斯記者)2009年1月20日,俄政府總理普京批准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電力效率國家政策重點方向》。「政策重點」確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則,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用電規模指標及其落實相關措施。 1月31日,俄羅斯首個使用廢物生成的生物瓦斯發電的小型熱電站在莫斯科正式啟用。該熱電站利用生物瓦斯領域最先進技術,能夠將廢水生成瓦斯並保證凈化設備的功效和生態安全,是目前俄羅斯境內唯一完全使用生物瓦斯發電的熱電站。 4月,俄羅斯國家核能集團公司召開會議,部署2030年前俄羅斯核電發展計劃。根據這一計劃,俄羅斯將新建核電站裝置26座,核電在國家電力總產量中的比例達到25%—30%,屆時俄核電規模和核電在國家電力中所佔比例將達到西方發達國家水平。 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項目於2009年上半年動工。這一低功率浮動核電站將於2012年交付使用,不僅能提供電能、熱能,還能淡化海水,最低使用壽命為38年,主要應用於俄北部及遠東等地區供電、氣田開發等。 德國 開發出高效轉化甲烷氣體為甲醇燃料的新型催化劑,第一座海上風力發電裝置投入使用,首座混合能源電廠開建。 顧鋼(駐德國記者)2009年,德國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固體催化劑,能使甲烷氣體方便高效地轉化成甲醇燃料,這項成果對有效利用天然氣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德國第一座海上風力發電裝置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它是名為「阿爾法范土斯」的近海風力發電場計劃建造的12座類似風力發電裝置中的一個。「阿爾法范土斯」近海風力發電場建成後,每年生產的電力可供5萬戶居民使用。 4月,位於勃蘭登堡州普倫茨勞的德國首座集風能、氫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於一體的混合能源電廠舉行奠基儀式,到2010年,這座投資2100萬歐元的電廠可以生產6兆瓦的電力。 法國 推廣電動自行車,可充電混合動力車年底上路,綠色能源、核能並重發展。 李釗(駐法國記者)法國政府提供無息或優惠貸款鼓勵節能。法國政府與銀行、建築業及房地產從業者簽署了多項協議,為集體和個人改裝房屋提供無息或優惠貸款,以鼓勵他們節約更多的能源。 3月9日,巴黎市議會出台措施,對購買電動自行車的個人和企業給予補貼,以鼓勵更多的人使用這種能耗低、污染小的交通工具。 3月18日,法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宣布,法國電力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研製的100輛新一代可充電混合動力車將於年底駛上法國街頭。 6月9日,法國總統薩科齊說,法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同時也不會放棄核能開發。法國希望到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23%。 7月30日,法國政府宣布設立「國家能源研究聯盟」,以充分調動不同機構的資源,提高法國在能源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效率。 9月,法國總統薩科齊正式宣布,法國將從2010年1月1日起在國內徵收碳稅,征稅標准初步定為每噸二氧化碳17歐元。後因民眾反對,推遲至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英國 公布「全球氣溫升高4℃影響圖」。 何屹(駐英國記者)2009年,英國政府公布了一份「全球氣溫升高4℃影響圖」,該圖以最新的氣候預測模型為基礎,強調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4℃可能造成的影響。 9月初,一份名為《適應氣候變化成本評估》的報告在倫敦出爐,報告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對適應並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估計遺漏了一些領域,而對另一些領域的成本估計不足,其實際成本要比《公約》估計的高出2倍到3倍。 加拿大 發現可用於尋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嗜熱菌,開發出新型水處理技術。 杜華斌(駐加拿大記者)加拿大科學家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低於零攝氏度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數目龐大、處於冬眠狀態的嗜熱菌。該發現有可能使科學家有機會追蹤到來自海底熱環境中滲出的熱流,從而可能找到海底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 雷克海德大學科學家將光催化技術和電化學氧化法結合,創造出了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該技術能更廉價、更有效地去除污水中難以清除的污染物。 韓國 成功開發環保型船舶,擬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設施,推行「綠色情報信息發展計劃」。 邰舉(駐韓國記者)2009年,韓國STX造船海洋公司宣布成功開發出「環保型船舶」,通過使用高等級燃料等一系列技術革新,大幅減少了尾氣有害物質排量,並能節約一半左右的燃油費用。 韓國研究小組研發出了可使用全部可見光譜能量的全色染料感應太陽能電池技術,有望大幅提高電池效率。 韓國計劃在釜山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設施,通過反滲透方式,每天生產4.5萬噸自來水。 韓國將在2011年底前建造韓國規模最大的1.5兆瓦沼氣發電設施。 韓國政府推行「綠色情報信息發展計劃」,幫助IT產業在2012年前減少7千萬噸碳排放量,每年節省20億美元以上的碳處理費用。 日本 加大家用太陽能發電普及力度,利用廢棄物進行新型生物燃料技術開發。 葛進(駐日本記者)從2009年2月開始,日本加大家用太陽能發電普及力度。