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可編程運放電路雜訊
給你幾點建議
1、電源旁路的104瓷片電容不可少的,而且要盡量靠近運放的電源腳。
2、有回可能你的答第三級產生了自激震盪,不是雜訊!解決的辦法是,適當增加第一、第二級的增益,減小第三級的增益。
另外一個辦法是,5、7腳之間如果不是短路的話,並聯一個幾十到幾百pf的電容。
3、級間電容(不是電源旁路電容),10uF最好用無極性電容,103最好換成104
------------------
回答補充:
跟你說過了,那不是雜訊。雜訊是隨機信號,簡單的說就是毛刺,像別的組那樣。
那是第三極自激震盪產生的正弦信號。跟你說了,你不信,非要說是雜訊,唉
Ⅱ 如何輸入自己的可編程模擬電路
盡管在第一次設置評估板時需要考慮大量的跨接線和連接器,但這種變通辦法所花的時間或所做的瑣事還是少得多。裝載軟體,通讀評估板手冊,定位並設置實驗台裝置跨接線,連接控制引線、電源引線和信號引線,裝載基本配置以及確認信號路徑,所有這些工作所花的時間總共還不到1小時。雖然從概念上說,這些工作都無需花費多少腦力,但當一個復雜的產品首次順利工作時,總是非常令人滿足的。
開發環境提供你電路的方框圖。只
要將游標移到任一個功能塊上,你就可以確認其身份及參數設置(圖2)。雙擊功能塊就可以打開一個對話框,並可在對話框中交互地修改功能塊的參數狀態。除了為FPAA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編程環境之外,開發軟體允許你連接虛擬信號源和探頭來驅動內置的模擬工具(圖3)。繪圖工具和模擬工具操作起來都很簡單,並且對於用過原理圖捕獲和Spice軟體的人來說安排得很直觀。但要切記:以一二百美元的最低價格買到的只是一個基本工具,而不可能是附帶有的許多響鈴、鳴哨和功能等一整套EDA套件。所以,舉例來說,Anadigm公司的模擬程序能使你在時域內洞察部件的行為,但是對於幾乎所有其它方面來說,需要通過檢查在評估板上運行的實際信號來了解部件行為。目前還沒有現成的試驗線路將模擬或行為模型輸出到自己的Spice環境,也不存在本機工具採用外部元件的工具。這種局限性類似於你使用功率IC和ASSP時發現的局限性,因為功率IC和ASSP的製造商只提供有限的支持軟體,但不提供與EDA環境其餘部分連接的工具。
圖2 AnadigmDesigner2的圖形化開發環境可為評估板FPAA的配置提供基本的繪圖工具,此外還可利用模擬程序以及關於各一個模擬陣列的可編程功能塊的支持信息。
圖3 正如圖2中基本D類調制器的這種模擬所表明的那樣,該開發環境的模擬程序可提供虛擬信號源和探頭,並可顯示FPAA的時域狀態。積木式部件
FPAA需要模擬電路設計師花一些時間來習慣。FPAA環境不是將二極體、晶體管和無源元件與諸如運算放大器和比較器等功能塊組合在一起,而是完全被Anadigm公司稱之為CAM(可配置模擬模塊)的更加高度抽象的功能塊組成。現在考慮一個比較器:你熟知的這種現成部件是一個其拓撲結構和參數狀態適合於非線性比較響應而不是線性放大的放大器。但是,你的應用電路必須提供附加元件來設置參考電位和環路行為,其中包括遲滯。
FPAA的比較器CAM包含這些元件。CAM為倒相輸入提供三個可編程選項:你可以使比較器的倒相輸入由FPAA內的任何模擬信號來表示,或者,你可以給CAM編程,使倒相輸入由地電位來表示,或由一個其幅度被指定為CAM參數的直流電位來表示。對於你要將閾值電壓加到比較器非倒相輸入端的幾種情況來說,你可以將輸出倒相來代替輸入的反接。可編程遲滯級別有0mV、10 mV、20 mV和40mV四級。遲滯功能在你驅動倒相輸入或者將其接地時才可使用,而你給閾值電壓時不可使用。
