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in7為什麼讀不了硬碟盒
Windows 7操作系統,讀不了硬碟盒,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具體解決方法如下:
1、電腦與帶硬碟盒的移動設備的連接線有問題,用戶可更換一根質量較好的移動硬碟連接線再試,能使用原廠數據連接線則更好。
2、USB埠供電不足,導致讀不了硬碟盒,無法進入移動硬碟盤符。這種情況,用戶可更換一根帶有單獨供電埠的雙頭移動硬碟連接線再試。
【示例截圖】
3、移動硬碟盒的電路板上有某個元器件已損壞。一般來說,電腦用戶無法修復。如用戶確定是這種情況,建議找電腦售後維修部門或電腦城(電腦專業維修點),進行移動硬碟盒的維修或更換。
『貳』 磁碟陣列櫃的設計挑戰
由於磁碟驅動器的技術以及傳輸介面的技術不斷的發展,磁碟陣列系統的設計隨時都面臨新的挑戰,以便符合與日俱增的要求。一個優質的磁碟陣列櫃,必須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到其規格必須符合更大容量、更高轉速磁碟驅動器的需求,提供:
穩定、高容量、容錯的電源供應系統
可靠、高性能、容錯的冷卻系統
能夠克服震動的機械結構
支持SCA2熱抽換接頭之被動背板
一體成型、無主動組件之磁碟載盒
數組櫃環境監控與警示功能
直接熱抽換且方便的維護操作功能
最佳的空間利用 1,磁碟驅動器以剛性方式固定於磁碟驅動器載盒〈不使用任何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會變成震動的放大器,讓磁碟驅動器震得更厲害。剛性方式固定,可以透過經由模態分析〈Model Analysis〉設計之陣列櫃,避開自然共振頻率〈Natural Resonance Frequency〉以及強迫共振頻率〈Forced Resonance Frequency〉,將系統震動降至最低,得到最佳性能,不會因震動造成磁頭偏移而需重新尋軌定位 (re-seek)。
2,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為一體成型之剛性合金製造,且緊密穩固地固定在機箱內。如果是以卡榫或螺絲方式接合,其防震效果可想而知,非常不理想。 磁碟驅動器馬達啟動時,需要很大的啟動電流〈約2A〉,約為平常讀寫時〈約0.66A〉的3倍;磁碟驅動器在SEEK時,需要很大的瞬間電流〈約2.1A〉,約為讀寫時〈約0.66A〉之3倍。因此,電源供應系統必須能提供足夠、穩定之瞬間電流,否則會造成磁碟驅動器無法啟動,甚至造成數據寫入錯誤〈此為導致RAID磁碟驅動器被RAID控制器判定為Down,但磁碟驅動器送回原廠測試卻無故障之原因〉。當磁碟驅動器轉速越來越快,SEEK速度也越來越快時,電源供應器必須提供足夠的容量,以因應將來擴充的需求。
具備容錯,熱抽換、負載分享之雙電源供應器,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如果電源供應器發生故障,要能不必下螺絲就能熱抽換電源供應〈使用螺絲起子解螺絲會造成震動及搖擺,會損害工作中之磁碟驅動器〉。
有了雙電源供應器,更要具備兩組電源輸入,一個接到市電,一個接到UPS。如此,無論突然斷電,或UPS故障,都不會造成RAID當機。
好的電源供應系統,還須具備交流電壓與頻率自動選擇及調整,以適用不同電壓及頻率,更重要的是,要能克服電壓及頻率不穩之狀況。在用電尖峰時段,市電電壓可能降到100伏特以下,而在非用電尖峰時段,市電電壓可能升到120伏特以上,因此電源供應系統必須能夠容忍這些電壓變化,提供磁碟驅動器穩定的電壓和電流,否則可能造成磁碟驅動器故障,甚至數據寫入錯誤。磁碟陣列櫃的電源供應系統,最好能夠提供從85到260伏特無段自動調整,如此,無論插到哪種插座,市電品質如何變化,都不會影響磁碟陣列的功能。 在許多案例中,我們發現冷卻系統設計不完善的磁碟陣列櫃,只能裝設7200轉的磁碟驅動器,若使用10,000轉的磁碟驅動器,系統就會過熱。Seagate已經推出15,0000轉的磁碟驅動器了,如何挑選一個具備可靠、高性能、容錯之冷卻系統的磁碟陣列櫃,就更顯得重要了。
一般磁碟陣列櫃之設計,在每個磁碟驅動器載具上加裝小風扇,整個系統再裝數個大風扇,用邊吸邊吹的方式散熱,不但散熱效果不好,而且是產生磁碟驅動器故障的潛在因素:它帶來的危害有以下這些:
產生大量氣流將粉塵吹入系統,污染磁碟驅動器及風扇本身造成故障。
採用一般PC用小風扇,且數量多〈轉動機械零件越多,故障機率越高〉,系統可靠度因而巨幅降低?/li>
