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申報「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版權」需要准備哪些材料急!!!
1、申請階段及提交材料: (1)集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表集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表應寫明內容: a 申請姓名或者名稱、址或者居住; b 申請籍; c 集電路布圖設計名稱; d 集電路布圖設計創作者姓名或者名稱; e 集電路布圖設計創作完期; f 該集電路布圖設計所用於集電路類; g 申請委託專利代理機構應註明關事項;申請未委託專利代理機構其聯系姓名、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 h 集電路布圖設計條例第十七條所述商業利用行該行發; i 集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保密信息含該保密信息圖層復製件或者圖頁碼編號及總頁數; j 申請或者專利代理機構簽字或者蓋章; k 申請文件清單; l 附加文件及品清單; m 其需要註明事項 (2)集電路布圖設計復製件或者圖申請提交集電路布圖設計復製件或者圖應符合列要求: a 復製件或者圖紙件應至少放用該集電路布圖設計產集電路20倍;申請同提供該復製件或者圖電版本;提交電版本復製件或者圖應包含該集電路布圖設計全部信息並註明文件數據格式; b 復製件或者圖張紙件應順序編號並附具目錄; c 復製件或者圖紙件應使用A4紙格式;於A4紙應折疊A4紙格式; d 復製件或者圖附具簡單文字說明說明該集電路布圖設計結構、技術、功能其需要說明事項 (3)集電路布圖設計已投入商業利用提交含該集電路布圖設計集電路品 集電路布圖設計申請前已投入商業利用申請登記應提交4件含該集電路布圖設計集電路品並應符合列要求: a 申請所提交4件集電路品應置於能保證其受損壞專用器具並附具填寫家知識產權局統編製表格; b 器具表面應寫明申請姓名、申請號集電路名稱; c 器具集電路品應採用適式固定損壞並能夠乾燥器至少存放十 (4)家知識產權局規定其材料世紀恆程知識產權申報「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版權」需要准備哪些材料?急!!!
Ⅱ isis電子模擬電路
PROTEUS是單片機系統的設計與模擬平台
PROTEUS是英國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研發的多功能EDA軟體,它具有功能很強的ISIS智能原理圖輸入系統,有非常友好的人機互動窗口界面;有豐富的操作菜單與工具。在ISIS編輯區中,能方便地完成單片機系統的硬體設計、軟體設計、單片機源代碼級調試與模擬。
PROTEUS有三十多個元器件庫,擁有數千種元器件模擬模型;有形象生動的動態器件庫、外設庫。特別是有從8051系列8位單片機直至ARM7 32位單片機的多種單片機類型庫。它們是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模擬的基礎。
PROTEUS有多達十餘種的信號激勵源,十餘種虛擬儀器。還有用來精確測量與分析的PROTEUS高級圖表模擬(ASF)。它們構成了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模擬的完整的虛擬實驗室。
PROTEUS還有使用極方便的印刷電路板高級布線編輯軟體(PCB)。特別指出,PROTEUS庫中數千種模擬模型是依據生產企業提供的數據來建模的。因此,PROTEUS設計與模擬極其接近實際。
目前,PROTEUS已成為流行的單片機系統設計與模擬平台,應用於各種領域。筆者就利用PROTEUS完成了多種產品的開發,例如:「微電腦(單片機)防盜報警器」、「純水機微電腦控制板」、「LED漢字顯示屏」、「雙單片機控制的萬年歷倒計時牌」等。實踐證明:PROTEUS是單片機應用產品研發的靈活、高效、正確的設計與模擬平台,它明顯提高了研發效率、縮短了研發周期,節約了研發成本。 PROTEUS改革了單片機應用產品的研發過程
