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射頻識別技術基本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是:標簽進入磁場後,如果接收到閱讀器發出的特殊射頻信號,就能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即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即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RFID技術由Auto-ID中心開發,其應用形式為標記(tag)、卡和標簽(label)設備。 標記設備由RFID晶元和天線組成,標記類型分為三種:自動式,半被動式和被動式。現在市場上開發的基本上是被動式RFID標記,因為這類設備造價較低,且易於配置。被動標記設備運用無線電波進行操作和通信,信號必須在識別器允許的范圍內,通常是10英尺(約3米)。這類標記適合於短距離信息識別,如一次性剃須刀或可移動刀片包裝盒這類小商品。 RFID晶元可以是只讀的,也可是讀/寫方式,依據應用需求決定。被動式標記設備採用E2PROM(電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便於運用特定電子處理設備往上面寫數據。一般標記設備在出廠時都設定為只讀方式。Auto-ID規范中還包含有死鎖命令,以在適當情形下阻止跟蹤進程。
射頻識別技術原理Auto-ID中心開發的電子產品代碼(EPC)規范能識別目標,以及所有與目標相關的數據。EPC系統運用正確的資料庫鏈接到EPC碼,廠商和零售商能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管理和變更操作。一旦標記貼到產品或設備上,RFID識別器便能讀取存儲於標記中的數據。Auto-ID計劃將EPC系統發展成為全球標准,該標准主要包括:識別目標的特定代碼(EPC);定義數據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義代碼及標記的其餘信息;定義貨物參數,如庫存單元號;將EPC代碼轉換為Internet地址(目標命名服務ONS);對目標進行描述(物理置標語言PML);聚集和處理RFID數據(專家軟體);分配給每類目標的特定號碼(串列號);用於互操作性的規范最小集(標記及識別規范),採用RFID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對企業的供應鏈進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系統組成射頻識別系統至少應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是讀寫器,二是電子標簽(或稱射頻卡、應答器等,本文統稱為電子標簽)。另外還應包括天線,主機等。RFID系統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和應用環境,系統的組成會有所不同,但從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來看,系統一般都由信號發射機、信號接收機、發射接收天線幾部分組成。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信號發射機
在RFID 系統中,信號發射機為了不同的應用目的,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標簽(TAG)。標簽相當於條碼技術中的條碼符號,用來存儲需要識別傳輸的信息,另外,與條碼不同的是,標簽必須能夠自動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儲的信息主動發射出去。
信號接收機
在RFID系統中,信號接收機一般叫做閱讀器。根據支持的標簽類型不同與完成的功能不同,閱讀器的復雜程度是顯著不同的。閱讀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與標簽進行數據傳輸的途徑。另外,閱讀器還提供相當復雜的信號狀態控制、奇偶錯誤校驗與更正功能等。標簽中除了存儲需要傳輸的信息外,還必須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錯誤校驗信息等。識別數據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結構編制在一起,並按照特定的順序向外發送。閱讀器通過接收到的附加信息來控制數據流的發送。一旦到達閱讀器的信息被正確的接收和譯解後,閱讀器通過特定的演算法決定是否需要發射機對發送的信號重發一次,或者知道發射器停止發信號,這就是「命令響應協議」。使用這種協議,即便在很短的時間、很小的空間閱讀多個標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騙問題」的產生。
編程器
只有可讀可寫標簽系統才需要編程器。編程器是向標簽寫入數據的裝置。編程器寫入數據一般來說是離線(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預先在標簽中寫入數據,等到開始應用時直接把標簽黏附在被標識項目上。也有一些RFID應用系統,寫數據是在線(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產環境中作為互動式便攜數據文件來處理時。
天線
天線是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在實際應用中,除了系統功率,天線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也會影響數據的發射和接收,需要專業人員對系統的天線進行設計、安裝。
『貳』 什麼是射頻電路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的
在電子學理論中,電流流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磁場;交變電流通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
在電磁波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英文縮寫:RF
組成編輯
高頻電路基本上是由無源元件、有源器件和無源網路組成的。高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與低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頻率特性是不同的。高頻電路中無源線性元件主要是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
在電子技術領域,射頻電路的特性不同於普通的低頻電路。主要原因是在高頻條件下,電路的特性與低頻條件下不同,因此需要利用射頻電路理論去理解射頻電路的工作原理。在高頻條件下,雜散電容和雜散電感對電路的影響很大。雜散電感存在於導線連接以及組件本身存在的內部自感。雜散電容存在於電路的導體之間以及組件和地之間。在低頻電路中,這些雜散參數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小,隨著頻率的增加,雜散參數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早期的VHF頻段電視接收機中的高頻頭,以及通信接收機的前端電路中,雜散電容的影響都非常大以至於不再需要另外添加電容。
此外,在射頻條件下電路存在趨膚效應。與直流不同的是,在直流條件下電流在整個導體中流動,而在高頻條件下電流在導體表面流動。其結果是,高頻的交流電阻要大於直流電阻。
在高頻電路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電磁輻射效應。隨著頻率的增加,當波長可與電路尺寸12比擬時,電路會變為一個輻射體。這時,在電路之間、電路和 外部環境之間會產生各種耦合效應,因而引出許多干擾問題。這些問題在低頻條件下往往是無關緊要的。
『叄』 射頻電路設計
這個教材,確實難找,我的感覺是,先通過《微波技術基礎》,了解傳輸線,s參數的概念,史密斯園圖-主要是為了解一些電路匹配的必要知識,了解電磁場的基礎知識-麥克斯韋方程(初通即可),因為現在有很多的模擬軟體可以幫助深刻認識電磁場,天線,電路匹配等等,對於有源器件應該學些《微波有源電路》的知識,了解晶體管射頻模型,低噪放,混頻器,鎖相環,功放設計方法,另外要了解無線《通信原理》,了解些通信制式-AM,FM,FSK,MSK,QAM,OFDM,MIMO,還有就是布線方面要積累一些知識-如電容,電感的自諧振頻率,一般射頻布線都要有一塊整地,射頻傳輸線的線寬要特殊計算,敏感新號-小信號接收,鎖相環CP,等要單獨隔離布線,有時需要用模擬軟體來輔助完成,需要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的分析同時進行,尋序漸進,多本書相互佐證,遇到不懂先跳過,以後在查閱,可以先會做電路,先做起來,日後再深究原理。射頻電路很有意思,我已經搞了很久,獲益匪淺,祝你成功!
