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解釋下面這個射頻放大電路的電路圖原理(要詳細)
從標識「RF」來看,這電路可能是在射頻范圍使用。這是個不完整的電路,主要是不回知道負載答情況和供電情況。估計直流供電是來自RF OUT後面。
假設直流供電是來自RF OUT後面,並且三極體有正常的直流工作點。前個管子是准共集(即射極跟隨器)組態,主要進行阻抗匹配和轉換,或說是電流放大;後個管子是共射組態,為電壓放大級。兩個管子可以看做復合管(即達林頓)、共射組態。
如果前後都有電容隔離直流,那麼輸入的信號電壓將會被兩個BE結鉗位。輸入信號電壓在大於BC結導通電壓且小於鉗位電壓的情況,被BC結整流,RF OUT輸出直流。這樣分析來看,無供電「不科學」。
⑵ 對講機的電路結構有哪些,比如射頻電路RF、PLL鎖相環……求對講機運用到的電路結構大全,謝謝
調頻對講機包括接收和發射兩部分電路,下面這個框圖還是比較准確的,因原圖比較小,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看出每部分電路的名稱的。
⑶ 求高手解電路圖原理433射頻電路
Q1和晶振組成一個433.92MHZ的的振盪器,單片機的io口控制這個振盪器的電源(Q2為開關),就這么簡單
⑷ 誰有nRF24LE1射頻電路原理圖
一、nRF24LE1射頻電路電路原理圖:
二、射頻電路的概念: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的
在電子學理論中,電流流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磁場;交變電流通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
⑸ 求解 射頻遙控器 電路圖講解
先講這個電路,然後說出是怎麼調制和解調的
⑹ 2通道27MH射頻發射電路圖,能分析一下這個圖的工作原理么
R2R4C1C2Q1Q2R6R7構成的是一個典型的多歇振盪電路,Q1和Q2分別導通,R5R3隻是一個分壓電路,當按內下K1、K2時,因為加容到Q1Q2基極的偏置電壓不同,使得其振盪頻率也有所不同。由於Q3的狀態受Q1控制,自然其高頻載波會被調幅。
⑺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射頻電路工程師
我本身的專業不是學微波技術的,從事RF電路設計工作不到七年,可以說當初對如何學習射頻技術根本就是沒有方向的。如何學習RF技術,以前和現在都是我非常頭腦的問題。那如何學好射頻呢?我想必須從射頻工作的具體內容說起。 射頻工程師的具體工作內容 現在人力資源領域把有關微波和射頻技術方面的工程師分為幾個名稱,一般可以從名稱看出其需要的射頻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比如,如果一個職位是微波工程師或射頻工程師,而這個公司是做通信設備的,那麼其工作內容應該是小信號的低雜訊放大器、頻率合成器、混頻器以及功率放大器等單元電路和電路系統的設計工作;如果一個職位是射頻工程師,而這個公司是做RFID的,那麼要不就是做微帶天線和功率放大器、低雜訊放大器、頻率合成器的設計工作(900MHz以上的高頻段),就是僅僅做電場天線和功率放大器的設計工作(30MHz以下頻段);其它如手機企業,都是專向的手機射頻工程師等。 電路系統分析,有些通信設備公司的項目中, 射頻工程師需要負責對整個RF系統的電路進行系統分析,指導系統設計指標、分配單元模塊指標、規范EMC設計原則、提出配附件功能和性能要求等等;2. 軟體模擬 ,不管是ADS, MWO, Ansoft還是CST、HFSS ,反正你總得會一到兩個模擬軟體的使用吧。模擬軟體不能讓你的設計達到百分百的准確度,但總不會讓你的設計偏離基本方向,起碼它們在定性的模擬方面是准確的。所以一定要學會使用一至兩種或更多種模擬軟體,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讓你能夠定性的分析你的設計,誤差總是有的,但是它能增強你的信心。5. PCBLAYOUT ,原理就好比理論基礎 ,一萬個應用可以只依據一個理論,幾個產品也有可能只有一個原理圖,只要它的布線不一樣,好比手機,同一個手機方案很多公司都拿來設計,原理圖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公司布出來的PCB板不一樣,一個是外型不一樣,一個是性能也有差異。性能的差異,其實就是PCB LAYOUT的差異。符合要求的PCB ,其布局與布線兼顧性能、外觀、工藝、EMC等方面。所以, PCB LAYOUT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6. 調試分析,這個調試和生產調試不一樣。生產調試是指令性的,研發產品的調試的重點在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調試是一個總結和積累經驗的過程,不是說通過調試來積累調試經驗,而是通過調試來積累設計經驗;很多問題可能在設計時沒有被發現,那麼通過調試發現以後,就知道以後在設計時如何規避這些問題,如何改善這些問題。調試也是一個實踐理論的最有效途徑,我們可以通過調試過程來定性理解理論知識。7. 測試,其實測試是為調試服務的,調試是為設計服務的(設計是為市場服務的)。 