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電路中什麼是自激
初級的信號傳到末級放大後,由於某種原因又傳入初級,這樣電路就會產生自激現像,而且是多次疊加。舉例:話筒對著本身的揚聲器會嗚嗚刺耳叫,這就自激。還有倆手機通話把倆手機靠近,也會嗚嗚叫!望採納
㈡ 如何消除電路產生的自激現象
電路的自激振盪的產生大致上由下列兩方面產生:
在負反饋過程中,由於電路內部電內容的作用輸入容信號在被放大輸出後,產生了180度的相移,使本來的負反饋變成了正反饋,如果電路增益與反饋系數之積又大於1,那麼將會產生振盪。
消除振盪的方法大致有:
1.在電路的反饋支路上並接電容實現超前相位補償,使得輸出反饋回輸入端信號的相位與輸入信號相位的差盡量在135度以下(即相位裕量大於等於45度)。
2.滯後相位補償:通過在輸入端並接電容,減小電路的增益,使得增益與反饋系數的乘積小於1即可防止振盪產生.
由於電源內阻不為0,所以可能從輸出端通過電源內阻反饋回輸入端並且在相位合適的條件下產生自激。
消除方法是在輸入級的偏置電路與電源之間接上合適阻值的電阻,減小通過電源內阻的反饋信號,只要電阻足夠大,就可以防止自激震盪的產生。
㈢ 如何消除電路產生的自激現象
電路的自激振盪的產生大致上由下列兩方面產生:
在負反饋過程中,由於電路版內部電容的作用權輸入信號在被放大輸出後,產生了180度的相移,使本來的負反饋變成了正反饋,如果電路增益與反饋系數之積又大於1,那麼將會產生振盪。
消除振盪的方法大致有:
1.在電路的反饋支路上並接電容實現超前相位補償,使得輸出反饋回輸入端信號的相位與輸入信號相位的差盡量在135度以下(即相位裕量大於等於45度)。
2.滯後相位補償:通過在輸入端並接電容,減小電路的增益,使得增益與反饋系數的乘積小於1即可防止振盪產生.
由於電源內阻不為0,所以可能從輸出端通過電源內阻反饋回輸入端並且在相位合適的條件下產生自激。
消除方法是在輸入級的偏置電路與電源之間接上合適阻值的電阻,減小通過電源內阻的反饋信號,只要電阻足夠大,就可以防止自激震盪的產生。
㈣ 三極體自激電路
電流經過10T,R1到Q1基極,基極此時高電平,Q1導通,30T導通,隨後10T電流減小(並聯內電路關系),10T產生反向電動勢容阻止電流減小(電感原理),導致基極沒有電流,Q1停止工作,30T也停止,反向電動勢就一剎那間消失,電源又開始工作,之後繼續循環下去,電路產生方波形頻率
㈤ 高頻電路自激怎麼樣解決
如果你的電路設計沒有錯的話,看你的走線吧,必須用覆銅板,雙面專最好,然後大面積屬都要接地接好,這個一句兩句我也說不好,我也在學習呢!!希望能幫到你,一般電路沒有設計錯誤或者是增益過大的話是不會自激的。還有注意的就是你的自己是屬於什麼自己,寄生振盪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
㈥ 自激電路工作原理以及變壓器的同名端
圖中紅點為同名抄端襲,自激過程:接通電源,經R1,R2,分壓提供Ib,初級有電流Ic流過,
使反饋繞組同名端輸出正電壓,流過三極體基極--發射極,使Ic進一步加大,至飽和狀態,
Ic停止增長,反饋減小,Ic進一步減小,Ic的減小,使反饋的感應電勢為負,直到使三極體截止,
反饋的感應電勢為0,經R1,R2分壓提供的Ib,又使Ic流過,
如此循環就形成自激振盪。
㈦ 功放電路里的電路自激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避免
在電路中形成了正反饋,是因為輸出的信號,串到輸入端了,而且增強了輸入專的信號,整夜屬形成了一個正反饋,信號不斷增強至失真了。由於布線不合理,有些電路也可以自身產生信號。也有的是電源濾波不好產生了信號。一般在設計中考慮到了自激,所以正常的功放不會有自激的,除非是電路里有元件損壞了。
㈧ 自激振盪原理是什麼
自激震盪是指不外加激勵信號而自行產生的恆穩和持續的振盪。
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它是一種出現於某些非線性系統中的一種自由振盪。
一個典型例子是范達波爾(Vander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統,方程形式為mx¨-f(1-x2)x·-kx=0(m>0,f>0,k>0)。
其中x·和x¨為變數x的一階和二階導數。
分析表明:當x的值很小時,阻尼f是負的,因而運動發散;當x的值很大時,阻尼f是正的,因而運動衰減。
(8)自激電路擴展閱讀:
一、產生自激振盪條件