一旦有一個小風扇故障,相關磁碟驅動器便無法獲得足夠散熱而故障。
一個優質磁碟陣列櫃之冷卻系統的設計,必須完全符合熱力學理論之全方位冷卻:熱傳導、熱對流及熱輻射之三相散熱方式,才能更有效率、可靠度更高:
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採用黑色、高導熱系數之金屬〈如鋁合金〉,並與載盒緊密接觸固定,如此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將磁碟驅動器之熱能傳導至整個載盒,然後以最大輻射面積與最佳輻射顏色〈黑色〉,將熱能輻射至機體內空氣中,再以中央系統渦輪抽風機將熱空氣以對流方式排出
磁碟驅動器載盒不能使用風扇,及其它任何主動組件,以免本身故障而損及磁碟驅動器
系統採用中央抽風排熱設計,須使用兩個以上之工業用渦輪抽風機〈不可用一般PC用風扇〉,以提高可靠度與排熱效率。由於工業用渦輪抽風機本身可以防止軸承被粉塵污染,且抽氣效率極高,可將機體內熱空氣抽出,並在機體內產生很大的相對低壓,冷空氣便可由經過精密設計之對流孔,均勻地進入機體內,達到最佳對流散熱效果。
中央系統渦輪抽風機必須具備熱抽換功能,且能夠自動溫控轉速,以達到最佳之排熱性能與能源使用效率只需一部渦輪抽風機就足以維持系統散熱之最低限度。工業用渦輪抽風機之出氣口面積只有一般PC用風扇1/10,因此即使有任何風扇因故停止運轉,也不致影響整個系統之熱對流結構。 由於磁碟陣列的特性,當存取陣列中的數據時,陣列中所有的磁碟驅動器的磁頭,都幾乎在同時,往同一個方向SEEK,又幾乎同時在相同的位置煞車,其慣性動量非常之大。因此造成很大的震動問題。如果磁碟陣列櫃的機械結構不能克服這些震動問題,輕則造成Re-Seek,嚴重的話,會導致碟面受損,數據遺失。
一個好的磁碟陣列櫃的機械結構設計,必須克服上述震動問題:
磁碟驅動器以剛性方式固定於磁碟驅動器載盒〈不使用任何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塑料或其它韌性支柱會變成震動的放大器,讓磁碟驅動器震得更厲害。剛性方式固定,可以透過經由模態分析〈ModelAnalysis〉設計之陣列櫃,避開自然共振頻率〈NaturalResonanceFrequency〉以及強迫共振頻率〈ForcedResonanceFrequency〉,將系統震動降至最低,得到最佳性能,不會因震動造成磁頭偏移而需重新尋軌定位(re-seek)。
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為一體成型之剛性合金製造,且緊密穩固地固定在機箱內。如果是以卡榫或螺絲方式接合,其防震效果可想而知,非常不理想。 前面提到,磁碟陣列系統最重要的是可靠度,因此所有具備主動組件〈包含電子組件和機械組件〉都必須安裝在可熱抽換的模塊上,以便發生故障時可以隨時更換。一般來說,被動組件是不會壞的,除非暴力相向。
磁碟陣列櫃中,除了背板〈Backplane〉之外,其它所有模塊都可以是可熱抽換的。因此,背板上不可以有任何主動組件,以免有任一組件發生故障,必須停機更換,而且,一般來說,使用者是無法自行更換背板的。
磁碟陣列櫃背板的另一個重要規格,是必須使用SCA2接頭,以支持熱抽換〈Hot-Swap〉。我們都知道,把磁碟驅動器從系統中拔出或插入,會造成很大的突波訊號,可能影響正在工作的Bus,甚至損壞磁碟驅動器介面組件,因此必須要有特殊的設計,來降低並防止突波可能造成的損害。
SCA2接頭的設計,是採用長、中、短等不同長度的接腳,將前期電源和地線、主電源、匯流排信號線等,依照先後順序接觸〈插入時〉或分離〈拔出時〉,如此可以將磁碟驅動器線路緩慢充電,將其電位提升以降低其與匯流排間之電位差,以減低突波訊號,保護電子介面組件以及避免干擾工作中的匯流排。 在實際的案例中,常發現用戶把磁碟載盒送修,因為磁碟載盒蜂鳴器一直叫、風扇卡住不轉了...,當然,磁碟驅動器也可能因此而毀了〈因為風扇不轉而造成磁碟驅動器過熱,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就是磁碟載盒設計不良所造成的。
一個好的磁碟載盒設計,必須沒有使用任何可動機械或主動電子組件,亦即,不要有小風扇,也不要任何控制線路。如此,磁碟載盒本身就是金剛不壞之身,不會造成故障,更不會成為磁碟驅動器殺手。
