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A3955驅動晶元的外接電路及兩相步進電機驅動器原理圖
仔細閱讀3955的datasheet,還有EVM應用指南裡面的說明,關於元件的選取會有相應介紹;
二極體主要考慮耐壓、電流、速度、功耗散熱幾個方面,根據你的應用情況來評估。
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⑵ RS485連接電路圖中DE DI RO RE都是什麼意思
RO 接收器輸出:若A > B 200mV,則為高電平;
若A < B 200mV,則為低電平。
DE:驅動器輸出使能。DE變為高電平時,驅動器輸出Y與Z有效;
當DE為低電平時,驅動器輸出為高阻狀態。
當驅動器輸出有效時,器件被用作線驅動器。而高阻狀態下,
若RE為低電平,則器件被用作線接收器。
RS485自動切換電路:
接收:默認沒有數據時,TX為高電平,三極體導通,RE為低電平使能,RO收數據有效,MAX485為接收態。
發送:發送數據1時,TX為高電平時,三極體導通,DE為低電平,此時收發器處於接收狀態,驅動器就變成了高阻態,也就是發送端與AB斷開了,此時AB之間的電壓就取決於AB的上下拉電阻了,A為高電平、B為低電平,也就成為了邏輯1了。
發送數據0時,TX為低電平,三極體截止,DE為高電平,驅動器使能,此時正好DI是接地的,也就是低電平,驅動器也就會驅動輸出B為1,A為0,也就是所謂的邏輯0了。
理解自收發的作用,關鍵是要理解RE和DE的作用,尤其是DE為0時,驅動器與AB之間就是高阻態,也就是斷開狀態,而且AB都要有上下拉電阻。然後就有了邏輯0-1之間的切換了。
所以很巧妙,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很明顯的bug,也就是只適用於「半雙工」,如果是全雙工,就不行了,因為TX為1時,接收使能,此時從機如果回復數據,那麼也就亂了。
⑶ 兩台驅動器控制一台電機.求電路圖
由於變頻器內部有測量電路,並根據測量值進行電壓與頻率的調整,當變頻器損壞後在負載作用下電機的運行參數起了很大的變化(交流接觸器的動作時間引起),即使能輸出損壞時的參數到備用機中,恐也難適應新的變化。所以個人認為問題中的要求不可行。
⑷ 誰有一個大功率的ZVS驅動器電路圖
???大功率?你想要多大功率,相應的改一改元件就可以了啊?比如換成大功率場館IRFP260,換快恢復,換電容等等
⑸ 伺服驅動器脈沖輸出介面的電路圖
首先這不是伺服驅動器的脈沖輸出埠,這是上位機給驅動器發脈沖輸入埠,用來做位置控制的。它需要多強的信號才能驅動需要結合驅動器說明書的介面電路部分來確定。
⑹ 求高手解讀安川伺服驅動器內部電路,下面是其電路圖,解釋越詳細越好,太感謝了. 你把電路圖發到我郵箱
驅動器內部電路有很復多,要詳細解釋制的話可以出本書了,不過我可以給你講講伺服的電路原理
伺服包括驅動器和電機,是全閉環工作的。它主要有幾部分組成,主電源電路(其它就是個三相整流濾波),副電源電路,給伺服驅動器工作提供低壓電源,安川的有以下幾組:
1: 5V主要電源,供單片機,邊邏輯晶元,放大電路,顯示等。
2: 3.3v伺服運算晶元DSP供電。
3: 12V 伺服風扇供電,運放供電,AD轉換的正電壓。
4: 14V 4組,為驅動光耦供電。
伺服的運算和控制電路,這個太復雜,也是整個伺服的技術核心,在中國沒幾個真真會算的人,所以我也說不清,你必須要很懂單片機才能有所了解。
伺服的驅動電路,包括功率模塊和光耦隔離驅動電路, 有6個光高速光耦是控制功率模塊的,還有一個是用來驅動制動管的。功率模塊的內部其它可是簡單的理解成6個一樣的大功率場管,其中分為三組,兩個一組(上管和下管),b極都是分別來自6個光耦的驅動信號,上管的c極接主電源,e極接下管的c極,同時還接電機(U) 下管的e接主電源的負級,這樣就是一組了,所以三組就形成了電機的三根線 U V W ,沒圖,不好說,我怕說了你也看不懂,你就了解下吧。;
⑺ 第二各圖步進電機驅動器電路說明
其實就是第一個圖的內部圖 是電機的全橋驅動電路,說簡單點就是正反轉
⑻ 步進電機的驅動電路與51單片機的連接電路圖
51單片機的引腳隨處都可以查到,P0、P1、P2隨便選擇一個作為脈沖發送口,在程序開始前定義好就可,驅動器一般都會分配脈沖,看你用的是哪一種,有的驅動器有電流可調檔,也就是相電流細分。
後來隨著Flash rom技術的發展,8004單片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8位單片機之一,其代表型號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廣泛應用於工業測控系統之中。
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機型推出,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佔有大量市場。51單片機是基礎入門的一個單片機,還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單片機一般不具備自編程能力。
