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路交換的優點缺點
電路交換優點
1、信息的傳輸時延小,對一次接續而言。傳輸時延固定不變;
2、信息以數字信號形式在數據通路中「透明」傳輸,交換機不對信息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因此交換機的在處理方面的開銷較小,對數據信息也不需要加額外的控制信息,信息的傳輸效率比較高;
3、信息的編碼方法和信息格式由通信雙方協調,不受網路的限制。
電路交換缺點
1、雖然信息傳輸的時延較小,但是電路的接續時間較長;
2、電路資源被通信雙方獨占,整個電路利用率低;
3、通信雙方在信息傳輸、編碼格式、同步方式或通信協議等方面要完全兼容,這就限制了各種不同的速率、不同代碼格式、不同通信協議的用戶終端直接的互通;
4、有呼損,即可能出現由於對方用戶終端設備忙或交換網負載過重而呼叫不通。
② 基幹路由、低呼損直達路由、高效直達路由和最終路由各有什麼特點
基幹路由的特點是呼損率小於等於1%,且其話務量不允許溢出至其他路由。低呼損直達路由的特點是不經過其他交換中心的轉接,呼損率小於等於1%,且其話務量不允許溢出至其他路由。高效直達路由的特點是不經過其他交換中心的轉接,對呼損率沒有要求,且其話務量允許溢出至規定的迂迴路由上
③ 電話網的網路結構有哪三種基本路由
有下列三種方式
1)基幹路由:是指特定的交換中心之間連接的路由。它是由同一交換區內相鄰等級交換中心之間的低呼損電路群及一級交換中心之間的低呼損電路群所組成。
2)低呼損直達路由:是由任意兩個等級交換中心之間低呼損電路群所組成的路由,可以旁路或部分地旁路基幹路由。在該路由上的話務量不允許溢出至其他路由。
3)高效直達路由:是由任意兩個等級交換中心之間的直達電路群所組成的路由。它可以旁路或部分地旁路基於路由。在該路由上的話務量允許溢出至其他路由。
④ 電信網的組成除了硬體設備外,還包括什麼
電信網體系結構
電信網體系結構是由交換設備和傳輸設備組成,並通過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電信服務的系統組織形式。按功能可分為實體(物理)、鏈路和網路三級。
1. 實體(物理)級
通過傳輸媒質和傳輸系統,為所傳輸的信號提供足夠的功率,保證在相鄰交換中心之間傳送的信號具有可允許的信噪比、信號損傷或誤比特率,並具備鏈路接續、保持和拆除功能。
2. 鏈路級
對信號進行加工,保證在相鄰交換中心的鏈路中,模擬信號高效傳輸和數字幀信號正確傳送,如模擬信號動態范圍的壓縮擴展,數字信號的幀同步、信道編碼、檢錯糾錯等。
3. 網路級
具有路由選擇、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等功能。可根據信令在始發交換中心與目的交換中心間為電路交換業務提供臨時電路,或為分組虛電路業務提供顯路由。也可根據報文報頭或分組標志項中的收信地址以及依據網路狀態制訂的動態路由表選擇排隊隊列,實現報文交換或分組交換。
電信網(地理)路由結構
以交換設備和電路轉接設備分別作為交換中心和電路轉接節點,並與傳輸鏈路組成的實體結構。電路轉接節點包括各種傳輸復用系統的群路、電路終端和轉接、配線設備。傳輸鏈路多為同桿、同槽、同管道有線復用系統,或同射束多系統地面微波復用系統。路由結構與地貌、地物(包括河流、山嶽、交通干線、城市分布、城市街道等)密切相關,不僅局限性較大,且不易變更,一般呈縱橫交錯的不規則柵格型。不過,在此格型網上,藉助於電路轉接點的群路分支和轉接功能,可在網的交換中心間形成各種形狀的拓撲結構。路由結構的優化原則是在滿足安全要求前提下(如干線雙路由敷設,交換中心和電路轉接節點的雙路由接入)工程造價最低。
電信網拓撲結構
描述交換中心間、交換中心與終端間鄰接關系的連通圖,是規劃和運用電信網的有力工具,可用點-點矩陣、點-鏈矩陣描述其鄰接關系,並可以有向鏈和加權鏈的形式描述流向、流量、容量、費用或時延,用以建立結構優化演算法,或利用選擇路由演算法,實現流量分配的優化。
4.1性質分類
按拓撲結構的性質,電信網結構可分為集中型結構和分散型結構兩大類。
1. 集中型結構
在小業務量條件下,以交換費用為代價換取高電路利用率的一種結構。有空分型星形結構、分時共用型匯流排結構和環形結構。
2. 分散型結構
在大業務量條件下,各鏈路利用率均可達到建立低呼損直達路由水平時採用的結構。有隻直連不互轉的互連網和全連通的網狀網。
4.2 實體分類
電信網拓撲結構的應用按實體可分為面向終端網和中繼網。
1. 面向終端(用戶)網
為網內終端直接互通或接入中繼網服務。由於單個終端業務量很小,均採用集中型拓撲,如市話用戶接入網、用戶小交換機網、匯流排型和環形數據區域網、無線尋呼網(單向廣播型網)和蜂窩無線電話網(廣播型網,通話為按需分配的頻分或時分信道)。
2. 中繼網
為多個面向終端網之間提供臨時傳輸通路。根據業務和服務范圍,可劃分為交換方式和拓撲結構各具特色的、不同層次的專業網。
4.3 業務分類