同時,磁碟驅動器的固定方式,也是一門學問。除了前述要將磁碟驅動器直接且緊密地固定在磁碟載盒上,以達到熱傳導散熱之外,磁碟驅動器最好是倒掛式固定。如果採取一般正面式固定,則磁碟驅動器所產生的熱,傳導至磁碟載盒之後,又輻射出來產生熱空氣,再往上升,剛好用來烤磁碟驅動器的線路板和組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會加速組件的老化。如果採取倒掛式固定,則傳導到磁碟載盒的熱,會輻射到磁碟驅動器上部空間,由對流氣流帶走,不會烘烤到磁碟驅動器線路組件。
為求達到最佳熱輻射散熱效果,磁碟驅動器載盒之表面,最好漆上黑色,因為黑色是最容易吸收熱能,也是最容易輻射出熱能的顏色。磁碟驅動器載盒的材質,必須具備高導熱系數的特性,如鋁合金辨識理想的材料,導熱系數高,加工也方便。
而如前述,磁碟驅動器載盒必須是一體成型的剛性金屬合金製造,以達到最佳震動克服性能。我們非常不建議採用組合式磁碟載盒,一般這些組合式磁碟載盒,都是由一個架子和一個盒子組成;架子上有風扇和熱抽換控制電路,固定在機殼上,再接Cable;磁碟驅動器則裝在盒子,透過轉接接頭連到架子上。如此,不但造成前述震動問題,而且一旦架子的風扇或電子組件故障,就必須停機更換。 磁碟陣列櫃中所有主動組件或機械組件,以及內部環境溫度,都必須能夠監控且有適當的警示和通報功能:
陣列控制器必須能支持S.M.A.R.T.,以便預測可能發生的磁碟驅動器故障。妥善利用S.M.A.R.T.功能,能夠預先准備好備用磁碟驅動器,以便在第一時間把不穩的磁碟驅動器更換掉,如此可以把風險系數降至最低。
環境狀態監控器必須能隨時監視機櫃內部溫度,以及控制排設裝置轉速,以達到最佳冷卻及能源利用效率。
電源供應器的輸入與輸出,也必須隨時監控。同時異常狀況必須以兩種以上方式通報,至少包含在數組櫃本身的聲音與視覺燈光警示,以及遠程通報。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環境監視控制器本身也是主動組件,也可能發生故障,因此,磁碟陣列櫃的環境監控器,必須能夠支持熱抽換功能。 在磁碟陣列櫃中,所有可能發生故障的組件,包括主動電子組件、可動機械組件,都必須能夠支持熱抽換功能。不能抽換的組件,就必須是不會故障的被動組件。
具備可熱抽換功能,大家都知道,但是,要如何才能更方便、更安全地作熱抽換,可是一門學問。一個提供方便維護、安全熱抽換的磁碟陣列櫃,至少需具備以下功能:
所有可熱抽換的組件,都必須能由外部直接抽換,而不必先移除其它組件,如此才不會造成任何風險。試想,如果一個風扇壞了,你得先把一個電源供應器移除,才能抽換壞的風扇,你必須保證剩下那個電源供應器不會出問題,否則,你就掛了。
所有的熱抽換動作,都不需要將手或工具伸進機體內部,去拆解螺絲或拔接頭。把工具伸進機體內,可能誤觸線路造成短路,整個系統可能因此損壞或當機;把手伸入機體內,可能會觸電,人一觸電,反應是無法預期和控制的,可能會把整個磁碟陣列櫃甩到五公尺遠。
所有的熱抽換動作,都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在操作中的系統上使用工具是非常危險的,用力轉螺絲會造成機體搖動,磁碟驅動器會受損;金屬工具也可能會造成短路。
所有可熱抽換的組件,都不可使用螺絲固定,因為如果不小心,螺絲很可能會掉進機體內,造成短路。如果一定要用螺絲,也要使用具有卡榫的螺絲,在解下後仍然能夠安全地卡在組件上,不會有脫落的危險。 在機架式系統中,空間的利用以及散熱氣流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樣可容納七台磁碟驅動器,一個只要佔3U空間的磁碟陣列櫃,當然比一個要佔6U空間的磁碟陣列櫃要來得有效率。
要能達到最佳化的空間利用,除了磁碟陣列櫃的體積要小之外,散熱氣流的需求也是決定性因素。一個只應用到單向對流散熱方式的磁碟陣列櫃,需要很大的氣流需求才能達到散熱效果,因此即使體積小,也不能在一個機架中裝設太多磁碟陣列櫃,否則散熱氣流就會不夠。
如果磁碟陣列櫃採用高效率的三相散熱〈熱傳導、熱輻射、熱對流〉系統,就只需要小量的氣流,便足以發揮散熱效果,因此可以在機架中高密度地裝置磁碟陣列櫃,大大地提高空間使用效率,當然也大大地降低了成本。這對大型企業、ISP、以及主機代管業者來說,是非常有經濟效益的規格。
『叄』 磁碟陣列和存儲和擴展櫃分別都是什麼 還有部分陣列有主機頭 主機頭是什麼主機頭的工作原理大概是什麼
存儲就可以理解為磁碟陣列,擴展櫃和擴展盤籠是為了擴展存儲用的,也就是可以存放更多的硬碟,主機頭一般是用於管理磁碟陣列的,也就是盤櫃都接到主機頭上,然後主機通過機頭訪問存儲,還有不理解的可以追問交流
『肆』 請問這硬碟盒的亮燈代表什麼意思,是哪裡出問題了
