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中保研碰撞測試里的「維修經濟指數」到底啥意思啊
中保研碰撞測試里的維修經濟性就是指車輛結構變形後你要花的維修費用咯。之前買車的時候,哥們還特別提醒一定要看看這個指數,因為這直接關繫到車輛後期維護的問題,評分越高的反而是以後車碰壞了可能花錢去維修的錢是少的車型
② 前保險杠里為什麼是泡沫塑料 為降低維修成本
「我一直以為車輛前保險杠應該是鋼或鐵做的,沒想到裡面居然是一層厚厚的泡沫塑料。這是廠家為了省油而特意設計的嗎?它對安全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上周五,車主何先生給金周訊打來電話說,前兩天他的車不小心追尾了,送到4S店去維修的時候發現,保險杠裡面居然是泡沫塑料!他現在很擔心,這樣的車會不會很不經撞?填充泡沫塑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網上盛傳泡沫塑料起到保護行人的作用前保險杠是用泡沫塑料作填充物的?這個問題以前倒還真沒想過。問了一圈周圍的朋友和同事,基本上都表示不知情。問了幾家不同品牌的4S店,維修人員都說,他們的車前保險杠里也是泡沫塑料,至於有什麼用途,幾個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發現有類似疑問的車主還真不少。而回帖的網友觀點也是五花八門,有人甚至把這事和車商的素質問題聯系在一起,認為填充泡沫塑料是為了偷工減料,節省成本。不過,也有些自稱「業內人士」的網友認為,前保險杠填充泡沫塑料是完全標準的製造工藝,和行人碰撞保護有關。有網友稱,「由於泡沫塑料比較軟,在和行人發生碰撞時,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比較好地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既能減少對車輛以及車內乘員的損傷,也降低了對行人碰撞造成的傷害。」商家解釋這是為了節省維修費用前保險杠內的泡沫塑料真的像網友們說的那樣,是出於行人安全保護的考慮嗎?我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杭州保時捷中心售後服務經理楊曉勇。沒想到,他的回答和網上的解釋大相徑庭,「填充泡沫塑料和行人碰撞保護基本上沒有關系。」楊曉勇說,在前保險杠內填充泡沫塑料,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給車的前臉提供一個支撐點,使其不容易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變形;二是為了降低維修費用,前保險杠是最容易發生碰撞的地方,內部填充了泡沫塑料後可以在碰撞時給予一個支撐點,使其不會變形得太厲害。「國外有專門的撞擊試驗,根據撞擊後車輛的損毀程度給出星級評定,星越多表示維修費用越低。客戶可以根據星級評定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車型。」除了上述這兩點主要因素外,減少雜訊、減少震動,增加乘坐舒適性等也是泡沫塑料帶來的附加性效果。至於網友們所說的行人碰撞保護問題,楊曉勇認為,也許能起到一點這方面的作用,但效果微乎其微。「行人碰撞保護更多的還是要靠發動機蓋、翼子板、前保險杠的高度、形狀以及吸能設計來做到,泡沫塑料的作用不大。」我們同時就這個問題請教了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他的觀點和楊曉勇近似。朱教授告訴金周訊,國外對汽車在低速碰撞後的續行能力有強制規定,比如歐盟和美國都規定,車輛在發生4公里/小時的正面碰撞和2.5公里/小時的角度碰撞時,燈游標識等關鍵零部件不能損毀,車輛要能正常行駛。泡沫塑料比較柔軟,有彈性,可以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避免車輛在低速碰撞時對車身以及關鍵零部件造成損壞。不過,朱教授表示,我國在這方面尚未出台相關的強制標准,所以並不是每一輛車都用泡沫塑料。今後不夠環保的泡沫塑料會逐漸被替代其實,不光是內部填充了泡沫塑料,就是保險杠本身,也並非像很多車主以為的那樣是鋼或鐵質材料,而是用塑料做成的。只不過表面噴了油漆,看上去和車身顏色一樣,讓人誤以為也是金屬材質。「你敲一下,聽聲音就知道了,和敲擊車身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楊曉勇說,現在家用轎車的前保險杠基本上都是塑料做的,一來質量輕,可以降低油耗;二來容易整形,維修起來方便,更換的話費用也便宜。楊曉勇告訴金周訊,二三十年前,汽車的保險杠是不塗油漆的,顏色和車身不一樣,非常明顯。如果車主想把保險杠刷上和車身一樣的油漆,需要另外支付一筆費用。當時車商認為,保險杠經常會擦擦碰碰,噴塗油漆後會導致維修費用增加。但是隨著客戶對汽車外觀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油漆的成本也逐漸減低,慢慢地,廠家都習慣了在新車的保險杠上噴塗和車身一樣的油漆。而泡沫塑料填充物也同樣在發生著這樣的演變。楊曉勇說,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以及發達國家對環保標準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汽車生產企業已經不再使用泡沫塑料作為填充物了,畢竟泡沫塑料不容易降解,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大。
