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個125khz的正弦波發生電路,越簡單越好
頻率這么高的話,用LC振盪電路就可以。
❷ 波形發生電路的特點
1、占空比可調電路:波形呈矩形且調節滑動變阻器,矩形波可改變形狀比例大小專即改變占空比大小但屬仍為矩形波。
2、矩形波發生電路:波形呈三角形,調節滑動變阻器也可改變波形形狀的比列大小。
3、波形發生器中的參數均獨立可調互不影響。
正弦波發生電路能產生正弦波輸出,它是在放大電路的基礎上加上正反饋而形成的,它是各類波形發生器和信號源的核心電路。
(2)正弦波發生電路擴展閱讀:
為了產生正弦波,必須在放大電路里加入正反饋,因此放大電路和正反饋網路是振盪電路的最主要部分。但是,這樣兩部分構成的振盪器一般得不到正弦波,這是由於很難控制正反饋的量。
如果正反饋量大,則增幅,輸出幅度越來越大,最後由三極體的非線性限幅,這必然產生非線性失真。反之,如果正反饋量不足,則減幅,可能停振,為此振盪電路要有一個穩幅電路。
產生正弦波的條件與負反饋放大電路產生自激的條件十分類似。只不過負反饋放大電路中是由於信號頻率達到了通頻帶的兩端,產生了足夠的附加相移,從而使負反饋變成了正反饋。在振盪電路中加的就是正反饋,振盪建立後只是一種頻率的信號,無所謂附加相移。
❸ 正弦波產生電路,頻率1KHZ,幅值1V。求最簡單的電路
採用一個運算放大器和4隻電阻,2隻電容,就可以構建正弦波產生電路。具體電路如下:
頻率計算參見公式,幅值大小可通過調整RF改變。
❹ 如何設計一個正弦波--方波發生電路
正弦波--方波發生電路很簡單,只要用一個普通的集成比較器或普通集成運放,雙電源,正輸入端接零負端輸入正弦波信號,或相反,輸出就是交流方波了。
❺ 為什麼振盪電路產生的波形是正弦波呢
振盪電路產生正弦波是因為在LC迴路中,波形的計算公式通過建立常微分方程得到,其中含有正弦格式。
振盪電路中發生電磁振盪時,如果沒有能量損失,也不受其他外界的影響,這時電磁振盪的周期和頻率,叫做振盪電路的固有頻率和固有周期。固有周期可以用下式求得:
(5)正弦波發生電路擴展閱讀
振盪電路物理模型(即理想振盪電路)的滿足條件:
1、整個電路的電阻R=0(包括線圈、導線),從能量角度看沒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內能轉化,即熱損耗為零。
2、電感線圈L集中了全部電路的電感,電容器C集中了全部電路的電容,無潛布電容存在。
3、LC振盪電路在發生電磁振盪時不向外界空間輻射電磁波,是嚴格意義上的閉合電路,LC電路內部只發生線圈磁場能與電容器電場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即便是電容器內產生的變化電場,線圈內產生的變化磁場也沒有按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激發相應的磁場和電場,向周圍空間輻射電磁波。
❻ 正弦信號產生電路
1)在RC網路電路里,電容取相同值,電阻取相同值(雙聯同軸結構),這樣頻率公式可內簡單為
fs
=
1/
(wRC);電阻容R變化有10倍的范圍,那麼頻率的變化范圍也就是10倍了,電阻R變化有100倍的范圍,那麼頻率的變化范圍也就是100倍了;
為便於起振,R4用一個10K電阻與一個5K電位器(用於調節增益)串聯替代;
2)你的電路構成是可行的,分兩檔調節頻率,其實也可以只採用一檔的,這個模擬不會有問題,而做實際電路時,得通過實驗來驗證了;
❼ 求問正弦波發生電路(如下圖)怎麼調節幅值,求原理公式。
這個需來要自己設計嗎?反源相放大器是經典電路,1mhz頻率應該用高速運放就可以了,轉速率大於2*3.14*
f
*10v,即62.8v/us,lm318剛好夠格,如果有速度更快的運放更好;兩個外圍電阻按照手冊取經典值1k,電源供電必須超過輸出電壓要求,至少等於+-12v,用+-15v更好。
❽ 幾種正弦波產生電路的比較
正弦波產生方案: 1、較低頻率的正弦波可採用單片機產生正弦調制的PWM波,其後連版接積分電路實現權。 2、採用運算放大器和RC阻容電路實現 3、採用RLC諧振選頻網路實現方波產生方案: 1、採用555時基電路實現 2、採用門電路(反相器)及RC(也可附加晶振)實現 3、採用單片機定時器實現 4、採用運算放大器和RC阻容電路實現三角波產生方案:主要方法是採用方波加積分器實現。此外,上述三種信號均可採用DDS或信號發生器專用晶元實現。
❾ 關於一個產生正弦波的電路,請確認下圖電路能否輸出正弦波
這是典型的文氏橋振盪器電路(屬於RC振盪器),用於產生正弦波。
R1C1等效於一節超前型移相電路,R3C2等效於一節滯後型移相電路,頻率從低到高連續變化時,相移從 90°到-90°連續變化。顯然其中必存在一個中間頻率f0,使 RC串並聯網路的相移為零。於是滿足相位平衡條件。
在幅度方面,負反饋環路使電路的放大倍數為 R2/R4+1=4>3,滿足幅度平衡條件。
滿足相位和幅度平衡條件,因此會產生自激振盪。振盪頻率f0=1/(2π*R1*C1)。
當R2/R4較大時,會產生削頂畸變,可以通過仔細調整R2/R4的比值來得到適當的幅度、減小失真。(本例中R2/R4較大,會有向方波變化的畸變)
晚上做了個模擬。文氏橋起振的極限條件是R2/R4+1=3,或說R2/R4=2。R2/R4越大就越容易起振,但輸出波形幅度很快達到上下軌,即上下沿越陡,輸出越接近於方波;正負電源電壓不平衡時,會在電壓窄的一邊先削頂,而使另一邊被免於削頂。在下圖的R2=15K、R4=7K的情況下,電路在1秒左右才起振,但R2/R4>2,最終幅度逐漸增大而被削頂。
從你的補充描述來看,你實際選用的元件參數誤差偏大。要注意對所用的每個元件進行測試,確保參數誤差在5%之內;電容器的漏電要小,最好用CBB等無極性、損耗小的。
❿ 求一個正弦波發生電路,越簡單越好
具體的參數取值如圖所示,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正弦波發生電路。
基本文氏電橋反饋型振盪電內路如圖容所示,它由放大器即運算放大器與具有頻率選擇性的反饋網路構成,施加正反饋就產生振盪。運算放大器施加負反饋就為放大電路的工作方式,施加正反饋就為振盪電路的工作方式。圖中電路既應用了經由R3和R4的負反饋,也應用了經由串並聯RC網路的正反饋。電路的特性行為取決於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占優勢。這個電路有兩部分組成,即方框里的放大電路和由R1、R2、C1和C2組成的選頻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