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家用電器電磁波輻射防護對策

家用電器電磁波輻射防護對策

發布時間:2022-08-21 23:11:44

⑴ 家庭生活中,使用電磁爐時如何防止電磁波的輻射謝謝啦。

學會防輻射

有5種人特別要注意電磁輻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 塔附近的人員;經常使用電腦、電視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 環境中的工作人員;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必須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 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擺放在卧室里。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配備防輻射服裝,電腦、電視防輻射屏,防輻射窗簾等措施減少電磁輻射,根據 「多一分防護,少一分危害」的觀念,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做到有備無患。

電腦輻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減少。以下是一些預防電腦輻射的方法:
1.應盡可能購買新款的電腦,一般不要使用舊電腦,舊電腦的輻射一般較厲害,在同距離、同類機型的條件下,一般是新電腦的1-2倍。
2.注意室內通風。科學研究證實,電腦的熒屏能產生一種叫溴化二苯並呋喃的致癌物質。所以,放置電腦的房間最好能安裝換氣扇,倘若沒有,上網時尤其要注意通風。
3.電腦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
4.室內不要放置閑雜金屬物品,以免形成電磁波的再次發射。
5.操作電腦時最好在顯示屏上安一塊電腦專用濾色板以減輕輻射的危害。
6.使用電腦時,要注意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離屏幕越近,人體所受的電磁輻射越大,因此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
7.使用電腦後,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因此,要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將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
8.可在電腦桌前放置一盆仙人掌,這樣有助於減少輻射。
9.要注意飲食。對於生活緊張而忙碌的人群來說,抵禦電腦輻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至3杯的綠茶,吃一個橘子。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它被人體吸收後,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不但能合成視紫紅質,還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因此,綠茶不但能消除電腦輻射的危害,還能保護和提高視力。如果不習慣喝綠茶,菊花茶同樣也能起著抵抗電腦輻射和調節身體功能的作用。

