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路板的構造
電路圖,是通過電路元件符號繪制的電子元件連線走向圖,它詳細的描繪了各個元件的連線和走專向,各個引腳屬的說明,和一些檢測數據。(元件符號是國際統一制定的)
PCB圖,是電路板的映射圖紙,它詳細描繪了電路板的走線,元件的位置等。(可以說是電路板的基本結構圖)
電路原理圖,它是電路結構的基本構造圖,它詳細的描繪了電路的大致原理,元件和信號的走向,可以說是簡化了的電路連線結構圖。
B. 什麼是電路圖,PCB圖,電路原理圖
1、電路圖是指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電路圖是人們為研究、工程規劃的需要,用物理電學標准化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各元器件組成及器件關系的原理布局圖。由電路圖可以得知組件間的工作原理,為分析性能、安裝電子、電器產品提供規劃方案。
在設計電路中,工程師可從容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通過調試改進、修復錯誤、直至成功。採用電路模擬軟體進行電路輔助設計、虛擬的電路實驗,可提高工程師工作效率、節約學習時間,使實物圖更直觀。
2、PCB圖:是電路板的映射圖紙,它詳細描繪了電路板的走線,元件的位置等。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
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箔腐蝕掉,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然後將電路中的元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完成電路的連接。
3、電路原理圖:這種圖,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設計、分析電路中。分析電路時,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實際工作時的原理,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工具。
(2)電路板結構圖擴展閱讀:
電路的識別包括正確電路和錯誤電路的判斷,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判斷。錯誤電路包括缺少電路中必有的元件(必有的元件有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不能形成電流通路、電路出現開路或短路。判斷電路的連接通常用電流流向法。
既若電流順序通過每個用電器而不分流,則用電器是串聯;若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前、後分岔,即,通過每個用電器的電流都是總電流的一部分,則這些用電器是並聯。
在判斷電路連接時,通常會出現用一根導線把電路兩點間連接起來的情況,在初中階段可以忽略導線的電阻,所以可以把一根導線連接起來的兩點看成一點,所以有時用「節點」的方法來判斷電路的連接是很方便的。
C. 顯示器電路板圖解
如果用實物圖來分解CRT顯示器會有數不清的機型,各款機型電路布局也不一樣。但它們之間電迴路原理大同小答異。有了這個特點我們就能綜合的看了。拆開顯示器後蓋,那個大的玻璃錐體就是顯像管。市面流行的顯像管主要有二個類型的。一是自匯聚型顯像管。這種顯像管是主流,它有粗管和細管之分。另一類型是索尼的單槍三束彩管,由於電路結構復雜調試精度要求高現在用的很少。下部是主板。沿電源線接入主板的地方是電源部分。顯示器採用的多是二次開關電源,這個部分通常有一個大的電解電容,它就是電源濾波電容,規格基本上都在400uf400v左右,這個電容旁邊會有一塊散熱器,上面就是電源調整管。連接到顯像管高壓嘴的是行輸出變壓器,它所安裝的部分就是行部分。在它旁邊有一個高反壓小容量的電容是行逆程電容。這個部分通過印刷板接入顯像管尾部偏轉線圈的行偏轉電路。從偏轉線圈接入印刷板有塊散熱器的地方是場偏轉電路。顯像管上的那塊電路板是視放電路。靠近面板上裝有微動開關的部分是控制電路。大概的結構就是這樣。
D. 怎樣用電腦製作印製電路板圖和電路原理圖(一)
一、印製電路板圖的墓本製作原則 在電子技術各領域內,無不使用各種電路來完成各回種任務。雖然答電路種類繁多,結構不盡相同,但都是由各種單元電路組合而成。而各種單元電路都是由各種電子元器件彼此聯接起來所構成。能夠把各種電子元器件聯接起來除了用電阻為零的導線聯接組成「飛線」電路之外,再就是當今廣泛採用的通過印製金屬線把電子元器件聯接起來組成的各種印製電路,將印製電路敷貼在它的載體上便構成印製電路板。可見,印製電路板是依照印製電路版圖而製作的。 1.版圖面積大小的設計 設計印製電路板圖,首先是根據電路設計草圖中單元電路的個數、元器件多少、大小、分體機還是整機等諸因素綜合起來決定版面大小和形狀。一般的原則是保證元器件能裝得下。較復雜的電路還要考慮標注字元的空間位置。至於元器件之間的距離也不能設置的太鬆散,這樣會造成印製聯線長,板面增大。這樣既浪費材料,又增加工時。 2.電子元器件的排列設置 電路元器件的總體排列順序,首端通常為輸入端,末端通常為輸出端,或以高頻向低頻電路的順序排列來設置·要充分考慮每個單元電路彼此之間的關聯,所佔地方的大小、上下、左右都要兼顧。要作到心中有數,防止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
