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畫出控制電路圖
就是順啟逆停啦,要求什麼控制系統不
⑵ 實現控制的電路圖
快速前進YA1動作,慢速前進YA1,YA3同時動作,慢速後退YA2,YA3同時動作,快速後退YA2動作,自己找到控制這三個電磁閥YA1.2.3的繼電器,直接控制繼電器即可
⑶ 電路圖中的繼電器如何控制
繼電器(英文名稱:relay)是一種電控制器件,是當輸入量(激勵量)的變化達到規定要求時,在電氣輸出電路中使被控量發生預定的階躍變化的一種電器。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之間的互動關系。通常應用於自動化的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小電流去控制大電流運作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繼電器如何控制:
1、繼電器額定工作電壓;
繼電器額定工作電壓是繼電器最主要的一項技術參數。在使用繼電器時,應該首先考慮所在電路(即繼電器線圈所在的電路)的工作電壓,繼電器的額定工作電壓應等於所在電路的工作電壓。一般所在電路的工作電壓是繼電器額定工作電壓的0.86.注意所在電路的工件電壓千萬不能超過繼電器額定工作電壓,否則繼電器線圈容易燒毀。另外,有些集成電路,例如NE555電路是可以直接驅動繼電器工作的,而有些集成電路,例如,COMS電路輸出電流小,需要加一級晶體管放大電路方可驅動繼電器,這就應考慮晶體管輸出電流應大於繼電器的額定工作電流。
2、觸點負載:
觸點負載是指觸點的承受能力。繼電器的觸點在轉換時可承受一定的電壓和電流。所以在使用繼電器時,應考慮加在觸點上的電壓和通過觸點的電流不能超過該繼電器的觸點負載能力。例如,有一繼電器的觸點負載為28V(DC)×10A,表明該繼電器觸點只能工作在直流電壓為28V的電路上,觸點電流為10A,超過28V或10A,會影響繼電器正常使用,甚至燒毀觸點。
3、繼電器線圈電源:
這是指繼電器線圈使用的是直流電(DC)還是交流電(AC)。通常,初學者在進行電子製作活動中,都是採用電子線路,而電子線路往往採用直流電源供電,所以必須是採用線圈是直流電壓的繼電器。
⑷ 三地開關控制電路圖怎麼畫
電路圖中,K1和K3就是普通的雙控開關,中間的開關比較特殊,稱為「中途開關」(或叫「中途掣開關」、「雙路換向開關」)。在別墅、錯層等大面積房型,或一些公共場所中,可能會有一個電器(常見為照明電器)需要在三個甚至更多位置進行通斷控制。
中途開關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而設計的。三個位置控制一個電器,需要兩只雙控開關加一隻中途開關;四個位置控制一個電器,需要兩只雙控開關加兩只中途開關;五個位置控制一個電器,需要兩只雙控開關加三隻中途開關,以此類推。
(4)電路圖控制擴展閱讀:
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裝配圖和印板圖等 。
1、原理圖
又被叫做「電原理圖」。這種圖,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設計、分析電路中。分析電路時,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實際工作時的原理,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工具。
2、方框圖
簡稱框圖,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一種原理圖,不過在這種圖紙中,除了方框和連線,幾乎就沒有別的符號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的連接方式。
而方框圖只是簡單地將電路按照功能劃分為幾個部分,將每一個部分描繪成一個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在方框間用連線(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說明各個方框之間的關系。所以方框圖只能用來體現電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圖除了詳細地表明電路的工作原理之外,還可以用來作為採集元件、製作電路的依據。
3、裝配圖
它是為了進行電路裝配而採用的一種圖紙,圖上的符號往往是電路元件的實物的外形圖。我們只要照著圖上畫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地把一些電路元器件連接起來就能夠完成電路的裝配。這種電路圖一般是供初學者使用的。
裝配圖根據裝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樣,大多數作為電子產品的場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紹的印刷線路板,所以印板圖是裝配圖的主要形式。 在初學電子知識時,為了能早一點接觸電子技術,我們選用了螺孔板作為基本的安裝模板,因此安裝圖也就變成另一種模式。
4、印板圖
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箔腐蝕掉,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然後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完成電路的連接。