射頻工程師必須熟練使用各種射頻測試儀器 如果可以,請你多親力親為,多做些基層工作,能自己焊的就自己焊接吧,你不可能調試的時候找人在你邊上呆著給你換電容又換電感吧?所以,不要眼高手低瞧不起焊接的,有本事的自己焊接吧。 踏入社會工作的第一天,不是你大功告成的第一天,而是你真正學習課本的第一天,是你檢驗課堂知識的第一天。很多朋友都希望畢業後馬上進入一個好的公司,好的部門工作,想搞技術的第一選研究所,選到好公司的,想進公司中央研究部門,進到差一點的公司的也想起碼得進一個開發部門工作;進了研究開發部門不要緊,很多朋友更想一來就只做研究 性的工作,一天到晚呆在電腦前面,上上網,找找資料 ,要不就是畫兩個原理圖讓LAYOUT工程師去畫板,閑時寫兩篇文章發表一下。其實,這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誤區。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走出一個公司後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很少,或者在別人看來完全是技術混混的原因。為什麼,他們忘了,技術的根本在於實踐。所以,做技術工作的,不要輕視成天呆在實驗室的技術人員,不要以為自己呆在電腦前面就比呆在儀器前面的同事高一等。其實,從根本上講,他們才是真正的技術人員,他們能夠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知識。 對於剛進入射頻領域的工程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實驗室的技術員,這就是謙虛一點,姿態低一點;不管是別人設計的產品還是自己設計的產品,一定要每個電阻電容電感都知道它的作用,每一根走線的意義都要清楚,要知道為什麼要用它為什麼要這么走線,不要技浮於事,不要談什麼經驗之談,要腳踏實際;不是說經驗是錯誤的,而是如果你真正的想取得進步,就要明白如果用經驗解釋一切不解,你根本就不會有進步。動手多一點,能夠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動手何談實踐呢? 不求甚解。一聽這話,很多朋友不高興了,學一個東西就是要把它搞懂,你為什麼要我不求甚解呢?當然,如果你真的天賦異稟,天資過人,對射頻的東西對微波方程對電磁場電磁波是一聽就懂,一看就知道答案,那不求甚解當然不適合你(也許你早就是射頻方面的大師了)。如果我們都是普通的人,那麼不求甚解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為什麼呢?我先來解釋我說的不求甚解是什麼意思。首先,不求甚解是遇到自己一時不明白的地方就跳過去,不要鑽死胡同。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鑽進一個牛角鑽出點科學家來的,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戴著1000度近視眼鏡的老學究,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實際的工程師的話,我建議你不求甚解,遇到自己一時不明白的地方就跳過去,不要鑽死胡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你看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接觸的面會越來越廣,好比看一本書,第一節的問題你看不懂,你如果一定要求解的話,你鑽呀鑽,也許一年你也只看了第一節,而那個問題依然不懂;而如果第一節有問題你不懂,問人也不得其所的話,放下來,看第二節,這樣你看了兩節內容,而不懂的只有一個問題,而且大多數時候,當你到後來的章節中你多半會解開前面不解的內容。所以,不求甚解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別太鑽了,要以量取勝(經驗???),呵呵。2. 實驗室啊實驗室。這不是什麼口號,而是真正的感嘆。沒聽說過哪個不進實驗室的人能學好微波、射頻的。為什麼要進實驗室,不是要你去做一般的指令性的實驗工作,而是要你做些研發性的實驗。什麼叫研發性的實驗?首先,測試不叫做實驗,如果不測試也不叫實驗。研發實驗是要按計劃對不同的設計方法和結果進行驗證,測試是其手段(所以要懂儀器啊)。很多人也進實驗室,可是他們每天就是把同一個產品測試一百遍,也不總結,也不分析,所以他們不進步也可以理解。比如一個天線匹配電路,你可以通過不同匹配方式測試分析它對於總輻射功率,對總全向接收靈敏度的不同影響分析出來,你也就知道以後怎麼樣的天線,相對比較合適的匹配形式是什麼樣的,而不必要去一個一個試了。3. 工作筆記,可能現在很少人會做工作筆記了,反正我以前是很喜歡做工作筆記的。就是同一個現象和結論出現一萬遍,如果你不做記錄,你也很難說你就變成了自己的。寫寫就可以變成自己的嗎?是的,我肯定的說是的,它就變成了你自己的,起碼什麼時候你需要證據了你可以拿出來說明,什麼時候你不知道怎麼證明一個現象了,你可以拿起它來證明。工作筆記怎麼做?它可不是像記流水賬一樣的記日記,一個實用的工作筆記或者會充當一個數據記錄本,或者是公式和數據的對比記錄,或者是些測試方法的記錄,或者是不同設計方案的對比結果,或者你是對某些理論的理解總結,或者是你對某些案例的記錄,或者. 反正很多或者,對了,要注意圖文並茂呵。記得了,要記工作筆記啊,一定要。4.
