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路分析關於反饋電路,請問怎麼判斷反饋極性請大家教教我
記住了:基極(柵極)與集電極(漏極)為是反相的;
基極(柵極)與發電極(源極)為同相的;
然後,你就可以假設總信號輸入端為正或者為負,沿著信號一步步推演即可;
2. 如何判別電路的反饋類型
1、判斷是電壓反饋還是電流反饋的經驗法
a)負載短路法:使放大電路的輸出端交流短路。若反饋信號Xf消失,則說明反饋信號取樣於輸出電壓,則為電壓反饋(Xf=FV0)。若反饋信號仍然存在,則說明反饋信號取樣於輸出電流,則為電流反饋(Xf=FI0)。
b)一般規律法:反饋量取自於信號輸出端的電壓信號,為電壓反饋;反饋信號取自於信號輸出端的電流信號,為電流反饋。具體來說,將負載電阻與反饋網路看作雙端網路(在反饋放大電路中其中一端通常為公共接地端),若負載電阻與反饋網路並聯,則反饋量對輸出電壓采樣,為電壓反饋。
否則,反饋量無法直接對輸出電壓進行采樣,則只能對輸出電流進行采樣,即為電流反饋。如圖1所示:輸出電壓在發射極e上,反饋信號取在發射極e上,即反饋量取自於信號輸出端,則為電壓反饋。如圖2所示,反饋信號取自於非信號輸出端,則為電流反饋。
2、判斷是並聯反饋還是串聯反饋的經驗法
a)輸入短路法:將輸入端交流短路,若反饋量作用不到放大電路輸入端,則為並聯反饋;若反饋量仍能作用到放大電路輸入端,則為串聯反饋。
b)一般規律法:反饋量加到非信號輸人端的是串聯反饋;反饋量加到信號輸入端則為並聯反饋。反饋信號加到信號輸入端則為並聯反饋。如圖2反饋信號加到了非信號輸入端則為串聯反饋。
(2)反饋電路分析擴展閱讀
引入負反饋呢主要是使放大電路工作在線性區,使輸出電壓不超過最大輸出電壓,因為不引入負反饋其電壓放大倍數很大,理想化可認為是無窮大,引入之後就降到了很小,但夠了。
然後是對放大電路的一些性能的影響:首先,對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與穩定性的影響:以犧牲放大倍數來穩定放大電路。
比如沒有引入負反饋時放大倍數為Au,變化率為10%,引入1+AF為100的反饋電路,那麼放大倍數為Au/(1+AF),但變化率為0.1%;其次,對輸入電阻的影響:串聯負反饋增大輸入電阻1+AF倍,並聯負反饋減小輸入電阻至1/(1+AF)。
對輸出電阻的影響:電流負反饋增大輸出電阻1+AF倍,電壓負反饋減小輸出電阻至1/(1+AF);還能展寬頻帶:下限頻率下降至1/(1+AF),上限頻率上升1+AF倍,所以頻帶更寬。最後可以減小非線性失真等等作用。比如反相比例運算放大器,同相比例運算放大器,電壓跟隨器等。
3. 開關電源反饋電路分析問題
分析中存在這個問題:431電壓2.5V,電流1mA這個狀態是你假定的,不是真實狀態。
R1兩端電壓0.5V根本版不能使光耦導通(權起碼1.5V),因此光耦等於開路。如果把光耦剪斷,再用你的方法分析是不是更糊塗?