硬碟燈常亮表示硬碟在讀寫數據,這時最好先別操作電腦,等硬碟緩解下來後指示燈變為一閃一閃的時候再操作,如果長期間常亮可以重啟電腦或重裝系統試試,如果還是不行,可能就是硬碟已經損壞,建議更換硬。
『伍』 移動硬碟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
以下是我為你找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移動硬碟主要由外殼、電路板(控制晶元、數據和電源介面)和硬碟三大部分組成。
一、電路板(控制晶元、數據和電源介面)
1、數據介面:目前移動硬碟常見的數據介面是USB和IEEE1394兩種。USB是目前移動硬碟盒的主流介面方式,也是目前幾乎所電腦都有的介面。目前都是USB2.0標准並兼容USB1.1。
USB是目前移動硬碟盒的主流介面方式,它有兩種標准:一種是USB1.1介面,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只有12Mbps,一種是USB2.0介面,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達480Mbps(60MB/s),兼容USB1.1。目前USB1.1介面移動硬碟盒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USB2.0介面一統天下。
IEEE1394介面又稱Firewire介面(俗稱「火線」)。1394標准又分1394a和1394b。一般所說的1394通常指1394a標准介面,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50MB/s);1394b介面的傳輸速率理論上最少可達到800Mbps(100MB/s)。目前IEEE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基本上是IEEE1394a標準的,在中國大陸市場多數以蘋果機上使用。
選擇USB2.0介面的而更具優勢,理由很簡單首先,USB2.0介面是主流,非常普及,倘若購置1394介面的,如果碰到和沒有1394介面的電腦進行數據對拷時就非常尷尬了;其次價格有優勢,便宜的只要幾十元,最好的二百多元,而1394介面的便宜的也要 兩百以上;再次,USB2.0介面的挑選餘地大,品牌眾多。
2、控制晶元:對於移動硬碟而言,主控制晶元在很大程度決定最終傳輸穩定性與速度。目前控制晶元主要分高、中、低三個檔次。
高端控制晶元: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press ISD300A1(原為ISD公司後被C ypress公司收購)、日本NEC公司出品的NECμPD720133。特點:產量小,價格貴,很少買得到。中端控制晶元:台灣旺玖科技(Prolific)公司出品的PL2507(性能非常不錯,合理的價格,高端的速度)、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7C68300B(低功耗高速度,可以算是由原ISD公司的經典產品ISD300A控制晶元二次開發得來)、揚智科技 ALi M5621(台灣)、世紀民生 Myson CS8818G(台灣)、創惟科技 GL811E(台灣)。特點:性能穩定,價格適中。低端控制晶元:揚智科技 ALi M5642(台灣)、創惟科技 GL811(台灣)、特點:穩定性和數據傳輸性能相對比較差,但價格低廉,低端組裝的硬碟盒一般都選擇這類控制晶元,(可惜的是現在揚智科技已經倒閉,所以市面上的ALi晶元組再難有品質的保證)。在nForce晶元組和VIA晶元組的主板上會有不兼容問題;二是在大數據流寫入的情況下,經常會報「寫入延緩出錯」,硬碟在寫入過程中和主機斷開,主機找不到原來的盤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遜於其他晶元。而Ali 5642晶元據說用在某些高速盤上會不兼容。市場上中低端移動硬碟盒基本都採用ALi M5621晶元,產品性能不錯,兼容性較好。而廉價的移動硬碟盒則採用價格相對較低的GL811晶元,性能上的缺陷加上粗劣的做工,此類產品問題較多。
目前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15-25MB/s,寫入速度約為8-15MB/s。如果我們以10MB/s的寫入速度拷貝一部4GB的DVD電影到移動硬碟的話,需耗費時間約為6分40秒;如果以20MB/s的讀取速度從移動硬碟中拷貝一部4GB的DVD電影到電腦主機硬碟的話,需要時間約為3分20秒。常見的2.5英寸筆記本硬碟品牌有日立、希捷、西部數據、三星等,他們之間的速度差異相對來說不是太明顯,但有款城市駱駝的移動硬碟的讀寫速度達到了驚人的31MB/S,說明採用高端的晶元組。
