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m序列電路

m序列電路

發布時間:2022-03-09 20:56:24

『壹』 基於systemview的31位m序列發生器怎麼設計

通過對m序列的數學模型研究分析,運用System View軟體進行了4級移位寄存器模型的模擬,並對4位m序列生成器電路進行了設計研究,探討了實現m序列的生成過程。
模擬表明所設計的電路合理,其結果與理論分析一致。

『貳』 m序列發生器電路原理圖

人君尹浩浩大地皇者之弟乛子

『叄』 請問M序列的產生

偽隨機序列可由線性移位寄存器網路產生。該網路由r級串聯的雙態器件,移位脈沖產生器和模2加法器組成,下面以4級移位寄存器為例,說明偽隨機序列的產生。規定移位寄存器的狀態是各級從右至左的順序排列而成的序列,這樣的狀態叫正狀態或簡稱狀態。反之,稱移位寄存器狀態是各級從左至右的次序排列而成的序列叫反狀態。例如,初始狀態是0001,那麼an-4=0,an-3=0,an-2=0,an-1=1。如果反饋邏輯為an= an-3⊕an-4,對於初始狀態為0001,經過一個時鍾節拍後,各級狀態自左向右移到下一級,未級輸出一位數,與此同時模2加法器輸出值加到移位寄存器第一級,從而形成移位寄存器的新狀態,下一個時鍾節拍到來又繼續上述過程。未級輸出序列就是偽隨機序列。其產生的偽隨機序列為an=…,這是一個周期為15的周期序列。改變反饋邏輯的位置及數量還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序列輸出。
從上述例子可以得到下列結論:
1、線性移位寄存器的輸出序列是一個周期序列。
2、當初始狀態是0狀態時,線性移位寄存器的輸出全0序列。
3、級數相同的線性移位寄存器的輸出序列和反饋邏輯有關。
4、同一個線性移位寄存器的輸出序列還和起始狀態有關。
5、對於級數為r的線性移位寄存器,當周期p=2r-1時,改變移位寄存器初始狀態只改變序列的初相。這樣的序列稱為最大長度序列或m序列。

『肆』 電子信息專業的論文題目問題

基帶傳輸系統中擾碼與解擾電路的設計
http://ww1.tabobo.cn/soft/20/233/2008/052563515191.html

摘要:本文設計的是數字通信系統中擾碼與解碼電路,由於通常假設信源序列是隨機序列,而實際信源發出的序列不一定滿足這個條件,特別是出現長0串時,給接受端提取定時信號帶來一定困難。解決這個問題可用M序列對信源序列進行「加擾」處理,以使信源序列隨機化。在接受端再把「加亂」了的序列,用同樣的M序列「解擾」,恢復原有的信源序列。在圖像通信中,擾碼可以很好地抑制靜態圖像的抖動,能使數字傳輸系統對各種數字信息具有透明性。本次設計用信號發生器產生6Hz的方波作為整個系統的時鍾,用三片級聯的74LS19474產生長度為31的PRBS序列,作為擾碼,和信息序列異或完成加擾過程。解擾端完成相反的過程,恢復信息序列。

關鍵詞:擾碼 解擾 M序列

目 錄
摘要 1
1緒 論 2
1.1課題研究背景 2
1.2課題研究目的及意義 2
2 原理介紹 3
2.1 m序列 4
2.1.1 m序列的產生 4
2.1.2 m序列的性能以及用途 5
2.2 擾碼實現原理 6
2.3 解碼實現原理 7
3 設計方案 8
3.1方案對比 8
3.2方案實現 9
3.2.1 m序列的實現路線 9
3.2.2擾碼實現路線 11
3.2.3 解碼實現路線 12
3.3 所用晶元功能的簡單介紹 13
4 電路原理圖模擬 14
4.1模擬軟體介紹 14
4.2模擬結果 15
4.3 競爭和冒險 17
4.3.1集成晶元電路中毛刺的產生 18
4.3.2毛刺的消除方法 18
5 硬體電路搭建注意事項 20
結束語 21
致 謝 22
參考文獻 23
附頁 24