③ 為什麼車險定損價格和實際維修費用不同
1、一般情況下是一樣的,如果是去保險公司指定的維修廠維修的話,基本上專維修價格屬就是定損的價格。保險公司在定損的時候也會參考定點維修廠的維修意見,基本上都是「能修就不換」的原則。
2、如果不是去保險公司指定的維修廠而去4S店修理的話,一般修車費用都會超過定損額,因為4S店的維修原則是能換盡量不修。兩者之間的利益是對立的,所以4S店會選擇盈利大的方式讓消費者去維修。
3、如果定損額與維修費相差很大的話,消費者可以請求由第三方獨立機構重新定損,當然鑒定費用由消費者自己出。
④ 汽車防撞梁到底給你帶來了什麼
防撞梁這個「車身安全部件」可是讓不少車企又愛又恨,它能讓不少車企因為採用更「厚道」的防撞梁而標榜自己的安全性,也能讓不少車企因為採用不太「厚道」的防撞梁而被消費者嗤之以鼻。
這才是重中之重,為了避免車輛在低速碰撞時車輛損傷嚴重,小磕小碰就要花不少錢來維修,廠商們良心發現設計出了這玩意兒,讓你在發生低速碰撞後的維修成本降低。也算挺良心的。
總結:被扯得神乎其神的汽車防撞梁其實與行車安全並無多大關心,其本身的作用也是在車輛發生低速碰撞的時候能更好的保護車輛,節省維修費用。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的無知加以引導著實可恥,不過一些車企為了成本問題而簡配甚至不配防撞梁也同樣可恨。最後總結為一點:防撞梁不能保護你的生命,但是能保護你的錢包!
⑤ 為什麼要做低速碰撞
為了證明車輛在碰撞以後的損壞度,以保證駕駛人員的安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⑥ 車子發生碰撞維修費是不是保險出
可以撥打投保公司報案,然後才能決定是否報銷
⑦ 為什麼日系車總想省掉防撞梁
為什麼日系車總想省掉防撞梁?它到底有沒有用?
一、防撞梁是什麼?
防撞梁是用來減輕車輛受到碰撞時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種裝置。它由主梁、吸能盒,連接汽車的安裝板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撞擊力從車身左側(或右側)傳遞到右側(或左側),盡可能讓整個車體去吸收碰撞能量,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以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
防撞梁的兩端連接的是屈服強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後通過螺栓的形式連接在車體縱樑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車輛發生低速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車身縱梁的損害,通過這樣就發揮了它對車輛的保護作用。
防撞梁結構是應該能保證低速吸能盒通過潰縮有效吸收低速撞擊時的能量,防撞梁通過螺栓連接到車身,方便拆卸和更換。現在很多車型的防撞樑上都加裝有一層泡沫緩沖區,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在4km/h以下的碰撞時,對外部塑料保險杠起到一個支撐,緩解碰撞力的作用,減小碰撞對塑料保險杠的損傷,降低維修成本。
二、防撞梁有什麼作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防撞鋼梁的真正目的是保護低速(一般為15km/h以下)撞擊時的重要的零部件,以降低維修成本。而在高速行駛時出現事故,或者說超過防撞鋼梁所能承受的沖擊力時,防撞鋼梁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
三、防撞梁的分類
前後防撞梁就是車輛第一次承受撞擊力的裝置,在車身被動安全方面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點受力全身受力。說白了就是汽車車體的某一個位置受到了撞擊,如果僅僅讓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話,那麼達到的保護效果會很差。如果在某一點受到力的時候,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個點所受到的力的強度,特別是前後防撞鋼梁在這里就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車門防撞梁這些鋼結構或鋁結構的部件被安裝在車門內部,從外面並看不到。有些採取的是垂直布局,還有一些採用對角線式,也就是從底部的門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邊緣。無論其具體位置如何,車門防撞梁都是作為一種額外的吸能保護層而設計的,它可以降低乘員可能遭受的來自外部的力量。事實證明,車門防撞梁在車輛撞擊固定物體(比如樹木)時的保護效果非常明顯
三、防撞梁為啥被省掉?
