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繼位器電路圖

繼位器電路圖

發布時間:2022-08-22 23:28:15

❶ 曹操傳曹彰繼位是什麼線路

曹彰不能繼位,曹彰的第二頭像(長鬍子的)應該是金鳥路線曹丕繼承之後在大地圖結局出現的。

❷ 德仁天皇繼位時,捧出的三神器是什麼

日本天皇繼位的時候登基儀式上面擺放的三神器分別是“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這三件神器是日本皇室的國寶,一直被當時是信物一樣的存在,按照地位就像是在封建時期我們國家的傳國玉璽一樣,沒有三神器就不能夠繼位皇位。

八尺瓊勾玉從形狀上面看就像是一個辣椒形狀的玉石,“八尺”的意思在日文中是“大”的意思,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特的祭祀用品,這種形狀的玉石廣泛流傳於民間,而“民間版本”的八尺瓊勾玉的原材料為動物的牙齒,或者是一些玉石、瑪瑙和水晶。而八尺瓊勾玉所代表的含義為“善良”,相傳八尺瓊勾玉也是三神器中唯一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而八咫鏡所代表的含義則為“聰慧”,在日本文化中鏡子是一種十分神聖的東西,而八咫鏡多為辟邪用具,在日本人心中有著十分崇高的地位。


❸ 初中物理, 關於電磁繼位器和家庭電路中靜觸點的位置分別是

一般在下面,電磁繼電器工作時會吸引上面的動觸點與下面的靜觸點接觸,當不工作時,彈簧會把動觸點彈上去。

❹ 宋徽宗繼位初期勵精圖治,為什麼後來如此昏庸無道

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既是一個能寫善畫、琴棋俱佳的名家,又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在他統治國家的時期,奸臣當道,政治腐敗,社會黑暗。統治階級瘋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民不聊生,起義不斷。金人趁機入侵中原,徽宗最終成為金國的俘虜,北宋隨之走向滅亡。
一、徽宗繼位
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元月,宋徽宗趙佶在宋哲宗靈柩前即位。即位之初,徽宗表現出了一位有為君主的架勢。這首先表現在他下詔讓天下百姓批評朝政、提供建議上。上書言事者絡繹不絕,奏疏多集中在如何清除奸臣上。當時朝中著名的奸臣有:章、安、蔡卞、蔡京等。徽宗因章曾反對他即位而心存不滿已久,但僅憑一紙奏書就懲辦一名宰相,又恐遭人非議,於是派章負責哲宗的安葬事宜。章不小心使靈車陷入泥沼中,花了一天時間才拖出來,由此被大臣彈劾對先帝不恭,又有人舉報他為宰相時陷害宣仁皇太後,於是被貶官雷州,隨後又流放睦州而死。御史中臣安和章狼狽為奸,結果被除名,放歸田裡。蔡卞是蔡京之弟、名相王安石之婿,也與章狼狽為奸,一唱一和。徽宗為顧及大臣體面,讓蔡卞自己上疏辭職,後以降職秘書少監處理。蔡京受言官彈劾,貶為提舉洞需宮,居住杭州。接著,呂嘉問、吳居厚、徐鐸、葉祖洽等一干奸臣也相繼被黜,朝廷初步呈現出一派清明的氣象。

徽宗除嚴懲奸臣、驅逐邪惡外,還大量任用忠直之士,有過則改。他即位剛一個月,便果斷地任命大名府知府韓忠彥為吏部尚書,真是府知府李清臣為禮部尚書,右正言葵履為資政殿大學士兼侍讀。這三人均為人正直,朝野有口皆碑,被任命的消息一出,民眾歡呼雀躍,都認為徽宗用人取捨合乎公義。緊接著,正直之士龔任為殿中侍御使,陳灌、鄒浩為左、右正言,江公望、常安民、任伯雨、陳次升、張舜民等皆居台諫之職。韓忠彥不久即提出廣仁思、開言路、去疑似、戒用兵四事,深受徽宗贊許。從此忠直敢言之士,不斷得到提拔重用。徽宗還聽從韓忠彥的建議,召回元諸臣。哲宗朝宰相范純仁是范仲淹之子,公忠體國,為人正直,因受章等迫害貶謫永州,歷經磨難。當年已七旬、雙目失明的范純仁忽然接到新天子徽宗的勖勉慰問時,感激涕零。徽宗倚重於他,說:「范純仁,得一識面足矣!」並任命他為尚書右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雖為曠世奇才,卻始終為小人所阻,獲罪降官,被貶往惠州。徽宗赦免其罪,讓他提舉成都玉局觀,遷居常州。在韓忠彥的倡議下,文彥博、王、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二十三人均恢復了原職。哲宗孟皇後無端被廢,徽宗為她恢復名譽。這些積重難返的公案,徽宗都一一予以解決,恢復了社會公道與正氣,受到朝野的一致稱贊。