單片機系統的傳統開發過程一般可分為三步:①單片機系統原理圖設計,選擇、購買元器件和接插件,安裝和電氣檢測等(簡稱硬體設計);②進行單片機系統程序設計,調試、匯編編譯等(簡稱軟體設計);③單片機系統在線調試、檢測,實時運行直至完成(簡稱單片機系統綜合調試)。
PROTEUS促進了單片機產品研發過程的改革,有PROTEUS參與的單片機系統開發過程一般分為四步:①在PROTEUS 平台上進行單片機系統電路設計、選擇元器件、接插件、連接電路和電氣檢測等(簡稱PROTEUS 電路設計);②在PROTEUS平台上進行單片機系統源程序設計、編輯、匯編編譯、調試,最後生成目標代碼文件(*.hex)(簡稱PROTEUS 軟體設計);③在PROTEUS平台上將目標代碼文件載入到單片機系統中,並實現單片機系統的實時交互、協同模擬(簡稱PROTEUS 模擬);④模擬正確後,安裝實際單片機系統電路,並將目標代碼文件(*.hex)下載到實際單片機中運行、調試。若出現問題,可與PROTEUS設計與模擬相互配合調試,直至運行成功(簡稱實際產品安裝、運行與調試)。筆者的實踐證明:按照PROTEUS模擬通過的設計來安裝的實際系統,只要安裝正確、元器件無誤,焊接牢靠,基本都能順利通過。
Ⅲ 1.簡述入侵探測報警系統,圖像監控系統和出入口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以及工作原理
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
第三節 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
一、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的功能
視頻監控,閉路監控-煜明科技--專業閉路監控系統提供商,具有豐富的閉路監控、視頻監控工程實施經驗, 公司以一流的技術、高質量的產品、高品質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高度贊賞,在視頻監控領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人侵探測報警控制器置於用戶端的值班中心,是報警系統的主控部分,它可向報警探測器提供電源,接收報警探測器送出的報警電信號,並對此電信號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報警控制器通常又可稱為報警控制/通信主機。
可驅動外圍設備、系統自檢功能、故障報警功能、對系統的編程等功能。
近期生產的報警控制器多採用微處理機進行控制,用戶可以在鍵盤上完成編程和對報警系統的各種控制操作,功能很強,使用也非常方便。
1-118 報警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我們以美國某公司生產的238C報警控制主機為例,介紹一下報警控制器與8個防區的探測器以及鍵盤、外接警鈴、電話線等設備之間的連接關系。至於國內外其他廠家生產的功能相似的報警控制器,在線路連接上也都大同小異,此例可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1-119 報警控制主機的接線示意
二、報警控制器的分類
報警控制器視使用要求和系統大小不同,有簡有繁。報警控制器可有小型報警控制器、中型報警控制器和大型報警控制器之分。
就防範控制功能而言,報警控制器又可分為僅具有單一安全防範功能的報警控制器(如防盜、防入侵報警控制器、防火報警控制器等)和具有多種安全防範功能一集防盜、防入侵、防火、電視監控、監聽等控制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的多功能報警控制器。
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報警探測器與不同規格的報警控制器組合起來,就能構成適合於不同用途、警戒范圍大小不同的報警系統網路。
根據組成報警控制器電路的器件不同,可分為由晶體管或簡單集成電路元器件組成的報警控制器(一般用於小型報警系統)和利用單片機控制的報警控制器(一般用於中型報警系統或聯網報警系統)以及利用微機控制的報警控制器(一般用於大型聯網報警系統)。
按照信號的傳輸方式不同來分,報警控制器可分為具有有線介面的報警控制器和具有無線介面的報警控制器以及有線介面和無線介面兼而有之的報警控制器。
依據報警控制器的安裝方式不同,報警控制器又可分為台式、櫃式和壁掛式。