網路上傳言著一種說法,說供應國內市場的日系車,為了成本都取消了後防撞梁,一年能省下幾個億,甚至說日系車分為幾等,一等供應歐美,二等供應本土,三等賣給中國。
呵呵,日本從來都是把最優秀的產品放在本土市場,要不哪有這么多人拼了命去搞JDM汽車或零件呢?(註:JDM即Japanese domestic market,指專門供應日本本土的產品)
由於國內沒有針對後方車輛碰撞的測試標准,也不會對後防撞梁部分有硬性要求。不排除某些廠家在國內簡配鑽空子,但在日本本土出售的汽車,絕大部分是沒有後防撞梁的,例如日本本土出售的。
原因很簡單,在日本發生的交通非常極端,不算汽車和行人碰撞這樣的事故,一年發生的低速事故沒幾起,絕大多數事故都是60KM/H以上的高速碰撞。而高速的碰撞事故中,相對車體的潰縮結構,後防撞梁對車內乘員的保護作用非常小,加上日本嚴苛的車輛淘汰法規,後防撞梁自然在日本本土普遍「缺席」了。
歐美法規中強制要求安裝的後防撞梁,起因卻是擁有巨大話語權的保險公司。由於在發生低速追尾碰撞的時候,碰撞的沖擊基本被防撞梁後方的吸能盒吸收,並不會使用到車體的潰縮結構,所以有後防撞梁保護的汽車損壞程度會更小,維修時也只需要更換後防撞梁部分即可,因此後防撞梁也有個後保險杠的綽號。在低速的碰撞中,後防撞梁除了能有效降低維修費用,也能通過吸收有效降低碰撞的G力峰值,對車內乘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⑧ 鋁換鋼不失安全,但15km/h低速碰撞,維修費用竟可入手全新飛度
最近,全網都在關注賓士在中國市場「鋁換鋼」事件,雖然賓士官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說明,但C-IASI剛好完成了賓士GLC的碰撞試驗,測評結果正式對外公布。
四個大項中除了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獲得較差評價以外,車內乘員、車外行人、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均獲得優秀評價。這一次,我們將焦點放在低速碰撞中的維修費用上。
但是,寶馬的主要配件貴!其前大燈單件零整比為5.19%,2017款寶馬3系單一個大燈維修費用為16914.21元。賓士GLC則要低出很多。同時2017款寶馬3系後保險杠蒙皮的零整比為2.17%,摺合維修費用為7072.03元,同樣比賓士高很多。在筆者看來,2018年第一批車型中測試的賓士C級,如果當時也進行了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測試或者公開了成績,應該要比賓士GLC或者寶馬3系更高。
推測原因有兩個:一是轎車車型相比SUV車型車身更低,其對應的大燈、前保險杠在低速結構正面碰撞中更容易受損,而在低速結構追尾碰撞中,很可能會傷及後備箱,這一點在SUV車型中是少見的,因此轎車相對SUV在低速碰撞中更吃虧。
二是賓士C級零整比相對更高,835.29%的整車零整比、4.90%前大燈單件零整比、2.92%的後保險杠單件零整比都非常高,且遠高於現在已經公布側碰結果的賓士GLC。加之轎車車型的緣故,因此推測賓士C級的維修費用會更加恐怖。
至於「鋁換鋼」這件事,從維修經濟性的角度來說,如果國產GLC的引擎蓋是鋁制材料,那麼維修費用絕不僅僅是入門飛度了,再怎麼也得是個入手飛度。從整體成績來看,鋁換鋼似乎並沒有影響其安全性能。不過,鋁換鋼最明顯的劣勢就是車身加重,那好歹也要穩住下盤不是,不能總是動不動就「趴窩」。
最後,筆者只想說:豪車雖好,但維修很也很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維修費和維護費的區別
維修就是對出現故障的設備或是設施進行維修,
否知就只能停用,不用生產或回使用。
維護呢就是按照答設備或是設施的安全使用周期,
在出現故障或是消耗殆盡之前,進行保養或是更換,
畢竟因為長時間運轉,消耗,造成損壞,擴大資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