電信網拓撲結構的應用按業務可分為電話網和非話業務網。
1. 電話網
電話為實時交互型通信,時延上限為數百毫秒,通信時長遠大於自動接續處理時延,適於採用電路交換方式。在採用呼損制自動接續條件下,電路利用率受愛爾蘭呼損公式(Erlang B)制約。對於局間業務量較小的電路必須在拓撲結構、流量分配或接續操作等方面採取匯接、高效直達、溢出迂迴和採用等待制人工接續等措施。①匯接。即採用集中型星形結構。當增加的交換費用小於節約的傳輸費用時即可採用。長途網傳輸交換費用比很大時,更是如此。當重復應用星形拓撲時,即形成長途網的多級輻射型基幹路由。②高效直達、溢出迂迴。用增大直達路由呼損的方法提高其利用率,而將溢出話務量迂迴至呼損低的其他路由。③等待制人工接續。電路利用率改為受愛爾蘭時延公式(Erlang C)制約,在時延不受限條件下,包括接續處理時間在內的電路利用率接近於1。為使利用率和時延適當折衷應採用少級網。
在局間話務量大的交換中心間應建立低呼損直達路由。據此,在市話網匯接局間和長途網大區匯接局間應分別建立低呼損直達路由,形成最安全、最完備的網狀網。
2. 非話業務網
電報、文件傳真、數據等均屬記錄型通信業務,均可用存儲排隊轉發方式傳送,形成電路利用率或吞吐量受時延翻約的通信體系。但由於業務的性質不同,適用的交換方式也不同,故對網路拓撲結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電報、資料檢索等數據量較大、允許有較大時延的業務,以採用電路交換或報文交換為宜;對數據量小,要求時延小的突發型交互數據業務,則以採用分組交換為宜。報文交換與數據報分組交換同屬非連接型傳送方式,均可採用分散性較大的柵格型無級網。電路交換雖然也與虛電路分組交換同屬面向連接的傳送方式,但由於後者在信息分組傳送過程中,經過的節點均將引入時延,為此也可採用分散性強的柵格型無級網或少級網。對於需要確保安全的分組交換網(如公共信道7號信令網),則可採用終端雙路由接入(如源宿終端SP)、交換中心(如雙轉接節點STP)雙路由交叉連接的柵格型網結構。
⑤ 光交換技術中波分交換的原理並畫圖
摘要 國內長途交換中心分為兩個等級。其中,匯接全省轉接(含終端)長途話務的交換中心為省級中心,用DC1表示;匯接本地網長途終端話務的交換中心用DC2表示。
⑥ 什麼叫低呼損電路群
低呼損電路群:
指當任意兩個交換中心之間有適當的通信量,且在經濟上有利的時候,設置的直達電路群。低呼損電路上的話務量不允許溢出到其他電路上。
低呼損直達路由是指由兩個交換中心之間所建立的低呼損直達電路群形成的路由。對於這種路由,不允許話務量溢出到其他路由上。
⑦ 怎麼降低呼損率大蝦們~我是客服、今天開早會經理說我們呼損率非常高、要我們寫呼損率的防範措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1
⑧ 長途電話網的路由
長途電話網
路由是在兩個交換局之間建立一個呼叫連接或傳送消息的途徑。它可以由一個電路群組成,也可以由多個電路群經交換局串接而成。一條路由是由一個全利用度的電路群組成的,這就是路由的特點。 1.若按呼損來分,可將路由分為高效路由和低呼損路由。所謂高效路由就是該路由上的呼損會超過規定的呼損指標,其話務量必然會溢出到其它路由上。所謂低呼損路由就是指組成該路由的電路群的呼損不大於規定的標准。
2.若按路由選擇來分,可將路由分為直達路由、迂迴路由、多級迂迴路由和終端路由。所謂多級迂迴路由就是多次更換選擇的迂迴路由。所謂終端路由就是只完成終端話務的路由。
3.若按連接兩個交換中心在網中的地位分,可將路有分為:基幹路由、跨區路由和跨級路由,基幹路由是構成網路基幹結構的路由,是特定交換中心之間所構成的路由。基幹路由上的電路群的呼損≤1%,其話務量不應溢出到其它路由上。 長途路由的選擇原則是:
1.先選高效直達路由
2. 當高效直達路由忙時,選迂迴路由。選擇順序是「自遠而近」,即先在被叫端「自下而上」選擇,然後在主叫端「自上而下」選擇。
3.最後選擇最終路由。
⑨ 通信發展史題綱
1. 路由的含義及分類
路由:將網路中任意兩個交換中心之間建立一個呼叫鏈接火傳遞信息的通道。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將路由進行不同的劃分。
1) 按路由選擇可以分為:首選路由,迂迴路由,直達路由,最佳路由等
2) 組成路由的電路群根據要求可以具有不同的呼損指標。按呼損指標可以分為:低呼損直達路由和高效直達路由,還有基幹路由。
2. 簡述長途網和本地網中路由設置原則
⑩ 低呼損電路,高效直達電路之間的區別
我來給你說說最根本的區別吧,記住這個就可以
話務關系較密切但分屬兩個匯接區的端局間,但其來、去話話務量總和大於42Erl時,可建立低呼損直達中繼電路群。
話務關系較密切但分屬兩個匯接區的端局間,當其來、去話話務量總和大於24Erl而小於42Erl時,在符合經濟的原則下,可配置高效直達中繼電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