在重用大批忠直之士的同時,徽宗又於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間下詔,讓士庶臣僚直言指責時弊,「其間可采,主受獎掖;所言皆錯,亦不受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宋徽宗言出必行,接受宰相張商英的勸諫,「節華侈,息土木,抑僥幸」,並接納江公望的諫言,放棄馴養禽獸的愛好,把所有禽鳥都放出宮。政和初年發生了一件充分反映徽宗有容人之量並虛心納諫的事。右正言陳禾正直敢言,甚為徽宗賞識,他升遷給事中尚未赴任,便不待宣召,進宮力陳童貫、黃經臣寵任宦官將禍及江山的道理,侃侃而談,聽得徽宗飢腸轆轆,徽宗起身讓他改日再議。陳禾拽住徽宗衣服泣奏,徽宗又坐了一下,心中不免有點不快,再次起身欲走時,陳禾用力過猛,竟將徽宗衣裾拽脫,徽宗沖口而出:「正言且慢,碎朕衣矣!」陳禾隨即回答說:「陛下不惜碎衣,臣又豈惜碎首以報陛下!」徽宗不禁轉怒為喜,勉勵他說:「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在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問題上,徽宗也一樣能做到從諫如流,並對有諍臣風的蕭服、為政清廉的令毛注加以提拔。通判王渙之應召入對,就日食是政治有缺失造成的這個看法發表議論:「……願陛下虛心納諫,言論不管是逆耳順耳,對的就該採納施行;事情不管是過去的或是現在的,只要妥當就要重視;人不分親疏,只要正直就可委以重任。如此,則人心服,天下就可臻於至治,上天自然也會降福了。」徽宗對王渙之頗為欣賞,不久就將他升為中書舍人。

徽宗對行之已久的規章制度,只要是不合理的,就毫不猶豫地予以廢除。他下令將貯藏在大內殺不敬之臣的毒葯焚毀,還主張宮廷建築不要過於豪華,這與以後講求奢華的徽宗,簡直判若兩人。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積案是宋徽宗最難以處理的問題。神宗是他的父親,變法圖強,自然無可厚非。哲宗是他的兄長,自己承襲的就是他的帝位,如果剛開始執掌朝政,便貶逐先朝舊臣,於情於理,都不妥當。為了制定正確的方略,徽宗反復閱讀臣下的奏章,並不斷詢問有識之臣,明白了門戶之爭的真諦:不管是攻擊元豐之黨還是元之黨,均不是忠誠為國,而是為了一己之私。徽宗在反復思考之後,於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十月向全國頒布詔書稱:「朕對於軍國一政、用人標准,沒有元豐、元的區別。斟酌某項舉措是否可行,辦法是否妥善,只看是否合乎時宜;辨別忠奸、用舍進退,只看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使政事穩妥無失,人才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了。無偏無黨,正直是與,清靜無為,顧大局,識大體,使天下休養生息,以成就朕躬繼志述事之美,不是很好的事嗎?如果曲解別人,心存偏見,妄自更改已有之規,擾亂政治,傷害國家利益者,不但為朕所不容,也為天下公論所不容,朕必與國人共同唾棄之。」一個月後,徽宗改元為建中靖國。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盲從元,也不附和紹聖。徽宗的這種態度,確實體現了一個明君應有的智慧和胸襟。
二、蔡京擅權惑徽宗

有識之士對北宋的滅亡有過這樣的評論:宋朝亡於君子,而不亡於小人。意思是那些君子們明爭暗鬥,同歸於盡,以致把大好河山交到了小人手中。徽宗即位後身邊逐漸聚集了一批奸佞邪惡之徒,最著名者是蔡京、王黼、朱及宦官李彥、童貫、梁師成六人,人稱「六賊」,而首推蔡京。

蔡京於宋神宗熙寧三年登進士第,當過錢塘、舒州等地的地方官,出使過遼國,以功升為中書舍人,後任開封知府。宋哲宗時司馬光為相後要全部廢除新法,要求在五天內恢復差役法。在如此緊迫的時限下,蔡京卻按期完成任務,並親自到政事堂向司馬光報告。司馬光興奮異常,稱許他說:「倘若人人像你一樣奉守法令,何事不能成功!」哲宗親政後起用章恢復新法,章設立專門機構研討變差役法為免役法的問題,久久不能決定。蔡京說:「如今是恢復先皇帝舊制,又不是另立新法,根本無須研討。」一句話提醒了章,使免役法得以順利恢復。史家評論此事說:十年之間,司馬光行差法,章行雇役,都仰賴蔡京才得成功,由此可見蔡京的才幹,也可見蔡京的姦邪。

徽宗即位,蔡京被貶至杭州後,恰逢供奉官童貫奉徽宗命到三吳一帶搜求書畫古董,兩人結識後日夜相處,交往極為密切。蔡京是個丹青妙手,書畫名噪一時,他千方百計巴結童貫,讓童貫帶了他許多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到宮中,並在徽宗面前對他極口稱贊。徽宗也頗富文才,於是惺惺相惜,對他有了好感。再加上曾布懷著想援引蔡京對付韓忠彥的目的而極力推薦他,蔡京得到提拔,任尚書左右丞。此時韓忠彥已罷相,蔡京就借故擠兌曾布。閏六月,曾布罷相。七月,蔡京出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籌相職。從此,蔡京一人獨攬朝政。