1、幅度平衡條件|AF|=1
2、相位平衡條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電路的增益(開環增益)。
F指反饋網路的反饋系數同時起振必須滿足|AF|略大於1的起振條件基本放大電路必須由多級放大電路構成,以實現很高的開環放大倍數。
然而在多級放大電路的級間加負反饋,信號的相位移動可能使負反饋放大電路工作不穩定,產生自激振盪。
負反饋放大電路產生自激振盪的根本原因是AF(環路放大倍數)附加相移.單級和兩級放大電路是穩定的,而三級或三級以上的負反饋放大電路。
只要有一定的反饋深度,就可能產生自激振盪,因為在低頻段和高頻段可以分別找出一個滿足相移為180度的頻率(滿足相位條件),此時如果滿足幅值條件|AF|=1,則將產生自激振盪。
因此對三級及三級以上的負反饋放大電路,必須採用校正措施來破壞自激振盪,達到電路穩定工作目的。
二、正弦波振盪電路的組成
從上述分析可知,正弦波振盪電路從組成上看必須有以下四個基本環節。
(1)放大電路:保證電路能夠由從起振到動態平衡的過程,是電路獲得一定幅值的輸出量,實現能量的控制。
(2)選頻網路:確定電路的振盪頻率,使電路產生單一頻率的振盪,即保證電路產生正弦波振盪。
(3)正反饋網路:引入正反饋,使放大電路的輸入信號等於反饋信號。
(4)穩幅環節:也就是非線性環節,作用是使輸出信號幅值穩定。
在不少實用電路中,常將選頻網路和正反饋網路「合二為一」;而且,對於分立元件放大電路,也不再另加穩幅環節,而依靠晶體管特性的非線性起到穩幅作用。
正弦波振盪電路常根據選頻網路所用元件來命名,分為RC正弦波振盪電路、LC正弦波振盪電路和石英晶體正弦波振盪電路3種類型。
RC正弦波振盪電路振盪頻率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盪電路振盪頻率較高,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體正弦波振盪電路也可以等效為LC正弦波振盪電路,其特點是振盪頻率非常穩定。
㈨ 電路中的自激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一個電路因設計或安排,安裝的不合理而造成了該電路自己產生了非專需要的信號,成了屬個振盪器了。低則產生可聽到的怪聲,重則佔用你放大器中的大部份資源和耗你大量的電源。這中最多的是電源退耦沒處理好(常是低頻自激)、再就是耦合迴路沒處理好、輸入端屏蔽沒處理好、輸出端輸出沒處理好。。。。。。
㈩ 自激振盪的條件是什麼
產生自激振盪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幅度平衡條件|AF|=1
2、相位平衡條件φA+φF=2nπ(n=0,1,2,3···)
其中,A指基本放大電路的增益(開環增益),F指反饋網路的反饋系數。
同時起振必須滿足|AF|略大於1的起振條件。
(10)自激電路擴展閱讀:
自激振盪原理是接通電源瞬間,由於電路的擾動,放大器輸入端得到一個信號,到輸出端就被放大了許多倍,輸出端的這個大信號又被送到輸入端,到輸出端就變得更大,如此周而復始,信號越來越大,大到放大器的非線性出現,信號才會穩定在一定的幅度輸出。如此就得到穩定的自激輸出了。這就是自激震盪產生的過程。
自激振盪常用補償方法有電容滯後補償:在放大電路中選擇時間常數最大的迴路內對地並聯一個小電容,這樣當相移處於180度時,其高頻放大倍數幅值下降到0以下,由於這種補償是該頻率所對應的相位滯後,故稱滯後補償。其他還有RC滯後補償和密勒效應補償。
振盪器幾種分類:
根據頻率有:低頻振盪器,中頻振盪器,高頻振盪器等。
根據原理有:自激振盪器,他激振盪器,壓控振盪器,變頻振盪器,石英、RC、LC、....等。
根據輸出有:正弦波振盪器,脈沖波振盪器,X射線、激光、....。
當然電路有許多形式。為了效率高脈沖更有優越性。
在放大電路中,為了改善電路性能,通常引入負反饋(中頻區)。當電路附加相移(高頻區或低頻區)改變了反饋信號的極性時,電路中的負反饋就會變成正反饋。此時,若反饋環路增益滿足一定條件,電路就會產生自激振盪。這是有害的,應當消除。
在振盪電路中,人為地引入正反饋,並使反饋環路增益滿足一定的條件,那麼,電路在沒有外部激勵的情況下會產生輸出信號,即產生自激振盪。無論在放大電路還是在振盪電路中,自激振盪的本質是相同的。即振盪時電路中的反饋一定是正反饋,並且反饋環路增益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