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電路5-8怎麼做
解:將△接法的負載Z2等效為Y型接法Z2',如上圖。
Z2'=Z2+Z2+Z2×Z2/Z2=3Z2=3×(90+j120)=270+j360=450∠53.13°(Ω)。
Z1=30+j40=50∠53.13°(Ω)。
並聯阻抗:Z12=Z1∥Z2'=Z1×Z2'/(Z1+Z2')=50∠53.13°×450∠53.13°/(30+j40+270+j360)=22500∠106.26°/500∠53.13°=45∠53.13°=27+j36(Ω)。
單相總阻抗:Z=Z3+Z12=5+27+j36=32+j36=48.166∠48.37°(Ω)。
斜體字母表示相量,正常字體表示有效值。設UAB=380∠30°V,則UA=380/√3∠0°=220∠0°V。
IA=UA/Z=220∠0°/48.166∠48.37°=4.568∠-48.37°(A)。
線路阻抗壓降為:U3=IA×Z3=4.568∠-48.37°×5=22.84∠-48.37°=15.173-j17.072(V)。
A相負載端電壓:UA'=UA-U3=220-15.173+j17.072=204.827+j17.072=205.537∠0.084°(V)。
負載端線電壓UA'B'=205.537×√3∠(30°+0.084°)=356∠30.084°(V)。
(1)所以三角形負載的A相相電流為:IA'△=UA'B'/Z2=356∠30.084°/(90+j120)=356∠30.084°/150∠53.13°=2.373∠-23.046°(A)。
即三角形負載的相電流為:2.373A。
(2)功率表中的電流為A相線電流IA=4.568∠-48.37°A,電壓為電源線電壓UAB=380∠30°V,則功率因數角為φ=30°-(-48.37°)=78.37°,所以:
P=380×4.568×cos78.37°=349.93(W)。
Ⅱ 電路第5版3-20
2、解:將電阻R=40Ω從電路中斷開。上下端分別為節點a、b。
此時8Ω電阻變化為與10Ω電阻串聯,設其電流為I,方向向右。根據KCL,則2Ω電阻的電流為(I+3),方向向上。
根據KVL:2×(I+3)+(8+10)×I+50=136,解得:I=4(A)。
所以:Uoc=Uab=10I+50=10×4+50=90(V)。
或者:Uoc=Uab=-8I+136-2×(I+3)=-8×4+136-2×(4+3)=90(V)。
再將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得到:Req=Rab=(8+2)∥10=5(Ω)。
根據戴維南定理:U=Uoc×R/(Req+R)=90×40/(5+40)=80(V)。
3、解:①、t=0-時刻等效電路:
t=0-時電容充滿電荷,相當於開路,因此ic(0-)=0,電路中只有3A——10Ω——20Ω形成迴路,迴路電流即3A,所以20Ω電阻的電壓為:U=3×20=60(V)。
而:U=uc(0-)+20,所以uc(0-)=U-20=60-20=40(V)。
②、t=0+時刻:根據換路定理,uc(0+)=uc(0-)=40V,相當於一個電壓源。
設水平的10Ω電阻電流為I,方向向右。根據KCL,垂直的10Ω電阻電流為(3-I),方向向下;20Ω電阻的電流為:(I-ic),方向向下。再根據KVL:
10×I+20×(I-ic)=10×(3-I);20×(I-ic)=uc(0+)+20。
解得:I=-1.5(A),ic=-4.5(A)。即:ic(0+)=-4.5(A)。
③、t=∞時,電容相當於開路,ic(∞)=0。等效電路如下:
電流外部總電阻為:R=10∥(10+20)=7.5(Ω),端電壓為:U=3R=3×7.5=22.5(V),(10+20)支路電流為:I=U/(20+10)=22.5/30=0.75(A),所以20Ω電阻的電壓為:U1=20I=20×0.75=15(V)。
而U1=uc(∞)+20,所以:uc(∞)=U1-20=15-20=-5(V)。
④求時間常數τ。從電容處斷開,再將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等效電路如下:
Req=20∥(10+10)=10(Ω),時間常數:τ=ReqC=10×0.01=0.1(s)。
⑤三要素法:f(t)=f(∞)+[f(0+)-f(∞)]e^(-t/τ)。
ic(t)=0+(-4.5-0)e^(-t/0.1)=-4.5e^(-10t)(A)。
uc(t)=-5+(40+5)e^(-t/0.1)=-5+45e^(-10t) (V)。
Ⅲ 電路(第5版)的介紹
本書為第5版,主要目標是適應電子與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形式。
Ⅳ 電路中的+5-5負 -5+5負 其中-5v一組起什麼作用
1:電路中正負電源一般用於運放電路,運放電路的特點需要正負電源,能讓信號輸出質量更好,失真率更低,且電路結構簡單.