『伍』 Multisim下的電路模擬 怎樣設計電路用5個74LS74D來實現M序列的模擬,設計圖怎麼畫

設計電路用5個74LS74D來實現M序列的模擬,
乭肯定乁嗯

『陸』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作業題

1.B周期是6
2.B沒有內部時鍾,需要外加時鍾

『柒』 碼分多址的IS-95系統

9.1IS-95系統的空中介面參數
北美開發的第二代蜂窩系統除了IS-136系統以外,還有以CDMA技術為基礎的IS-95系統。IS-95系統將一個無線小區中的用戶連接到同一頻率信道,各自用不同特徵的碼加以區別。給每個用戶分配的偽隨機碼(或稱偽雜訊碼,因它具有近似白雜訊的自相關特性)具有優良的自相關和互相關性能(自相關系數大,互相關系數小)。這些比用戶信號速率高得多的碼序列,將用戶信號變成寬頻信號。在發送端,把各用戶的信號放在一個公共的頻帶上傳輸;在接收端,各用戶收到的信號中,除了本用戶的有用信號外,還包含有其他用戶的信號。這些信號經接收機用與發端相同的該用戶的碼序列,利用自相關特性,將有用的寬頻信號變換成原來的窄帶信號,而其他用戶的寬頻信號由於不相關仍然是寬頻信號,經基帶濾波後,就能得到具有較高的解擴輸出信噪比的有用信號。
IS-95包括IS-95A和IS-95B。IS-95空中介面參數如表1所示。
表1IS-95空中介面參數 帶寬 1.25MHz 碼片速率 1.2288Mchip/s 上行鏈路帶寬 869~894MHz
1930~1980MHz 下行鏈路帶寬 824~849MHz
1850~1910MHz 幀長度 20ms 比特率 速率集1:9.6kbit/s
速率集2;14.4kbit/s
IS-95B:115.2kbit/s 語音編碼器 QCELP8kbit/s
ACELP13kbit/s
KVRC8kbit/s 軟切換 是 功率控制 上行:開環+快速閉環
下行:慢性環 RAKE分支數目 4 擴頻碼 沃爾什函數+長M序列 9.2IS-95系統中的信道
(1)前向信道
IS-95系統在前向信道上採用了頻分、偽隨機碼分和正交信號多址相結合的方式,將可用的蜂窩頻譜劃分為1.23MHz帶寬的頻率信道,在一個頻率信道上利用沃爾什函數對各用戶的信息和不同種類的信令信息進行擴頻編碼形成邏輯信道。這些邏輯信道包括:
導頻信道:移動台利用導頻信道作相位定時和頻率參考以及在切換時用於信號強度比較(功率控制測量)即移動台使用導頻信道進行相干解調、捕獲、時間延遲追蹤、功率控制測量,並輔助進行切換。
同步信道:使移動台確定系統時間和基站導頻偏置。只有在完成同步過程後,移動台才能利用導頻信號實現接收解調。同步信道中的信息包括尋呼信道的數據速率,相對系統時間的基站導頻偽隨機序列的時間等。
尋呼信道:用來傳送系統開銷信息和移動台特定消息,以尋呼一個移動台。當移動台被呼時,基站就在尋呼信道上廣播移動台的識別碼,被呼的移動台收到識別碼後,在上行接入信道上作出響應。
業務信道:載有編碼後的用戶業務信息,這些業務信息的速率是可變的。
(2)反向信道
在反向信道上,為要與基站進行信息傳輸的各移動台分配一個獨有相位的長偽隨機碼對信息進行調制,並在同一頻率信道上向基站發送。上行的邏輯信道包括:
接入信道:移動台在接入信道上響應基站的呼叫、發起呼叫和位置登記。各小區接入信道的長碼序列相位是預先規定的。
業務信道:載有編碼後的用戶業務信息,這些業務信息的速率是可變的。
9.3IS-95系統的鏈路結構
(1)下行鏈路結構
圖6是IS-95系統空中介面的下行鏈路信道結構。
圖6說明如下:
導頻信道是由Walsh函數W0進行擴頻調制的,用來傳送未調制的擴頻信號。基站在整個工作期間都發送導頻信號。為了便於移動台的准確跟蹤,導頻信道的發射功率要比其他信號大得多。
同步信道是由Walsh函數W32進行擴頻調制的用來傳送一個經過編碼、重復、交織擴頻和調制的同步信號。在獲得相位和編碼同步後,移動台從同步信道上獲得同步信息。因為同步信道幀同步導頻序列的幀長度相同,因此同步信道很容易捕獲。同步信道的工作速率固定在1.2kbit/s。
尋呼信道是由Walsh函數W1~W7進行擴頻調制的,尋呼信道的工作速率固定在9.6kbit/s或4.8kbit/s。經卷積編碼、重復和塊交織後,用周期為242-1、速率為1.2288Mchip/s的長碼,每隔64個碼片用一個碼片對尋呼信道的信息進行擾碼。
導頻信道、同步信道和尋呼信道都是公共控制信道,公共信道是一個共享的信道。
業務信道是專用信道。專用信道僅僅分配給單個用戶(某一時間內)使用。業務信道是由Walsh函數W8~W31和W33~W63進行擴頻調制的。業務信道有兩個速率集合。速率集合1支持數據速率9.6kbit/s、4.8kbit/s、2.4kbit/s和1.2kbit/s,速率集合2支持14.4kbit/s、7.2kbit/s、3.6kbit/s和1.8kbit/s。移動台必須能支持速率集合1。