三、報警控制器對報警探測器和系統工作狀態的控制
將探測器與報警控制器相連,組成報警系統並接通電源。在用戶已完成對報警控制器編程的情況下(或直接利用廠家的預設程序設置),操作人員即可在鍵盤上按廠家規定的操作碼進行操作。只要輸入不同的操作碼,就可通過報警控制器對探測器的工作狀態進行控制。
主要有以下5種工作狀態:(一)布防(又稱設防)。(二)撤防。(三)旁路。(四)24小時監控,不受布防、撤防操作的影響。(五)系統自檢、測試狀態。
(一) 布防狀態
所謂布防(又稱設防)狀態,是指操作人員執行了布防指令後,例如從鍵盤輸入[密碼][#]這一碼後,使該系統的探測器已開始工作(俗稱為開機),並進入正常警戒狀態。
布防又可分為多種布防方式,詳見後面的內容。
(二) 撤防狀態
所謂撤防狀態,是指操作人員執行了撤防指令後,例如從鍵盤輸入[密碼][#]這一碼後,使該系統的探測器不能進入正常警戒工作狀態,或從警戒狀態下退出,使探測器無效(俗稱為關機)。
(三) 旁路狀態
所謂旁路狀態,是指操作人員執行了旁路指令防區的探測器就會從整個探測器的群體中被旁路掉(失效),而不能進入工作狀態,當然它也就不會受到對整個報警系統布防、撤防操作的影響。在一個報警系統中,可以只將其中一個探測器單獨旁路,也可以將多個探測器同時旁路掉(又稱群旁路)。
(四) 24小時監控狀態
視頻監控,閉路監控-煜明科技--專業閉路監控系統提供商,具有豐富的閉路監控、視頻監控工程實施經驗, 公司以一流的技術、高質量的產品、高品質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高度贊賞,在視頻監控領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所謂24小時監控狀態,是指某些防區的探測器處於常布防的全天時工作狀態,一天24小時始終擔任著正常警戒(如用於火警、匪警、醫務救護用的緊急報警按鈕、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等)。它不會受到布防、撤防操作的影響。這也需要由對系統的事先編程來決定。
(五) 系統自檢、測試狀態
這是在系統撤防時操作人員對報警系統進行自檢或測試的工作狀態。
如可對各防區的探測器進行測試。當某一防區被觸發時,鍵盤都會發出聲響。
四、報警控制器的防區布防類型
不同廠家生產的報警控制器其防區布防類型的種類或名稱,在編程表中不一定都設置得完全相同,但綜合起來看,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防區的布防類型。
(一) 按防區報警是否設有延時時間來分
主要分為兩大類:瞬時防區和延時防區。
1.瞬時防區
2.延時防區
(二) 按探測器安裝的不同位置和所起的防範功能不同來分
防區的布防類型—般又可分為以下幾種:1. 內部防區、2. 出人防區、3. 周邊防區、4. 日夜防區、5. 24小時防區、6. 火警防區等類型。下面我們就對這幾種防區的布防類型做—詳細的說明。
1.出人防區
2.周邊防區
3.內部防區
接於該防區的探測器主要是用來對室內平面或空間的防範,多採用被動紅外探測器、微波/被動紅外雙鑒探測器等。
內部防區的設定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內部防區(跟隨報警),另一種是內部防區(延時報警)。
(1)內部防區(跟隨報警)。
(2)內部防區(延時報警)。
4.日夜防區(有的廠家稱之為日間防區)
5.24小時報警防區
接於該防區的探測器24小時都處於警戒狀態,不會受到布防、撤防操作的影響。一旦觸發,立即報警,沒有延時。
除火警防區是屬於24小時報警防區外,還有像使用振動探測器和玻璃破碎探測器、微動開關等來對某些貴重物品、保險櫃、展示櫃等防止被竊、被撬的保護;或在工廠車間里對某些設備的監控保護,如利用溫度或壓力感測器來防止設備過熱、過壓等的保護;或用於突發事件、緊急救護的緊急報警按鈕等等。
通常,24小時報警防區又可設定為以下三種情況:
視頻監控,閉路監控-煜明科技--專業閉路監控系統提供商,具有豐富的閉路監控、視頻監控工程實施經驗, 公司以一流的技術、高質量的產品、高品質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高度贊賞,在視頻監控領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1)24小時無聲報警防區。