蔡京上任的第二天,命令禁止元法制,又仿照王安石設立三司條例司的舊法,設置了講議司,專門講求恢復新法的具體辦法和措施。八月,恢復哲宗紹聖年間實行的免役法。九月,他以行新政為大棒變本加厲地打擊司馬光同道,排除異己,將司馬光等共計一百二十人包括所有不對他阿諛奉承的人打成「元黨人」,請徽宗御筆書名於石上,豎立在端禮門外,名為黨人碑。十月,任蔡卞為知樞密院事,蔡京兄弟二人同執朝政。這是宋代建國以來很少見的事。十二月,朝廷下詔,禁止元學術以及其他邪說推行,非聖賢之書實行「文禁」。這是宋朝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忌諱重重,文人動輒犯諱。據說當時州縣學校考試,不論文章做得如何,先看是否犯了忌諱。「休兵息民」、「節用以豐財」、「罷不及之役」、「清入仕之流」這一類語辭也入了破禁之列,原因是口氣與元黨人相似,近乎是對熙寧新法的指責。到政和年間,連經書中帶「哉」這樣的語言也被禁止了,如「大哉堯之君」、「與夫制亂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吉凶悔吝生乎動」。說來可笑,這是因為「哉」與「災」字同音,「危」、「亂」、「凶」、「悔」等字不大吉利。由此可以想見,囚犯忌而惹禍的人定是多如牛毛。崇寧二年三月,詔命黨人子弟不許入京。四月,命令銷毀范祖禹所著《唐鑒》以及三蘇(軾、轍及其父蘇洵)、黃庭堅、秦觀的文集。元學術主要指周敦頤、二程等人的經學,因此被抨擊為「專以詭異聾瞽愚谷」的程頤也被除名。八月,蔡京又親自用大字書寫黨人名字,頒於郡縣,刻石成大碑,立於監司、長吏廳中。
要加收崇寧三年正月,蔡京請求鑄當十錢。自宋建國,有折二、折三、當五錢,從來沒有鑄過當十錢。如今鑄造這種大面額的貨幣,不亞於對百姓公然搶掠。蔡京又請求建立管理紙幣——交子的印行和流通的專門機構:京西北路專切管幹通行交子所,制定了偽造交子的有關刑法。規定:凡是知情、轉用以及鄰人知而不告的都有罪。私造交子紙的,罪至徒刑和流刑。不久,又命天下除閩、浙、湘、廣以外,全部使用另一種紙幣錢引。紙幣的大量印製和流通,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宋朝的經濟體系遭到嚴重破壞。

蔡京深受徽宗寵信,權勢顯赫,待遇優厚。他若要辦某件事,必先以徽宗口令擬成詔書,送給徽宗看後,再由徽宗親抄一遍,稱之為御筆手詔,臣下都得遵從,不遵者以違制論處。政和初年,蔡京以太師致仕,徽宗准許他在京居住。宣和末年蔡京第四次為相時,年已80,徽宗准許他於私第辦公,三五日一至朝,並下詔褒揚他「忠貫金石,志安社稷」。徽宗持政反復無常,蔡京雖常遭貶斥,但重用的時間畢竟遠遠超過了貶謫的時間。徽宗曾七次乘輕車小輦,臨幸蔡京府第,不用君臣之禮,而用家人之禮。

自從神宗元豐年間永樂敗師之後,已有數十年邊塵不驚,沒有戰爭了。宋朝府庫頗為富足,蔡京便開始引導徽宗窮奢極侈起來。一次宮中舉行盛大宴會,徽宗拿出他收藏的玉卮、玉等器具,說道:「我本來早就想使用這些餐具的,但又怕別人說這些東西太過奢華,是種浪費。」蔡京馬上進言:「陛下貴為天子,理當享盡天下榮華富貴,受萬千民眾供奉,這區區玉器,又算得了什麼?」在蔡京等人的極力慫恿下,徽宗再也無所忌憚,盡情揮霍,終日縱情享樂。朝廷為此專設應奉局、御前生活所、營繕所等,為皇室娛樂和享受提供全方位服務。朝廷的左藏庫,以前每月支出僅需費用三十六萬貫,到徽宗時經費竟然達到一百二十萬貫。宮中還大興土木,先後新建了明堂、保和殿、延福宮、萬歲山、九成宮等大型建築項目,竭盡奢華之能事。

後來,徽宗對人世間的享樂逐漸生厭了,於是又幻想得道成仙。他在1105年曾賜信州龍虎山道士張繼元法號「虛靖先生」,以後又相繼寵信道士王老志、王仔昔,封王老志為「洞徽先生」,封王仔昔為「妙通先生」,對他們言聽計從。後來,又特別信任林靈素。林靈素,溫州人,年輕時在佛寺出家為僧,因受師父管責心生怨恨,就出了佛門改頭換面當了道士。他善於揣測人意,學得妖幻之術,又敢於天花亂墜地吹噓,很快就受到朝廷管理道士的官員左道錄徐知常的重視。王老志、王仔昔在徽宗面前失寵以後,徐知常就將他推薦給了徽宗。第一次晉見陛下,林靈素就說:「天上一共有九霄,最高為神霄。管理神霄的神霄玉清王是上帝的長子,號長生大帝,主管南方。這位長生大帝不是別人啊,就是陛下您。陛下是神仙下凡,來到人世間擔負起治理天下的大任。陛下周圍的許多人其實也是來自於神霄玉清宮的天仙,負責協助陛下成事,建功立業。蔡京就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盛章、王革是園苑皇華吏。陛下最寵幸的劉貴妃是九華玉真安妃。」這一逢迎拍馬的胡言亂語居然正中徽宗下懷,高興得當即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封林靈素為通真達靈先生,賞賜給他很多東西,還專門在緊挨皇宮的地方,為他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道觀,稱上清宣簫宮。宮中正殿掛著兩幅大畫像,一幅是神霄玉清王徽宗,另一幅是九華玉真安妃劉貴妃。徽宗經常去該宮聽林靈素講經佈道。並且制道學,依據科舉制開考,道士們若能通過考試則可任郎、大夫等十階道職,成為道官。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在全國各地建神霄萬壽宮。發給每一座道觀田地上千頃,每一位道士都能領到俸祿。任登州知州的宗澤因為修建神霄萬壽宮態度不積極、行動不迅速竟被除名編管。在徽宗和蔡京的提倡和支持下,追隨林靈素的徒弟人數日增,達兩萬人之多。林靈素和他的徒弟們利用徽宗的信任,憑借被賦予的特權,經常在京城內裝神弄鬼,畫符念咒,呼風喚雨,把天下搞得烏煙瘴氣。