⑵ 電磁輻射的預防措施

極低頻電磁場(高壓線、核磁共振、電氣化鐵路、電焊、電動縫紉等極低頻電磁場的預防建議)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及WHO專題工作組經評估認為極低頻(>0Hz-100kHz)磁場與兒童白血病及腦癌有關,當工頻(50/60Hz)磁場暴露強度超過0.3μT或0.4μT時兒 童白血病的患病風險增加2倍,據WHO統計顯示約1% ~4%的兒童長期暴露於強度大於0.3μT的工頻磁場環境。雖然人群流行病學資料及實驗室研究資料尚不能證明工頻磁場與兒童白血病存在因果關系,WHO在其新出版(2007)的環境健康標准極低頻電磁場專論中強調,盡管低強度環境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機制尚未闡明,但不能就此排除低強度環境電磁輻射能夠產生有害的健康影響。同時由於電磁輻射無所不在,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暴露於電磁輻射,因而即便其對人類健康影響十分輕微,也將會對人類的公共衛生產生巨大的沖擊;如果其中某種健康影響是不可逆的(如腫瘤),那麼其所造成的經濟健康損失必將是沉痛的。
WHO認為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極低頻電場和磁場對公眾產生已知的健康危害,鑒於電磁輻射健康影響研究存在一定的科學不確定性,WHO認為各國在制訂電磁輻射預防策略時應當綜合考慮電力行業對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貢獻,應當採用低成本的預防措施,而不應當主觀臆斷的將暴露限值降低到不符合科學規律的程度。
(以下內容譯自WHO環境健康標准2007專論-極低頻電磁場)WHO 建議如下 :
1.各國決策者應當為公眾及職業暴露人群制訂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指南;國際暴露指南是最好的暴露指南。
2.決策者應當制訂極低頻電磁場防護規劃 ,對各種發射源的電磁輻射進行檢測,從而確保公眾及職業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不超過暴露限值。
3.在不影響健康效益、社會效益及電力行業的經濟利益前提下,採取低成本措施合情合理的預防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
4.決策者、社區規劃者及生產商在新建電力設施及設計新型電力設備(包括電器在內)時應當採取低成本的措施預防極低頻電場和磁場暴露。
5.如果能產生其他額外的效益(如增加安全性 )、或不需要增加成本或成本很低時,可以考慮改變現有工藝以降低設備或設施的極低頻電磁場暴露水平。
6.在考慮改變現有的極低頻電磁場發射源時,應當對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考慮。
7.地方政府應當加強網線管理,在新建電力設施或對現有的電力設施進行線路改造時應當減少非故意地面電流,確保安全;以前瞻性措施防範違反網線管理規定行為或判斷現存的網線管理問題是代價昂貴的,可能也是不合理的。
8.國家管理部門應當採用有效的、互動交流的公開策略使所有業主參與從而形成明智的決策;這一策略應當包括如何減少各業主自身暴露水平的內容。
9.地方政府應當改善極低頻電磁場發射設施的規劃,在為大型極低頻電磁場發射源選址時應當由企業、地方政府和公眾進行良好的協商。
10. 政府和企業都應當促進電磁輻射研究,減少 極低頻電磁場暴露健康影響的科學不確定性。 一些受到較強或較久電磁波輻射的人,已經有了病態表現,主要反映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頭痛,心悸,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 ,免疫功能下降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失眠。
3.視覺系統的影響:為使眼球晶體混濁,嚴重時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表現為性 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質量降低,使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5.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糖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甚至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6.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國際上普遍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電磁輻射包括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電離輻射作用在機體分子裡面可 以把有機分子正負電荷給拉開,然後就會產生不可恢復的器質性病變。非電離輻射就是一般講的無線電類的輻射,它的量子攜帶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負電荷分開,在去掉外部作用場 或者在場強低的情況下還可以恢復到有機分子。
電磁波的致病效應隨著磁場振動頻率的增大而增大,頻率超過10萬赫茲以上,可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生活過久 ,電磁波的干擾,使人體組織內分子原有的電場發生變化,給組成腦細胞的各種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等有害代謝物,甚至使腦細胞的DNA密碼排列錯亂,製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經遞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標準的輻射劑量下,人體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 關於電磁污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並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1.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卧室里。