同步、尋呼和業務信道上的信息要進行信道編碼、重復、交織和擴頻等。在同步、尋呼和業務信道上的數據首先進行分組並放進20ms的幀中(如採用碼激勵線性預測編碼(CELP),全速率為9.6kbit/s,每幀192bit,其中172bit為信息業務比特,幀質量指示為12bit,用於接收端的糾錯和檢錯以及協助決定接收的速率;編碼器尾比特為8bit),進行信道編碼。信道編碼是對要傳輸的數據實施約束長度為K=9、效率R=1/2的卷積編碼。因為要傳輸的數據速率是變化的,所以在交織前要進行符號重復以獲得固定的速率。同步信道上的每個卷積編碼符號重復一次(即每個符號連續出現兩次)。尋呼信道上4800bit/s的每個卷積編碼符號重復一次。前向(下行)業務信道上的編碼符號重復次數隨數據速率的變化而變化。編碼符號在14.4kbit/s和9.6kbit/s的速率上不重復;編碼符號在7.2kbit/s和4.8kbit/s的速率上重復一次;編碼符號在3.6kbit/s和2.4kbit/s的速率上重復3次;編碼符號在1.8kbit/s和1.2kbit/s的速率上重復7次。重復後進行塊交織。然後與尋呼信道一樣,用周期為242-1、速率為1.2288Mchip/s的長碼,每隔64個碼片用一個碼片對尋呼信道的信息進行擾碼。在業務信道信息進行擴頻前,還要在業務信息中每1.25ms插入一個功率控制比特。插入功率控制比特的作用是控制移動台的發射功率。
導頻信道、同步信道、尋呼信道和業務信道在用Walsh函數擴頻後,分別被分為兩路,用周期為215-1、速率為1.2288Mchip/s的短偽隨機碼進行正交擴頻調制,該短碼可以作為基站識別符。最後,分別經各自的基帶濾波器後進行載波正交調制,得到擴頻後的已調波。如圖7所示。
從以上過程可見,一個導頻信道、一個同步信道、七個尋呼信道和55個業務信道,最後都被調制在一個相同的載波上發射出去。也就是說,系統內其他用戶信號相對於某個用戶的信號來說,均為干擾。所以說,IS-95系統是一種受自身干擾的系統。
(2)Walsh函數的生成
在IS-95系統中,區分下行鏈路中的各信道是用Walsh函數實現的。Walsh函數是正交函數,即各函數之間同步時是互相正交的。
Walsh函數的生成方式如下:
H1中有一個Walsh函數0,稱為一階Walsh函數。H4中有四個互相正交的Walsh函數。它們分別是:0000,0101,0011,0110。稱為四階Walsh函數。在IS-95中使用的是64階Walsh函數,總共有64個互相正交的Walsh函數W0~W63。
(3)上行鏈路結構
上行鏈路信道結構如圖8所示。上行鏈路包括專用業務信道和公共接入信道。
同下行信道相似,業務信道必須支持速率集合1,也可支持速率集合2。
在上行鏈路上傳輸的數據首先編組放進20ms的幀中,進行約束長度為K=9、效率為R=1/3(速率集合1)或R=1/2(速率集合2)的卷積編碼。再進行與下行時相同的重復和塊交織。卷積、重復和交織後的速率為28.8kbit/s。然後是64階正交調制。編碼符號中每6個符號編為一組(碼組率為28.8/6=4.8kbit/s)。每組用於選擇64個可能的Walsh函數中的一個(每個64位)。在正交調制後,傳輸速率是4.8kbit/s×64=307.2kbit/s。
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中Walsh函數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下行信道中,用於區分信道;在上行信道中,用於正交調制(擾碼)。擾碼後的信號用長偽隨機碼序列在1.2288Mchip/s的速率上進行擴頻,由長度為242-1的偽隨機M序列的不同的相位來區分不同的信道。得到擴頻信號A0。與下行鏈路信道相同,將A0送入圖21.33所示電路,用周期為215-1、速率為1.2288Mchip/s的短碼進行正交擴頻調制,最後進行基帶濾波和載波正交調制。
移動台使用接入信道發起呼叫,對從基站來的尋呼信道消息進行響應,包括位置更新。每個接入信道與一個下行鏈路尋呼信道相關,因此最多可以有7個接入信道。接入信道使用固定的發射速率4.8kbit/s,每編碼符號重復一次。採用與業務信道相同的卷積和塊交織。然後是64階Walsh正交調制、長碼擴頻(用於區分信道)。串並變換後的正交擴頻使用和下行相同的M序列對。最後進行基帶濾波和載波正交調制。
可見,上行鏈路用正交Walsh函數進行擾碼,用長偽隨機M序列作為區分信道的擴頻碼。所有上行的業務信道和接入信道都用相同的射頻載波發送,而只是以不同相位的偽隨機M序列碼來區分不同的業務信道。
由於CDMA在技術上的優勢,如頻譜利用率高、容量大、覆蓋廣等優點,可以大量減少投資和運營成本,深為運營商所青睞。另外,CDMA手機所需的發射功率低,有綠色手機之美譽,在人們普遍擔心手機電磁輻射影響人體健康的情況下,更具有吸引力。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空中介面的主流技術也採用寬頻CDMA技術。
在CDMA方式中,正交信號
中的λi=Ci。