宋徽宗指使蔡京等人借口恢復新法,榨取百姓血汗,以滿足他們永無止境的物質需求。例如,免役錢本是用來僱人充役的,到他們手裡卻巧立名目新增設了許多種雇役錢,並且強行徵收。鞏州在元豐年間的役錢總計為每年四百貫,到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竟增至三萬九千貫,數額驚人。恢復實行方田均稅法時,他們在舊額之外又加收稅金,稱之為「蹙剩」,往往一縣就多徵收了數萬貫。恢復摧茶法,他們在茶葉產地設置官賣專場。兩年以後,廢止官場專賣,雖已允許茶商向茶農買茶,但要求茶商買茶後向官府交納稅金,領取「茶引」後方可販賣。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以後,國家每年的茶稅收入高達四百多萬貫,其中的一百萬貫要專門抽出來供皇帝使用。朝廷還修改鹽鈔法,由商人先向官府購買鹽鈔,再憑鹽鈔到解州領鹽販賣。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朝廷一再更改鹽鈔法,將大量已經賣出的鹽鈔作廢,使許多鹽商因此破產。出售鹽鈔的多少被朝廷訂立為考核州縣官、評定其政績的標准,州縣官於是強迫百姓按戶買鹽,以此來求得升遷。茶引和鹽鈔,成為宋徽宗時期朝廷的重要經濟來源。盡管蔡京挖空心思想出來的這些搜刮民財的辦法非常卑鄙,深深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甚至給他們帶來了苦難,使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徽宗卻只看到眼前白花花的銀子,還贊賞他說:「這是太師加送給朕使用的錢。」支移,本是宋朝一種賦稅的輸納方法,要求賦稅送納到一定的處所,否則就要交納腳錢。到徽宗時,腳錢卻成為一個固定的稅種,每斗要交五十六個錢,幾乎等同於元豐年間的正稅。各地官府為了向朝廷交差或者官員為了自己的升遷,加緊向百姓催收各種在常賦之外增加的稅額。在江東西和湖南北,有的一石常賦之上四石耗米,農民們往往賣了耕牛賣房產,還交不足賦稅,沉重的負擔壓得百姓苦不堪言。 荒於政,精於藝

宋徽宗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可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徽宗擅長書法,在書法界享有盛譽。他剛開始練書法時是學黃庭堅的風格,後來又學唐朝薛稷的字,熟練之後便有所改變,獨創字體修長硬挺、筆畫纖瘦,如鐵畫銀鉤,極具個性,自稱瘦金體。其所書《欲借嵯峨萬仞崇》詩和《風霜正臘晨》詞,堪稱瘦金體書法典範。

徽宗的畫則更加出色。他善畫花鳥和山水,其畫技精湛,筆法謹嚴,色彩華貴,自成一家。

所畫禽鳥之翎毛,運筆奇巧,尤其是點睛之筆,用生漆點染,彷彿一顆突出於紙上的豆粒,而且栩栩如生,幾乎要轉動起來,令人嘆為觀止。他最擅長的是墨花石畫,畫中一色焦墨,不分濃淡,只在叢密之處微露白道,獨具特色,妙不可言。傳世的作品有《晴麓橫雲圖》、《桃鳩圖》、《鶉水仙圖》、《四禽圖》、《雪江歸棹圖》、《柳鴉圖》、《祥龍石圖》、《臘梅山禽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等。

他大力提倡和獎勵書畫創作,對宋初已有的翰林圖畫院和翰林書藝局進行整頓和發展,建立了一系列制度。畫院分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實行招考。徽宗親自以古詩句出題,傳世的畫題有:「踏花歸去馬蹄香」、「嫩綠枝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在多」、「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亂山藏古寺」、「竹鎖橋邊賣酒家」、「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徽宗品畫崇尚法度,講究形似,重視畫家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的充分發揮。例如他出的「嫩綠枝頭」一題,許多應試者根據試題畫出茂密的花樹,塗上翠綠的顏色,細心勾勒出樹枝的形狀,以為這樣就合乎了題目的要求,哪知都被淘汰。有一人別出心裁畫了一座高高的亭子,亭台上有一美人靠著欄桿站立,口點胭脂,嘴唇上那一抹嫣紅格外醒目,與旁邊的綠柳相映成趣。以紅襯綠,嫩綠枝頭不僅更加鮮明,而且更富生氣。考入圖畫院者,按出身分為士流與雜流,授給六個等級的職稱。表現突出的人還被授以朝中官職,著紫衣,佩金魚,竭盡榮寵之幸事。當時,圖畫院中聚集了許多一流的書畫家。著名書畫家米芾就是徽宗時的書畫學博士。還有,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創作《千里江山圖》的王希孟,都是徽宗時圖畫院的畫師。

徽宗對收集和珍藏歷代名人書畫作品特別熱心,並對搜集到的書畫作細致的整理、潛心的研究,並予以刊印。根據徽宗的要求,書畫院學者在建中、靖國年間和大觀年間,將宮中所藏書法作品一一刻在石碑上,並將之加以拓印,編為《續法帖》和《大觀太清樓帖》,又將所藏古今書畫編成《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完整系統地記錄了宮廷收藏的繪畫和書法作品及書畫家的情況,在中國繪畫史上佔領了一席之地。