2.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采 用眺望遠方 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3.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4. 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眼睛離電視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微波爐在開啟之後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手機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 ,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5.男性生殖細胞和精子對電磁輻射更為敏感。因此,男性應盡量減少與電磁波太頻繁密集的接觸,而且接觸時也要保持安全距離,一般是半米以上。
6.消費者如果長期涉身於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應注意採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①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②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 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佩戴防輻射眼鏡,以防止屏幕輻射出的電磁波直接作用於人體。
③ 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把手機拿遠一點,等手機接通之後再拿近聽,或者佩戴防輻射耳機接打電話。
④ 電視、電腦等電器的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乾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電器後及時洗臉。
⑤ 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捲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 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對於電磁輻射長期影響產生的作用,我們幾乎一無所知。每天接觸各種電器,對我們,尤其是對我們懷著的孩子有沒有危險?沒有任何人能證明電波和電場無害,同樣也沒有任何人能證明其有害。20多年來,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之中,而且說法自相矛盾。
人們到底擔心電波什麼?擔心電波引起焦慮、心跳、引起頭痛、易怒,長期接觸會引起癌症,尤其是居住在高壓線附近等等。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沒有得到證實,同樣,也沒有得到肯定的駁斥。
其實,對孕婦來說, 電磁波引發胎兒畸形的擔心大可不必。因為胎兒在我們厚厚的腹部皮膚和細胞組織的保護下,並且還有羊水隔絕著。然而,人們仍在質疑電磁波是否會引發自然流產和早產。對此,科學研究仍然是空白,沒有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結論。
面對這種缺乏確定結論的情況,專家們建議:小孕婦應當謹慎地避免接觸電磁波。
重視生活防輻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辦公室的「電腦一族」會採取種種防護措施來進行自我保護——防輻射毯衣服、面罩,防輻射保護膜等。其實 ,就連家中的部分建材也具有輻射,如天然大理石、瓷磚等,因此建議家中要經常通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使用小家電的時間,最好不 在電腦主機正後方工作,當手機充電時不打電話。
不過防輻射最好的方法還是躲,盡量遠離輻射物或者盡量減少接觸輻射源的時間和頻率,例如輻射較強的醫院的身體檢查,像 CT、X光、透視等,不宜頻繁地做這些檢查。由於CT檢查的放射量較大,而女性比男性對放射線更敏感,特別是孕婦,嚴禁做CT檢查。
健康食物防輻
除了生活中注意防輻射外,人們更願意用 食補的方式來中和電磁輻射。如果長時間接近或生活在強輻射范圍,很有可能遭受過量的電磁輻射。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胡蘿卜、油菜、捲心菜及動物肝臟等。這些食物有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增加機體抵抗電磁輻射污染的能力。另外,富含蛋白質、番茄紅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多食用, 如海帶含有豐富的碘、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可有效對抗輻射;油菜、青菜、芥菜 、捲心菜中的鹼性成分,可溶解沉澱於細胞內的毒素;豬血、黑木耳等,可與人體含輻射的金屬微粒發生反應,使之溶解排出。 總則
1.1 為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伴有電磁輻射的正當實踐的發展,制定本規定。
1.2 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電 磁輻射污染的一切單位或個人、一切設施或設備。但本規定的防護限值不適用於為病人安排的醫療或診斷照射。
1.3 本規定中防護限值的范圍為100KHZ~300GHZ。防護限值與頻率的關系見下圖。
1.4 本規定中的防護限值是可以接受的 防護水平的上限,並包括各種可能的電磁輻射污染的總量值。
1.5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努力減少其電磁輻射污染水平。
1.6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部門,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標准),各單位或部門的管理限值(標准)應嚴於本規定的限值。
防護限值
2、 1 基本限值
2.1.1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1W/KG。
2.1.2 公眾照射:在 1 天24H內,任意連續 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於0.02W/KG。
表1 職業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87 0.25 (20)1) 3~30 150/ 0.40/ (60/f) 1) 30~3000 (28)2) (0.075)2) 2 3000~15000 (0.5 ) 2) (0.0015 )2) f/1500 15000~30000 (61)2) (0.16)2) 10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對照參考。