2:某些電路也需要負電壓,比如某些光感應器件,負電壓能讓其更好工作.
Ⅳ 電子電路圖分為5種,具體是哪5種
常見電子電路圖應該是分為6種:
1.
方框圖。
2.
單元電路圖。
3.
等效電路圖。
4.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
5.
整機電路圖。
6.
印製電路板圖。
Ⅵ 電路分析5-19
再復制一次。
5-19解:以下電流電壓符號皆表示相量。
設電容電流為Ic,則Ic=Us/(-jXc)版=jUs/Xc,方向從上向下。權
根據KCL,得到:I=Ic+βI,因此:I=Ic/(1-β)=jUs/[(1-β)Xc]。
當β>1時,1-β<0,I=-jUs[(β-1)Xc],電流I的相位落後於電壓源Us相位90°;
當β<1時,1-β>0,I=jUs/[(1-β)Xc],電流I的相位超前於電壓源Us相位90°;
當β=1時,1-β=0,I為無窮大。此時電路發生諧振,電路阻抗為零。
Ⅶ 電路(第5版)的各版本情況
1979年,邱關源主編《電路(電工原理Ⅰ)》出版,
1982年, 《電路(修訂版)》版出版,該教材獲1987年國家權級優秀教材獎。
1989年, 《電路(第3版)》出版。
1999年,「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電路(第4版)》出版。
2002年 《電路(第5版)》列為「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已於2006年5月出版。
Ⅷ 求電路5-5題的詳細解答過程
解:在原圖上先標抄注出原副邊襲互耦線圈的電流方向,然後進行解耦,如右圖。
由於a、b的開路,所以I2(相量)=0,j30I2(相量)=0,相當於短路。j50I2(相量)=0。
因此,40Ω電阻電流也為I1(相量),方向向下。
由於I1(相量)=Is(相量)=2∠0°A,所以40Ω電阻電壓:U(相量)=I1(相量)×40=40×2∠0°=80∠0°(V)。
j30I1(相量)=j30×2∠0°=60∠90°=j60(V)。
Uoc(相量)=Uab(相量)=j30I1(相量)+U(相量)=j60+80=100∠36.87°(V)。
Uca(相量)=j50×I1(相量)+0-j30I1(相量)+0=j20×I1(相量)=j20×2∠0°=40∠90°=j40(V)。
Ⅸ 電路,5-5答案
解:Us(相量)=20∠0°V,ω=1000rad/s。
XL1=ωL1=1000×1/1000=1(Ω),版XL2=ωL2=1000×2/1000=2(Ω),XM=ωM=1000×1/1000=1(Ω),Xc=1/(ω權C)=1/(1000×100/1000000)=10(Ω)。
使用去耦法得到如下等效電路:
KVL:(5+jXL1+jXL2-jXc)×I(相量)=Us(相量)+2×jXM×I(相量)。
(5+j1+j2-j10)×I(相量)=20∠0°+j2×I(相量)。
解得:I(相量)=20∠0°/(5-j9)=20∠0°/10.2956∠-60.95°=1.9426∠60.95°(A)。
所以:Uc(相量)=I(相量)×(-jXc)=1.9426∠60.95°×10∠-90°=19.426∠-29.05°(V)。
因此:uc(t)=19.426√2cos(1000t-29.05°) (V)。
Ⅹ 電路(第5版)的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8章:
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電路定律、含有運放的電阻電路、儲能元件、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頻率響應、三相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線性動態電路的復頻域分析、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二埠網路、非線性電路、均勻傳輸線。
附錄:磁路和鐵心線圈、Pspice簡介、MATLAB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電路》(第4版)(邱關源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的修訂版,內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2004年頒布的《電路理論基礎》和《電路分析基礎》的教學基本要求。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電子與電氣信息類專業師生作為電路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1、電容元件、電感元件的內容從 「第1章 電路模型與電路定律」 調整到「一階電路」之前。
2、在《電路(第四版)》,「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作為兩章介紹。這次修訂,將兩章合並為一章。這樣,對於換路、動態電路、過渡過程、初始條件確定等內容的介紹更合理,避免了一些重復,且有利於組織教學。
3、將「拉普拉斯變換」和「網路函數」合並為一章。其主要原因是,原「網路函數」一章內容較少,並且該章不能脫離「拉普拉斯變換」。 1、增加了「緒論」,介紹了一些電學科學家和他們對電路理論的貢獻;對電路理論的發展歷程和一些重要分析方法產生的歷史背景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2、在「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一章中,增加了「耦合電感的功率」一節。
3、「電路的頻率響應」單獨作為一章介紹 。除了諧振的內容外,增加了網路函數、電路的頻率響應、波特圖和濾波器等內容。
4、考慮到 MATLAB 的普及,增加了「附錄C MATLAB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