江南地區自古以來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奇花異石名滿天下。1102年,以大宦官童貫為首設造作局,在蘇杭召集精湛的工匠,以象牙、鹿角、犀角、玉石、金銀、竹藤等原料進行雕刻、裝畫、糊抹,生產出大量富麗堂皇的物品,專供徽宗御用。而所用的一切材料、工費,都分攤到江南百姓的頭上,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徽宗對江浙一帶的名花奇石情有獨鍾,蔡京就對蘇州富商朱沖及其子朱任以官職,暗示他們設法搜羅奇花異石進貢給徽宗。起初,他們秘密搜羅了三根浙江的名貴黃楊木獻給徽宗,得到嘉獎。1105年,蘇州設蘇杭應奉局,朱主要負責采辦奇花異石運往京城,稱「花石綱」。應奉局人員只要看到誰家有一花一石稍微與眾不同,就領兵直入其家,用黃色帛豐加封,表示已為御用。到運走時,不僅分文不付,往往還因為花石較大而拆屋扒牆,使許多人傾家盪產。在大運河上,運送花石綱的大船日夜不停。船不夠用時,應奉局的人就截取運糧的綱船和商船。應奉局曾經搜羅到一塊高達四丈的太湖石,裝在一條大船上,僅船夫就用了數千名。在運往開封的路上,沿途許多橋梁、城牆被拆毀,以便其通過。運抵開封後,徽宗給該石賜名「神運昭功石」。花石綱的花費很大,僅從浙江運一根竹子到開封,就要花去五十貫,相當於當時第四等戶的全部家產。應奉局的官吏利用手中的職權大發橫財,隨意支取國庫的錢財,動輒數十萬。朱個人的財產不計其數,他的手下陸續被任命為各級官吏,連他的看門奴都當上了殿學士。而不巴結他的人,很可能馬上就被撤職。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向長期對本民族進行奴役的遼國展開了進攻。宋徽宗接受了歸附宋朝的遼人馬植的建議,於政和五年(公元1118年)派馬政出使金國,與金人約定雙方夾攻遼國。阿骨打答應滅遼以後將五代時陷入遼朝的漢地歸還宋朝,但要求宋在滅遼後將原來每年給遼的錢絹五十萬全部照數給金。在攻遼的過程中,金人以武力優勢又逼迫宋朝答應除了每年的五十萬歲幣外,再以燕京代租錢的名義每年給金一百萬貫。宣和五年四月,金兵將燕京及其所管六州二十四縣的人口全部掠走以後,將空城交給宋朝。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一月,金以宋朝招納金的叛亡人員為借口,大舉攻宋,兵分兩路進攻河東和河北。正在太原的童貫聞訊,急忙派馬擴去金軍大營談判,提議交出蔚、應二州和飛孤、靈丘二縣,換取金人退兵。金人則要宋朝割讓河東、河北之地,童貫不敢答應。十二月初,西路金軍攻陷朔州、武州等地,直撲太原,童貫竟抱頭鼠竄,而太原軍民則對金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東路金軍進抵燕山府,宋將張令徽等人搶先逃跑,宋守將郭葯師投降,引導金軍南下。

燕京失守的消息傳到開封,君臣大亂。徽宗打算棄國南逃,給事中吳敏上奏表示堅決反對,建議請太子監國,以招徠天下豪傑。徽宗隨即以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太子,並任命奏上「御戎五策」的李綱負責堅守京城。

宦官梁方平奉命守衛黃河北岸的浚州,見金軍鐵騎前來,不戰自潰。金人用小船將大軍渡過黃河,直撲宋都開封。

消息傳來,徽宗決心內禪,於十二月二十二日讓皇太子趙桓即皇帝位,自己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住龍德宮。二十三日,趙桓即位,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徽宗逃出開封,到鎮江避難。新即位的欽宗面臨危局無回天之力,當時也同樣打定主意要出逃,因李綱諫阻,才勉強留下支撐。金軍雖然兵臨城下,但畢竟孤軍深入,而且這時勤王之師已陸續趕到,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欽宗卻仍然如同其父一樣畏敵如虎,不敢抵抗,而以巨額金幣換得金人退兵。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二月,金軍北返,主戰派立即失勢。

四月,太上皇徽宗回到了汴京,正當北宋統治集團認為可以重新安享太平時,金軍於同年冬再度南下,攻佔了汴京,徽、欽二帝做了女真人的俘虜。

徽宗自從得到不日將被押解北上的消息後,便領著皇後、諸王遙望城中拜辭宗廟,伏地痛哭。三月二十九日,徽宗乘平日宮人所坐牛車,由金兵掌駕,至劉家寺會見金太子宗望。徽宗一行從劉家寺出發,夜晚與押解的金軍將領俱住入帳篷內,帳篷周圍都有陪伴宋朝帝後的使者嚴密監視。至浚州時,百姓知是已被廢黜的徽宗,紛紛饋贈炊餅、藕菜之類。

在漫長的押解途中,金人故意給這個已經廢黜了的天子以難堪。四月二十八日,徽宗一行來到中山府,金人命徽宗喊話,讓守城宋兵投降。徽宗不敢違拗,在城下大呼道:「我道君皇帝,今往朝金帝,汝可出降。」守將在城上痛哭流涕,不肯奉詔。

靖康二年九月,金人因南宋兵盛,怕他們奪回徽、欽父子,會失去同宋方討價還價的籌碼,將他們父子送往中京。徽宗眷屬千餘口,欽宗眷屬百餘口,費用巨大,金人又不按時發放糧食、衣物,致使他們生活困窘,每況愈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徽、欽一行又開始了長途跋涉,於八月二十一日抵達上京。二十四日,金太宗讓徽、欽父子朝見祖廟,實際上是行獻俘之禮,以此來羞辱北宋君臣。金兵逼著徽、欽父子除去袍服,其他人皆令脫去上衣,身披羊裘,腰系氈條,入廟行牽衣禮,然後又逼著徽、欽父子入御寨,拜見太宗。金太宗與諸王、大臣等騎馬先行,後邊是五面白旗,上面分別寫著「俘宋二帝」、「俘宋二後」、「俘叛奴趙口(構)母妻」、「俘宋諸王駙馬」、「俘宋兩宮眷屬」等字樣。宋俘虜一律作金人裝束,跪聽金人宣讀詔書。二十五日,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七月,金人再將徽、欽父子送至五國城。到了五國城,金太宗讓他和他的已被賜給太宗宗族為妻的六個女兒相見。徽宗感激涕零,連上兩表向金太宗叩謝,吹捧金太宗「大造難酬,撫躬知辜」,又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自慚遣咎之深,常務省循之效,神明可質,詎敢及於匪圖」。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六月,徽宗的第十五子沂王趙、附馬都尉劉文彥為了改變自己的艱難處境,取得金人的信任,告發太上皇欲謀反金國。金人遣兩使者前來查問,並要求徽宗對簿公堂。經眾人再三哀求,金人才允許免徽宗前去。從此以後,徽宗愈加沉默寡言了。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二十一日,心力交瘁的徽宗一病不起,終年54歲。