3、供電:有不少劣質台式電腦主板的機箱前置USB埠容易出現供電不足情況,這樣就會造成移動硬碟無法被Windows系統正常發現的故障。在供電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給移動硬碟進行獨立供電。一般情況下,一個usb介面供電已經足夠。但是有可能會遇到需要同時接兩個介面的情況,因此大部分移動硬碟都設計了DC-IN直流電插口以解決這個問題。
二、硬碟
現在的移動主要採用筆記本硬碟做為存儲介質。我們來看看衡量硬碟的幾個標准:
厚度:但是筆記本電腦硬碟有個台式機硬碟沒有的參數,就是厚度,標準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9.5mm的硬碟是為超輕超薄機型設計的,12.5mm的硬碟主要用於厚度較大光軟互換和全內置機型,至於17.5mm的硬碟是以前單碟容量較小時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機型採用了。
轉數: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最快的是5400轉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號只有4200轉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現在台式機最慢的5400轉512K Cache硬碟比較起來也相差甚遠,由於筆記本電腦硬碟採用的是2.5英寸碟片,即使轉速相同時,外圈的線速度也無法和3.5英寸碟片的台式機硬碟相比,筆記本電腦硬碟現在已經是筆記本電腦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頸。
介面類型:筆記本電腦硬碟一般採用3種形式和主板相連:用硬碟針腳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用特殊的硬碟線和主板相連,或者採用轉介面和主板上的插座連接。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是取決於廠家的設計。
早期的筆記本的介面採用的主要是UltraATA/DMA 33,然而筆記本硬碟轉速以及容量的提高使得它成為一個阻礙本本電腦速度的瓶頸。為此正如台式機的發展趨勢, Ultra ATA/DMA 66/100/133也被運用到了筆記本硬碟上。目前使用的是Ultra ATA100,E-IDE介面的產品在提供了高達100MB/s最大傳輸率的同時還將CPU從數據流中解放了出來。
現在SATA串口技術已在廣泛使用在了台式機的硬碟中,目前在筆記本硬碟中也開始廣泛應用Serial ATA介面技術,採用該介面僅以四隻針腳便能完成所有工作。該技術重要之處在於可使介面驅動電路體積變得更加簡潔,高達150Mb/s的傳輸速度使廠商能更容易地製造出對處理器依賴性更小的微型高速筆記本硬碟。
容量及採用技術:由於應用程序越來越龐大,硬碟容量也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對於筆記本電腦的硬碟來說,不但要求其容量大,還要求其體積小。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普遍採用了磁阻磁頭(MR)技術或擴展磁阻磁頭(MRX)技術,MR磁頭以極高的密度記錄數據,從而增加了磁碟容量、提高數據吞吐率,同時還能減少磁頭數目和磁碟空間,提高磁碟的可靠性和抗干擾、震動性能。它還採用了諸如增強型自適應電池壽命擴展器、PRML數字通道、新型平滑磁頭載入/卸載等高新技術。
目前的移動硬碟由筆記本硬碟+硬碟盒和台式機硬碟+硬碟盒兩種,而市面上筆記本硬碟有2.5英寸,3.5英寸和微盤三種規格,而2.5英寸的產品由於兼具大容量、輕便靈活、可靠性高等特點,成為市場上的絕對主流。其中希捷、邁拓和西部數據三大硬碟廠商依然保持著高關注度,在品牌格局方面依然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
三、硬碟盒與抗震
