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用電器廠計劃生產845台小型電風扇,前5天平均每天生產65台,照這樣計算還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
前5天平均每天生產了65台,按這樣的生產速度計劃生產845台需要845÷65=13天,已生產5天,還要13-5=8天。
❷ 某家用電器廠上半年生產的洗衣機完成了全年計劃的4/7,下半年又生產了13000台,
上半年完成今年的五分之三,那麼下半年也就完成了剩下的五分之二,但實際是下半年不內光完成了今年計劃容的五分之二,還多生產了200台,下半年生產了400台,去掉多生產的200台,還剩200台,那麼這200台就是今年計劃的五分之二,200除以2/5得500台,
❸ 電器廠計劃成生產冰箱2400台,由於改進技術,每天生產的台數比原計劃多1/4,結果提前8天完成任務,實際每
解 設實際每天生產X台
則 計劃生產X/(1+1/4)=4X/5
2400/X+8=2400/(4X/5)
300/X+1=300x5/4X
1=75/X
X=75
實際每天生產75台。
❹ 家用電器廠計劃生產845台小型電風扇,前5天平均每天生產65台,計劃用12天完成全部任務,如果剩下
65x5=325(台)
12-5=7(天)
7x70=490(台)
325+490=815(台)
答:不能按時完成任務,還要一天才能完成任務。
❺ 中國生產家用電器廠要求
電風扇、電飯鍋兩項能效標准預計明年初實施,新規出台後將直接淘汰一批市場上不合格的產品。中國標准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准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偉特別提醒電風扇、電飯鍋生產企業,要對新標准進行深度解讀和剖析,按照新的能效標准組織生產,加快技術改造,調整生產模式,提高技術實力。另外,符合能效標準的產品,要積極申請能效標識,爭取市場主動權。
小家電能效標准明年實施
小家電產量巨大,並且某些產品增長速度驚人,產量和增長速度都相當可觀,所消耗能源總量及增長速度不容忽視。因此,國家對電飯鍋、電風扇和微波爐等小家電產品的節能問題越來越重視,有關主管部門希望小家電新能效標准能盡快實施。
作為微波爐、電風扇等能效標准制定的主要牽頭人,劉偉向《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說,上述能效標准由全國能標委合理用電分委員會技術歸口,由中國標准化研究院以及行業的部分研究、質檢機構和重點企業共同起草。2008年5月11日,電風扇和自動電飯鍋能效標准和能效等級兩項標准通過了審定。「目前,兩項標准正在WTO網站公示。公示於10月中旬結束。如果順利,將很快出版發布,並於明年年初實施。微波爐能效標准目前尚在制定,目前正在形成徵求意見稿過程中。年底之前將完成報批。」劉偉說。
劉偉表示,《電風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是對1989年發布的《電風扇電耗限定值及測試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標准內容的重要變化是增加了能效等級、節能評價值,試驗方法也採用經IEC標准轉化的國家標准。適用的產品包括單相額定電壓不超過250V、其他額定電壓不超過480V、由交流電動機驅動的台扇以及轉頁扇、壁扇、台地扇、落地扇和吊扇。
而《自動電飯鍋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准則是對1989年發布的《自動電飯鍋效率、保溫電耗限定值及測試方法》(GB12021.6-1989)的首次修訂,由於原標准實施了近20年,修訂的內容較多,變化較大。這項標准適用於電熱元件為加熱源的、在常壓下工作的額定功率小於等於2000瓦的電飯鍋,並將電飯鍋分成5個不同的額定功率產品,標准中各能效等級產品的能效指標、保溫能耗指標,包括在能效指標基礎上確定的能效限定值、節能評價值都是根據5個額定功率的產品分別確定的。「電飯鍋可分為金屬內鍋和非金屬內鍋兩類,雖然目前非金屬內鍋的電飯鍋比例不大,但市場份額會有所增加,所以標准對其能效限定值和節能評價值作了特殊規定。」劉偉說。
不達標產品將被淘汰
目前,中國小家電產品量大面廣。據統計,2007年我國電風扇的產量達到1.4億台左右,同比增長達0.5%;2007年,我國自動電飯鍋的產量達到1億台,同比增長13%。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電風扇、電飯鍋這兩個產品的主要生產地都在中國,並且其產能占據全球70%以上。目前中國的電風扇市場基本上沒有進口產品,在中國電飯鍋市場上也只有松下、三洋等少數幾家日資品牌產品,而且其生產製造地也主要在中國。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由於過去我們在小家電檢測過程中過於強調強制性的安全檢測,而忽視了產品性能的檢測,使得消費者和企業片面產生了只要有了3C認證就是合格產品的錯誤認識,造成多年來我國小家電產品總體質量水平呈下降趨勢。
