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 用硬體模擬電路檢測電壓斜率(直流電壓 變化范圍在0-35V)感激不盡!
如果純模擬,可以試試用微分電路。
不過如果輸出要給DSP的話,那確實還是直接用AD量化,再用DSP算比較合適。
⑵ 高中物理電路那一章,U-I圖就是福安法測電阻圖中斜率是代表內阻嗎誰能把這章的要點,公式,怎麼求講
U-I 曲線圖,得看2個交點:與X軸(即電流表示數 I 軸)的交點和與Y軸(即電壓表示數U軸)的交點所表達的物理意義。
先看與Y軸交點,這個點,橫坐標為零,就是說,電流為零,這個時候,看電路圖可以知道就是滑動變阻器電阻無窮大的時候,此時,滑動變阻器上的電壓就是電源電動勢,所以電壓表的示數自然就是電動勢了。所以與Y軸交點的數值就是電源電動勢。
再看X軸交點,這個點,縱坐標為零,就是說,滑動變阻器電阻為零,這個時候,迴路就只有一個電源內阻,所以電源電動勢E/I ,就是內阻啦,而這個E/I就是U-I 曲線圖中的斜率啦
⑶ 可編程直流電源的斜率是什麼意思
開關電源:採用PWM技術做成的,省電,體積小,重量輕,缺點就是輸出紋波差一點
線性電源:用線性放大原理做的,有工頻變壓器升降壓,這樣就比較耗電,笨重。
至於可編程直流電源,他的主電路有可能是開關電源,也有可能是線性電源,這個可編程只是針對於電壓和電流控制來說的,一般的很多電源都是用電位器來控制電壓和電流的,而可編程電源則是用單片機CPU,ARM等控制的,於是就叫可編程電源了。
⑷ 直線斜率應該表示外電路電阻啊,為什麼這上面是內電阻怎麼推導的
E是電動勢,I短是短路電流,E/I短的比值是內阻,所以斜率的絕對值是內阻的阻值。
⑸ 請教一電壓斜率上升電路
包絡檢測,0-2.5V信號經過二極體後加對地電容即可
⑹ buck電路電感電流斜率問題
電感電流的斜率等於它的端電壓,剛開始工作,電感放電的對象是電壓為0的電容,因此電感端電壓很小,所以電流斜率近似為0 。右邊(?)就是電感的電流量。
電容放電放的是電流,輸出的電流越大,電壓(電場)降低得越快。電容開路不釋放能量,電壓沒有損失。電容未必需要把電場充到最大,一樣可以放電。
電感放電放的是電壓,輸出的電壓越大,電流(磁場)降低得越快。電感短路不釋放能量,電流沒有損失。電感未必需要把磁場勵到最大,一樣可以退磁。
⑺ 電子電路方面的斜率
我頭一次聽過,真的,我不知道你想知道這個是為了什麼?好好努力鑽研吧哥們!你會成功的!
⑻ 畢業設計:數字示波器斜率觸發電路的硬體設計
有沒有數字電流表製作圖 ( 發布人:發布時間:2005-8-22 21:21:37 ) 圖2中的斜率累加器用於補償和修正測溫過程中的非線性,其輸出用於修正減法計數
⑼ 什麼是斜率觸發
電壓加到控制信號上,以改進控制特性,包括消除諧波振盪。
開關電源以其高效率、小體積等優點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近年電流型PWM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相比電壓型PWM,電流型PWM具有更好的電壓調整率和負載調整率,系統的穩定性和動態特性也得到明顯的改善。
與電壓型PWM比較,電流型PWM控制在保留了輸出電壓反饋控制外,又增加了一個電流反饋環節,給環路調試帶來了一定困難。這種困難不僅僅是由雙環反饋帶來的,還要考慮通過電流環引入的諧波干擾。另外,電流采樣信號通常來自於變壓器原邊,有比較大的開關雜訊,特別是對於大功率模塊會對環路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
電流模式變換器工作在占空比大於50%和連續電感電流的條件下,會產生諧波振盪,這種不穩定性與穩壓器的閉環特性無關。既然是獨立於系統環路之外的擾動信號,就可以在保證系統環路穩定並具有一定的系統裕量的前提下,對電流環擾動單獨處理。斜率補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現將其基本的補償原理以及實際工作中使用的幾種典型電路加以分析整理。
1 諧波振盪產生的原因
在t0時刻,開關管導通,使電感電流以斜率m1上升,該斜率是輸入電壓除以變壓器原邊電感的函數。t1時刻,電流取樣輸入達到由控制電壓建立的門限,開關管關斷,電流以斜率m2下降,直到下一個振盪周期開始。如果此時有一個擾動加到控制電壓上,產生一個小的 ,就會出現不穩定情況。在一個固定的振盪周期內,電流衰減時間減少,最小電流在開關接通時刻(t2)上升了 。接下來電感最小電流在會下一個周期(t3)減小至 。在每一個後續周期,該擾動被m2m1相乘,在開關接通時交替增加和減小電感電流,要經過幾個振盪周期電感電流減為零,使過程重新開始。由圖示可知 ,如果m2/m1大於1,變換器將不能穩定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采樣電流上升斜坡斜率較小,擾動信號同樣會疊加上去,如果擾動尖峰過大,疊加之後的信號就會使PWM控制器內電流比較器誤觸發而翻轉。
2 消除振盪的斜率補償原理
2.1 調整控制電壓斜率
當電感電流連續,其占空比小於50%時,由擾動引起的初始電流誤差 會在隨後的幾個周期內自動的恢復,以達到真正的電流工作模式。
但是,在電感電流的占空比大於50%,其初始的誤差 在後來的周期內沒有減小反而加大了。其根本原因在於,當電感電流的占空比大於50%時,其電流衰減斜率m2與電流上升斜坡斜率m1之比大於1,這一點在上一部分已經闡述過了。所以,當有擾動進入時,引起的振盪不能自動收斂。
解決辦法是要調整m2與m1的比值,既然正常的采樣電流是固定的,只有通過外加的補償來改變m1與m2的斜率,以達到m2/m1<1的目的。這樣,就得到了兩種斜率補償的方法。第一種是通過補償改變上升斜坡的斜率。
在控制電壓上增加一個與脈寬調制時鍾同步的斜坡,可以在後續的周期將 擾動減小到零。由 ,補償的斜坡斜率為m,則擾動衰減規律為 。那麼,在電感電流的占空比為100%的情況下,可得所需補償斜坡的最小斜率為 。這就是我們用來選擇補償斜坡的基本條件。
2.2 加大采樣電流斜坡斜率
當采樣電流上升沿的斜率比較小,那麼雜訊信號疊加在該斜坡上時,就很容易引起電流尖峰瞬間超出控制電壓而引起誤觸發產生振盪。為了獲得穩定的工作,引入一個穩定的補償斜面,加大采樣電流斜坡的斜率,這樣就能夠對相同條件下的擾動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這種方法實際上也就是增加了上升沿的斜率,有效的控制了m2與m1的比值。
3 斜率補償的外圍電路設計
用的電流補償方式有如下幾種:
一種是在控制晶元的振盪腳(UC384X的4腳)和電流采樣腳(UC384X的3腳)間直接加一個pF級的電容,這種補償方式相當於給第3腳增加了一個自舉信號,即振盪腳的振盪信號通過電容C3給3腳充放電,第二種是電阻式斜率補償。
⑽ 放大電路是怎麼實現電壓電流斜率的變化的
改變放大電路的反饋電阻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