❺ 諸葛亮借東風是什麼原理

「借」東風的真相其實是:一個小高壓在赤壁以西形成,並逐漸向東移。當此反氣旋經過赤壁地區時,赤壁地區受其影響,晚上大霧,白天晴好。當此反氣旋移動到赤壁地區以東時,赤壁地區在其作用下,盛行東南風。東風也就「借」來了。

總括來說有兩種可能:

1、由於大氣運動是復雜而多變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區西邊偶然地出現了一個小低壓。北半球的低壓為氣旋,氣流逆時針流入。這樣,在低壓東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東南風。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東邊出現了一個小高壓。北半球的高壓為反氣旋,氣流順時針流出。這樣,高壓西部的赤壁地區就正好吹起東南風。

借東風

《三國演義》本屬小說,此段諸葛亮神壇作法借東風一事,後世有兩種看法:

一方認為是書中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作者編撰以塑造豐滿其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認為書中實際上並未正面直接明言諸葛亮以法術借來東風,只是以豐富的氣象學知識預測到會有東風,因此諸葛亮在七星壇上只是裝腔作勢裝作使用法術,同時震懾江東。

❻ 宋徽宗繼位之初勵精圖治,為什麼到後來那麼昏庸無道

其實什麼東西都是後人編寫的,別太相信歷史,中國自古就有一句俗語,成王敗寇,宋徽宗即位之時,大宋就已經是岌岌可危了,他作為一個皇帝即使再怎麼樣努力到最後也只是力不從心,其實宋徽宗這點事看明白了,所以只能無可奈何的選擇昏庸無道了! 就有點想明末皇帝崇禎一樣,說崇禎不勵精圖治?還是說大廈將傾呢!?歷史的功過都是後人來寫的。我們沒經歷過那麼看到的都只是別人的主觀思想!

❼ 羋月傳裡面哪一集是贏盪當上大王

在第54集。秦王駕崩後留下密詔想讓羋月的兒子贏稷為太子,但是羋姝苟且甘茂和樗里子想讓贏盪這個嫡子為太子,於是設計殺死持有遺詔的贏夫人並把羋月母子流放到燕國為質子讓身在燕國的羋茵狠狠的折磨羋月。

但是為了贏稷的未來考慮羋月決定嫁給義渠君並讓義渠君幫助自己回到秦朝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❽ 繼位器的工作原理

電磁製動的原理和電動機類似 電磁製動的過程為線圈切割磁體或電磁體的磁感線 根據楞次定律 線圈中將產生感應電流或感應電動勢 結果為轉子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發電過程) 通常應用於電動機車在高速狀態下的制動 低速制動效果不理想 通常配合常規摩擦制動

❾ 清朝皇帝的繼位順序是什麼

繼位的順序:
1.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
3.順治: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
4.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7.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
9.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❿ 短期利益危害社會利益,如何用管理學的原理解決

短期利益危害社會利益,可以用管理學的原理來解決:
第一個原則:在不危及企業生命時,把企業長期利益放在短期利益之前。這是最重要的原則,其他原則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礎之上。

這個原則最難把握,因為很多管理者往往把自己的職業生命同企業的生命混為一談。比如,文章開頭的CEO,他更在意當利潤下降時,董事會可能炒他的魷魚或減少他的獎金,於是就把企業短期利益放在長期利益之前。實際上,這是管理者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企業之前,這是完全錯誤的(在下面第二個原則中論述)。可惜,這樣的管理者很常見。盡管企業的生命同管理者的職業生命完全是兩回事,可是誰把著方向盤,誰的聲音就會大。

因此,當一個CEO經常為財務數字,特別是為利潤數做短期業務安排時,這本身就是一個清楚無誤的信號——這個管理者經常會把個人利益放在企業之前。這是企業不幸中的最不幸,如不能改正,就必須換人。

很多上市公司在為自己忽視長期利益的做法辯護時,常常說:股東年初都說要重視企業戰略,可是一到年底就只看利潤了;利潤一下降,就罵人和拋股票!因此,為了保持股價上長,至少不下降,我們每年不得不做一些能立即使利潤增加的事。然而經濟學的原理早就證明:市場是理性的—不要認為別人傻!股票上漲乏力,恰恰反映出股東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沒有信心。這樣的公司要麼是戰略錯誤,要不就是沒戰略,再不就是只說不做的戰略——沒有執行力。此時,那些試圖增加當期利潤的短期手段只能反映出管理者的無能,不僅贏不到股東的支持,反而會更進一步損壞公司的長遠利益。

企業的戰略必須是每天做的事,比如:這個事業部是增加人員,還是減少人員?那個項目是繼續投入資金,還是暫緩?一個不斷虧錢的部門是發獎金,還是不發?企業戰略目標就是通過這些日常決策體現出來,企業的未來也就由這些經常性的平衡決定了!因此,千萬不要假設股東們傻到會相信:一個每天想方設法組裝別人最新車型的企業能成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

那麼什麼是危及企業生命的事情?不是銷售額的短期下降,不是當年利潤的降低,而是現金流不夠,是公司破產,是被兼並和收購這類能使企業不復存在的事情。因此,根據這個原則,企業在能正常運作時,應盡可能把長期利益放在短期利益之前——多做為明天打基礎的事。然而,這個原則最考驗企業和管理者的定力——能不能頂住股東的責備,能不能容忍同行的優秀,能不能抵禦短期利益的誘惑?