據了解,未來能效等級所提供的產品能效信息,是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的依據。同時,能效限定值屬強制性指標,以防止能源利用率低的產品進入市場,是淘汰高耗能產品的依據。「這項標准將我國電風扇能效標準的能效等級分為3級,將電飯鍋的能效等級分為5級,其中1級能效最高,是目標值。標准實施後,低於3級能效的電風扇產品和低於5級能效的電飯鍋產品為淘汰產品,應該禁止其生產和銷售。」劉偉說,「目前在電風扇和電飯鍋市場,大約有10%左右的產品將因為能效不達標而被淘汰。」
面對能效升級,企業更多擔心的還是成本問題。特別是今年以來,鋼鐵、銅、能源、塑料等生產性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的人力成本提高、人民幣匯率上升帶來的出口成本上漲、物流成本提高等因素已經使小家電企業的利潤不斷攤薄,未來能效標準的實施勢必還將加劇企業的生產成本。電風扇製造商湛江鴻智電器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吳華容經過粗略計算後表示:「新能效標准未來至少還將使總成本提升5%-10%。」
對此,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節能需要靠技術突破,技術升級必然帶來成本上升,能效標准對小家電企業來講將是一道門檻。「未來1/3的知名企業會很順利地跨過去;1/3中等規模企業努努力也能過得去;而另外1/3的企業必然是過不去的。」陳鋼說。
新標准提高行業准入門檻
對於能效標准所帶來的成本提高,更多主流的企業還是給予了理解。美的電風扇、艾美特、雙喜炊具、格蘭仕、先鋒、聯創等廠商表示,目前微波爐、電風扇、電飯鍋這三類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能效標準的制定將有助於產業的洗牌,將成為電風扇和電飯鍋行業的准入門檻。與此同時對於現有廠商而言,提高能效門檻對小家電廠商的影響不言而喻,不僅僅是成本問題,還有技術問題,同時還將進一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雙喜電器有限公司研發技術部主任鍾華表示,企業認為家電產品節能標准出台將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不少,在目前整體經濟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各廠家擔心負擔加重。其實家電產品節能並不意味成本就會提升,不能走入誤區。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優化設計、優化工藝來降低成本,但它的前提是企業必須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自主研發,使企業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
與企業產品升級相對應的是,現在消費者的購買也進入了擇優而取的階段。龍的小家電品牌營銷總監洪仕斌介紹說,過去一些價格較高的小家電產品通常都是單位采購或者買來送人,現在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個人購買增多,而且過去賣不動的高價小家電現在都有了不錯的銷路,比如過去電風扇、電飯鍋賣得最好的是200元以下的產品,現在三四百元的產品銷售情況也不錯。「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節能、健康的因素,價格已不是主導因素。」洪仕斌。
從目前來看,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能效標准出台並對市場銷售帶來巨大影響,這也證明了在電風扇、電飯鍋等小家電產品能效標準的帶動之下,雖然產品價格在持續上漲,但產業卻得到了升級,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結果是產品的銷量不會減少,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同樣不會被挫傷。
劉偉最後表示,小家電迅猛擴張的市場空間需要能效標准來保駕護航,這既跟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相符合,又能迫使向來不重視節能的小家電企業,加快技術開發和產業升級,謀求長遠發展。
❻ 屏山家用電器廠
70÷4=17.5台
875÷17.5=50天
照這樣計算,還要50天完成任務.