(2)24小時有聲報警防區。
(3)24小時輔助報警防區。
6.火警防區
(三) 按用戶的主人是否外出還是逗留室內的不同布防情況來分
又可分為4種類型:外出布防、留守布防、快速布防和全防布防。
這4種布防狀態只需在控制鍵盤上執行不同的操作碼即可實現。
I.外出布防
2.留守布防
3.快速布防
4.全防布防
1—7 四種布防方式的特點和使用情況
五、報警控制器的防區布防類型的應用
1-121 一套住宅的平面圖及採取的技防措施
型號相同的探測器可以接在同一個防區,也可以接在不同的防區。例如,南邊玻璃窗標為②的探測器和
下面,再舉一個例子。
六、入侵探測報警控制器電路實例
一種是用於電話線聯網的可自動撥號報警的較高檔次的報警控制器電路,另一種是簡易型多路防入侵報警控制器電路實例。
(一) 用於電話線聯網的可自動撥號報警的報警控制器電路實例。報警控制器的總體組成方框。
報警控制器是由中心控制電路、電話介面電路、輸入輸出電路和電源電路這4大部分組成的。
2.各組成電路分述
(1)中心控制電路。
1-124 中心控制電路的組成框圖
(2)電源電路。
電源電路的組成。
1-125 電源電路的組成
(3)電話介面電路。
電話介面電路的組成。
1-126 電話介面電路的組成框
(4)輸入、輸出電路:輸入、輸出電路的組成。
1-127 輸入、輸出電路的組成框圖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我們只是介紹丁該種報警控制器的硬體結構的基本組成,至於其軟體結構的組成在此暫不介紹。
(二) 簡易型多路防入侵報警控制器電路實例
以下介紹一種簡易型的多路防盜報警控制器,以使讀者能對報警控制器實際電路有個最基本的了解。
1-128中標有1、2、3、4的端子可以分別接人四個符合此報警控制器開關信號要求的探測器。
圖像監控系統
--------------------------------------------------------------------------------
分類: 產品展示 2004年10月20日
對社會綜合治理、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在委、市政府、廣場、重要位置和市區各十字路口、主要交通路口安裝閉路監控設備,實時24小時監視或錄像備查,監視中心實時監視現場狀況。
將城市各監控點的圖像通過光纖(微波)傳輸送到指揮中心控制室,顯示在電視牆上,並將指揮中心發出的控制命令送到各監控點,對前端設備攝像機(雲台和變焦鏡頭等)加以控制。在指揮中心控制室配備控制鍵盤、數字硬碟錄像機、視頻伺服器、圖像處理軟體、列印機,將前端攝像機拍攝的圖像進行存儲和編輯、列印。數字硬碟錄像機接區域網,設置密碼許可權,通過網路進行IP查詢和調用
出入口控制系統
出入口控制系統也稱為門禁管理系統,它對建築物正常的出入通道進行管理,控制人員出入,控制人員在樓內或相關區域的行動。
通常實現出入口控制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方式是在需要了解其通行狀態的門上安裝門磁開關(如辦公室門、通道門、營業大廳門等)。當通行門開/關時,安裝在門上的門磁開關,會向系統控制中心發出該門開/關的狀態信號,同時,系統控制中心將該門開/關的時間、狀態、門地址,記錄在計算機硬碟中。另外也可以利用時間誘發程序命令,設定某一時間區間內(如上班時間),被監視的門無需向系統管理中心報告其開關狀態,而在其它的時間區間(如下班時間),被監視的門開/關時,向系統管理中心報警,同時記錄。
第二種方式是在需要監視和控制的門(如樓梯間通道門、防火門等)上,除了安裝門磁開關以外,還要安裝電動門鎖。系統管理中心除了可以監視這些門的狀態外,還可以直接控制這些門的開啟和關閉。另外也可以利用時間誘發程序命令,設某通道門在一個時間區間(如上班時間)內處於開啟狀態,在其它時間(如下班時間以後),處於閉鎖狀態。或利用事件誘發程序命令,在發生火警時,聯動防火門立即關閉。
第三種方式是在需要監視、控制和身份識別的門或有通道門的高保安區(如金庫門、主要設備控制中心機房、計算機房、配電房等),除了安裝門磁開關、電控鎖之外,還要安裝磁卡識別器或密碼鍵盤等出入口控制裝置,由中心控制室監控,採用計算機多重任務處理,對各通道的位置、通行對象及通行時間等實時進行控制或設定程序控制,並將所有的活動用列印機或計算機記錄,為管理人員提供系統所有運轉的詳細記錄 .