與多數FPAA CAM一樣,比較器是一個同步的離散時間塊。你可以給比較器編程,以便在第一個或第二個時鍾階段對其輸入進行采樣--這一原理不適用於連續時間比較器。比較器可對以後的時鍾相位做出抉擇,不過這種抉擇不會立即引起比較器輸出狀態的改變。你可以經輸出編程,以便一有輸出就按抉擇行事,或者強制其輸出使其狀態轉變與第一個時鍾相位或第二個時鍾相位同步。
與分立IC領域極其類似,比較器和放大器是最簡單的CAM。CAM列表中還有一些常用的功能,它們具有更高抽象級別,使你更加遠離實現細節。例如,雙二階濾波器可在500 Hz~400 kHz范圍內調節,這一頻率范圍又分為三段,對應於你選用的3個時鍾頻率。正如你對雙二階濾波器期望的那樣,你可以選擇低通、高通、帶通和帶阻傳遞函數濾波器。不過與你自己用幾個運算放大器和許多電阻器製成的雙二階濾波器不同的是,雙二階CAM每次只能提供上述四個傳遞函數之一。調諧和Q值控制都是非交互的,但是,你選用0.15~70 (!)的Q值確實會限制增益范圍(圖4),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圖4 雙二階濾波器
CAM允許你對轉角頻率、增益和Q值進行編程。帶通濾波器曲線對應於8kHz轉角頻率,而對應的Q值分別為0.2(綠色)、1(青色)、5(藍色)和20(深紅色)。
用圖形來加深理解
一些不太常用的功能可能體現了FPAA的真正能力,例如乘法器或任意周期波形發生器CAM。但是,為了了解作為信號鏈元件的這種器件性能優劣,我們調查了一些不太特別的CAM,例如倒相放大器、雙二階濾波器功能塊和基本I/O單元。這類調查大多採用一台Audio Precision System Two Cascade雙域分析儀來繪制頻率響應曲線、雜訊曲線和THD曲線。
該評估板顯然可使你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提供的各種功能。但它並沒有對最小化時鍾雜訊進行優化。雖然用戶在開發那些充分利用FPAA可擴展到約8 MHz帶寬的設備時需要謹慎一些,但該評估板對於帶寬較小的電路而言,應該是一個良好的開發環境,因為來自時鍾雜訊的實際干擾很小。
FPAA數據表中有關差分輸入信號擺動的極限值是3.8V。但是,如果你將使你的信號達到或接近擺動閾值,就得小心謹慎。例如,輸入單元提供一個可編程轉角頻率為34~470 kHz的抗混迭濾波器。THD
+N測量顯示當抗混迭濾波器不用時的1kHz曲線和20kHz曲線是疊合的(圖5中的藍色曲線和綠色曲線)。在1kHz頻率下,THD+N惡化對於34kHz輸入濾波器很小(深紅色),但是,隨著信號分量接近轉角頻率,失真分量隨著小至-20dBV的信號幅度的增大而增大(紅色)。固定幅度頻譜掃描填入圖5的信息(圖6)。與不用抗混迭技術的0dBV基準測量值(藍色)相比,THD+N惡化在輸入端增加一個400kHz濾波器時大約為10 dB(紅色)。把輸入降到-6 dB可將採用400kHz濾波器的THD+N降低到0dBV無濾波情況給出的同樣的相對電平(深紅色)。注意垂直刻度是相對於輸入電平的dB值。在輸入保持在-6 dBV和濾波器轉角頻率調低到34 kHz的情況下,THD+N電平又增加大約5 dB,並顯示出隨信號接近轉角頻率而上升的特性。考慮到這些特點,你應該以盡可能達到的最快時鍾速率操作CAM單元,以突出奈奎斯特頻率並減少對臨近濾波器轉角頻率的需求。同樣,你只能在對期望的信號電平和帶寬給予了應有的考慮之後才能使用輸入濾波器,而且,如果你需要適應低轉角頻率和大的幅度,則可以考慮使用一個簡單的外部濾波器配置。
圖5 THD+N曲線表明,就某一給定的THD+N准則而言,輸入單元的抗混迭濾波器會限制有用的動態范圍,特別是當信號帶寬接近濾波器轉角頻率時。圖中,不使用抗混迭濾波器的1kHz (綠色)曲線和20kHz (藍色)曲線是疊合的。濾波器轉角頻率設置為34 kHz的1kHz (深紅色)曲線和20kHz (紅色)曲線顯示出性能的下降,特別是當信號接近轉角頻率時。