『捌』 請問5級移位寄存器可以產生多少種m序列短碼m序列又可以產生多少種m序列(關於直擴通信)

5級移位寄存器可以產生6種m序列,短碼m序列又可以產生6*31=186種m序列。

在數字電路中,移位寄存器在若干相同時間脈沖下工作的以觸發器為基礎的器件,數據以並行或串列的方式輸入到該器件中,然後每個時間脈沖依次向左或右移動一個比特,在輸出端進行輸出。

這種移位寄存器是一維的,事實上還有多維的移位寄存器,即輸入、輸出的數據本身就是一些列位。實現這種多維移位寄存器的方法可以是將幾個具有相同位數的移位寄存器並聯起來。

(8)m序列電路擴展閱讀

根據移位方向,常把它分成左移寄存器、右移寄存器和雙向移位寄存器三種;

根據移位數據的輸入-輸出方式,又可將它分為串列輸入-串列輸出、串列輸入-並行輸出、並行輸入-串列輸出和並行輸入-並行輸出四種電路結構。

此外,有些移位寄存器還具有預置數功能,可以把數據並行地置入寄存器中。

利用移位寄存器能進行數據運算、數據處理,實現數據的串列—並行互相轉換,還可接成各種移位寄存器式計數器,如環形計數器、扭環形計數器等。

『玖』 一定速率的pn序列直接擴頻與擴頻信號帶寬的關系是什麼

擴頻通信技術
長期以來,擴頻通信主要用於軍事保密通信和電子對抗系統,隨著世界范圍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冷戰的結束,該項技術才逐步轉向"商業化"。數年前擴頻通信在我國通信領域仍鮮為人知,有關資料介紹也比較少,一九九三年開始, 吉隆公司即致力於向我國引進擴頻產品, 已經在電力、金融、公安、交通等行業收到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引起國內通信界人士的廣泛注意。
第一章 擴展頻譜通信簡介
我們知道,傳輸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帶寬,稱為信息帶寬。例如語音信息的帶寬大約為20Hz~20000Hz、普通電視圖像信息帶寬大約為6MHz。為了充分利用頻率資源,通常都是盡量壓縮傳輸帶寬。如電話是基帶傳輸,人們通常把帶寬限制在3400Hz左右。如使用調幅信號傳輸,因為調制過程中將產生上下兩個邊帶,信號帶寬需要達到信息帶寬的兩倍,而在實際傳輸中,人們採用壓縮限幅技術,把廣播語音的帶寬限制在大約為2×4500Hz=9KHz左右;採用邊帶壓縮技術,把普通電視信號包括語音信號一起限制在1.2×6.5MHz=8MHz左右。即使在普通的調頻通信上,人們最大也只把信號帶寬放寬到信息帶寬的十幾倍左右,這些都是採用了窄帶通信技術。擴頻通信屬於寬頻通信技術,通常的擴頻信號帶寬與信息帶寬之比將高達幾百甚至幾千倍。有人要問為什麼要這么做?這樣是不是太浪費頻率資源了?這些問題可以用資訊理論和抗干擾理論來解釋。
第二章 擴頻通信的定義
擴頻通信,即擴展頻譜通信技術(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的基本特點是其傳輸信息所用信號的帶寬遠大於信息本身的帶寬。除此以外,擴頻通信還具有如下特徵:
2.1 是一種數字傳輸方式;
