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理論基礎
採用RC電路進行設計。
思路:RC電路為容性電路,其電流I(相量)超前電壓Us(相量)相位90°,二R上的電壓Ur(相量)與電流I(相量)同相位,所以在RC電路上,將R的電壓作為輸出,即可保證Uo(相量)超前Us(相量)90°。相量圖如下:
設電路的角頻率為ω,則電路阻抗為:Z=R+1/(jωC)。
所以:I(相量)=Us(相量)/Z=Us(相量)/[R+1/(jωC)]。
Uo(相量)=I(相量)×R=R×Us(相量) /[R+1/(jωC)]。
所以:Uo(相量)/Us(相量)=R/[R+1/(jωC)]=jRωC/(1+jRωC)。
分子的角度:φ1=90°;分母:φ2=arctan(RωC)。
φ=φ1-φ2=90°-φ2=30°,所以:φ2=90°-30°=60°。
tanφ2=RωC=tan60°=√3。
電路中元件參數必須滿足:RωC=√3,即:R=√3/(ωC)=√3Xc。
Ⅱ 電路理論試題
這兩道題都很有意思,不是一般的普通題目。
4、t=0-時(即換路前),iL(0-)=12/R1,ic(0-)=i3(0-)=0,i1(0-)=12/R1,i2(0-)=0,i4(0-)=0。換路前穩態,電感相當於短路、電容相當於開路。Uc(0-)=12V。(如左圖)
t=0+時,電容不會發生電壓突變,相當於一個12V電壓源;電感不會發生電流突變,相當於一個12/R1的電流源。等效電路如右圖:
R1與R2並聯,端電壓為:-12+12=0(V),所以:i1(0+)=i4(0+)=0。
KCL:i2(0+)=iL(0+)=iL(0-)=12/R1。i3(0+)=-i2(0+)=-12/R1。
綜合,i1、i2、i3都發生了突變,只有i4(0+)=i4(0-)=0,沒有突變,所以選擇D。
5、解:(a)電容阻斷直流電源的電流,電路中無電流,燈泡不會發光;
(b)、(c)、(d)電路阻抗Z=R-jXc=R-j/(ωC),電路電流I=|U(相量)/Z|,電流越大,燈泡越亮,則要求阻抗越小。
b與c比較:c的頻率ω較大,因此c的Xc較小,阻抗Z較小,電流較大,燈泡較亮。c>b。
c與d比較:d的電容為兩只串聯,總電容為C/2。相比較而言,c的總電容較大,同頻率情況下,c的Xc較小,阻抗Z較小,電流較大,燈泡較亮。c>d。
b與d比較:Xbc=1/(2π×50C),Xdc=1/(2π×1000C/2)=1/(2π×500C)。Xbc>Xdc,二者相較d的阻抗小,d>b。
燈泡亮度的次序:c>d>b>a(不亮)。選C。
Ⅲ 華中科技大學電力學院研究生《電路理論》(汪建,清華版)。下面是考試大綱要求,想知道具體是哪些章節
一、電阻性網路分析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電流與電壓的關聯參考方向;第1章第2節
電功率和電能量的概念;第1章第3節
吸收功率和發出功率的概念及其判定;第1章第3節
線性非時變電阻、電壓源、電流源、受控電源及運算放大器的特性;第1章第7,10~12節
KCL和KVL;第1章第4節
樹、割集、基本迴路和基本割集的概念;第3章第1節
有向圖的矩陣表示;第3章第2節
獨立和完備網路變數的概念;第3章第3節
等效電路的概念;第2章第1節
戴維寧-諾頓等效電路;第2章第4節
線性二端電阻'性網路入端電阻的概念及入端電阻的計算;第2章第8節
節點分析法和迴路(網孔)分析法;第3章第7、8節
疊加定理及其應用;第4章第1節
戴維寧-諾頓等效網路定理及其應用;第4章第3節
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其應用;第4章第4節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及其應用;第4章第6節
網路定理的綜合應用;這個就要根據實際做題的情況、經驗以及對知識點的把握程度進行綜合應用了
含理想運算放大器電路的分析。第1章第12節,習題1-28,1-29
二、動態網路分析
線性非時變電容、電感元件的特性;第1章第7、8節
單位階躍函數和單位沖擊函數的概念及其主要性質;這個真沒找到,我記得當年上課的時候老師還講過這部分內容的,在那個綠皮三本書的教材中肯定有對應的部分,只能勞煩樓主自己找下了!
