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5V到4~20mA電壓電流轉換器設計所需電路
關鍵的元件是R29,R31,R32.
三極體V6的IC電流在R29上產生的電壓與R27輸入端相同。版V6的IC在R31上產生的電壓與R32電壓相同。
2. 幾種常見的電壓電流轉換電路
電壓電流轉換電路(v/i 轉換器)在《電路分析》理論中屬於「電壓控制電流源」,轉換器的輸出電流正比於輸入的電壓信號,且不受負載電阻變化的影響,即轉換器輸出電阻趨於無窮大。
3. 電流電壓轉換電路的原理圖是怎樣的
電流Ii流過電阻R,電阻R兩端產生電壓U,運放741對U進行差動放大。
接-15V的可調電阻是調零用的,以消除電路的回零點誤差。
另一個可調電阻是調滿度(調放大倍數)用的.
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信號,最基本的方法就根據歐姆定律,電流流答過電阻時會有電勢壓產生,而且有線性關系,這個就不用說了吧。圖就在那裡實際中常用這樣的,當然只要前面那個運放也能實現電流電壓轉換。
4. 電路分析怎麼書轉換後的電壓電流
如圖:根據戴維南定理,求開路電壓和內阻:
a)設6歐姆負載電阻開路,求版開路電壓U:
U=2*2+(2*3+3)-2=2+9=11(V)。
b)設電權流源開路,電壓源短路,從6歐姆負載電阻看等效內阻r(不含6歐姆負載電阻):
r=2+3=5(歐姆)。
等效後的電路U=11(V),內阻r=5(歐姆)。
6歐姆負載電阻的電流I為:
答案是:I=11/(6+5)=1(A)。
5. 欲得到電流-電壓轉換電路,應在放大電路中引入
即引入來深度電壓並聯負反饋。這自可以這樣理解:電壓負反饋減小輸出電阻穩定輸出電壓,使輸出向電壓源趨近,而輸入端的並聯接法有助於減小輸入電阻,這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使輸入信號源趨近於於電流源。故I/V變換均採用電壓並聯負反饋。與此類推:
V/V變換器:用電壓串聯負反饋;
V/I變換器:用電流串聯負反饋;
I/I變換器:用電流並聯負反饋。
6. 電流/電壓轉換器電路圖原理分析
電流Ii流過電阻R,電阻R兩端產生電壓U,運放741對U進行差動放大。
接-15V的可調電阻是調零用的,以消除電路的零點誤差。
另一個可調電阻是調滿度(調放大倍數)用的
7. 電流/電壓(I/V)轉換器電路圖分析
(1)-15V電壓那個支路是用來調零的:當電流Ii=0時,調整電位器使V0=0。(設左下角10k電位器電壓為Vip)
(2)輸入端電阻R為電流采樣電阻,很小(電流表內阻越小越好),且一定滿足R<<100k,故Ii在R上產生電壓。
設R上端電位為Vi1,R下端電位為Vi2。所以Ii*R=(Vi1-Vi2)。
(3)設右邊10k電位器可調端電壓為Vop。2個2k電阻與100k電阻的連接節點電位設為Vn(上面的)和Vp。
(4)輸入輸出關系推導如下:
由運放虛斷,則2個2k電阻上無電流,有:(Vi1-Vn)/100k=(Vn-Vop)/200k
(式1)
(Vi2-Vp)/100k=(Vp-Vip)/200k
(式2)
由運放虛短,則Vn=Vp
(式3)
聯立3個方程,得Vop=Vip-2(Vi1-Vi2)=Vip-2*Ii*R
(5)設右邊10k電位器上半邊電阻為Rup,下半邊電阻為Rdown
因為右邊10k<<200k(最上邊的),故200k的分流可忽略。則Vop是電位器分壓Vo
所以Vop=Rdown×Vo÷(Rup+Rdown)=Rdown×Vo÷10k
所以Vo=(10k/Rdown)*Vop=(10k/Rdown)*(Vip-2*Ii*R)
右邊10k負責調整增益的。
8. 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原理
1樓的簡直胡說八抄道,運算放大器沒有那麼用的,再說你在在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端施加電流信號的同時難道不也是施加電壓嗎?運算放大器輸出就是電壓沒有電流嗎?這能叫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原理?
電流信號轉換成電壓信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電阻作為轉換元件,電流流過電阻時,自然會在電阻上建立與電流大小相應的電壓。
9. 電流信號和電壓信號是如何互相轉換的
樓上錯了,電流信號變電壓信號是並聯電阻,
電壓變電流信號是串聯電阻。其它都都沒問題不在重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