(8)驅動器電路圖擴展閱讀:
使用方法:
1.將模擬器插入需模擬的用戶板的CPU插座中,模擬器由用戶板供電;
2.將模擬器的串列電纜和PC機接好,打開用戶板電源;
3.通過KeilC 的IDE開發模擬環境UV2 下載用戶程序進行模擬、調試。
硬體說明:
1、使用用戶板的晶振:模擬器晶振旁有兩組跳線用來切換內部晶振和用戶板晶振,當兩個短路塊位於模擬器晶振一側時,默認使用模擬板上的晶振(11.0592MHz), 當兩個短路塊位於電容一側時,使用用戶板的晶振。
2、為便於調試帶看門狗的用戶板,模擬器的復位端未與用戶板復位端相連;故模擬器的復位按鈕只復位模擬器,不復位用戶板;若要復位用戶板,請使用用戶板復位按鈕。
⑼ 求大神提供個TB6560驅動器的電路原理圖
看手冊第29頁有圖。
http://wenku..com/link?url=-__H8S7B7KmCktq
⑽ 誰能給個IGBT驅動的應用電路圖
1. 驅動器的工作電壓Vp一般為24V。
2. 5V電平輸入信號可直接連接,如信號的高電平Vim高於5V,應在輸入端串連一個電阻Ri和電容Ci,Ri使輸入電流為Ipwm,即Ri=(Vim-Vpwm)/Ipwm)=(Vim-5)/10mA;Ci=470pF。
3. 最高工作頻率與負載和驅動器周圍的環境溫度有關,實驗表明在100℃、100KHz和100n負載的極限情況下驅動器能夠正常工作,但為了長期可靠地工作,還是不要超過參數表的范圍,並在負載重、環境溫度高時適當降低工作頻率。
4. 觸發過流保護動作時的7腳對16腳的電壓。當7腳對16腳(即IGBT的發射極)的電位升高到7.5V時啟動內部的保護機制,在6、16腳間接一個電阻Rn可以降低過流保護的閾值。具體關系是Rn/Vn(KΩ/V)=∞/7.5,220/7,100/6.4,68/6,47/5.6,36/5.1,27/4.7,22/4.3,18/3.9,15/3.6,12/3.2,10/2.8,8.2/2.5。為安全起見,用戶調試時可以先接比預算值稍小的電阻,提高保護靈敏度。
5. 檢測到IGBT集電極的電位高於保護動作閾值後到開始降柵壓的時間。因為各種尖峰干擾的存在,為避免頻繁的保護影響開關電源的正常工作,設立盲區是很有必要的。在5、16腳間接一個電容Cblind可以調大盲區時間,關系為Cblind/Tblind(pF/μS)=0/0.4,47/0.6,68/1.1,100/1.8,150/2.8。一般情況下可設置在2-4μS左右。
6. 初始柵壓開始降低Vdrop到驅動器開始軟關斷IGBT之間的時間。在Tdelay時間內,如果過流信號消失,則驅動器認為這種過流不屬於真正的短路,無需中斷電源的正常工作,從而恢復原來的驅動電平。如果過流信號繼續存在,則將進入軟關斷的進程。在8和16腳間接一個電容Cdelay,可以設定延遲判斷時間Tdelay,在Vp=24V時的關系為Cdelay/Tdelay(pF/μS)=0/1.4,47/2.4,100/4.1,150/5.5,220/7.8。一般情況下可設置在2-4μS左右。
7. 驅動脈沖電壓從Voh-Vdrop降到0電平的時間。在11、16腳接一個電容Csoft,可加大軟關斷時間,在Vp=24V時的關系為Csoft/Tsoft(nF/μS)=0/2.2,2.2/3.5,4.7/4.6,10/7。一般情況下可設置在3-4μS左右。
軟關斷開始後,驅動器封鎖輸入PWM信號,即使PWM信號變成低電平,也不會立即將輸出拉到正常的負電平,而要將軟關斷斷過程進行到底。軟關斷開始的時刻,驅動器的12腳輸出低電平報警信號,一般要接一個光耦PE,將信號傳送給控制電路。
8. 短路故障發生後,驅動器軟關斷IGBT,如果控制電路沒有採取動作,則驅動器再次輸出驅動脈沖的間隔時間。在13、16腳接一個電容Creset,可延長再次啟動的時間,在Vp=24V時的關系為Creset/Trst(nF/mS)=0/1.15,1/2.3,2/3.45,基本線性關系。
應用連接圖
http://www.pwrdriver.com/proct/img/ka101_application.gif
1. 濾波電容Cc、Ce、Cp可用22~47μF電解電容、再各並聯一個1μ以上的CBB電容,耐壓Cc、Ce>=25V,Cp>=35V。
2. 電容Cblind、Creset、Cdrop、Cdelay、Csoft根據具體要求設計。如果主電路是單管電路,PE可以不用,同時應將復位時間Trst調到較大數值,以保護IGBT。
3. Rg=2.2-22Ω。Rg+控制柵極的充電速度,Rg-控制放電速度,可以短路17、18腳只用一個。
4. 隔離反饋二極體Dhv應選用高壓快恢復管,如HER107、FUR1100等。
5. KA101短路保護特性的測試請參見:短路保護功能測試 。
6. 靜態輸出波形的測試請參見:正常輸出波形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