2.2.2公眾照射:在1 天24H內,環境電磁輻射 場的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2要求。
表2 公眾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 2) (0.032) 2) 0.4 3000~15000 ( 0. 22/ )2) (0.001 )2) f/7500 15000~30000 (27) 2) (0.073) 2) 2 註: 1) 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對照參考。
2) 供對照參考,不作為限值; 表中f是頻率, 單位為MHz; 表中數據作了取整處理。
2、2、3 對於一個輻射體發射幾種頻率或存在多個輻射體時,其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之和,應 滿足 式(1):式中:第i個輻 射體j頻段輻射的發射水平;對應於j潑動的電磁輻射所規定的照射限值。
2、2、4對於脈沖電磁波,除滿足上述要求外, 其瞬時峰值不得超過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
2、2、5 在頻率小於100MHZ的工業、科學和醫學等輻射設備附近,職業工作者可以在小於1.6A/M的磁場下8H連續工作。
根據《 電子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築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如下:1千伏以下為1.0米,1千伏至10千伏為1.5米,35千伏為3.0米,66千伏至110千伏為4.0米,154千伏至220千伏為5.0米,330千伏為6.0米,500千伏 為8.5米。電力施工單位在搭建高壓電架的時候,都是按照嚴格的設計標准進行施工的,充分考慮了高壓線的安全問題。
根據國家《城市規劃相關規定》,一般1萬伏的高壓線塔與居民樓的水平距離是5米,11萬伏的10米,22萬伏的15米,50萬伏的25米,高壓線塔則應盡量避開居民樓。
《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 例》中都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不得興建建築物,而電力線路保護區的概念不僅僅是指建築物與電力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它是指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並垂直於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110千伏高壓線保護區是導線邊線向外延伸10米並垂直於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
科學認識「 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 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 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於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輸變電設備的頻率為50赫茲,屬極低頻。在電磁學上將50赫茲的工頻輻射稱為電磁感應,其輻射性質較弱,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附件1:國家標准和實測數據、案例
一、2007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向各成員國推薦使用ICNIRP(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限制時變電場、磁場和電磁場曝露(300GHz)導 則》(ICNIRP1998)。其中提出的標准限值是工頻電場強度不超過5千伏/米,磁場強度不超過0.1毫特斯拉(1毫特斯拉=1000微特斯拉),在此范圍內的極低頻(電網頻率固定為50赫茲)電磁 場對人體無害。2010年,根據「國際電磁場計劃」的評估結果和新的科學進展,ICNIRP修訂了針對100kHz以下頻段的新標准(ICNIRP2010),將磁場強度的安全限值提高到0.2毫特斯拉。
我國現行的《500kV超高 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比WHO推薦的ICNIRP1998更加嚴格。規范中規定:4 千伏/米作為居民區工頻電場的評價標准,0.1 毫特斯拉工頻磁感應強度的評價標准。即變電設施周邊的工頻電場強度不超過4千伏/米,磁場強度不超過0.1毫特斯拉就符合國家標准。同時規范中明確110千伏、220千伏送變電工程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可參照本規范應用。
二、人類生活的地球就是 一個大磁場,輸變電設備電磁感應不會危害人體。電磁輻射是指高頻率的射頻,國家環保局規定的電磁輻射防護限值最小頻率為10萬赫茲,而高壓輸電的頻率僅為50赫茲,不屬於電磁輻射范疇,只產生微弱的 電磁感應。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權威組織 在有關高電壓的正規文件上均稱之為電磁感應。電磁感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磁場包圍中。另據實測數據,變電站電磁 感應強度,不但 遠低於國家標准,也遠低於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冰箱、電視機,以及其他常見電子設備。變電站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微弱,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⑶ 電磁輻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關於電磁污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並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的常識,學會防範措施,加強安全防範。如:對配有應用手冊的電器,應嚴格按指示規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等。