目前常見的移動硬碟盒用料一般有塑料、 鋁以及鋁鎂合金三種,這些材質的區別不光表現在移動硬碟盒的重量上,散熱性能也表現不同。價格低廉的移動硬碟盒一般採用的是塑料材料,散熱效果較差。 用這樣的產品短時間內使用硬碟還表現正常,但如果長時間的連續工作, 由於塑料硬碟盒的散熱性能較差,導致硬碟產生的熱量難以散盡,淤積於硬碟盒之中, 溫度直線上升,嚴重時會使硬碟停滯、數據損壞,甚至是死機。 而目前品牌大廠及正規廠商的移動硬碟盒大都採用鋁質材料,甚至是鋁鎂合金的材質, 它們極大減輕了硬碟盒的質量,而且作為熱的良導體,它們具有較佳的散熱效果, 可以使你的硬碟更長時間、更加穩定地工作。
硬碟盒與硬碟之間的防震觸點
另外一個跟材質相關的是硬碟盒的抗震性能。 由於震動是硬碟的大忌,輕則數據丟失,重則造成磁軌損壞, 而移動硬碟盒的設計就是在於便攜性,因此硬碟盒的抗震設計是關鍵。從這一點而言, 那些輕薄型、小巧玲瓏的傢伙反而不具有優勢。
移動硬碟盒的設計,一款移動硬碟盒是否使用方便,設計是關鍵,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散熱孔:如果移動硬碟盒的殼體不是熱的良導體, 其上應遍布散熱孔,以幫助硬碟散熱。不過對於2.5英寸硬碟,由於本身發熱就控製得比較好, 這方面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防塵設計:在移動硬碟盒的殼體上安裝密封圈以減少灰塵的入侵,當然,前提是殼體散熱良好。
防滑設計:在移動硬碟盒的殼體設計上防滑的花紋,或安裝防滑塑料墊等等,以增大殼體的磨擦,防止硬碟盒無意中從手中脫落。
防震設計:好的硬碟盒,在內部、表面,尤其是易於磕碰的邊角都應該覆蓋有彈性材質,或者處理圓角,以減少外來沖擊對硬碟的影響。通常,防滑材料也起到抗沖擊緩沖墊的雙重作用。
硬碟指示燈:在殼體上留有硬碟信號燈,當硬碟有數據讀取或存儲的時候指示燈會閃動,以提醒用戶注意。另外,指示燈應該位於便於看到的位置。有些設計簡單的產品要麼沒有指示燈,要麼指示燈在電路板上的位置不理想,理介面太近,視線容易被擋住。
其實,對於硬碟盒設計的直觀感受, 可以參考市售的名牌成品的一些設計。如圖1就是愛國者移動存儲王, 它的外殼設計就非常典型:邊角全部是流線型,抗沖擊能力強;正面、側面都有防滑條的設計, 便於攜帶和手持;指示燈位於正面,便於閱讀。
除了硬碟盒的材質外,組裝與原裝也是消費者需要考慮的。當然,最好是使用原裝的移動硬碟,這樣對你的數據會有保證,因為組裝的經常會有燒毀或者線路接觸不好的問題,會給你的使用造成很多麻煩,尤其是數據丟失以後就麻煩了,如果使用原裝的話,會有生產廠家的技術給你做後盾,並且副送各種配套軟體使你放心使用。這里不的不提的是市面上有不少所謂的「品牌」移動硬碟其實是由經銷商自己組裝的,也就是說,廠商提供給經銷商的只是移動硬碟盒,經銷商拿到盒子後再把硬碟裝進去。這種「品牌」移動硬碟的品質是無法得到保證的,水貨硬碟甚至返修硬碟很有可能就被奸商裝進移動硬碟盒裡賣給了不知情的消費者。
『陸』 我想知道移動硬碟盒的工作原理
就是普通硬碟通過USB介面來訪問而已,關鍵在於USB訪問的相關驅動,這都是標准介面。
『柒』 移動硬碟盒電腦檢測不到。。
1、你的這個USB移動硬碟有外接電源嗎?沒有的話,多半是供電不足。那些燈不停地閃是正常的。我的40G這會兒也在不停的閃。
2、你換一個USB的連線試試。
確定驅動和移動硬碟本身沒有問題的話,你可以插個U盤在你新配的電腦上,如果也不能用的話,就要檢查下USB線有插錯沒,如果也沒有插錯的話就要看看你主板的南橋了
移動硬碟故障的幾種原因分析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
1、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窗口,並且在 「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地址了。
2、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這時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議使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3、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計算機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計算機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持USB 2.0標准。