Ⅳ 一個簡單電路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各部分有什麼作用
最簡單的---手電筒:
1、電源:干電池,為電路提供能源;
2、開關:接通或斷開電路;
3、燈泡:版電路接通時權,電流經過燈泡,燈泡發光。
復雜點的---電視機:
1、電源:開關電源,為整機提供能源(來自220VAC整流、逆變);
2、控制輸入單元:有按鍵輸入、遙控接收輸入,接受指令;
3、信號輸入單元:射頻、A/V等信號輸入介面;
4、信號處理:高頻、中頻、視頻、音頻處理;
5、掃描電路單元:同步、振盪、驅動、輸出,提供圖像行場掃描;
6、解碼單元:將已經編碼的視頻信號解碼得到色差信號、亮度信號;
7、顯像單元:顯像電路、顯像管(或液晶之類),還原圖像及彩色;
8、伴音單元:檢波、音調、功放、喇叭,還原伴音;
9、消磁電路:為彩色顯像管消磁;
10、控制單元:CPU及輔助元件,為整機工作的控制中心;
11、存儲電路:CPU的外部數據存儲(出廠、個人設置參數的保存)。
Ⅳ 家庭裝修 水電改造設計 兩室一廳 電路走線圖
一般建議強弱電分開走,而且最好穿線管分色,穿線管有偉星、得億、金牛,分紅藍兩色。紅色穿強電線,藍色穿弱電線。
走法建議強電走開,弱電走地,完全控制干攏,只是需吊頂。
強弱電的點位布置問題,建議多點布置,盡量讓後期入住後不夠用,用拖線板來滿足的話,就會比較亂。
插座建議全部用帶開關控制五孔的,不要問我為什麼,用過後就知道它的好。
客廳電視牆中心建議4-6個五孔插座,兩邊上還可以放上一個可以插飲水機之類的其它備用插座。網路1個(基本都是網路電視居多),TV插座1個(有線電視)
沙發背景建議留左邊留2個五孔+1個電話,右邊留1個五孔插座
餐廳建議留1個五孔就夠了,吃家庭火鍋進可用。
廚房插座可根據你的功能需求布置,注意是否要消毒櫃、凈水器、這些特殊要求的。還有你這戶型未有生活陽台,熱水器供水離衛生間很遠,建議選用循環泵(需有插座1個)。
卧室功能的房間建議床頭兩邊各兩個五孔強電+1個電話插座,電視牆2個五孔+1網路+1TV就夠了。
有書房功能的,書桌位置多放幾個插座,要考慮台式機電腦為主,放到3-4個強電。
有飄窗的位置,可以考慮放1-2個插座,主要是筆記本電腦可以臨時用一下。
入戶鞋櫃位置可以考慮放1個五孔插座,烘鞋器用。
大的景觀陽台,可以放1個王孔插座,備用。
樓主可以參考自身需求,作調整。
碼字很累,希望建議能幫到樓主。
Ⅵ 幫忙告訴我在PCB板上,哪些具體模擬電路要接模擬地,那些具體數字電路應接數字地
接地技術討論
前段時間和liugx探討了一下關於模擬地和數字地的處理(參見帖子http://www.ednchina.com/bbs/DetailTopic_new.asp?topicid=3016&ForumID=10),然後覺得應該把自己對接地技術的體會寫出來,放到論壇上來個拋磚引玉,呵呵。採用Q&A的方式,這樣也方便匯總和加入後續的問題,討論和解答。(EDN China技術論壇 http://www.ednchina.com/bbs/def.asp )
Q1:為什麼要接地?