圖6 固定振幅頻譜掃描有助補充圖5的信息:圖中,藍色曲線表示不使用抗混迭濾波器的0dBV掃描曲線。紅色曲線表示抗混迭濾波器設置為400 kHz的相同輸入掃描曲線。只要將輸入振幅降低到-6 dBV並且注意曲線的幅度是相對於輸入振幅的,深紅色曲線就表明,在輸入信號超過幾百毫伏的情況下,濾波器的THD+N在頻譜內有所惡化。將濾波器轉角調低到34 kHz時,6dBV掃描曲線表明在通帶的最後一個倍程內THD+N有激增的趨勢。
輸出單元也帶有與其電壓輸出模式相關的低通濾波器。輸出單元級聯兩個同樣調諧的單極部分,並且用做重建濾波器來消除開關雜訊。調到一個相對開放的400 kHz頻率的兩個雙極部分,其在一個簡單倒相放大器之後的性能比原始輸出單元更好。一個處理-18dBV掃描正弦波的增益為-4的倒相放大器,其在20Hz~40kHz頻段內的THD+N曲線是基本平直的。將輸出單元用作具有400kHz低通轉角頻率的電壓輸出端,會產生-62dBr的THD+N。當輸出單元處於其原始配置時,其性能下降到-52 dBr。如果你決定用FPAA來設計,以有助於識別你設備的最佳工作條件,則對輸出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就理所應當地被證明是正確的。
FPAA的配置內存包括一個影子RAM,它有助於最大限度地縮短配置時間,從而使包含FPAA在內的信號鏈的干擾最小。配置的更改可能會完全改變模擬陣列的內部資源分配,或者可能只是改變一個參數。利用膝上型電腦的串列埠對該評估板進行操作時,一種無效的配置更變--只是將現有電路和參數設置重新裝載到部件中--大約會引起110毫秒的中斷(圖7)。裝入來自嵌入式處理器或共駐PROM的配置數據的設備可以優化配置過程,從而進一步縮短裝入時間。
Ⅲ 可編程晶元工作原理
關於晶元為什麼能存東西
首先比如一個128K的存儲晶元,它的每一個bit都要有個地址,對應位置存的東西是導通或不導通,也就是0或1。至於怎麼能通過程序改變導通狀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出廠的時候都導通,將來想讓誰不導通給一個高電壓把那個存儲單元燒壞就好了,這是最早的只能寫入一次的存儲晶元。後來改用MOS管通過改變浮空柵的電荷,可以反復擦寫。
關於單片機怎麼能運行程序
單片機看到的程序就是一堆0和1,指令和參數都是混在一起的,需要單片機自己識別。基本就是讀一個指令,看看指令有幾個參數,再讀出那麼多參數,然後讀下一條指令。單片機都有一個內置的指令集,基本就是匯編語言對應的那幾十個,每種單片機都不太一樣。單片機里邊也有一個小的存儲器,啟動的時候單片機會從內置存儲器的某個地址開始讀指令,從哪個地址開始讀也是焊在單片機里的。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程序開始地址2000H讀出一個位元組10101011,一看是GOTO語句,語法規定後邊跟GOTO的地址,那就再讀出地址比如是2500H,程序就會到2500H讀一個位元組看是什麼指令,一直這樣運行下去。
Ⅳ 數字電路是如何實現可編程的
這個解釋起來比較麻煩,主要涉及管子級,在電路設計時,預留一些可以熔斷的連接,在編程時,選擇熔斷或者不熔斷,從而實現數字邏輯;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如浮柵法,設計器MOS器件特性
Ⅳ 可編程的集成電路 是什麼意思原理是怎樣的
1、可編程的集成電路有很多種,例如單片機,FPGA....。
2、意思是指可以對集成電路編程,獲得我們要求的功能。
Ⅵ 什麼是可編程晶元