E. 如何繪制PCB板圖
1、首先要在電腦上用protel等電路設計軟體先繪制電路原理圖和PCB(元器件封裝圖)。如下圖。
(5)電路板結構圖擴展閱讀:
PCB的分類
根據電路層數分類: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常見的多層板一般為4層板或6層板,復雜的多層板可達幾十層。
PCB板有以下三種主要的劃分類型:
1、單面板(Single-Sided Boards) 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有貼片元件時和導線為同一面,插件器件再另一面)。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這種PCB叫作單面板(Single-sided)。
因為單面板在設計線路上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因為只有一面,布線間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路才使用這類的板子。
2、雙面板(Double-Sided Boards) 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布線,不過要用上兩面的導線,必須要在兩面間有適當的電路連接才行。這種電路間的「橋梁」叫做導孔(via)。導孔是在PCB上,充滿或塗上金屬的小洞,它可以與兩面的導線相連接。
因為雙面板的面積比單面板大了一倍,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它更適合用在比單面板更復雜的電路上。
3、多層板(Multi-Layer Boards) 為了增加可以布線的面積,多層板用上了更多單或雙面的布線板。用一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或二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的印刷線路板,通過定位系統及絕緣粘結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導電圖形按設計要求進行互連的印刷線路板就成為四層、六層印刷電路板了,也稱為多層印刷線路板。
板子的層數並不代表有幾層獨立的布線層,在特殊情況下會加入空層來控制板厚,通常層數都是偶數,並且包含最外側的兩層。大部分的主機板都是4到8層的結構,不過技術上理論可以做到近100層的PCB板。大型的超級計算機大多使用相當多層的主機板,不過因為這類計算機已經可以用許多普通計算機的集群代替,超多層板已經漸漸不被使用了。
因為PCB中的各層都緊密的結合,一般不太容易看出實際數目,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主機板,還是可以看出來。
F. 電路板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線路板一般指電路板。
電路板的名稱有:線路板,PCB板,鋁基板,高頻板,厚銅板,阻抗板,PCB,超薄線路板,超薄電路板,印刷(銅刻蝕技術)電路板等。電路板使電路迷你化、直觀化,對於固定電路的批量生產和優化用電器布局起重要作用。電路板可稱為印刷線路板或印刷電路板,英文名稱為(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一、線路板材質
一般印製板用基板材料可分為兩大類:剛性基板材料和柔性基板材料。一般剛性基板材料的重要品種是覆銅板。它是用增強材料(Reinforeing Material),浸以樹脂膠黏劑,通過烘乾、裁剪、疊合成坯料,然後覆上銅箔,用鋼板作為模具,在熱壓機中經高溫高壓成形加工而製成的。一般的多層板用的半固化片,則是覆銅板在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多為玻璃布浸以樹脂,經乾燥加工而成)。
二、線路板分類
線路板按層數來分的話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線路板三個大的分類。
1、單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線路板。單面板通常製作簡單,造價低,但是缺點是無法應用於太復雜的產品上。
2、雙面板是單面板的延伸,當單層布線不能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時,就要使用雙面板了。雙面都有覆銅有走線,並且可以通過過孔來導通兩層之間的線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網路連接。