企業的明天是靠今天做出來的道理聽起來簡單,但,真正明白它則需要經歷商場上的大起大落。這同一個人沒有經受過婚姻的困擾,不可能理解婚姻為何物的道理一樣!

第二個原則:當企業利益與顧客利益發生沖突時,把顧客利益放在企業利益之前。

這是第一個原則的直接引伸,因為企業要想生存不僅需要今天的客戶更需要明天的客戶。在企業要平衡的原則中,這個原則引起的爭論最多。把顧客的利益放在企業利益之前,並不是讓企業放棄追求利潤的本能,而主動讓利於顧客。這如同一個正常社會可以鼓勵人的利他行為,但不可以壓制人的利己追求。說明這個原則的最好例子是,當某個行業出現超額利潤時,比如:在目前石油價格大幅波動情況下,石油公司是不是應該平抑油價?當房地產價格飛漲的情況下,地產商是不是應該主動降低房價?答案是:不應該!同樣當某個行業處於低潮時,企業也不應該尋求納稅人的保護。企業與客戶在市場中是平等的,正常交易時雙方利益不發生沖突,因為都是自願,各方必須獨立承擔自己的風險。

任何原則的應用都是有條件的,把顧客利益放到企業之前的原則是當企業和顧客利益發生沖突時,企業才應該限制自己追求利潤的本能,先考慮顧客利益。比如:汽車製造的質量問題和用戶的使用問題分不清時,汽車製造商就應該負主要責任;當房屋的防水或結構發生問題,即使按法律預留的維修基金用完或保修期已過,發展商也應負責到底;當顧客用2萬元錢購買的超平電視在保修期剛過就壞,廠家也應該負責,因為價錢便宜、技術成熟的顯像管電視一般可以保證10年以上,客戶高價淘汰耐用的舊電視,除了追求新穎之外,還體現了顧客對電機機品牌的信賴,因此,注重長遠利益的企業就不應該讓顧客吃虧。

企業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還是以創造客戶為目的?在正常情況下看不出來,只有在處理這類沖突的灰色問題上才能體現出來;也正是在此時,排序的原則才有用武之地。

根據這個原則,當經銷商利益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經銷商的利益應該排在企業的前面,因為經銷商也是企業的顧客。當然,經銷商的利益必須排在顧客之後。

第三個原則:當員工利益,股東利益和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排序的原則應該是企業,員工和股東。

關於這個問題最沒有操作性的原則是,只強調共同利益——明天做大的蛋糕,而忽視今天的沖突。管理實踐告訴我們:凡是過分強調明天的管理者,其實是對這個原則不清楚,因此只能迴避矛盾。可是誰都不比誰傻,博弈論清楚地證明:今天的蛋糕分不公平,明天的蛋糕不可能做大!因為,人心不齊,泰山難移。因此管理者必須從邏輯上真正理解這三者利益的正確順序,在面對沖突時才能理直氣壯,在日常決策時才不至於困惑。

比如,當員工增加福利和長工資的要求,同企業增加生產設備發生沖突時,誰的利益因該排在前面?按這個順序,企業擴大生產的利益應該放在第一位,否則,員工的長期就業一定會有問題。再比如:把員工利益排在股東利益之前就意味:當業務下降利潤受影響時,企業不應該輕易裁員,因為訓練有素的員工在業務復甦時不可能馬上得到補充;因此犧牲股東短期利益,保持員工穩定是符合把企業利益排在最前面的原則。看到此,股東肯定不滿意:我們是企業的所有者,憑什麼我們的利益放到最後?可是絕大部分股東往往忘記:股東在企業的真正角色是投資人,投資者自然要承擔最大風險,因為也享受最大的收益。這就是企業清盤時,投資者的利益放到所有相關者利益之後的原因;同理,企業賺錢了,股東有成為世界首富的可能。

說明這個排序原則的最典型例子是2006年正在發生的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的破產案。過去幾年這個公司一直在破產邊緣徘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它是美國最工會化的航空空司,員工待遇一直保持同行中最高。為使企業重獲新生,管理者同工會一直在談判降低工資和裁員。可是直到真正進入破產保護,員工才明白:如果公司破產,他們不僅要丟掉工作,他們的投資也會化為烏有,原來員工中有很多人是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於是,2006年4月在破產法官面前,他們終於同意大規模降薪和裁員。這是什麼?這就是三者利益發生沖突的正確排序—公司利益必須放到員工之前,員工利益放在股東之前!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果在日常處理三者利益沖突時,西北航空公司的員工能明智地妥協,盡量把企業利益放在員工和股東之前……

第四個原則:必須弱化周期性的財務考核對連續不斷的業務影響。

企業運作本來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但,人類發明了日歷和會計,對企業運作的考核就變成了一段段的——要看每月、每季和每年經營情況好與壞。可是會計的常識是:考核間隔越短,財務數字所反映的企業狀況就越不準。然而股東不信,誰投資了,都忍不住要經常看究竟是賺還是虧?於是,全世界股東,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就逼著企業每月、每季和每年作預算和報賬;企業也就雇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的會計,為不懂行但有權的股東們作越來越復雜的賬。然而,讓股東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做法恰恰無助於他們發財夢想的實現。因為按日歷的財務考核制度不僅加強了企業對短期的注意,還使企業不自覺地產生了為考核而做事的傾向。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企業一到年底,就打廣告:財政年底清貨大酬賓,或者,接近季末和年底時,刻意安排營運,比如:不必要的加班,休息或過度向零售商鋪貨,使生產量或銷售量符合當期的財務數字。一個更習以為常的做法是對部門和員工的考核和獎懲也以財務報告期為准。於是,本來應該自然流暢的企業營運,反而像開車時經常進行不必要的剎車和加油一樣斷續局促。可惜,這樣的行為已變成大多數企業的習慣,絕大多數的企業管理者們都情願投入到這場荒唐的剎車和啟動的比賽!