2.2 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進行調制實現的;
2.3 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擴頻函數對擴頻信號進行相關解調,還原出被傳信息。
第三章 擴頻通信的理論基礎
根據仙農(C.E.Shannon)在資訊理論研究中總結出的信道容量公式,即仙農公式:
C = W×Log2(1+S/N)
式中:C--信息的傳輸速率 S--有用信號功率 W--頻帶寬度 N--雜訊功率
由式中可以看出:
為了提高信息的傳輸速率C,可以從兩種途徑實現,既加大帶寬W或提高信噪比S/N。換句話說,當信號的傳輸速率C一定時,信號帶寬W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換的,即增加信號帶寬可以降低對信噪比的要求,當帶寬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許信噪比進一步降低,有用信號功率接近雜訊功率甚至淹沒在雜訊之下也是可能的。擴頻通信就是用寬頻傳輸技術來換取信噪比上的好處,這就是擴頻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論依據。
第四章 擴頻增益和抗干擾容限
擴頻通信系統由於在發送端擴展了信號頻譜,在接收端解擴還原了信息,這樣的系統帶來的好處是大大提高了抗干擾容限。理論分析表明,各種擴頻系統的抗干擾性能與信息頻譜擴展後的擴頻信號帶寬比例有關。一般把擴頻信號帶寬W與信息帶寬△F之比稱為處理增益GP,即:

它表明了擴頻系統信噪比改善的程度。除此之外,擴頻系統的其他一些性能也大都與GP有關。因此,處理增益是擴頻系統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
系統的抗干擾容限MJ定義如下:
式中:(S/N)。= 輸出端的信噪比,

Ls = 系統損耗
由此可見,抗干擾容限MJ與擴頻處理增益GP成正比,擴頻處理增益提高後,抗干擾容限大大提高,甚至信號在一定的雜訊湮沒下也能正常通信。通常的擴頻設備總是將用戶信息(待傳輸信息)的帶寬擴展到數十倍、上百倍甚至千倍,以盡可能地提高處理增益。
第五章 頻譜的擴展的實現和直接序列擴頻
頻譜的擴展是用數字化方式實現的。在一個二進制碼位的時段內用一組新的多位長的碼型予以置換,新碼型的碼速率遠遠高出原碼的碼速率,由傅立葉分析可知新碼型的帶寬遠遠高出原碼的帶寬,從而將信號的帶寬進行了擴展。這些新的碼型也叫偽隨機(PN)碼,碼位越長系統性能越高。通常,商用擴頻系統PN碼碼長應不低於12位,一般取32位,軍用系統可達千位。
目前常見的碼型有以下三種:
• M序列,即最長線性偽隨機系列;
• GOLD序列;
• WALSH函數正交碼。
當選取上述任意一個序列後,如M序列,將其中可用的編碼,即正交碼,兩兩組合,並劃分為若干組,各組分別代表不同用戶,組內兩個碼型分別表示原始信息"1"和"0"。系統對原始信息進行編碼、傳送,接收端利用相關處理器對接收信號與本地碼型相關進行相關運算,解出基帶信號( 即原始信息)實現解擴,從而區分出不同用戶的不同信息。微波無線擴頻通信的原理見圖1:
圖1:擴頻通信原理