3、多層板是指具有三層以上的導電圖形層與其間的絕緣材料以相隔層壓而成,且其間導電圖形按要求互連的印製板。多層線路板是電子信息技術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體積、薄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的產物。
G. 這種電路板的原理圖 就是內部結構或者說使用的方法之類的
中間那兩塊白色的是麵包板,每行的五個點是相連的。記得要買幾條杜邦線來插麵包板。淘寶上很多的。
周圍那些洞的內部連接是怎麼樣的就不知道了。
H. PCB工藝流程圖
電路設計技巧 PCB設計流程 一般PCB基本設計流程如下:前期准備->PCB結構設計->PCB布局->布線->布線優化和絲印->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製版。
第一:前期准備。這包括准備元件庫和原理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塊好的板子,除了要設計好原理之外,還要畫得好。在進行PCB設計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原理圖SCH的元件庫和PCB的元件庫。元件庫可以用peotel自帶的庫,但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最好是自己根據所選器件的標准尺寸資料自己做元件庫。原則上先做PCB的元件庫,再做SCH的元件庫。PCB的元件庫要求較高,它直接影響板子的安裝;SCH的元件庫要求相對比較松,只要注意定義好管腳屬性和與PCB元件的對應關系就行。PS:注意標准庫中的隱藏管腳。之後就是原理圖的設計,做好後就准備開始做PCB設計了。
第二:PCB結構設計。這一步根據已經確定的電路板尺寸和各項機械定位,在PCB設計環境下繪制PCB板面,並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鍵/開關、螺絲孔、裝配孔等等。並充分考慮和確定布線區域和非布線區域(如螺絲孔周圍多大范圍屬於非布線區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說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這時如果前面講到的准備工作都做好的話,就可以在原理圖上生成網路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後在PCB圖上導入網路表(Design->LoadNets)。就看見器件嘩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腳之間還有飛線提示連接。然後就可以對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則進行:
①.按電氣性能合理分區,一般分為:數字電路區(即怕干擾、又產生干擾)、模擬電路區 (怕干擾)、功率驅動區(干擾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電路,應盡量靠近放置,並調整各元器件以保證連線最為簡潔;同時,調整各功能塊間的相對位置使功能塊間的連線最簡潔;
③.對於質量大的元器件應考慮安裝位置和安裝強度;發熱元件應與溫度敏感元件分開放置,必要時還應考慮熱對流措施;
④.I/O驅動器件盡量靠近印刷板的邊、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時鍾產生器(如:晶振或鍾振)要盡量靠近用到該時鍾的器件;
⑥.在每個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腳和地之間,需加一個去耦電容(一般採用高頻性能好的獨石電容);電路板空間較密時,也可在幾個集成電路周圍加一個鉭電容。
⑦.繼電器線圈處要加放電二極體(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需要特別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時,一定要考慮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大小(所佔面積和高度)、元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和生產安裝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時,應該在保證上面原則能夠體現的
前提下,適當修改器件的擺放,使之整齊美觀,如同樣的器件要擺放整齊、方向一致,不能擺得「錯落有致」。這個步驟關繫到板子整體形象和下一步布線的難易程度,所以一點要花大力氣去考慮。布局時,對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線,充分考慮。
I. 電路板的結構是什麼 怎麼導的電
印刷電路板
,有單面、雙面,多層之分。
是銅膜(0.1mm),根據電路要求,畫好線路,並塗上一層防蝕漆,露出不要的銅膜,浸入
三氯化鐵
溶液中,並讓人為攪動溶液。慢慢的露出的銅膜就溶解了,塗了防蝕漆銅膜就保留下來了。將防蝕漆洗去就是印刷電路板。這是手工方法。
工廠規模生產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