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路基礎的學習
好多的書都是籠統說一大堆的原理給你,恨不得一本書講完所有的電子知識,在工廠里,電路板的專業性很強的,幾乎是高中的電子一點都用不到
<電子技術自學指南>:
這是一本入門的書的,一開始可能是無聊的電阻並聯串聯之類的,到了後面就有的學了,值得你把整本書的知識完全記下來,現實生活中是肯定有用的,學完這本書,你就算是入門電子電路了,給你一個三極體,你也會自己設計一個放大電路了
<晶體管電路設計上,下>:
分為兩冊,上冊主要是講三極體的相關電路,下冊主要是講場效應管的相關電路,這兩本只講一種元件,絕對的夠專業,日本人寫的,細得不得了,書寫的習慣和國人有點區別,看起來有點頭痛,但值得你一看
<運算放大器權威指南>:
運放無處不在,功能強大,卻是最容易被輕視的,國內的書最多也就是一節課就講完了,在這里講了400多頁升級必備!
㈡ 基礎電路學
1,這個題電阻是K歐姆一定注意
2,電流是毫安,
3,最後電壓V0注意關聯方向
不知道最後計算對不對,不對的話你回復一下,共同學習
網孔分析方法: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普通的電路,
二是電路中含有獨立源或電壓電流源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普通只要畫好網孔順時針逆時針都行利用KVL計算就行了(如果一個網孔順時針另外一個網孔你假定逆時針,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
含有電流源的網孔分析法有可以分為,電流源在一個網孔中和電流源在兩個網孔中
電流源在一個網孔中,就如你所發這張圖上網孔1,2ma,這就減少了方程的數量方便了做題。
如果電流源在兩個網孔中,----加入電流源和任意一個電阻調換位置,就形成了電流源在兩個網孔中的形式。(當兩個網孔共有一個電流源或獨立源受控源時,就產生了一個超網孔)
超網孔怎麼計算?
㈢ 電路名詞的解釋
看你的問題,應該是「元件」,不是原件吧?
1、元件,「元」字顧名思義,就是單元的意思。電路元件的定義是:電路中不能從物理上進一步分割,否則就會失去其特性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用電器是很多元件的組合,但是,像白熾燈,只有根電熱絲的電烤爐這樣的用電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元件。常見的電路元件: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三極體,集成晶元等。
2、端指引腳的個數。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都是二端,三極體是三端器件,光耦是四端器件。還有些感測器,集成電路也,像18b20,tl431,也是三個腳,所以也是三端器件。
3、有源元件的英文名詞叫Acitive component,即主動元件。它的特點是內部有電源存在,在工作時除了有信號外,還要外加電源。像一個三級管有放大作用,但必須外加電源,設置一個靜態工作點,才能正常工作。像一些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邏輯門等),必須要有電源才會工作。與有源器件相對的是無源器件,像用電阻電容可以組成一個移相網路,改變信號的相位,但是並不需要另外的電源。
常見的無源元件:電阻、電容、電感
常見的有源元件:二極體、三極體、集成電路
4、伏安特性曲線是一條直線的元件叫線性元件,是曲線的叫非線性元件。簡單地理解就是電阻(嚴格地說是阻抗)不隨電壓、電流變化的元件就是線性元件。像1Ω的固定電阻,你加0.1V電壓,它的阻值是1Ω,加1v電壓,還是1Ω,所以他是線性元件;二極體上正向加0.1V電壓,它的電阻非常大,但加1V電壓,電阻就變得非常小了,所以它是非線性元件。
5、時變元件就是元件的特性隨時間改變。像受程序控置而隨時間變化的數字電位器。元件特性不隨時間變化的就叫時不變元件。注意:時變或時不變只是針對某一特性(比如電阻值)來說的。
6、解釋了線性元件和非線性元件,線性電阻就是線性的電阻。電阻有很多種,常用的固定電阻,電位器都是線性電阻,他們的伏安特性曲線是直線。有特別的電阻是非線性的,像電視機的消磁電阻,它的伏安特性曲線是曲線,即阻值隨電壓電流變化。
7、信號源通常是指用來發出信號的儀器。為了測試電路等目的,我們經常需要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就是信號源發出來的。像用它來發出一個正弦波(電壓值關於時間的函數是正弦曲線),或者是方波、三角波、脈沖等。
廣義上能發出信號的都是信號源。
8、電壓源是電源的一種。電源是其他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最常見的就是電壓源,像干電池、蓄電池、家裡用的220V的交流電等等。
9、電流源也是電源的一種。可以這樣理解,電壓源的輸出的電壓是不隨負載改變的。電流源輸出的電流是不隨負載改變的。電流源最常用的是恆流源,也就是輸出的電流是恆定的。比如說一個1A的恆流源,在它兩端接一個1Ω的電阻,電路中的電流是1A,端電壓是1V,如果接個10歐姆的電阻,電路中電流還是1A,這時端電壓就到了10V。
理想狀態下,電流源、電壓源都是沒有內阻的,電流源的電流由自己決定、電壓由負載決定;電壓源的電壓由自己決定、電流由負載決定。
實際上,電流源、電壓源的內阻都是無法避免的。
信號源和電源的區別,可以認為信號時用來控制電路工作的,電源時用來為單路工作提供能量的。打個比方:開車時人給的是一個信號(換擋、加油等),發動機相當於電源。再比如:把MP3接到一個大音箱上,MP3提供音頻信號(此時MP3就是信號源),而那麼大點兒的MP3肯定帶不動音箱,所以音箱需要另外的電源才能正常工作,但音箱發出什麼聲音是由MP3來控制的。
㈣ 電路怎麼學
一、一本好的教材,多看;
二、一本好的參考書(最好能與教材配套),多練;
三、能幫你解決回答你學習中遇到問題的同學或老師,多問;
四、最後就是要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了,多思!
