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FM調頻發射電路的工作原理
從左到右順序:第一個9018是射頻振盪,按參數頻率在88-108M之間,話筒採集的聲音內通過第一級9018的BE結電容容進行頻率調制,中間的1000pF電容為振盪級退耦,不可省略。第一級信號能過33pF電容送入第二級9018做選頻放大,第二級工作在甲類,微調第二級7T的線圈與發射信號諧振可得最好效果。最後33pF電容接入天線發射。但最好33pF接在7T線圈的第三圈抽頭處,以阻抗匹配。
㈡ 自激振盪電路怎麼發射電磁波
LC震盪,當三極體導通時電流通過L電感線圈向C充電,當三極體截止時,C又向L充電,從而形成正弦波電流,電流作周期變化從而產生磁場。
㈢ 請問如何用電蚊拍振盪電路改做調頻發射器詳細些!
電蚊拍電路的內部震盪電路的頻率只有幾個K,而做調頻發射電路的話,要用1M的左右的頻率,如果說,想用改變電蚊拍電路的反饋,從而達到頻率提升的話,也是不可以的,因為裡面的三極體一般為8550或8050,從管子本身角度說,都是功率管,不如用9018高頻放大管,接成震盪電路形式就可以實現調頻段的發射了~~~
㈣ 振盪電路的技術應用
正弦波振盪器在量測、自動控制、無線電通訊及遙控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調整放大器時,我們用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和生一個頻率和振幅均可以調整的正弦信號,作為放大器的輸入電壓,以便觀察放大器輸出電壓的波形有沒有失真,並且量測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和頻率特性。這種正弦信號發生器就是一個正弦波振盪器。它在各種放大電路的調整測試中是一種基本的實驗儀器。在無線電的發送和接收機中,經常用高頻正弦信號作為音頻信號的載波,對信號進行調制變換,以便於進行遠距離的傳輸。高頻振盪還可以直接作為加工的能源,例如焊接半導體器件引腳時使用的超聲波壓焊機,就是利用60KHz左右的正弦波(即超聲波)作為焊接的能源。
那麼一個正弦波振盪器為什麼能夠自己產生一個正弦波的振盪呢?它產生的正弦振盪又怎麼能夠滿足我們所提出來一定頻率和振幅的要求呢?最後,這個正弦振盪在外界干擾之下又怎麼能夠維持其確定的振盪頻率和振幅呢?這些就是下面我們要討論的基本問題。放大電路是典型的兩埠網路,振盪電路是一個典型的單埠網路,只有一個射頻信號的輸出埠。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射頻放大電路和射頻振盪電路都是直流電的能量轉換到特定頻率射頻信號的能量。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振盪電路沒有射頻信號的輸入而放大電路必須有射頻信號的輸入。振盪電路的技術指標包括:出射頻信號頻率的准確度和穩定度;②輸出射頻信號振幅的准確性和穩定度;③輸出射頻信號的波形失真度;④射頻信號輸出埠的阻抗和最大輸出功率。對於射頻振盪電路的設計都需要按照上述技術指標進行。通常在射頻信號源的參數中也可以找到上述技術指標。
振盪器通常可以分為反饋型振盪電路和負阻型振盪電路。
反饋型振盪電路是由含有兩埠的射頻晶體管兩埠網路和一個反饋網路構成。如使用雙極型晶體管或者場效應管構成的振盪電路採用在射頻放大電路中引入正反饋網路和頻率選擇網路形成振盪電路。
負阻型振盪電路由射頻負阻有源器件和頻率選擇網路構成,如使用雪崩二極體﹑隧道二極體﹑耿氏二極體等構成射頻信號源。在負阻型振盪電路中通常不出現反饋網路,而反饋型振盪電路必須包含正反饋網路。因此,反饋網路是區分兩種類型振盪電路的標志。通常反饋型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中低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的工作頻率為射頻的高端頻段。負阻振盪電路更適合於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頻率更高的頻段。
㈤ 三極體震盪電路原理(帶315M聲表)
原理是當IN端輸入一個信號(假設此時為正)使三極體進入工作狀態的瞬間由於L1的存在,其集電極上就會出現一個反相信號,該信號被C1和C2分壓後加到發射極,減低了發射極的電位,也就是拉大了Vbe,顯然是一個正反饋,再加上L1、C1和C2構成的諧振作用:應該是接近於晶體的固有頻率315MHZ的,所以就震盪起來了。
單管LC自激振盪電路!
R1,R2,R3構成BG1的靜態工作點!L,C1是諧振迴路!C2是正反饋電容!C3是信號輸出!
接通電源的瞬間LC迴路里會產生充放電的衰減振盪電流信號!這信號通過C2在R2上形成反饋送達BG1的輸入端!這信號被放大後送回LC迴路以彌補被衰減的信號!這個振盪就能維持不斷了!這就是自激振盪的原理!其中C2的大小很重要!太小不起振!太大電路阻塞!