一階電路和簡單二階電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相應初始條件的確定;第10章第4,5節
各種響應的概念;第10章第6節
求解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第10章第4節第四點
一階、二階電路沖擊響應的計算;第10章第6節第二點
零狀態響應的線性和時不變性質;第10章第7節
常用簡單函數的拉氏變換;第11章第1節
利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逆變換(不含重極點情況);第11章第3節
KCL、KVL的運算形式;第11章第4節第二點
基本電路元件的運算模型;第11章第4節第二點
用運演算法求解電路的暫態過程(2~3階電路);第11章第4節第四點
網路函數的概念及網路函數的確定;第11章第5節
網路函數與對應沖擊響應的關系、網路函數與對應正弦穩態響應的關系;這部分沒找到對應內容,不過例題11-33考察了這方面的內容,通過做題可以自己總結體會下
雙口網路的Z、Y、H、T參數方程及Z、Y、H、T參數的計算;第9章第2節
雙口網路的相互連接;第9章第5節
雙口網路的等效電路;第9章第4節
有端接雙口網路的分析。第9章第6節
三、正弦穩態分析和廣義正弦穩態分析
同頻率正弦量的相量及相量圖表示;第5章第2節,第6節
KCL、KVL的相量形式;第5章第3節
基本電路元件的相量模型,阻抗和導納;第5章第4節
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計算(含利用相量圖分析);第5章第6節
正弦穩態電路中各種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功率因數及功率因數的提高;第5章第8,9節
最大功率傳輸(共軛匹配);第5章第8節第六點
RLC串聯及並聯諧振電路;第6章第1,2節
耦合電感元件的特性方程,同名端的概念及同名端的確定(含用實驗方法);第6章第4點
含耦合電感元件電路的分析;第6章第5節
理想變壓器的特性方程及理想變壓器的阻抗變換性質;第6章第8節第二點
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對稱三相電路中線量與相量的關系;第7章第2節
對稱三相電路的功率;第7章第5節
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計算;第7章第3節
兩表法測量三相三線制電路的功率;第7章第5節第三點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樓主有所幫助,考研路漫漫,祝您一切順利,天天開心~~
Ⅳ 電子電路原理
電子電路板基本概念
電 流
電荷的定向移動叫做電流。電路中電流常用I表示。電流分直流和交流兩種。電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隨時間變化的叫做直流。電流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變化的叫做交流。電流的單位是安(A),也常用毫安(mA)或者微安(uA)做單位。1A=1000mA,1mA=1000uA。
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測量的時候,把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要選擇電流表指針接近滿偏轉的量程。這樣可以防止電流過大而損壞電流表。
電 壓編輯
河水之所以能夠流動,是因為有水位差;電荷之所以能夠流動,是因為有電位差。電位差也就是電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在電路中,電壓常用U表示。電壓的單位是伏(V),也常用毫伏(mV)或者微伏(uV)做單位。1V=1000mV,1mV=1000uV。
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測量的時候,把電壓表並聯在電路上,要選擇電壓表指針接近滿偏轉的量程。如果電路上的電壓大小估計不出來,要先用大的量程,粗略測量後再用合適的量程。這樣可以防止由於電壓過大而損壞電壓表。
電 阻編輯
電路中對電流通過有阻礙作用並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做電阻。電阻常用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Ω),也常用千歐(kΩ)或者兆歐(MΩ)做單位。1kΩ=1000Ω,1MΩ=1000000Ω。導體的電阻由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決定。
電阻可以用萬用表歐姆擋測量。測量的時候,要選擇電表指針接近偏轉一半的歐姆檔。如果電阻在電路中,要把電阻的一頭引腳斷開後再測量。
電阻在電路中用「R」加數字表示,如:R1表示編號為1的電阻.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分流、限流、分壓、偏置等.
電容編輯
電容在電路中一般用「C」加數字表示(如C13表示編號為13的電容).電容是由兩片金屬膜緊靠,中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而組成的元件.電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電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貯存電能的大小,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它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
晶體二極體
晶體二極體在電路中常用「D」加數字表示,如: D5表示編號為5的二極體.
作用:二極體的主要特性是單向導電性,也就是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導通電阻很小;而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導通電阻極大或無窮大.正
因為二極體具有上述特性,無繩電話機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離、穩壓、極性保護、編碼控制、調頻調制和靜噪等電路中.電話機里使用的晶
體二極體按作用可分為:整流二極體(如1N4004)、隔離二極體(如1N4148)、肖特基二極體(如BAT85)、發光二極體、穩壓二極體等.