(2)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卧室里。

(3)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採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4)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5)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眼睛離電視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微波爐在開啟之後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機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6)消費者如果長期涉身於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應注意採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佩戴防輻射眼鏡,以防止屏幕輻射出的電磁波直接作用於人體。

手機接觸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在手機響過一兩秒後或電話兩次鈴聲間歇中再接聽電話。

電視、電腦等電器的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乾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電器後及時洗臉。

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捲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⑷ 如何預防電磁波輻射給人類造成的危害

專家指出,當我們盡情地享受著電視機、vcd、電腦、手機、電熱水器、電飯煲等電氣化設備帶來的便利時,由此導致的電磁污染也在或多或少地損害著大家的身體健康。有關研究表明,現代人受到的電磁波損害是祖輩們的1.5億倍。
電視機與電腦:電視的電磁輻射是電腦的10倍,人們在看電視時應距離電視機3米遠以上,看完電視後應洗臉。電腦屏幕會放射出陰離子,操作時應距之至少在30厘米以上,開機瞬間電磁輻射最大,應予避開,上機後最好每隔一小時休息活動一會兒。
微波爐:開啟後,人至少應離爐0.5米以上,不可在爐前久站。食物從爐中取出後,應先放幾分鍾再吃。此外,還應經常檢測有無微波泄漏,其簡單方法是:將收音機打開放在爐邊,打開微波爐後若收音機受到干擾,則表示有微波泄漏,應及時請技術人員檢修。
手機:最好裝上合格的防輻射機套,每次通話時間不宜過長,能用座機時盡可能不用手機,晚上最好關機。手機充電時不應置於有人處或卧室中。
電熱毯:相當於一個電磁場,即使關上開關,仍然會擾亂體內的自然電場,對孕婦、兒童、老人的損害最大,人們應慎用。
電子鬧鍾:盡可能不放在卧室中,或者離人1.5米以上,最好用機械鬧鍾代替。
一、
盡量遠離輻射電磁波的產品,因為距離愈遠,人體受電磁波的影響越小。如果實在無法遠離,那就要盡量縮短與其近距離接觸的時間;例如在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距離,特別要注意保持與電視機或電腦的後方及兩側的距離,因為這些位置釋放出的電磁波最強;
二、選用家電用品時,盡量選擇電耗低的小型家電。家用電器在不用的時候,要拔掉電源上的插頭,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仍會有大量的電磁波釋放出來;
三、睡覺前最好對自己的居住環境進行檢查,不要將鬧鍾、音響等放在床頭,因為睡覺時間通常很長,這樣即使微量的輻射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四、手機天線頂端是產生輻射最強的地方,所以使用時不要讓天線對著腦部。因為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波很強,對人危害極大。此外,注意減少長時間打手機的情況發生,如果在市區可以盡量使用固話或者小靈通等輻射更低的通話設備。
五、可通過飲食調節來減少電磁波的危害。平時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的食品,如胡蘿卜、海帶、捲心菜及動物肝臟等。堅持飲茶對預防電磁波危害也大有裨益。(王通)

⑸ 如何防止家用電器的電磁污染

如何預防家電的電磁輻射

電磁污染已被公認為繼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音污染之後的第四大公害。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將電磁輻射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電磁輻射既包括電器設備如電視台、變電站和電磁波發射塔運行時產生的高強度電磁波,也包括自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和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使用時產生的電磁輻射。這些電磁輻射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細胞就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導致病變。根據國外資料顯示,電磁輻射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調查表明,在2毫高斯以上電磁波磁場中,人群患白血病的機率為正常的2.93倍,患肌肉腫瘤的機率為正常的3.26倍。國內外眾多專家認為,電磁輻射對人體有潛在的危險,是造成兒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並能誘發癌症,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影響人的生殖系統,導致兒童智力殘缺,影響人的心血管系統,且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和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
一般人只注意到大中型發射設備工作時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身的危害,而實際上,現代化辦公大樓、新式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在居室中產生的電磁輻射更為突出。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家用電器的日益增多,人們對電器所產生的電磁波污染的憂慮與日俱增。那麼,我們在居室內應該如何防止和減少電磁輻射污染呢?
第一、注意室內辦公和家用電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擺放。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不易集中擺放在卧室里。
第二、注意使用辦公和家用電器時間。各種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使用時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腦最好安裝鉛玻璃製作的電腦防輻射屏。
第三、保持人體與辦公和家用電器的距離。彩電的距離應在4—5米,日光燈距離應在2—3米,微波爐開啟之後離開至少1米遠。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第四、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上述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5種人員,要特別注意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如果室內環境電磁波污染比較高,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或請有關部門幫助解決。
第五、注意身體保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捲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另外,購買家用電器和辦公自動化設備時,一定要買正規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因為合格產品的電磁輻射值必須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以內。
事實上,電磁波也如同大氣和水資源一樣,只有當人們規劃、使用不當時才會造成危害。一定量的輻射對人體是有益的,醫療上的烤電、理療等方法都是利用適量電磁波來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因此,對於電磁輻射,我們要正確認識,科學防護。

⑹ 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主要有哪些

屏蔽。用金屬材料包圍場源,吸收和發射場能,降低操作地點的電磁場強度。場源的屏蔽一般採用屏蔽罩、小室的形式。屏蔽材料一般用銅、鋁和鐵等導體材料。
接地。屏蔽材料吸收的場能,可轉化成感應電流利用接地裝置導入地下。
屏蔽體應有妥善的接地,接地線面積必須小,接地線盡量短。接地板或者接地材料主要是鋼材料。
遠距離操作,遠離場源。操作崗位遠離場源,在場源附近也要有明顯的警告標志。對難以屏蔽的場源,應遠距離操作。
個體防護。短時間作業時,應穿戴防護服、防護帽和護目鏡等。防護服用鋁絲、塗眼尼龍線製作。衣服長度應過膝,能夠起到較好的防護作用。防護帽用金屬網布製作。護目鏡用黃銅網製成。
綠化防護。高大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的作用,應充分利用,搞好綠化工作。