相信通過努力你一定能學好的,加油!
㈤ 學電路,電學的開始是什麼
電路
電流的形成:正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源:提供電壓的裝置。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且電路須閉合。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也叫斷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開關控制特點:一個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
用電器工作特點:用電器工作相關聯,一個用電器不工作,其他用電器均不工作.)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電流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μA),1安培=1 000毫安=1 000 000微安。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電壓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 000伏=1000 000毫伏。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00千歐;
1千歐=1000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滑動變阻器: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 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單位:
→安(A);
→伏(V);
→歐(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
和
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
,
和
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
)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
)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
)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
,
串聯,串得越多,電阻越大)
①電流:
(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
(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
(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計算
,
,可用:
;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並得越多,電阻越小)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電阻的倒數和) 1/R總=1/R1+1/R2+1/R3+....+1/Rn
④分流作用:;計算I1,I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Q是熱量)
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還有公式:=I2Rt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有:額定電流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另有:實際電流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15.同一個電阻,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6.熱功率:導體的熱功率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17.P熱公式:P=I^2Rt (I平方RT),(式中單位P→瓦(W);I→安(A);R→歐(Ω);t→秒。)
18.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熱功率=電功率,可用電功率公式來計算熱功率。(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生活用電
家庭電路: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電和磁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進.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並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中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
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結構:定子和轉子。它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電動機。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動機原理
電動機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換向器:實現交流電和直流電之間的互換。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㈥ 今天學了電路原理的電橋,那個人用這個原理做了個電子秤,還用到了電腦,差點沒把我笑死,你見哪個大街上
電子秤使用的電阻應變式感測器,就是應用電橋原理的。
賣菜的秤確實沒有配電腦的……但是如果你去工業生產等專業領域看看電子秤的話,就知道別說電腦,連大型伺服器都用到了!
那個所謂的書獃子其實是個牛人!
㈦ 電路怎麼學
我們也學過電路,可能是我們學的都是比較簡單,我覺得不是太難懂,我的學習內方法是,平時容你只要將教師講的弄會就行,考前一個月左右你再回頭集中復習。不過這一個月,你不能低頭只知道做題,你應該先總結它的類型,然後每個類型挑出幾道試題來鍛煉一下,最好挑那種有詳細講解的試題,在做每種類型的試題如果發現這個地方你不熟,你就應該將書本上涉及這些知識的章節多看看,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最起碼我用的是這種方法,你不妨也試一下。
(平時書上的公式你也可以多背一下,這有助於後面工作的順利進行,祝君好運!)
1、先能照著「單元模塊電路圖」在麵包板上搭建電路,使之能正常工作(看懂元器件PDF資料,了解元器件引腳排布和各個電氣參數);
2、緊接著能在萬能電路板(洞洞板)上焊接一塊電路,可以由幾部分單元電路組成的那種(這里「布線」一定要多學學!對往下學很有用);
3、在此基礎上學習Protel等電路設計軟體,能設計一整塊的電路板PCB。
學習電路一定要循序漸進,邊理論邊實踐。
謹以一家之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㈧ 大學電路學問題
(1)解:a、支路1的導納:Y1=1/(R1+jωL)=(R1-jωL)/(R1²+ω²L²)。
支路2得導納:Y2=1/(R2-j/ωC)=ωC/(ωCR2-j)=(ω²C²R2+jωC)/(ω²C²R2²+1)。
b、R2=0時,Y2=jωC。
電路總的復導納為:Y=Y1+Y2=(R1-jωL)/(R1²+ω²L²)+jωC=R1/(R1²+ω²L²)+j[ωC-ωL/(R1²+ω²L²)]。
由於:I(相量)=V(相量)×Y。所以:
I(相量)=V(相量)×[R1/(R1²+ω²L²)+j[ωC-ωL/(R1²+ω²L²)]]。
要使V(相量)和I(相量)同相位,Y的虛部為零。即:ωC=ωL/(R1²+ω²L²)。
(3)整理上式,得:ω=√(1/LC-R1²/L²)。
(2)不會
㈨ 兩節點間的物理電路稱為
電路簡化的基本原則
初中物理電學中的復雜電路可以通過如下原則進行簡化:
第一:不計導線電阻,認定R線≈0。有電流流過的導線兩端電壓為零,斷開時開關兩端可以測得電壓(電路中沒有其他斷點)。
第二:開關閉合時等效於一根導線;開關斷開時等效於斷路,可從電路兩節點間去掉。開關閉合有電流流過時,開關兩端電壓為零,斷開時開關兩端可以測得電壓(電路中沒有其他斷點)。
第三:電流表內阻很小,在分析電路的連接方式時,有電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導線。
第四:電壓表內阻很大,在分析電路的連接方式時,有電壓表的地方可視作斷路,從電路兩節點間去掉.