電感器
電感器在電子製作中雖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們在電路中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電感器和電容器一樣,也是一種儲能元件,它能把電能轉變為磁場能,並在磁場中儲存能量。電感器用符號L
表示,它的基本單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為單位。它經常和電容器一起工作,構成LC濾波器、LC振盪器等。另外,人們還利用電感的特性,製造了阻流圈、變壓器、繼電器等。
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I和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和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即I=U/R。這個規律叫做歐姆定律。如果知道電壓、電流、電阻三個量中的兩個,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求出第三個量,即 I=U/R,R=U/I,U=I×R
在交流電路中,歐姆定律同樣成立,但電阻R應該改成阻抗Z,即I=U/Z
電 源
把其他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發電機能把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干電池能把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發電機、干電池等叫做電源。通過變壓器和整流器,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的裝置叫做整流電源。能提供信號的電子設備叫做信號源。晶體三極體能把前面送來的信號加以放大,又把放大了的信號傳送到後面的電路中去。晶體三極體對後面的電路來說,也可以看做是信號源。整流電源、信號源有時也叫做電源。
Ⅳ 電路理論。Zl=(wm)2/z22。怎麼來的是公式么
是的,是由左右迴路列方程後推導出來的一個公式。
Ⅵ 模擬電路運放電路中z域是什麼,怎麼算啊,電路中分析z域有什麼意思
模擬電路分析參數中,一個由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統在Z平面原點有二階零點,在實軸 1/2,-1/2處各有一階極點,已知它對cos(nπ)的響應為cos(nπ),求其系統函數H(z)叫Z域,分析的意義就是了解模擬模塊可控制實現的功能。
Ⅶ 電路分析二埠網路Z參數
迴路電流方程中,I1和I2的系數就是Z參數矩陣。
對於線性R、L、C元件構成的任何無源二埠,Z12=Z21總是成立的。這段話後面還有「對於含有受控源的線性R、L、C二埠.........Z12不等Z21」。列埠的伏安關系式,經過整理可得出Z參數矩陣。再設定伏安關系式中的參數值,又能得出戴維南等效電路。
(7)電路理論Z擴展閱讀:
迴路電流法中列寫方程的依據仍然是基爾霍夫定律和支路性質對支路電壓和支路電流的約束。
①選定各支路電流和支路電壓的參考方向,並對節點和支路進行編號;根據規定選出電路的一組基本迴路並對它們進行編號;最後,規定各迴路的繞行方向,同時把這個方向也作為迴路電流的方向。
②對基本迴路列寫出 KVL方程。
③寫出表達支路電流與迴路電流之間關系的方程。這種方程亦稱 KCL方程。
Ⅷ 相量除法既然不存在,那電路原理中U/Z是怎麼算的
存在的,就是跟復數運演算法則一樣:幅值為U的幅值除以Z的幅值,相位是U的相角減去版Z的相角。
首先權你要明白相量法適用范圍:1)激勵源為頻率相同的正弦電路;2)各個物理量是系統穩定後的量。
其次明白是相量法的定義:滿足上述兩個定義的電路,電路各部分的電壓電流是做和激勵源相同頻率的正弦震動,那麼區分各個物理量的就只有幅值和相位了,如果我們用一個復數的模表示幅值,這個復數的輻角表示物理量的相位,那麼這個物理量就可以完全用這個復數來描述,我們就稱這個復數為相量。
引入相量後,在相量運演算法則內,電容電感具有類似與電阻的性質,因此就有了阻抗的概念。你說的Z應該是阻抗吧,如果是,U/Z就是表示電流I的相量,I的幅值就是電流的幅值,I的相角就是電流的相位。
最後補充哈:
1)一定注意相量法的適用范圍:正弦激勵和穩態分量
2)盡管很多電路激勵源未必是正弦信號,但由傅里葉變換,大多數信號可以看成無數正弦信號的疊加,所以相量法是很有用的。
Ⅸ 「|Z|」在電路分析實驗中有什麼含義
那個是阻抗的阻抗模,大小是實部和虛部的平方根,其與阻抗角的餘弦值之積是電阻分量,與阻抗角的正弦值是電抗分量!
Ⅹ 電路分析:圖示電路中,求:負載Z為何值時其可獲得最大功率,並求此功率
1) Uab=200(1+j) v,Z=Zab=2k(1+j) Ω,Pmax=(Uab/2)²/Z=5(1+j)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