管理的常識是:考核什麼,人們就關注什麼。因此,面對企業必須要做的定期財務考核,優秀的管理者應時刻提醒自己:財務報告只是汽車儀表盤上的油耗和里程數字,開車時偶爾瞄一眼是應該的,但,目光總盯著它就會出事。因此,要保證企業運作流暢,就必須沖破財務考核周期的人為限制,要根據企業運作(具體行業,項目和產品周期)的需要和員工作為人的需要,而不是以財政考核的周期來安排和考核工作,比如:對員工的獎勵就不應該等到月底或年末,因為行為心理學的常識是:獎懲應該及時;還有千萬不要把年平均銷售額,年利潤率這樣的指標當真,因為客戶培育,產品開發,業務運作和市場狀況更多是自然的過程——有時快,有時慢;有時好,有時壞,財務的平均數字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意義!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企業更關心非財務指標的原因,因為往往是非財務指標能更早和更准確地反映出企業的健康狀況。

第五原則:績效評估的量化指標最多起一半作用,非量化指標至少要同量化指標一樣重要。

企業今天的工作(短期利益的戰術實施)可以量化的多,比如:產量,合格率,市場佔有率,銷售額,利潤等等;企業為明天做准備的工作(長期利益的戰略實施)不可量化的多,比如:新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和人員培訓等等。因此,再也沒有什麼比貌似公平,過度關注量化考核指標的方法更能使企業短視!量化考核指標越多,權重越大,企業就越不顧長遠。當花大價錢請咨詢公司做出考核體系的管理者,正陶醉於各部門的工作從此可以量化衡量時,企業的注意力也就從明天轉到了今天。比如:今年銷售業績不僅沒有增長,由於新的競爭者加入反而有所下降,但銷售部組織了10個銷售小組去開發邊遠市場,已同經銷商建立了關系,但是新市場還沒有實質的貢獻。如果只以量化指標來決定銷售部門的獎金,就會准確無誤地向員工傳遞一個信息:不能盡快見效的努力不被欣賞,盡管在邊遠地區工作艱苦,銷售基礎工作也很扎實,但,獎金是跟著今年銷售指標發的!

因此,真正關心明天的企業,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管理者每次在決定使用一個量化考核指標時,都必須強制選用一個非量化指標,並且賦予它和量化指標同樣的權重,以強制平衡企業短期和長期利益。比如:考核現有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就需要又對新市場和新產品開發工作的考核相伴:有沒有開發新產品?開發了幾個?試驗進行到什麼程度?市場測試如何?毫無疑問,定性指標比定量指標難以把握,正因為如此,許多思維懶惰的管理者就習慣以量化指標更公平為借口,把困難,但對明天極為重要的工作考核(大多數是定性的)忽略了。但這樣做的同時,也就把明天忽略了。任何好的戰略都不可能馬上反映在企業短期財務指標上,企業今天的優秀其實同現任管理者的關系不大——他們是躺在昨天正確戰略的慣性上。

因此,如果想成為優秀的少數,就必須做大多數視為艱難的事情——考核明天——考核非量化指標!這就需要管理者,要更努力和用心地了解業務的真實情況——數字反映不出來的問題!

第六個原則;人事政策原則必須以內部培養為主,外聘為輔。

盡管企業實踐不斷證明:不僅空降CEO成功率非常低,外聘專才也往往同企業相排斥。可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企業都面臨要從外邊找人的情況。然而,像所有慣常的不是優秀的道理一樣,人才移植不能解決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因為企業是個有機體,它的器官首先要匹配,這就是好人不是招聘來的,而是培訓出來的道理。

人的出生要10月懷胎,人的成長至少要10年一劍。企業不可能快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而人的成長需要時間。企圖快速成功的企業往往都快速失敗。那種認為企業是一部標准化的機器,壞了零件,從外邊買一個換上就行的做法,是企業注重短期利益的另一個典型表現。

其實,所有企業都面臨人才短缺,人才短缺的真正原因在於企業要生存和發展的沖動。越是好的企業,越需要人才,因為發展速度快;越是壞的企業,也越需要人才,因為企業只有在好多管理者手中才能起死回生!

企業到了必須從外面找人才能應付今天的發展,是因為企業昨天沒有為今天培養這樣的人。因此要想長久和健康活下去的企業,就必須有自己的造血機能——能不斷創造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制度。這種人事制度必須包括下面二個強制平衡原則:一、企業今天每從外面招一個人才,就必須有意識內部培養二個以上的人才,用這種二比一方式,保證企業內部提拔為主。二、為明天培訓人才必須成為各級管理者績效評估的強制項目——每個關鍵職位至少有兩個以上合格的繼位者 (如果沒有其他定性指標,這個指標的權重就應占總考核指標的50%)。
做一件事,做一個決定,如同人的成長一樣,不能偏頗任何一個方面,要統籌兼顧,同時又要有所側重,這樣一個人才能茁壯成長!並能實現自己最大的潛能,成就圓滿人生!

閱讀全文

與繼位器電路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