Answer:接地技術的引入最初是為了防止電力或電子等設備遭雷擊而採取的保護性措施,目的是把雷電產生的雷擊電流通過避雷針引入到大地,從而起到保護建築物的作用。同時,接地也是保護人身安全的一種有效手段,當某種原因引起的相線(如電線絕緣不良,線路老化等)和設備外殼碰觸時,設備的外殼就會有危險電壓產生,由此生成的故障電流就會流經PE線到大地,從而起到保護作用。隨著電子通信和其它數字領域的發展,在接地系統中只考慮防雷和安全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了。比如在通信系統中,大量設備之間信號的互連要求各設備都要有一個基準『地』作為信號的參考地。而且隨著電子設備的復雜化,信號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在接地設計中,信號之間的互擾等電磁兼容問題必須給予特別關注,否則,接地不當就會嚴重影響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最近,高速信號的信號迴流技術中也引入了「地」的概念。
Q2:接地的定義
Answer: 在現代接地概念中、對於線路工程師來說,該術語的含義通常是『線路電壓的參考點』;對於系統設計師來說,它常常是機櫃或機架;對電氣工程師來說,它是綠色安全地線或接到大地的意思。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接地是電流返回其源的低阻抗通道」。注意要求是」低阻抗」和「通
路」。
Q3:常見的接地符號
Answer: PE,PGND,FG-保護地或機殼;BGND或DC-RETURN-直流-48V(+24V)電源(電
池)迴流;GND-工作地;DGND-數字地;AGND-模擬地;LGND-防雷保護地
Q4:合適的接地方式
Answer: 接地有多種方式,有單點接地,多點接地以及混合類型的接地。而單點接地又分為串聯單點接地和並聯單點接地。一般來說,單點接地用於簡單電路,不同功能模塊之間接地區分,以及低頻(f<1MHz)電子線路。當設計高頻(f>10MHz)電路時就要採用多點接地了或者多層板(完整的地平面層)。
Q5:信號迴流和跨分割的介紹
Answer:對於一個電子信號來說,它需要尋找一條最低阻抗的電流迴流到地的途徑,所以如何處理這個信號迴流就變得非常的關鍵。
第一,根據公式可以知道,輻射強度是和迴路面積成正比的,就是說迴流需要走的路徑越長,形成的環越大,它對外輻射的干擾也越大,所以,PCB布板的時候要盡可能減小電源迴路和信號迴路面積。
第二,對於一個高速信號來說,提供有好的信號迴流可以保證它的信號質量,這是因為PCB上傳輸線的特性阻抗一般是以地層(或電源層)為參考來計算的,如果高速線附近有連續的地平面,這樣這條線的阻抗就能保持連續,如果有段線附近沒有了地參考,這樣阻抗就會發生變化,不連續的阻抗從而會影響到信號的完整性。所以,布線的時候要把高速線分配到靠近地平面的層,或者高速線旁邊並行走一兩條地線,起到屏蔽和就近提供迴流的功能。
第三,為什麼說布線的時候盡量不要跨電源分割,這也是因為信號跨越了不同電源層後,它的迴流途徑就會很長了,容易受到干擾。當然,不是嚴格要求不能跨越電源分割,對於低速的信號是可以的,因為產生的干擾相比信號可以不予關心。對於高速信號就要認真檢查,盡量不要跨越,可以通過調整電源部分的走線。(這是針對多層板多個電源供應情況說的)
Q6:為什麼要將模擬地和數字地分開,如何分開?
Answer: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都要迴流到地,因為數字信號變化速度快,從而在數字地上引起的雜訊就會很大,而模擬信號是需要一個干凈的地參考工作的。如果模擬地和數字地混在一起,雜訊就會影響到模擬信號。
一般來說,模擬地和數字地要分開處理,然後通過細的走線連在一起,或者單點接在一起。總的思想是盡量阻隔數字地上的雜訊竄到模擬地上。當然這也不是非常嚴格的要求模擬地和數字地必須分開,如果模擬部分附近的數字地還是很乾凈的話可以合在一起。
Q7:單板上的信號如何接地?
Answer:對於一般器件來說,就近接地是最好的,採用了擁有完整地平面的多層板設計後,對於一般信號的接地就非常容易了,基本原則是保證走線的連續性,減少過孔數量;靠近地平面或者電源平面,等等。
Q8:單板的介面器件如何接地?