因此「2.5V」、「1mA」兩個條件在這個電路中至少有一個不成立,甚至都不成立,這兩個條件是手冊中為了保證器件理想工作的條件,並不等於一定出現(當不滿足條件時器件性能可能會下降,但未必不能工作,就像普通穩壓二極體應該有5mA工作電流,如果只給它3mA也會工作,但穩壓性能可能差些)。
就像220V40W燈泡並不保證它上面的電壓肯定是220V,還得看外加電源情況,接到日本的110V電源上肯定不會得到40W。
4. 一個運放電路同時含有正負反饋如何分析
僅從理論上這個電路這個電路可以處於閉環狀態(線性區),但實際上這個電路並不能正常工作。
根據電路圖中各元件參數和輸入電壓計算,電路的輸出(即運放1腳)應等於95.47V,它的同相輸入端和反相輸入端才能處於「虛短」狀態,但實際上沒有哪種運放可以在這么高的電壓下工作。
5. 反饋電路的原理是什麼
反饋(feedback)又稱回饋,是控制論的基本概念,指將系統的輸出返 回到輸入端並以某種方式改變輸入,進而影響系統功能的過程,即將輸出量通過恰當的檢測裝置返回到輸入端並與輸入量進行比較的過程。反饋可分為負反饋和正反饋。前者使輸出起到與輸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統輸出與系統目標的誤差減小,系統趨於穩定;後者使輸出起到與輸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統偏差不斷增大,使系統振盪,可以放大控製作用。對負反饋的研究是控制論的核心問題。 ①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增強輸入訊號效應的叫正反饋;減弱輸入訊號效應的叫負反饋。正反饋常用來產生振盪;負反饋能穩定放大,減少失真,因而廣泛應用於放大器中。②醫學上指某些生理的或病理的效應反過來影響引起這種效應的原因。起增強作用的叫正反饋;起減弱作用的叫負反饋。③(信息、反映等)返回:市場銷售情況的信息不斷~到工廠。 傳播學上的反饋:指傳播過程中受傳者對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應,獲得反饋訊息是傳播者的意圖和目的,發出反饋是受傳者能動性的體現。
6. 電路中正反饋的原理//
信號U1通過L1初級加到三極體的基極,假設它是正,那麼集電極為負,在次級內L2中它的所謂同名端為正(點點容的那個端)。當然的在次級線圈L1中同名端也是正的它聯接在三級管的基極上,基極也是為正的。這就形成了正反饋,使電路啟振了。
電路中映入正反饋的原理:
(1)產生自激振盪,作為信號產生電路;
(2)在比較器里引入正反饋,能產生回差,消除比較器反轉時的振動;
(3)基準,包括偏置,即使有啟動電路,在啟動初期是正反饋主宰,否則啟動不起來,待正反饋和負反饋達到平衡後,才進入穩定工作狀態;
(4)有時候比較器的輸出會引入正反饋,以加速翻轉,而閂鎖比較器實際上就是基於正反饋原理,當然這個偏數字了
正反饋:由控制系統把信息輸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結果返送回來,並對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起到控制的作用,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使系統的輸入對輸出的影響增大。正反饋在自動控制系統中主要是用來對小的變化進行放大,從而可以使系統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工作。正反饋主要用於振盪電。
施密特觸發器,單穩態觸發器等都用了正反饋。
提高電路的輸入阻抗,在電路中引入合適的正反饋,可以有效的提高電路的輸入阻抗,例如自舉電路就是這樣的。
7. 負反饋放大電路分析
按照運放電路,為了保障輸入埠的電流平衡,和保障輸出埠的中點點位趨於0 。我們希望運放的+、- 輸入埠電阻盡可能一樣。那麼這樣要求輸入埠也需要接一合適阻值電阻,令正負輸入埠輸入電阻值保持一致。(當然不一樣也可以,設計、或實際要求,不影響電路的工作也可以簡化電路,不接電阻。就像你電路圖)。
8. 電路分析關於反饋電路,請問這條支路短路了,為什麼還有電流往下流呢
個人覺得可能是你的理解有誤,如果真是如紅線描繪的那樣對地短路,這個電路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就是一個電源與地之間接了一個RC電阻,其它的都不復存在了,仔細觀察,貌似紅線下面掩蓋了什麼,應該不是一根直連到地的接線,看不太清楚。
9. 負反饋電路分析
圖a是直流正反饋電路反饋元件是Rf1及Rf2和電容C。
圖b是負反饋電路。其中A2的R7支路為交、直流負反饋,反饋元件為R7。A1的R3交直流負反饋,反饋元件R3另有一個大環路交流負反饋,從A2輸出反饋到A1的輸入。反饋元件是R4及電容C。
10. 既有正反饋又有負反饋的電路分析
可以,通過外圍電路求同相輸入和反相輸入的節點方程,然後把VP=VN代入公式成立即可,不成立就是不可以。同時還要考慮運放輸出限幅。你的電路Vo=2.07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