第五:用電器(電阻)短路:用電器(電阻)和導線(開關、電流表)並聯時,用電器中無電流通過(如下圖示),可以把用電器從電路的兩節點間拆除(去掉)。
第六:滑動變阻器Pa段被導線(金屬桿)短接不工作,去掉Pa段後,下圖a變為圖b。
第七:根據串、並聯電路電流和電壓規律「串聯分壓、並聯分流」分析總電流、總電壓和分電流、分電壓的關系。
第八:電流表和哪個用電器串聯就測哪個用電器的電流,電壓表和哪個用電器並聯就測哪個用電器的電壓。判斷電壓表所測量的電壓可用滑移法和去源法。第九:電壓表原則上要求並聯在電路中,單獨測量電源電壓時,可直接在電源兩端。
一般情況下,如果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測得的電壓是電源兩端電壓(具體情況見筆記)。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會被燒壞,且讓電源短路,燒壞電源。
第十:如果導線上(節點之間)沒有用電器(開關,電流表除外),那麼導線上的各點可以看做是一個點,可以任意合並、分開、增減。(此法又稱節點法)例如:
02
電路簡化步驟
第一步:按照題目要求將斷開的開關去掉,將閉合的開關變成導線。
第二步:將電流表變成導線(視具體情況也可保留)。
第三步:去掉電壓表。
第四步:合並(或者換位)導線上的節點。(此步驟在電路中用電器比較多,且相互糾結時,採用)
第五步:畫出等效電路圖,判斷各用電器是串聯還是並聯。
第六步:在原電路中利用原則七、八判斷電流表和電壓表各測量哪個用電器的電流和電壓。
第七步:將電壓表和電流表添加到等效電路圖中,分析各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原則七)
03
經典例題選講
例1:在如下電路圖中,開關S閉合後,電壓表V1的示數是2.5V,V2的示數是1V,如果A2的示數是0.2A,那麼A1的示數是多少?試求兩只燈泡兩端的電壓。
分析:第一步:將開關變成導線;第二步:將電流表變成導線;
第三步將電壓表去掉。
第四步(略)
第五步:判斷用電器連接方式
很顯然,電路中兩個燈泡是串聯的。
第六步:根據原則四,知道電壓表V2處斷開,所以沒有電流從A1流過,示數為零;根據滑移法知道V1和電源並聯,測電源兩端電壓。V2和L2並聯,測L2兩端電壓。
第七步:等效電路圖如下:
根據等效電路圖,可知所求I1=I2=0.2A
U1=2.5V-1V=1.5V U2=1V
例2 :如圖示,開關s閉合後下列各電壓表示數的關系是,各電流表示數之間的關系是___。
分析:第一步:把開關變成導線;
第二步:把電流表變成導線;
第三步:去掉電壓表;第四步(略);
第五步:判斷各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第六步:根據原則七和原則八以及滑移法或去源法判斷電流表和電壓表各自所測量的對象。
①在原電路中,去掉電壓表,可以發現電流表A1和A2都與燈泡串聯,所以電流表示數相等;
②用滑移法可以判斷出V1測L1兩端的電壓,V2測電源兩端的電壓;V3測L2兩端的電壓。
第七步:等效電路圖如下
例3 : 電路開關閉合後,v1、v2、v3的示數分別是8V、9V、4V,則L1、L2、L3兩端的電壓各是多少
所求的電壓關系式為:U2=U1+U3 I1=I2
解:根據「十原則,七步驟」可以得到該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如下:
從等效圖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組:UL1+UL2=8V
UL2+UL3=9V
UL3=4V
解得:UL1=3v UL2=5v UL3=4V
例4:如圖所示,已知兩只燈泡L1和L2是串聯的,則在①、②和③三個電表中(電流表或電壓表)判斷正確的是( )
A. ①是電流表,②和③是電壓表;
B. ①和③是電壓表,②是電流表;
C. ①和②是電流表,③是電壓表;
D. ①②和③都是電流表
分析: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將A答案的各表填入
三個位置中,根據「十原則,七步驟」電路圖簡化為:
很明顯,不符合題意。
將B答案各表填入圖中,電路可簡化為:
這種填法符合題意。
把C答案各表填入電路中,電路L1被斷路,簡化後的電路圖和A答案相同,不合題意。把D答案各表填入圖中,電源短路,兩個燈泡沒有電流流過,不合題意。所以選擇答案B。
㈩ 學習電路叫什麼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與製造、通信工程等強弱電和信息類的專業基本上都開這門課。大學、職業院校、技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