⑻ 射頻集成電路
當然不是數字集成電路了
是模擬電路
目前多為cmos工藝 推薦你本書
本書是《CMOS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的第二版,這本被譽為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的指南書全面深入地介紹了設計千兆赫茲(GHz)CMOS射頻集成電路的細節。本書首先簡要介紹了無線電發展史和無線系統原理;在回顧集成電路元件特性、MOS器件物理和模型、RLC串並聯和其他振盪網路以及分布式系統特點的基礎上,介紹了史密斯圓圖、S參數和帶寬估計技術;著重說明了現代高頻寬頻放大器的設計方法,詳細討論了關鍵的射頻電路模塊,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NA)、基準電壓源、混頻器、射頻功率放大器、振盪器和頻率綜合器。對於射頻集成電路中存在的各類雜訊及雜訊特性(包括振盪電路中的相位雜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書最後考察了收發器的總體結構並展望了射頻電路未來發展的前景。書中包括許多非常實用的電路圖和其他插圖,並附有許多具有啟發性的習題,因此是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有關射頻電子學方面課程的理想教科書,對於從事射頻集成電路設計或其他領域實際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參考書。
⑼ 這個電路圖結構求詳解
從標識「RF」來看,這電路可能是在射頻范圍使用。這是個不完整的電路,主要是不知道負載情況和供電情況。估計直流供電是來自RF OUT後面。
假設直流供電是來自RF OUT後面,並且三極體有正常的直流工作點。前個管子是准共集(即射極跟隨器)組態,主要進行阻抗匹配和轉換,或說是電流放大;後個管子是共射組態,為電壓放大級。兩個管子可以看做復合管(即達林頓)、共射組態。
如果前後都有電容隔離直流,那麼輸入的信號電壓將會被兩個BE結鉗位。輸入信號電壓在大於BC結導通電壓且小於鉗位電壓的情況,被BC結整流,RF OUT輸出直流。這樣分析來看,無供電「不科學」。
⑽ 射頻電路基礎的目錄
1.1 射頻電路的應用
1.1.1 無線電遠程通信
1.1.2 雷達
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達概念形成於20世紀初。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為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為無線電檢測和測距的電子設備。
各種雷達的具體用途和結構不盡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發射機、發射天線、接收機、接收天線,處理部分以及顯示器。還有電源設備、數據錄取設備、抗干擾設備等輔助設備。
雷達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當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傑作,同時,它的信息載體是無線電波。 事實上,不論是可見光或是無線電波,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別在於它們各自的頻率和波長不同。其原理是雷達設備的發射機通過天線把電磁波能量射向空間某一方向,處在此方向上的物體反射碰到的電磁波;雷達天線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設備進行處理,提取有關該物體的某些信息(目標物體至雷達的距離,距離變化率或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測量距離實際是測量發射脈沖與回波脈沖之間的時間差,因電磁波以光速傳播,據此就能換算成目標的精確距離。
測量目標方位是利用天線的尖銳方位波束測量。測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測量。根據仰角和距離就能計算出目標高度。
測量速度是雷達根據自身和目標之間有相對運動產生的頻率多普勒效應原理。雷達接收到的目標回波頻率與雷達發射頻率不同,兩者的差值稱為多普勒頻率。從多普勒頻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雷達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變化率。當目標與干擾雜波同時存在於雷達的同一空間分辨單元內時,雷達利用它們之間多普勒頻率的不同能從干擾雜波中檢測和跟蹤目標。雷達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法也非常復雜。通常可以按照雷達的用途分類,如預警雷達、搜索警戒雷達、引導指揮雷達、炮瞄雷達、測高雷達、戰場監視雷達、機載雷達、無線電測高雷達、雷達引信、氣象雷達、航行管制雷達、導航雷達以及防撞和敵我識別雷達等。
按照雷達信號形式分類,有脈沖雷達、連續波雷達、脈部壓縮雷達和頻率捷變雷達等。
按照角跟蹤方式分類,有單脈沖雷達、圓錐掃描雷達和隱蔽圓錐掃描雷達等。
按照目標測量的參數分類,有測高雷達、二坐標雷達、三坐標雷達和敵
我識對雷達、多站雷達等。