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准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4、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計算機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統不支持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操作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站點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5、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用戶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序之後,可以從設備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標,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移動硬碟圖標,並且點擊彈出窗口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數據傳輸和Int 13單元四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默認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雖然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6 最常見的是 硬碟盒子內的電路板壞了
換個硬碟盒就ok了
不知道你用的什麼軟體,不過一般都是可以單個文件或文件夾烤出的,
所以你可以把文件拷到不同的盤符的分區裡面
除非你是一個單一文件達到300G
我建議你既然用軟體能看到文件,電腦看不到,先用diskgenius搜索丟失分區功能重建分區表,
有可能直接恢復文件
『捌』 移動硬碟盒的原理是不是就是一個SATA轉USB的模塊
基本是的
『玖』 硬碟盒的開關怎麼去掉
硬碟盒如果自帶開關的話,是為了硬碟保持USB連接電腦的情況下不用來回插拔。也就是說暫時不用硬碟盒時候,電腦刪除硬碟後關閉開關。下次要用的話,直接打開開關電腦就可以重新使用移動硬碟了。
『拾』 移動硬碟盒維修有哪些技巧
一、系統無法正確檢測到移動硬碟
將移動硬碟正確的插入電腦的USB介面,聽到硬碟發出的響聲,硬碟上指示燈不停的閃爍,系統能正常的檢測到使用了USB設備,但是在我的電腦中無法看到移動硬碟的圖標。這種情況說明移動硬碟並沒有損壞。將移動硬碟換到別一台機器上,能夠正常使用。根據這種情況,判斷是USB供電不足引起的,於是將移動硬碟的PS/2供電介面與USB介面同時插入,試用後移動硬碟一切正常,問題解決。
二、在NFORCE主板上使用移動硬碟在進行讀寫操作時頻繁出錯
winDOWSXP中自帶USB2.0驅動在實際使用中卻與NFORCE2主板存在兼容性問題,其故障表現為從USB2.0設備上拷貝大容量文件時報錯,並且移動盤符消失,解決的方法是首先安裝微軟的SP補丁,然後再安裝nForce2晶元組驅動程序,最後再下載並安裝廠家最新版的USB2.0驅動程序。
三、移動硬碟電路板或固件損壞
由於移動硬碟是機械式原理,非固態的晶體原理,出現故障的幾率比較大,如外接資料電源電壓不足,電路板質量問題都容易出現損壞。被損壞後,硬碟指示燈,馬達都會運轉,硬碟自身定位信息,驅動模塊等固件出現丟失損壞,使得無法讀出硬碟,無法被識別,多數是能聽到聲音而找不到硬碟,這種情況如果有重要資料恢復,建議找專業的資料恢復中心進行維修。
四、移動硬碟壞道
硬碟使用時間過長,或者長期間非常短接,經常斷電,會使得硬碟容易出現壞道,導致識別慢,讀寫慢,甚至是藍屏。壞道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對於邏輯壞道,我們可以用工具修復,對於物理壞道,我們應採用隔離的辦法,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失,防止壞道進一步擴散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