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電路相量法問題
應該是 arctan(3.07/-4.07),虛部是+3.07,實部是-4.07。
Ⅱ 正弦交流電路中,電阻元件上的阻抗Z = ,與頻率 ;電感元件上的阻抗 Z= ,
1)電阻阻抗Z=U/I, 電阻負載與電源頻率相同; 2) 電感阻抗Z=2πfL,正比例關系;3)容抗Z=1/2πfC,與頻率是反比關系。
Ⅲ 大學電路關於向相量法
不是說U2是電感,而是Z2就是個電感。因為Z2=j60Ω已經給出,直接就可斷定Z2就是電版感,即U2(相量)的相位超前電權流I(相量)90°。
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純電阻的話,Z=R;如果是純電感,Z=jXL;如果是純電容,Z=-jXc。所以用Z的表達式,直接可以判定Z的性質。
如果是電阻和電感的串聯電路,則:Z=R+jXL;電阻與電容的串聯電路:Z=R-jXc。
如果是一個RLC混合串聯電路,則:Z=R+j(XL-Xc)=R+jX。同時,XL>Xc,X>0,電路呈現電感特性,稱為感性電路;如果XL<Xc,X<0,電路呈現電容特性,稱為容性電路;XL=Xc,X=0,電路呈現電阻特性,稱為純電阻電路。
XL——感抗;Xc——容抗;X——電抗。
Ⅳ 高分求LJ18A3-8-Z/BX(電感式接近開關)的相關資料,最好是電路圖
電感式接近開關屬於一種有開關量輸出的位置感測器,它由LC高頻振盪器和放大處理電路組成,專利用金屬屬物體在接近這個能產生電磁場的振盪感應頭時,使物體內部產生渦流。這個渦流反作用於接近開關,使接近開關振盪能力衰減,內部電路的參數發生變化,由此識別出有無金屬物體接近,進而控制開關的通或斷。
Ⅳ 電路只有一個電壓源,一個電阻,一個電感三者串聯,請問電感對電流的影響(具體點,最好有公式說明)
答:假設電源為理想的(內阻r=0),電路總的阻抗Z=√(R^2+XL^2) 電路中回電流I=U/Z
式中XL為電感的感答抗,XL=2 π f L
下面我簡單說兩種情況:
直流電路:f可以認為是0,則XL=0說明電感對直流電路電流沒有影響。
正弦交流電路:XL=2 π f L 說明感抗的大小與L成正比,電感(L)大則感抗大,Z也大,電路中電流I=U/Z則小。也就是說,當電源頻率不變時,電感越大,電流越小;電感越小,電流越大。
Ⅵ 電阻與電感串連的交流電路中,為什麼Z=√R^2+XL^2呢
你寫錯了,是Z的模=後邊那個開方。
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串聯復阻抗Z=R+jXL,所以Z的模就等於那麼多。
Ⅶ 已知電感線圈的電阻R=5Ω,電感L=1.5H,與C=25uf的電容器組成的串聯電路,f=600z。
圖
Ⅷ 圖示具有互感電路,其角頻率w=1/(√mc)rad/s,求入端阻抗Z1=
這個題是很難。需要有很的好互感耦合電路基礎。
我覺得答案是Z1=j*(L-M)/(√mc).這個Z1隻是在這個角頻率下的阻抗。通用的阻抗Z1表達式很復雜。
Ⅸ 在圖4所示的交流電橋電路中,z1是具有電感特性還是電容特性
用交流電橋測量電容和電感產生的誤差,如果用於不同儀表的比對的話,要判斷下測試條件是否一致。如果是樣品標定值的誤差,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和廠家規定的測試條件有差異。或者檢查下,事情的時候是否有做清零處理!
Ⅹ 電路阻抗Z=R+j(wL-1/wC),其中電感阻抗-電容阻抗是什麼意思
從相量法的角度來講,電路阻抗由兩部分組成:相對基準量的相位偏移和數值大小。在相量法中,電路中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用數值+相位來描述(即|A|∠θ),電路阻抗當然也可以這樣描述。電路阻抗Z描述了一個網路出口和入口處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它的數值部分體現了電壓與電流數值比,相位部分說明了電壓與電流相位偏移。Z=R+jX是電路阻抗的復數表達式,這種表達的優點是公式各部分物理意義清晰,R表示電阻兩邊電壓與流過電流的數值比R與相位偏移0度,jwL表示電感兩邊電壓與流過電流的數值比wL與相位偏移90度,-j/wC表示電容兩邊電壓與流過電流的數值比1/wC與相位偏移-90度,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他們之和就應該表示RLC電路兩端電壓與流過電流的數值比與相位偏移。感抗-容抗表明了電路中的電抗,只是表示了一種數學關系,用來表示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關系。
從能量的角度來講,因為電容與電感都是儲能元件,電容儲存電場能量,電感儲存磁場能量,電抗相對電阻的大小表示了穩態下電路中無功功率與有功功率的比值。例如諧振電路電抗為零,表明電源發出的功率全部消耗在阻性
元件上面,電路中的感性元件與容性元件不斷相互交換能量,但並沒有與電源發生能量交換;感性電路表明電路中除了阻性元件消耗的有功功率外以及感性元件與容性元件相互交換的能量外,電源發出的功率還有一部分儲存在電路中感性元件中,這部分能量以磁場與電場的形式不斷在電源與感性元件中不斷交換,無法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掉,容性電路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