按照雷達採用的技術和信號處理的方式有相參積累和非相參積累、動目標顯示、動目標檢測、脈沖多普勒雷達、合成孔徑雷達、邊掃描邊跟蹤雷達。
按照天線掃描方式分類,分為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等。
按雷達頻段分,可分為超視距雷達、微波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等。
1.1.3 藍牙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10m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設備與網際網路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藍牙採用分散式網路結構以及快跳頻和短包技術,支持點對點及點對多點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其數據速率為1Mbps。採用時分雙工傳輸方案實現全雙工傳輸。
藍牙,對於手機乃至整個IT業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技術,而是一種概念。當藍牙聯盟信誓旦旦地對未來前景作著美好的憧憬時,整個業界都為之震動。拋開傳統連線的束縛,徹底地享受無拘無束的樂趣,藍牙給予我們的承諾足以讓人精神振奮。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其程序寫在一個9 x 9 mm的微晶元中。
例如,如果把藍牙技術引入到行動電話和膝上型電腦中,就可以去掉行動電話與膝上型電腦之間的令人討厭的連接電纜而通過無線使其建立通信。列印機、PDA、桌上型電腦、傳真機、鍵盤、游戲操縱桿以及所有其它的數字設備都可以成為藍牙系統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藍牙無線技術還為已存在的數字網路和外設提供通用介面以組建一個遠離固定網路的個人特別連接設備群。
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藍牙的數據速率為1Mb/s。時分雙工傳輸方案被用來實現全雙工傳輸。 使用IEEE802.15協議。
ISM頻帶是對所有無線電系統都開放的頻帶,因此使用其中的某個頻段都會遇到不可預測的干擾源。例如某些家電、無繩電話、汽車開門器、微波爐等等,都可能是干擾。為此,藍牙特別設計了快速確認和跳頻方案以確保鏈路穩定。跳頻技術是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一定的碼序列(即一定的規律,技術上叫做「偽隨機碼」,就是假的隨機碼)不斷地從一個信道跳到另一個信道,只有收發雙方是按這個規律進行通信的,而其他的干擾不可能按同樣的規律進行干擾;跳頻的瞬時帶寬是很窄的,但通過擴展頻譜技術使這個窄帶寬成百倍地擴展成寬頻帶,使干擾可能的影響變成很小。
與其它工作在相同頻段的系統相比,藍牙跳頻更快,數據包更短,這使藍牙比其它系統都更穩定。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糾錯)的使用抑制了長距離鏈路的隨機噪音。應用了二進制調頻(FM)技術的跳頻收發器被用來抑制干擾和防止衰落。
藍牙基帶協議是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結合。在被保留的時隙中可以傳輸同步數據包,每個數據包以不同的頻率發送。一個數據包名義上佔用一個時隙,但實際上可以被擴展到佔用5個時隙。藍牙可以支持非同步數據信道、多達3個的同時進行的同步話音信道,還可以用一個信道同時傳送非同步數據和同步話音。每個話音信道支持64kb/s同步話音鏈路。非同步信道可以支持一端最大速率為721kb/s而另一端速率為57.6kb/s的不對稱連接,也可以支持433.9kb/s的對稱連接。
1.1.4 射頻識別
1.2 射頻電路的非線性特點
1.3 本書的主要內容、組織結構和學習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2.1 諧振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
2.1.1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電路組成
2.1.2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1.3 高頻諧振功率放大器中的能量關系
2.2 丙類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狀態分析
2.2.1 解析分析法
2.2.2 動態特性曲線——圖解分析法
2.2.3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狀態
2.2.4 負載特性
2.2.5 UCC、UBB、UBM對諧振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2.3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高頻特性
2.4 諧振功率放大器電路
2.4.1 直流饋電線路
2.4.2 輸出匹配網路
2.5 高效率高頻功率放大器及功率合成技術
2.5.1 高效率高頻功率放大器
2.5.2 功率合成技術
2.6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3.1 反饋式振盪的基本原理