⑸ 請問如何看懂這個電路圖的控制電路
用一個浮球是不復行的,一個制用於水位到上限時開始排水,一個到下限時停機
當電源正常情況下,信號燈H01亮
手動時,在熱繼電器沒動作下,按下按鈕S1,電源——選擇開關(手動位)——S10——S1——K1線圈——FR1(K1得電並自鎖,M1電機工作,H03燈亮),按下按鈕S10就停止;按下按鈕S2,原理同上述,M2電機工作,H04燈亮。
自動時,當水位過了上限SW1時,KA得電並自鎖,KZ是熱繼電器故障(出現故障得電,同時H02燈亮)
電源——KA的常開點——選擇開關(自動位)——KZ的點後——K1線圈——FR1,(K1得電,M1電機工作,H03燈亮);M2工作原理同M1。
當電機出現過載時,對應的電機就會停止工作,同時KZ得電,故障燈H02亮;
當水位降到下限(SW2斷開)時,電機停止工作。
⑹ 電路控制圖怎麼畫
正常的控制迴路,把壓力控制器的接點直接串在你的控制迴路中,如果壓力控制器的接內點容量不夠,試著容加個中間繼電器,用壓力控制器的接點控制繼電器的分合,用繼電器的常開或常閉接點來接通你正常控制迴路的分合,重要的是看你的控制迴路用的常開或是常閉接點,原理是一樣的,串聯進去即可,
⑺ 電路圖怎麼看控制
樓主你好
電路的組成,供電電源, 連接導線,開關,用電設備。
一般你分析電迴路的時候,先找電源答,然後順著一條線路一直走,找開關,然後在找用電器,最後到電源的另一端。交流直流都一樣,始終有一個迴路。
看圖,先看些簡單的,熟悉其中的奧妙了,逐漸分析復雜的。
社區:http://bbs.gongkong.com/
⑻ 控制電路圖
@
⑼ 設計電氣控制主電路圖和控制線路圖,要求如下:
這個屬於一個延時啟動延時停止電路具體設計電路如下所示: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⑽ 電路控制線路圖原理
電氣原理圖目的是便於閱讀和分析控制線路,應根據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清晰的原則,採用電器元件展開形式繪制。它包括所有電器元件的導電部件和接線端子,但並不按照電器元件的實際布置位置來繪制,也不反映電器元件的實際大小。
電氣原理圖一般分主電路和輔助電路(控制電路)兩部分。
主電路是電氣控制線路中大電流通過的部分,包括從電源到電機之間相連的電器元件;一般由組合開關、主熔斷器、接觸器主觸點、熱繼電器的熱元件和電動機等組成。
輔助電路是控制線路中除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其流過的電流比較小和輔助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照明電路、信號電路和保護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是由按鈕、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及輔助觸點、熱繼電器觸點、保護電器觸點等組成。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元件都應採用國家標准中統一規定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表示。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應根據便於閱讀原則安排。主電路安排在圖面左側或上方,輔助電路安排在圖面右側或下方。無論主電路還是輔助電路,均按功能布置,盡可能按動作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排列。
電氣原理圖中,當同一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線圈、觸點)分散在不同位置時,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處標注統一的文字元號。對於同類器件,要在其文字元號後加數字序號來區別。如兩個接觸器,可用KMI、KMZ文字元號區別。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的可動部分均按沒有通電或沒有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對於繼電器、接觸器的觸點,按其線圈不通電時的狀態畫出,控制器按手柄處於零位時的狀態畫出;對於按鈕、行程開關等觸點按未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電氣原理圖中,應盡量減少線條和避免線條交叉。各導線之間有電聯系時,在導線交點處畫實心圓點。根據圖面布置需要,可以將圖形符號旋轉繪制,一般逆時針方向旋轉90o,但文字元號不可倒置。
圖面區域的劃分
圖紙上方的1、2、3…等數字是圖區的編號,它是為了便於檢索電氣線路,方便閱讀分析從而避免遺漏設置的。圖區編號也可設置在圖的下方。
圖區編號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對應的下方元件或電路的功能,使讀者能清楚地知道某個元件或某部分電路的功能,以利於理解全部電路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