對於安裝家用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家庭不但給予補助金,而且政府還購買家庭發電所剩餘的電量。 日開始新型生物燃料技術開發,該技術的研發目的是使用非食用植物作為燃料的來源,目前計劃中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麥稈、稻草以及林業生產中的廢棄物。 以色列 研發出智能太陽能電池板、路面發電技術、新型太陽能熱電裝置和空氣制水機。 鄭曉春(駐以色列記者)前沿太陽能公司開發出一種智能太陽能電池板,可實時監測其運行狀況。使用這種太陽能電池板不僅能比傳統太陽能電池板多提供25%的能量,還有助於增強系統的安全性。 因諾瓦太克公司利用壓電晶體開發出一種路面發電技術,當汽車或行人經過時,路面在壓力作用下產生電流,可供家庭或公共設施照明使用。 奧拉太陽能公司研發出一種可兼用太陽能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發電的新型太陽能熱電裝置。這種裝置採用了太陽能熱電技術,可混合使用太陽能和天然氣、沼氣、生物柴油等傳統能源,十分適合村莊或中小型社區使用。 以色列空氣制水公司研發出一種能將空氣中的水分轉變為飲用水的空氣制水機,可用於小型社區和邊遠地區小范圍供水,也可用於特殊環境下的供水,如發生供水恐怖襲擊後的緊急救援等。 巴西 生物柴油科研突破技術瓶頸,研究第二代生物乙醇技術,興建可避免破壞森林的水電站。 張新生(駐巴西記者)2008年—2009年度,巴西科技部投入4000萬雷亞爾(1美元相當於2.15雷亞爾)開發生物柴油項目。 巴西國家技術研究院正在加緊研究利用各種生物廢棄物的第二代生物乙醇技術,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生產成本,節省土地,將帶來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1月,巴西農牧業研究院發現大面積種植的一種棕櫚樹可作為提煉生物柴油的油料作物。這種棕櫚樹耐受貧瘠的土地,可在牧場和叢林地帶種植,且產油量高、種植簡單、贏利明顯,適合小生產者開發。 9月,巴西推進一種「革命性」的能源模式,興建可避免對森林造成破壞的水電站。一旦水電廠中心設施建設完畢,被砍伐的植被就將恢復原貌。 南非 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重點發展聚光太陽能發電技術,加快電動汽車生產步伐。 李學華(駐南非記者)2009年3月3日至6日,南非召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高峰會,為出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提供框架文件。根據規劃,南非將在2010年底正式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2012年11月前,將其細化成具體的法律條文和財政措施。 4月,南非能源管理局推出「可再生能源保護價格」(REFIT),對垃圾填埋沼氣、小型水電、風能和集熱式太陽能等4種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保護價;10月,又將生物質發電、大規模光伏發電等納入REFIT。 4月16日,最佳能源公司宣布加快電動汽車JOULE的批量生產步伐,預計2012年將達到年產5萬輛的目標,其中80%將出口。JOULE的成功推出將使南非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處於世界前沿。 6月,南非能源部部長迪普奧·彼得斯在南非議會審議政府預算時表示,南非政府正在開展一項名為「工業能源公園」的概念項目,重點開發聚光太陽能發電(CSP)技術。 6月24日,南非PBMR公司發言人湯姆·費雷拉稱,該公司將在2018年建成南非第一座功率為80兆瓦的基於球床燃料技術的核電及熱處理廠。PBMR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滿足新一代核能系統要求的堆型。 8月,南非瓦爾理工大學發明了一種新型結構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將大大降低風力發電的成本,且更容易製造,便於實現自動化生產。 南非能源部表示,擬開發多種財經工具,推出一系列財政措施,如「可再生能源保護價格」、「可再生能源財政補貼計劃」、「可再生能源市場轉化工程」、「可再生能源憑證交易」以及「南非風能工程」等,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 11月,南非宣布《太陽能熱水器計劃》,在未來5年的時間內,在全國安裝100萬台太陽能熱水器;到2020年,太陽能熱水器所佔比例將達到50%。 烏克蘭 研製小型無人機用於農業環保。 程剛(駐烏克蘭記者)國立航空大學成功研製出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扎伊沃爾M6」系統,目的在於推廣環保型的農業技術,可以加大農作物的保護力度,提高經濟技術效益,獲得更環保的食品。 生物系統工程專業 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素養,掌握系統的生物科學,以及機電、信息、計算機等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具備與生物學家和專業工程師溝通和協調能力,能在復雜的生物生產系統和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和項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去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從事生物加工工程、生態系統工程、食品工程、園藝工程、農業工程、動物系統工程、水產工程、人類工程、醫學工程、微生物系統工程、水資源和環境工程等領域的教學、科研、生產、技術監督、質量論證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優秀畢業生可免試攻讀研究生或出國深造。本專業課程建設成效顯著,核心課程《生物生產機器人》、《3S技術與精細農業》為國家精品課程。 主要課程: 生物環境工程、自動控制理論、生物生產機器人、生物感測器與測試技術、生物系統模擬、3S(GPS、GIS、RS)技術與精細農業、生物環境檢測與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