3.1.1 平衡條件
3.1.2 穩定條件
3.1.3 起振條件
3.2 LC正弦波振盪器
3.2.1 LC正弦波振盪器電路的構成原則
3.2.2 三端式振盪器電路分析
3.2.3 其他LC振盪器電路
3.3 RC振盪器
3.3.1 RC移相振盪器
3.3.2 RC選頻振盪器
3.4 振盪器的頻率穩定度
3.4.1 振盪器頻率的技術參量
3.4.2 頻率穩定度的表示方法
3.4.3 振盪器頻率穩定原理和穩頻方法
3.5 石英晶體振盪器
3.5.1 石英諧振器的物理特性和電特性
3.5.2 石英晶體振盪器電路
3.6 負阻型LC正弦波振盪器
3.7 振盪器中的寄生振盪和間歇振盪
3.8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3.9 Pspice模擬舉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4.1 雜訊來源和特性
4.1.1 雜訊來源
4.1.2 雜訊特性
4.2 電路中元器件的雜訊
4.2.1 電阻的熱雜訊及等效電路
4.2.2 晶體管的雜訊
4.2.3 場效應管的雜訊
4.3 功率信噪比和雜訊系數
4.3.1 功率信噪比
4.3.2 雜訊系數
4.4 射頻小信號放大器
4.4.1 射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分類與組成
4.4.2 射頻小信號放大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4.5 射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
4.5.1 單級單調諧放大器
4.5.2 調諧放大器的級聯
4.6 S參數與放大器設計
4.6.1 S參數的定義
4.6.2 S參數的測量
4.6.3 放大器的S參數
4.6.4 用S參數設計放大器
4.7 寬頻帶小信號放大器
4.7.1 寬頻帶放大器的特點
4.7.2 寬頻帶放大器的設計要點
4.8 低雜訊放大器
4.8.1 低雜訊放大器的定義及特點
4.8.2 低雜訊放大器的設計要點
4.9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4.9.1 AT-32032晶體管放大器
4.9.2 NJG1106KB2低雜訊放大器
4.9.3 AD8353寬頻放大器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5.1 調制的分類
5.2 調幅信號
5.2.1 普通調幅信號
5.2.2 雙邊帶調幅信號
5.2.3 單邊帶調幅信號
5.2.4 殘留邊帶調幅信號
5.3 振幅調制原理
5.3.1 非線性器件調幅
5.3.2 線性時變電路調幅
5.3.3 集電極調幅
5.3.4 基極調幅
5.4 振幅解調原理
5.4.1 包絡檢波
5.4.2 同步檢波
5.5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5.5.1 MCl596調幅電路
5.5.2 MCl595調幅電路
5.5.3 二極體環形調制器
5.5.4 二極體峰值包絡檢波器
5.5.5 MCl596乘積型同步檢波器
5.5.6 二極體乘積型同步檢波器
5.6 :PSpice模擬舉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6.}混頻信號
6.2 混頻原理
6.2.1 晶體管放大器混頻
6.2.2 場效應管放大器混頻
6.2.3 雙柵MOSFET放大器混頻
6.2.4 差分對放大器混頻
6.2.5 二極體混頻
6.2.6 電阻型場效應管混頻
6.3 混頻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6.4 接收機混頻電路的干擾和失真
6.4.1 高頻已調波與本振信號的組合頻率干擾
6.4.2 干擾信號與本振信號的寄生通道干擾
6.4.3 干擾信號與高頻已調波的交叉調制干擾
6.4.4 干擾信號之間的互調干擾
6.4.5 包絡失真
6.4.6 強信號阻塞
6.5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6.5.1 AD8343混頻器
6.5.2 MAX9996混頻器
6.5.3 中波調幅收音機變頻器
6.5.4 SRA-1混頻器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7.1 調頻信號和調相信號
7.1.1 時域表達式和參數
7.1.2 頻譜和功率分布
7.2 角度調制原理
7.2.1 直接調頻
7.2.2 間接調頻
7.2.3 線性頻偏擴展
7.3 角度解調原理
7.3.1 鑒頻的性能指標
7.3.2 斜率鑒頻
7.3.3 相位鑒頻
7.3.4 脈沖計數鑒頻
7.3.5 限幅鑒頻
7.4 集成器件與應用電路舉例
7.4.1 MC2833調頻電路
7.4.2 雙LC並聯諧振迴路斜率鑒頻器
7.4.3 差分峰值斜率鑒頻器
7.4.4 MC3335鑒頻電路
7.5 PSpice模擬舉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和習題 8.1 ASK調制與解調原理
8.1.1 二進制ASK調制與解調
8.1.2 多進制ASK調制與解調
8.2 FSK調制與解調原理
8.2.1 二進制FSK調制與解調
……
第九章 反饋與控制
第十章 數字頻率合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