㈥ 無線電發射 800MHz左右的調頻無線話筒用哪種振盪電路比較合適
數字頻率合成
㈦ 三點式震盪的調頻發射電路、震盪不起來啊,電路中2N2222A本來是9018的。
可能有振盪,只是你的示波器設置有問題看不出來。B通道每格200V,即使有振盪,也只是顯示一條線,因為振盪幅度和200V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還有示波器的接地端要接地。
㈧ 振盪電路的作用,
振盪電路的作用是產生信號電壓,包含有正弦波振盪器和其他波形振盪器。其結構特點是沒有對外的電路輸入端,晶體管或集成運放的輸出端與輸入端之間有一個具有選頻功能的正反饋網路,將輸出信號的一部分正反饋到輸入端以形成振盪。
例如調整放大器時,用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和生一個頻率和振幅均可以調整的正弦信號,作為放大器的輸入電壓,以便觀察放大器輸出電壓的波形有沒有失真,並且量測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和頻率特性。
這種正弦信號發生器就是一個正弦波振盪器。它在各種放大電路的調整測試中是一種基本的實驗儀器。在無線電的發送和接收機中,經常用高頻正弦信號作為音頻信號的"載波",對信號進行"調制"變換,以便於進行遠距離的傳輸。
高頻振盪還可以直接作為加工的能源,例如焊接半導體器件引腳時使用的"超聲波壓焊機",就是利用60KHz左右的正弦波(即超聲波)作為焊接的"能源"。
(8)調射振盪電路擴展閱讀
振盪電路一般由電阻、電感、電容等元件和電子器件所組成。由電感線圈l和電容器c相連而成的lc電路是最簡單的一種振盪電路,其固有頻率為f=[sx(]1[]2πlc。
一種不用外加激勵就能自行產生交流信號輸出的電路。它在電子科學技術領域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如通信系統中發射機的載波振盪器、接收機中的本機振盪器、醫療儀器以及測量儀器中的信號源等。
振盪器的種類很多,按信號的波形來分,可分為正弦波振盪器和非正弦波振盪器。正弦波振盪器產生的波形非常接近於正弦波或餘弦波,且振盪頻率比較穩定;非正弦波振盪器產生的波形是非正弦的脈沖波形,如方波、矩形波、鋸齒波等。非正弦振盪器的頻率穩定度不高。
在正弦波振盪器中,主要有LC振盪電路、石英晶體振盪電路和RC振盪電路等幾種。這幾種電路,以石英晶體振盪器的頻率最穩定,LC電路次之,RC電路最差。
RC振盪器的工作頻率較低,頻率穩定度不高,但電路簡單,頻率變化范圍大,常在低頻段中應用。 在通信、電視等設備中,振盪器正逐步實現集成化,這些集成化正弦波振盪器的工作原理、電路分析等原則上與分立元件振盪電路相一致。
㈨ 這個LC振盪電路怎麼形成振盪的,按理說射極跟隨器電壓放大倍數小於1呀
輸出的三極體T2是射極跟隨器。如果不接入T2,而讓T1直接帶載,則當振盪器接入負載時,負載的參數將會影響選頻網路的參數,使電路的工作狀態受到影響。因此,在電路的輸出端接入T2,使振盪選頻電路和負載支路相隔離,二者互不幹擾,電路能夠正常工作。
轉自網頁鏈接(電子發燒友網)
㈩ 時間標准振盪電路
這種方案有獨到的優點:省卻了自己製版、焊接、配製外殼的麻煩;可用已有電源下工作而無需另外的工作電源(可選擇時間繼電器「線圈」參數與已有電源相同,如交流220V);控制觸點接通和斷開的時間均獨立調整,且不牽連;時間控制范圍和占空比范圍特別寬(完全由兩個繼電器的延時時間決定);電路的負載能力強(為所選繼電器的觸點負載能力,用ST3P時在AC220V阻性負載下為5A);動作壽命較長,正常負載下大於10萬次;體積較小,ST3P系列單個繼電器尺寸為41×55.5×84立方毫米:安裝較為方便,固定座式或導軌式均可。整個裝置實現起來快捷、方便,從製作到投入使用的時間短,現推薦給大家。
在解釋電路的工作原理以前,先介紹一下我們所用的ST3P系列時間繼電器,對理解電路的工作過程有幫助。當然,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具有相似電氣特性其它型號的時間繼電器。
ST3P是一種通電延時型時間繼電器,它的延時觸點在「線圈」通電後不馬上動作,在經過延時時間T以後,延時觸點才會動作。以後,只要「線圈」不失電,這種狀態將一直保持下去。ST13P有兩組轉換觸點,其中ST3PA的兩組轉換觸點均為延時觸點,而ST3PC的兩組轉換觸點中,一組是延時觸點,另一組是與普通繼電器一樣的無延時的觸點,稱為瞬動觸點。我們的電路中使用的是帶瞬動、延時各一組的ST3PC的兩個。
下圖是電路原理。
電路的工作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上電瞬間,雖然延時常閉Jl-B為接通狀態.但瞬動常開Jl-A是斷開的,延時常開J2-B也是斷開的,兒無電而依然保持釋放;而J2則可以通過兒的瞬動常閉Jl-A得電而吸合,並開始延時。
第二階段:J2延時到,J2的延時觸點動作,即延時常開J2-B接通,Jl延時常開J2-B和自身的延時常閉兒-B得電吸合。可以看出,正因為延時常閉J1-B的延時特性,在Jl得電吸合後至Jl的延時時間到之前這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通態,才使Jl繼續得電並延時下去。
Jl的得電,同時使瞬動常閉Jl-A斷開,J2因失電而釋放。雖然延時常開J2-B會因為J2的失電而跟著斷開,但此時並聯在延時常開J2-B上面的J1自己的瞬動常開Jl-Al因Jl的吸合已經接通,它已經對Jl的吸合形成自保,使J1能繼續吸合並延時下去第三階段:J1延時到,延時常閉Jl-B斷開,Jl失電釋放,兒的瞬動觸點恢復到初始狀態:瞬動常開Jl-A恢復至斷開的狀態.瞬動常閉Jl-A恢復至接通的狀態。於是J2通過瞬動常Jl-A得電而吸合,並開始延時……其實,這也就是回到了第一階段,電路工作從此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