⑺ 有哪些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

消費者如果長期涉身於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應注意採取以下自我保護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佩帶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以及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人群,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條件的應配備針對電磁輻射的屏蔽服,將電磁輻射最大限度地阻擋在身體之外。
(2)、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佩戴防輻射眼鏡,以防止屏幕輻射出的電磁波直接作用於人體。
(3)、 手機接觸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在手機響過一兩秒後或電話兩次鈴聲間歇中再接聽電話。
(4)、 電視、電腦等電器的屏幕產生的輻射會導致人體皮膚乾燥缺水,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導致皮膚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電器後及時洗臉。
(5)、多食用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捲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紊亂狀態,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⑻ 如何防範電磁輻射啊~~~~~~~~~~~~~~~~~~~~~~~~~~~

電磁輻射的危害與防範

電磁輻射與身體健康

20世紀被譽為電氣時代,發電站、輸電線越建越多,各種各樣的電器深入工廠、實驗室、辦公室以及普通居民家庭。但電磁場,特別是(50-60HZ)工業頻率的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是人們一直比較關注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初,有關專家們開始研討這個問題。起初,專家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電場的作用而忽略了磁場的作用。因為當時人們誤以為這種電磁場中的磁場分量很小,它不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可以感覺出來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有關衛生保健標准中只規定工業頻率電磁場中可以容許的電場分量的標准;在製造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器以及架設輸電線時,只考慮對電場分量規定的標准,而沒有考慮對磁場分量可以容許的最高限額。但後來進行大量的調查與統計分析表明,磁場也能影響人體健康。如,人體發生多種腫瘤病變的概率與所受到的低頻電磁輻射密切相關。歐美許多國家的專家和一些政府機構確信,低頻磁場會顯著增大下列疾病的發生率:白血球增生與白血病(特別是對兒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兒形體缺陷、乳腺癌、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系統腫瘤、星形細胞的發展,慢性骨髓細胞樣的白血病,染色體畸變等。有些報告還指出,在電磁場作用下一些激素的分泌減少,還可能是引起乳腺腫瘤發展的原因。
關於手機對身體的危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最直接的證據,但總的來說用手機還是以長話短說為好。

電磁輻射知多少

有些調查報告指出:經常接觸電磁輻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溫作用,則他們體內發生乳腺癌變的危險就更大;長期擔任電氣工程師的人,若再經常接觸汽油、農葯或殺蟲劑,則他們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險就增大。
不少調查報告還指出,從事「電氣職業」者,兒童以及不適當使用家庭電器者(常玩視頻游戲的兒童,常使用電熱毯和其它電加熱器的婦女與兒童等)受低頻磁場損害的危險較大。一些國家對懷孕的婦女還有這樣的規定:嬰兒未出生前3-6個月內不能上微機。
低頻磁場輻射的強度和累積量都會影響致病的概率。並且,有些人是在潛伏期長達10-15年以後才發病的。國際衛生標准中規定,可以容許的磁感應強度上限為100微特斯拉。電磁輻射就像太陽和紫外線的關系一樣,你要享受陽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線的輻射。電磁輻射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顯得尤為隱秘。從電子鬧鍾、吹風機、微波爐、電熨斗,到計算機、傳真機、電話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電磁的「撫慰」。走出門外,電力線、各種電機設備又使我們十分容易地處於電磁場中。21世紀電磁環境惡化已成定局。