Answer:有些單板會有對外的輸入輸出介面,比如串口連接器,網口RJ45連接器等等,如果對它們的接地設計得不好也會影響到正常工作,例如網口互連有誤碼,丟包等,並且會成為對外的電磁干擾源,把板內的雜訊向外發送。一般來說會單獨分割出一塊獨立的介面地,與信號地的連接採用細的走線連接,可以串上0歐姆或者小阻值的電阻。細的走線可以用來阻隔信號地上噪音過到介面地上來。同樣的,對介面地和介面電源的濾波也要認真考慮。
Q9:帶屏蔽層的電纜線的屏蔽層如何接地?
Answer:屏蔽電纜的屏蔽層都要接到單板的介面地上而不是信號地上,這是因為信號地上有各種的雜訊,如果屏蔽層接到了信號地上,雜訊電壓會驅動共模電流沿屏蔽層向外干擾,所以設計不好的電纜線一般都是電磁干擾的最大雜訊輸出源。當然前提是介面地也要非常的干凈。
Q10:PCB的信號地和機殼的系統地,最後要接到一起,然後接入大地?
Answer:PCB的信號地和機殼的系統地,最後要接到一起,然後通過電源線的地線接入大地
Ⅶ 變頻器怎麼接線
電源應接到變頻器輸入端R、S、T接線端子上,一定不能接到變頻器輸出端(U、V、W)上,否則將損壞變頻器。接線後,零碎線頭必須清除干凈,零碎線頭可能造成異常,失靈和故障,必須始終保持變頻器清潔。在控制台上打孔時,要注意不要使碎片粉末等進入變頻器中。
在端子+,PR間,不要連接除建議的制動電阻器選件以外的東西,或絕對不要短路。在變頻器輸出側不要安裝電力電容器,浪涌抑制器和無線電噪音濾波器。否則將導致變頻器故障或電容和浪涌抑制器的損壞。
(7)碼布機電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嚴禁將變頻器的輸出端子U、V、W連接到AC 電源上。
2、變頻器要正確接地,接地電阻小於10Ω。
3、變頻器存放兩年以上,通電時應先用調壓器逐漸升高電壓。存放半年或一年應通電運行一天。
4、變頻器斷開電源後,待幾分鍾後方可維護操作,直流母線電壓(P+,P-)應在25V以下。
5、避免變頻器安裝在產生水滴飛濺的場合。
6、不準將P+、 P-、PB任何兩端短路。
7、主迴路端子與導線必須牢固連接。
8、變頻器驅動三相交流電機長期低速運轉時,建議選用變頻電機。
Ⅷ 想學電路設計、下位機設計,應該需要哪些知識
電驢上有力天手把手教你學單片機,還有十天學會單片機,內容很詳細。我是弄單片機和外圍電路的設計的,但是,上位機軟體部是很通,呵呵,互相學習。
Ⅸ 集成電路的來歷
集成電路(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大大縮小,且引出線和焊接點的數目也大為減少,從而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生產。它不僅在工、民用電子設備如收錄機、電視機、計算機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軍事、通訊、遙控等方面也得到廣泛的應用。用集成電路來裝配電子設備,其裝配密度比晶體管可提高幾十倍至幾千倍,設備的穩定工作時間也可大大提高。
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二、集成電路的分類
(一)按功能結構分類
集成電路按其功能、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模擬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兩大類。
模擬集成電路用來產生、放大和處理各種模擬信號(指幅度隨時間邊疆變化的信號。例如半導體收音機的音頻信號、錄放機的磁帶信號等),而數字集成電路用來產生、放大和處理各種數字信號(指在時間上和幅度上離散取值的信號。例如VCD、DVD重放的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
(二)按製作工藝分類
集成電路按製作工藝可分為半導體集成電路和薄膜集成電路。
膜集成電路又分類厚膜集成電路和薄膜集成電路。
(三)按集成度高低分類
集成電路按集成度高低的不同可分為小規模集成電路、中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四)按導電類型不同分類
集成電路按導電類型可分為雙極型集成電路和單極型集成電路。
雙極型集成電路的製作工藝復雜,功耗較大,代表集成電路有TTL、ECL、HTL、LST-TL、STTL等類型。單極型集成電路的製作工藝簡單,功耗也較低,易於製成大規模集成電路,代表集成電路有CMOS、NMOS、PMOS等類型。
(五)按用途分類
集成電路按用途可分為電視機用集成電路、音響用集成電路、影碟機用集成電路、錄像機用集成電路、電腦(微機)用集成電路、電子琴用集成電路、通信用集成電路、照相機用集成電路、遙控集成電路、語言集成電路、報警器用集成電路及各種專用集成電路。
1.電視機用集成電路包括行、場掃描集成電路、中放集成電路、伴音集成電路、彩色解碼集成電路、AV/TV轉換集成電路、開關電源集成電路、遙控集成電路、麗音解碼集成電路、畫中畫處理集成電路、微處理器(CPU)集成電路、存儲器集成電路等。
2.音響用集成電路包括AM/FM高中頻電路、立體聲解碼電路、音頻前置放大電路、音頻運算放大集成電路、音頻功率放大集成電路、環繞聲處理集成電路、電平驅動集成電路,電子音量控制集成電路、延時混響集成電路、電子開關集成電路等。