『肆』 下圖為射頻取樣監測電路,請說出:
C1 C2為調節頻率的電容,和下面的電感L、電容組成諧振網路,工作於你的射頻中心頻率。T的輸出進行全波整流,得到的電壓UJ送入運放-端和運放+極基準保護電壓UR進行比較。如果L低電平有效,也就是UJ>UR時,得到L為低電平。當兩路射頻信號不平衡時或者相位相差較大時會引起保護。你的電路沒給出說明工作環境和條件,只能這樣回答你了。如果可以,把圖給出詳細一點,功能也說一下才可以
『伍』 什麼是射頻模擬電路
你可以簡單的從字面上去理解,可以讓這個電路射出電磁波的的電路,就叫射頻電路
頻率在300KHZ到300GHZ之間內
而高頻是相對於低容頻而論,沒有一個絕對的概念的,對於功放電路而言,10KHZ就叫高頻了,對於收音機電路,465KHZ都只能算是中頻
現在明白了沒有
高頻包括射頻而已
『陸』 射頻通信電路
只個圖是三個傳輸線變壓器並聯, 在每一個變壓器的右端的電壓分別是最上邊的是3/2Vi , 中間的正好是 Vi , 下面的也是3/2Vi 加起來的總和是 4Vi , 而負載上的電流只有1/4 的輸入總電流 . 需要強調的是分析傳輸線變壓器是在假定只有奇模工作, 沒有偶模工作. 記住這一點了就不難分析了.
『柒』 如何學習射頻電路
射頻電路要快速入門,不可能的。這東西對經驗要求十分得高,除非你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專老師或者師傅,他屬願意傾心相授。不過你也可以做一些工作。
1、復習一下高等數學,既然有研一基礎,恐怕數學上應該有一些積累。主要是一些積分變換(傅立葉、拉普拉斯、Z),常微偏微方程這些東西,在微波和電磁波領域,最基礎的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經常跟它打交道,你的數學基礎好,會省力很多,也容易做論文什麼。
2、有空的話,溫習一下電路基礎裡面的分布參數電路,模電中的基本放大電路,高頻電子線路。另外,你得補一下微波方面的課程,我記得我本科的時候,微波有三門課,應用電磁學(應該是對應你的微波原理),微波與光導波技術,射頻電子技術(屬於高頻加強版,但不是高頻,高頻是另外單獨的課程)。也可以再看看《高速數學設計》這本書,可能有用。
射頻電路這個領域難度很大,進步比較慢,不過做的人很少,找工作容易。
『捌』 射頻電路的簡介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的
在電子學理論中,電流流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磁場;交變電流通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
在電磁波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英文縮寫:RF
『玖』 怎樣識別射頻電路,邏輯電路,電源電路
射頻電路是指從天線(ANT)到收、發基帶信號(RXI/Q、TXI/Q)為止的這部分電路,它包括接收射頻、發射射頻和頻率合成器三大部分。射頻信號的特點是串列通信方式,它在收發過程中,不斷地被「降頻」(接收)和「升頻」(發射)。
邏輯/音頻電路的主要特點是大規模集成電路,並且多數是BGA元件,因此這部分原理電路圖常用UXXX表示集成電路,其管腳標注為A0、A1、E12等。常見的音頻/邏輯電路有微處理器(CPU)、字型檔(也稱版本FLASH)、暫存(SRAM)、碼片(EEPROM)和音頻IC。邏輯電路的識別主要查找集成模塊的代碼和英文標注(如CPU、FLASH、SRAM、EEPROM),有的直接給中文標注。音頻電路的識別是通過受話器(MIC)和受話器(EAR、SPK)的圖形或英文縮寫來查找的。
電源電路是:電池、集成的電源IC或分散式穩壓管組成。提供的VCC、VDD、VRF和VVCO等各路電壓。升壓電路、充電電路是電源的重要部分。電池電源用VB、B++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