==

電磁輻射的防範措施

眾所周知,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而且電磁輻射是看不見、摸不著,防不勝防的。那麼人們採取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應該廣泛宣傳電磁輻射的基本知識,讓人們弄清電磁輻射是怎樣產生的,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傷害,什麼樣的場所以及使用什麼樣的設備會產生電磁輻射,這是一項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
其次,採取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去迴避或降低電磁輻射。如現在已經有了一種將多種防電磁輻射的原料製成混合纖維,織進衣服的面料里,製成的防輻射服裝,其電磁屏蔽效果非常明顯。假如我們的商家多生產一些這樣的服裝,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將會大大削弱。

如何防止電磁輻射所產生的危害

1.防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1)屏蔽室:由金屬(片、網)所構成,多用於對大型機械組或控制室的主動場屏蔽;

(2)屏蔽衣屏蔽頭盔和屏蔽眼鏡:這些均是個人防護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輻射強度,以保護從事接觸電磁輻射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3)屏蔽罩:這是對小型儀器的主動場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電阻率小的導電性材料,如銅、鋁等;

(4)對於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可以戴耳機來減小電磁輻射,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泰爾實驗室的實驗證明使用耳機通話時頭部受到的輻射量處在直接用手機通話輻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間。

2.防止電磁輻射泄露你的電腦機密的方法主要有:

(1)被動模式:進行電磁屏蔽,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屏蔽不能徹底,高靈敏度的電磁接收設備還是可以獲取信息;

(2)主動模式:發射電磁波,使得用於竊密的電磁接收設備接收到被干擾了的信號。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使用設計得非常好的軟體對接收到的被干擾了的信號進行分析,還是有可能和還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混合使用這兩種模式。

因此,採取被動模式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單一對顯示器進行屏蔽,還不足夠。當要在保密情況下使用電腦的時候,應當把所有不必要的電纜和外圍設備除去。

使用電池供電的手提電腦就能夠免除這種連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電源的話,被動模式的濾波設備或者再加上主動模式的干擾信號注入電源線,就成是可考慮採用的措施。

==

居住環境質量 電磁輻射危害不可忽略

目前,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購房人在選擇住房時除了考慮地段、價位、戶型、園林、物業等因素之外,也開始關注環境質量。據了解,為了讓人們享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將從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說,對於居住小區項目,今後在項目立項之前都需要進行強制性的環境影響評價。

電磁輻射浮出水面

對於戶外的環境質量而言,噪音問題、空氣指數問題、電磁輻射問題是人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特別是電磁輻射問題。由於電磁輻射摸不著,看不見,人們對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周邊的許多居民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專家指出,盡管電磁輻射有一定危害,可一方面電磁輻射並不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發生危害;一方面電磁輻射是可以屏蔽的,因此,居民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恐惶不安。

正確認識電磁輻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大量電視塔、廣播站、雷達、衛星通信、微波等帶有電磁輻射的設備和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設備對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產生的電磁波也是一個環境污染要素。社會發展愈是進步,電磁污染環境狀況也越嚴重。所以,電磁波既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信息載體和能量流載體,又是有害於人類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國際環保領域的高度重視。因此,既要把電磁能作為一種資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強管理,將電磁輻射的負面效應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關專家介紹,從專業角度說,電磁輻射一般是指頻率在100KHZ以上的電磁波。電磁場的來源有自然和人工兩類。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磁場,太陽光本身也是電磁波的一個頻段,還有雷電和其他星球產生的電磁波,都是自然產生的,而人類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進化過來的,與自然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共存關系,所以,自然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然而,自從19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發明了很多利用電磁能工作的設施,這些設施大量的向環境中發射電磁輻射或產生電磁場,使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而產生了電磁環境保護問題。產生電磁輻射的設施大致可分為五類:

1、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如電視發射塔、廣播轉播台站;

2、無線通信發射系統,如手機基站;

3、高壓送變電系統,如高壓線、變電站;

4、電氣化鐵道,如磁懸浮列車;

5、工業、科學、醫療用電磁能設施,如高頻冶煉爐;