在介面晶元中,各硬體單元不是固定接死的,可由用戶在使用中選擇,即通過計算機指令來選擇不同的通道和不同的電路功能,稱為編程式控制制,介面電路的組態(即電路工作狀態)可由計算機指令來控制的介面晶元稱為可編程序介面晶元。
Ⅶ 可編程電源的工作原理
"MAX6870和MAX6871可編程電源具有6個輸入,只要IN3-IN6中任意1個輸入端的電壓超過2.7 V的最 小工作電壓,或者INl上的電壓超過4 V,電路就開始工作。6個輸入都有2種門限電平可供選擇,既可設置為2個都是欠壓檢測狀態,也 可設置為1個是過壓檢測狀態,1個是欠壓檢測狀態(即窗口檢測器)。門限電平可以通過I2C來進行設置,並保存在配置EEPROM中。IN3 -IN6的門限電平范圍為O.5 V~5.5 V,根據選ds18ae0擇的門限電平,步長可以是10mV或20 mV。INl可以檢測的電壓高達13.2 V,因此直接用來檢 測12 V(或稍低)的系統匯流排電壓。第二個輸入IN2用來檢測另一個較高的電壓或負電壓。 MAX6870內部多路復用器將6個檢測器輸入和2個輔助輸入切換到精度為l%的10位ADC。然後由ADC把8個輸入電壓數字化後寫入內部寄 存器,通過I2C介面即可調用存儲器內的值。2個輔助輸入端可以用來改變2個附加輸入的電壓值,例如用於電流感測放大器的輸入電壓 或溫度感測器的輸入電壓等,在電流或溫度高於一定值時,變換輸出狀態。根據對內部EEPROM的編程改變編程邏輯陣列的連接設置,這6個檢測器輸入和4個公用輸入{GPI)決定8個輸出的狀態。同樣,通過把輸 入和輸出進行混接,一些輸出就可以由該器件的其他輸出來控制。每個輸出的延遲可獨立設置並保存在電路內部的EEPROM中。該器件的輸出可設置為內上拉開漏結構或外上拉開漏結構,也可設置為推挽結構,輸出端可在內部直接接到任何被檢測的電源電壓。所 有輸出既可以設為高電平有效,也可設為低電平有效。如上所述,MAX6870的可編程邏輯陣列可以進行很多種連接,可以用輸入、輸出 的不同組合來驅動每個輸出。 MAX6870內部還有1個電荷泵,允許OUTl~OUT4直接外接N溝道開關器件,無需其他電源。該器件還帶2個看門狗定時器,看門狗的超時 和起始延遲可自行設定。看門狗在復位操作後產生一個長時間的起始延遲,以供系統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初始化、存儲器數據的上傳和軟 件的例行測試。人工復位輸入允許測試電路時手動控制所有輸出。MAX6870還有配置寄存器和配置EEPROM。在開發階段中,把要修改的數據寫入配置 寄存器,系統配置就會馬上改變。如果需要保存這些修改,可以隨後再寫入配置EEPROM中。
Ⅷ 電路板是怎麼實現可編程性的呢
單片機,或者叫微控制器。可以搜索"單片機"了解更多。原理和CPU相似,如果有高中的版電學知識,很容易權理解。這個就是通過數字電路進行數字輸入輸出,其實就是輸入輸出高電壓低電壓,還有模擬輸入PWM,模擬輸入。如果DIY印刷電路比較復雜,但是可行。原理和計算機一樣,具體可以搜索門電路了解更多,網上有自製4位計算機的教程。
Ⅸ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輸出介面電路有哪幾種形式各有什麼特點
那種輸出,1/0?
如果是這種一般有繼電器輸出 和可控硅輸出,晶體管輸出三種,前兩種適合高電壓交直流,繼電器的有機械壽命,響應慢10MS左右,可控硅的要快點,晶體管的適合30V下DC 響應快,個別可支持高速脈沖輸出
Ⅹ cpu是不是一種可編程的邏輯電路
Cpu 不光指電腦上用的處理器 一些有運算功能的設備的處理器也叫cpu,不一定都可編程,但都是邏輯電路。個人愚見 不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