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電—電流信號轉換成電阻信號
你的表達不是很清楚,按我的理解簡單介紹如下,需要交流你再補充。
各種感測器的原理不同,但是通過相關電路處理後,輸出信號分為模擬輸出與數字輸出兩類,數字信號抗干擾能力強,可以直接與接受端的數字設備連接,得到廣泛的應用。
模擬輸出分為電壓信號與電流信號兩類,電流信號抗干擾能力比電壓信號強,並且斷路檢測容易,多數模擬感測器是電流輸出型。傳輸標準是 :4 ~ 20 mA ,即物理量的變化轉換成 4 ~ 20mA 的電流變化,即可變電流源,線路斷路則無電流,詳見下面鏈接:
http://wenku..com/link?url=JYu8JQAUh_-6OZscbdg7aNqvyxdEMpMBDj_yZxOEJf0L1RG6Q-
電壓信號常用的有:
單極性:0 ~ +5V ,0 ~ +10V 。
雙極性:0 ~ ±5V ,0 ~ ± 10V 。
作為電子整機的設計者,不用從感測器的基本原理著手設計電路,市場競爭激烈,隨著集成感測器的飛速發展,感測器生產廠家不斷推出體積小、精度高、介面簡單的新型感測器,我們時刻關注最新進展即可。
② TTL輸出是什麼意思
TTL輸出是指輸出的是TTL信號,電平電壓在0V ~ 5V之間。
③ 電路圖像
特殊值法
先設R0為25,則RL越大,R並越大!!相應的U越大,所以B、D排除;
又當RL為無窮大時,為近似直線,再根據上述結論,排除A,所以答案為c
誒,可費了一番功夫,很久了,都忘了。。
④ 如圖所示的電路,R=3Ω,L為「6V 0.5A」的小燈泡,當L正常發光時,在相同的時
燈泡的電阻RL=
U |
I |
6V |
0.5A |
W1 |
W2 |
| ||
|
R |
RL |
3Ω |
12Ω |
1 |
4 |
⑤ rl電路是什麼
RL電路就是只有一個電阻和一個電感元件組成的電路。RC電路就是一個電阻和一個電容組成的電路,可以是並聯也可以是串聯,視電源是電壓源還是電流源而定。。
⑥ 如圖所示電路,電源內阻r=1Ω,R1=2Ω,R2=5Ω,燈L標有「3V,1.5W」,滑線變阻器最大值為R,當滑片P滑到
⑦ 采樣保持器的保持電容對採集數據的影響
可以將電容分為四類:
第一類:
ac耦合電容。主要用於ghz信號的交流耦合。
第二類:
退耦電容。主要用於保持濾除高速電路板的電源或地的雜訊。
第三類:
有源或無源rc濾波或選頻網路中用到的電容。
第四類:
模擬積分器和采樣保持電路中用到的電容。
電容重要分布參數的有三個:esr、esl、epr。其中最重要的是esr、esl,實際在分析電容模型的時候一般只用rlc簡化模型,即分析電容的c、esr、esl。
1、等效串聯電阻esr
resr
:電容器的等效串聯電阻是由電容器的引腳電阻與電容器兩個極板的等效電阻相串聯構成的。當有大的交流電流通過電容器,resr使電容器消耗能量(從而產生損耗)。這對射頻電路和載有高波紋電流的電源去耦電容器會造成嚴重後果。但對精密高阻抗、小信號模擬電路不會有很大的影響。resr
最低的電容器是雲母電容器和薄膜電容器。
2、等效串聯電感esl,lesl
:電容器的等效串聯電感是由電容器的引腳電感與電容器兩個極板的等效電感串聯構成的。像resr
一樣,lesl
在射頻或高頻工作環境下也會出現嚴重問題,雖然精密電路本身在直流或低頻條件下正常工作。其原因是用於精密模擬電路中的晶體管在過渡頻率(transition
frequencies)擴展到幾百兆赫或幾吉赫的情況下,仍具有增益,可以放大電感值很低的諧振信號。這就是在高頻情況下對這種電路的電源端要進行適當去耦的主要原因。
3、等效並聯電阻epr
rl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容器泄漏電阻,在交流耦合應用、存儲應用(例如模擬積分器和采樣保持器)以及當電容器用於高阻抗電路時,rl
是一項重要參數,理想電容器中的電荷應該只隨外部電流變化。然而實際電容器中的rl
使電荷以rc時間常數決定的速率緩慢泄漏。
選擇電容標準是:
1、盡可能低的esr電容。
2、盡可能高的電容的諧振頻率值。
電解電容器(比如:鉭電容器和鋁電解電容器)的容量很大,由於其隔離電阻低,就是等效並聯電阻epr很小,所以漏電流非常大
(典型值5〜20na/μf),因此它不適合用於存儲和耦合。電解電容比較適合用於電源的旁路電容,用於穩定電源的供電。最適合用於交流耦合及電荷存儲的電容器是聚四氟乙烯電容器和其它聚脂型(聚丙烯、聚苯乙烯等)電容器。單片陶瓷電容器比較適合用於高頻電路的退耦電容
⑧ 圖是一種調壓電路,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a端滑到b端的過程中,不考
由電路圖可知,滑片P從a端滑到b端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Pa部分的電阻與燈泡並聯後與滑動變阻器bP部分電阻串聯.