電磁輻射的危害

人類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場里,電磁輻射無所不在,所以電磁輻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電磁輻射只有超過一定的數值時,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電場強度如果低於每米40伏應該就是安全的。即使超過這個數值也不一定產生危害,這根據個人的抵抗力和接觸的時間、距離等情況而定。另外,專家還指出,電磁波無所不在,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合理利用,完全沒有必要過份擔憂,只要進行適當的屏蔽防護,就可以大大降低輻射影響。

==

電磁輻射究竟有多可怕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義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症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電磁輻射的危害真這么聳人聽聞嗎?
其實人類一直生活在電磁環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此外,太陽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但天然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是沒有損害的,對人體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國人法拉第就發現了一種奇妙現象:電流通過媒體時可產生電場和磁場,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電磁感應的現象。19世紀80年代,人們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從此,人類大步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
從1901年首次開始的全球通訊,到如今移動通信的大面積使用,以及家家必備的彩電、冰箱,電磁輻射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人們也日漸感受到它的負面效應。如電磁兼容中的電磁輻射曾造成導航系統、醫療信息系統、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和信息傳輸系統的失控,干擾了人們對廣播、電視的收聽……
聽說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移動通訊設備等電器裝置,只要處於操作使用狀態,它的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又聽說電磁輻射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有人因此將產品電磁輻射產生的污染比喻為「隱形殺手」。那麼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記者為此采訪了北京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教授趙玉峰。
趙教授說:「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是兩個概念,電磁輻射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電磁污染只有在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准限值)後,才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導致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症狀。如在電磁輻射超強度的環境下長期作業,嚴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員流產、白內障,甚至誘發致癌……」
趙玉峰坦言,電磁輻射對人的影響雖普遍存在,卻並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即使在超標環境下,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草木皆兵」。當然,對老人、兒童、孕婦或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對電磁輻射敏感人群及長期在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應採取防患措施。
針對日常生活中接觸電器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國消費者協會8月6日發出警示:生活中須防電磁輻射。
「其實,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並不是什麼新鮮問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李天麟告訴記者,「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電磁輻射的研究及評論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由於研究的目的、方法、條件(接觸電磁輻射源的距離、時間、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關專家學者們對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結果和觀點也不盡一致。因此,電磁輻射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影響及危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不過,李天麟認為,作為一個大國,我國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盡快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衛生強制性國家標准。以便生產企業能遵循這一標准研製、開發超低電磁輻射的電器、設備,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同時將電磁輻射的管理納入正常的社會環境保護范圍,有效地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記者就制定電磁輻射標准問題采訪了幾個有關部門,了解到,過去衛生部、電子工業部(現合並到信息產業部)、國家環保總局、軍隊等部門,都分別制定過本行業電磁輻射安全的標准,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強制性國家標准。據悉,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制定電磁輻射方面的強制性國家標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據國家環保總局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是比較好的,相當於五六十年代時我國面臨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情況,有苗頭出現,遠未到嚴重的地步。但從現在就要從嚴管理,未雨綢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對電磁輻射的應用。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進一步發展經濟就舉步維艱了。

閱讀全文

與家用電器電磁波輻射防護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芭比娃娃傢具怎麼放 瀏覽:801
防水台增高女拖鞋一般高度多少 瀏覽:493
溫州前鋒油煙機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418
四個字傢具有哪些 瀏覽:426
電路中6D 瀏覽:525
有什麼可以防家電免雷電劈 瀏覽:694
住宅防水如何選擇 瀏覽:675
如何加盟傢具維修公司 瀏覽:486
鹽田區辦公傢具廠有哪些 瀏覽:265
國家電網是個什麼性質的企業 瀏覽:166
怎麼翻新消毒櫃內部 瀏覽:4
家裝用什麼牌子的防水 瀏覽:879
美的什麼家電最差 瀏覽:609
砂漿防水一桶做多少面積 瀏覽:623
什麼平台適合發家電維修 瀏覽:542
航空電子電路 瀏覽:858
買傢具上什麼網最劃算 瀏覽:553
唯一電路 瀏覽:140
天津華苑家電維修 瀏覽:739
戴爾蘭州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