由圖可見,一般的無線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三次調制。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接收端有相應的射頻解調,擴頻解調和信息解調。根據擴展頻譜的方式不同,擴頻通信系統可分為:直接序列擴頻(DS)、跳頻(FH)、跳時(TH)、線性調頻以及以上幾種方法的組合。
圖2:信息的頻譜擴展過程
所謂直接序列擴頻(DS-Direct Scquency),就是用高碼率的擴頻碼序列在發端直接去擴展信號的頻譜,在收端直接使用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對擴展的信號頻譜進行解調,還原出原始的信息。直接序列擴頻的頻譜擴展和解擴過程見圖2和圖3所示:
圖3:擴頻信號的解擴過程
在圖上我們可以看出:
在發端,信息碼經碼率較高的PN碼調制以後,頻譜被擴展了。在收端,擴頻信號經同樣的PN碼解調以後,信息碼被恢復;
信息碼經調制、擴頻傳輸、解調然後恢復的過程,類似與PN碼進行了二次"模二相加"的過程。
在以下的圖4中我們還可以用能量面積圖示概念看出:
待傳信息的頻譜被擴展了以後,能量被均勻地分布在較寬的頻帶上,功率譜密度下降;
擴頻信號解擴以後,寬頻信號恢復成窄帶信息,功率譜密度上升;
相對與信息信號,脈沖干擾只經過了一次被模二相加的調制過程,頻譜被擴展,功率譜密度下降,從而使有用信息在雜訊干擾中被提取出來。
第六章 擴頻通信的主要特點
圖4:擴頻通信中,頻譜寬度與功率譜密度示意
擴頻通信具有許多窄帶通信難以替代的優良性能, 使得它能迅速推廣到各種公用和專用通信網路之中。簡單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項優點:
6.1 抗干擾性強,誤碼率低
如上所述,擴頻通信系統由於在發送端擴展信號頻譜,在接收端解擴還原信息,產生了擴頻增益,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抗干擾容限。根據擴頻增益不同,甚至在負的信噪比條件下,也可以將信號從雜訊的淹沒中提取出來,在目前商用的通信系統中,擴頻通信是唯一能夠工作於負信噪比條件下的通信方式。
各種形式人為的干擾(如電子對抗中)或其他窄帶或寬頻(擴頻)系統的干擾,只要波形、時間和碼元稍有差異,解擴後仍然保持其寬頻性,而有用信號將被壓縮。從圖4可以看出,對於脈沖干擾, 由於在信號的接收過程中,它是一個被一次"模二相加"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被擴頻過程,其帶寬將被擴展,而有用信號卻是一個被二次"模二相加"過程,是一個解擴過程,其信號被恢復(壓縮)後,保證高於干擾。由於擴頻系統這一優良性能,其誤碼率很低,正常條件下可達10-10,最差條件下也可達10-6,遠高於普通的微波通信(如通常所說的一點多址)的效果,完全能滿足目前國內SCADA系統對通信傳輸質量的要求。應該說,抗干擾性能強是擴頻通信的最突出的優點;
6.2 易於同頻使用,提高了無線頻譜利用率
無線頻譜十分寶貴,雖然從長波到微波都已得到開發利用,仍然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為此,世界各地都設計了頻譜管理機構, 用戶只能使用申請獲得的頻率,依靠頻道劃分來防止信道之間發生干擾。
由於擴頻通信採用了相關接收這一高技術,信號發送功率極低(<1W,一般為1~100mW),且可工作在信道雜訊和熱雜訊背景中,易於在同一地區重復使用同一頻率,也可以與現今各種窄帶通信共享同一頻率資源;
6.3 抗多徑干擾
在無線通信中,抗多徑干擾問題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利用擴頻編碼之間的相關特性;在接收端可以用相關技術從多徑信號中提取分離出最強的有用信號,也可把多個路徑來的同一碼序列的波形相加使之得到加強,從而達到有效的抗多徑干擾。

6.4 擴頻通信是數字通信,特別適合數字話音和數據同時傳輸,擴頻通信自身具有加密功能,保密性強,便於開展各種通信業務。擴頻通信容易採用碼分多址、語音壓縮等多項新技術,更加適用於計算機網路以及數字化的話音、圖像信息傳輸;
6.5 擴頻通信絕大部分是數字電路,設備高度集成,安裝簡便,易於維護,也十分小巧可靠,便於安裝,便於擴展,平均無故障率時間也很長;
6.6 另外,擴頻設備一般採用積木式結構,組網方式靈活,方便統一規劃,分期實施,利於擴容,有效地保護前期投資。

閱讀全文

與m序列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