(1)∵並聯電路中,支路電阻變大時,總電阻變大,
∴滑片P從a端滑到b端的過程中,與燈泡並聯部分的電阻逐漸變大,
∵串聯電路中電阻越大,分得的電壓越大,且並聯部分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大,
∵P=
U2 |
R |
RRL |
RL+R |
RRL |
RL+R |
R2RL |
RL+R2 |
R1RL |
RL+R1 |
R2L(R2?R1) |
(RL+R1)(RL+R2) |
(R1?R2)(R1R2+R1RL+R2RL) |
(RL+R1)(RL+R2) |
⑨ 電氣主接線有哪幾種形式主要應用在什麼場合
1、線路變電所組接線
線路變壓器組接線便是線路和變壓器直接相連,是一種最簡略的接線要領。線路變壓器組接線的好處是斷路器少,接線簡略,造價省。相應220kV接納線路變壓器組,110kV宜接納單母分段接線,正常分段斷路器打開運行,對限定短路電流結果顯著,較得當於110kV開環運行的網架。但其可靠性相對較差,線路妨礙檢修停運時,變壓器將被迫停運,對變電所的供電負荷影響較大。其較得當用於正常二運一備的城區中間變電所,如上海中間城區就有接納。
2、橋形接線
橋形接線接納4個迴路3台斷路器和6個隔離開關,是接線制止路器數量較少。也是投資較省的一種接線要領。根據橋形斷路器的位置又可分為內橋和外橋兩種接線。由於變壓器的可靠性宏大於線路,因此中應用較多的為內橋接線。若為了在檢修斷路器時不影響和變壓器的正常運行,偶然在橋形外附設一組隔離開關,這就成了長期開環運行的四邊形接線。
3、多角形接線
多角形接線便是將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相互連接,且每一台斷路器兩側都有隔離開關,由隔離開關之間送出迴路。多角形接線所用配置少,投資省,運行的機動性和可靠性較好。正常環境下為雙重連接,任何一台斷路器檢修都不影響送電,由於沒有母線,在連接的任一部門妨礙時,對電網的運行影響都較小。其最緊張的缺點是迴路數受到限定,因為當環形接線中有一台斷路器檢修時就要開環運行,此時當別的迴路產生妨礙就要造成兩個迴路停電,擴大了妨礙停電范疇,且開環運行的時間愈長,這一缺點就愈大。環中的斷路器數量越多,開環檢修的機遇就越大,所一樣平常只採四角(邊)形接線和五角形接線,同時為了可靠性,線路和變壓器接納對角連接原則。四邊形的掩護接線比力龐大,一。二次迴路倒換操作較多。
4、單母線分段接線
單母線分段接線便是將一段母線用斷路器分為兩段,它的好處是接線簡略,投資省,操作方便;缺點是母線妨礙或檢修時要造成部門迴路停電。
5、母線接線
雙母線接線便是將事情線。電源線和出線議決一台斷路器和兩組隔離開關連接到兩組(一次/二次)母線上,且兩組母線都是事情線,而每一迴路都可議決母線團結斷路器並列運行。
與單母線相比,它的好處是供電可靠性大,可以輪番檢修母線而不使供電制止,當一組母線妨礙時,只要將妨礙母線上的迴路倒換到另一組母線,就可敏捷光復供電,別的還具有調治。擴建。檢修方便的好處;其缺點是每一迴路都增長了一組隔離開關,使配電裝置的構架及佔地面積。投資費用都相應增長;同時由於配電裝置的龐大,在變化運行要領倒閘操作時容易產生誤操作,且不宜實現自動化;尤其當母線妨礙時,須短時切除較多的電源和線路,這對特別緊張的大型發電廠和變電站是不容許的。
6、母線帶旁路接線
雙母線帶旁路接線便是在雙母線接線的根本上,增設旁路母線。其特點是具有雙母線接線的好處,當線路(主變壓器)斷路器檢修時,仍有連續供電,但旁路的倒換操作比力龐大,增長了誤操作的機遇,也使掩護及自動化體系龐大化,投資費用較大,一樣平常為了節省斷路器及配置隔絕,當出線到達5個迴路以上時,才增設專用的旁路斷路器,出線少於5個迴路時,則接納母聯兼旁路或旁路兼母聯的接線要領。
7、母線分段帶旁路接線
雙母線分段帶旁路接線便是在雙母線帶旁路接線的根本上,在母線上增設分段斷路器,它具有雙母線帶旁路的好處,但投資費用較大,佔用配置隔絕較多,一樣平常接納此種接線的原則為:
(1)當配置連接的出入線總數為12~16回時,在一組母線上設置分段斷路器;
(2)當配置連接的出入線總數為17回及以上時,在兩組母線上設置分段斷器。
8、3/2(4/3)斷路器接線
3/2(4/3)斷路器接線便是在每3(4)個斷路器中間送出2(3)回迴路,一樣平常只用於500kV(或緊張220kV)電網的母線主接線。它的緊張好處是:
(1)運行調治機動,正常時兩條母線和全部斷路器運行,成多路環狀供電;
(2)檢修時操作方便,當一組母線停支時,迴路不必要切換,任一台斷路器檢修,各迴路仍按原接線要領霆,不需切換;
(3)運行可靠,每一迴路由兩台斷路器供電,母線產生妨礙時,任何迴路都不停電。
2/3(4/3)斷路器接線的缺點是利用配置較多,特別是斷路器和電流互感器,投資費用大,掩護接線龐大。
⑩ 串聯電路中,感抗和容抗的總阻抗是怎麼計算的
R=R
RL=SL
RC=1/SC
S=jw
j^2=-1
w=2πf
經拉普拉斯轉換,所以,串聯阻抗可相加:
RL+RC=SL+1/SC=jwL+1/j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