3.影碟機用集成電路有系統控制集成電路、視頻編碼集成電路、MPEG解碼集成電路、音頻信號處理集成電路、音響效果集成電路、RF信號處理集成電路、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伺服集成電路、電動機驅動集成電路等。
4.錄像機用集成電路有系統控制集成電路、伺服集成電路、驅動集成電路、音頻處理集成電路、視頻處理集成電路。
三、集成電路發展簡史
1.世界集成電路的發展歷史
1947年:貝爾實驗室肖克萊等人發明了晶體管,這是微電子技術發展中第一個里程碑;
1950年:結型晶體管誕生;
1950年: R Ohl和肖特萊發明了離子注入工藝;
1951年:場效應晶體管發明;
1956年:C S Fuller發明了擴散工藝;
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與德儀公司基爾比間隔數月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開創了世界微電子學的歷史;
1960年:H H Loor和E Castellani發明了光刻工藝;
1962年:美國RCA公司研製出MOS場效應晶體管;
1963年:F.M.Wanlass和C.T.Sah首次提出CMOS技術,今天,95%以上的集成電路晶元都是基於CMOS工藝;
1964年:Intel摩爾提出摩爾定律,預測晶體管集成度將會每18個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國RCA公司研製出CMOS集成電路,並研製出第一塊門陣列(50門);
1967年: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標志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
1971年: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採用的是MOS工藝,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發明;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個CMOS微處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問世;
1978年:64kb動態隨機存儲器誕生,不足0.5平方厘米的矽片上集成了14萬個晶體管,標志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時代的來臨;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處理器,之後,IBM基於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
1981年: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問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處理器問世,20MHz;
1988年:16M DRAM問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矽片上集成有3500萬個晶體管,標志著進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階段;
1989年:1Mb DRAM進入市場;
1989年:486微處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藝,後來50MHz晶元採用 0.8μm工藝;
1992年:64M位隨機存儲器問世;
1993年:66MHz奔騰處理器推出,採用0.6μm工藝;
1995年:Pentium Pro, 133MHz,採用0.6-0.35μm工藝;
1997年:300MHz奔騰Ⅱ問世,採用0.25μm工藝;
1999年:奔騰Ⅲ問世,450MHz,採用0.25μm工藝,後採用0.18μm工藝;
2000年: 1Gb RAM投放市場;
2000年:奔騰4問世,1.5GHz,採用0.18μm工藝;
2001年: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採用0.13μm工藝。
2.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歷史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誕生於六十年代,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65年-1978年:以計算機和軍工配套為目標,以開發邏輯電路為主要產 品,初步建立集成電路工業基礎及相關設備、儀器、材料的配套條件;
1978年-1990年:主要引進美國二手設備,改善集成電路裝備水平,在「治散治亂」的同時,以消費類整機作為配套重點,較好地解決了彩電集成電路的國產化;
1990年-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為重點,以CAD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關和北方科研開發基地的建設,為信息產業服務,集成電路行業取得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