計劃一共用11天完成任務.
11-4=7天
﹙875-70﹚÷7=115台
剩下的每天要加工115台
❼ 家用電器廠計劃生產845台小型電風扇,前5天平均每天生產65台。照這樣計算,還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
❽ 跪求電器生產計劃
《某電子公司生產管理-生產循環》:
一、流程圖
二、條文說明
編 號 作 業 項 目 頁 次
CO-101
製程計劃.................................................................................. 3-11
CO-102
負荷計劃.................................................................................. 3-11
CO-103
加班、延遲.................................................................................. 3-12
CO-104
托外加工.................................................................................. 3-13
CO-105
排程.................................................................................. 3-15
CO-106
製造.................................................................................. 3-16
CO-107
質量管理.................................................................................. 3-18
CO-108
倉儲管理.................................................................................. 3-20
CO-109
生產管制.................................................................................. 3-26
CO-110
保養維修.................................................................................. 3-28
CO-111
安全衛生作業.................................................................................. 3-30
CO-112
生產成本.................................................................................. 3-31
CO-113
差異分析.................................................................................. 3-32
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參、生產循環(CO-100)
目 錄
三、窗體
表 單 名 稱 頁 次
工單數據列印.................................................................................. 3-51
製造通知單................................................................................ 3-52
多階材料用量清單.................................................................................. 3-53
加班申請單.................................................................................. 3-54
工單發料單.................................................................................. 3-55
完工入庫單據列印.................................................................................. 3-56
調撥單.................................................................................. 3-57
生產計劃表.................................................................................. 3-58
次周交貨計劃表.................................................................................. 3-59
生產日報表.................................................................................. 3-60
製造狀況查詢單.................................................................................. 3-61
工程變更通知單(ECN).................................................................................. 3-62
收貨單.................................................................................. 3-63
進料檢驗報告.................................................................................. 3-64
采購入庫單.................................................................................. 3-65
材料質量異常報告書.................................................................................. 3-66
品質履歷表.................................................................................. 3-67
供貨商檢驗記錄表.................................................................................. 3-68
首件檢驗記錄表................................................................................. 3-69
端子壓著作業自主檢查表................................................................................ 3-70
質量變異記錄表................................................................................ 3-71
FQC檢驗報告................................................................................ 3-72
出廠質量稽查記錄表................................................................................ 3-73
采購檢驗退貨單................................................................................ 3-74
工單退料單................................................................................ 3-75
庫存雜項發料單................................................................................ 3-76
現有庫存差異分析表................................................................................ 3-77
銷退單................................................................................ 3-78
請購單................................................................................ 3-79
庫存雜項報廢單................................................................................ 3-80
盤點卡................................................................................ 3-81
機器設備維修履歷表................................................................................ 3-82
生產設備一覽表................................................................................ 3-83
機器設備每日檢查保養記錄表................................................................................ 3-84
定期保養記錄表................................................................................ 3-85
CO-104托外加工作業流程圖
生管 品保 其它協力廠 協昱
CO-105排程作業流程圖
業務 采購 生管 品保 製造 協力廠
CO-107質量管理作業流程圖
倉儲 品保 外包廠商
CO-108 倉儲作業流程圖
品保 製造 倉儲
CO-110 保養維修作業流程圖
管理 使用單位 製造 采購 會計
編號 作業項目 作業程序及控制重點 依據資料
CO-101
製程計劃 一、作業程序
1. 由業務單位列印出「客戶訂單確認書」交由生管單位確認交期,生管單位並開立「工單數據列印」或「製造通知單」經主管核准後發行,進行相關作業安排。
2. 依「多階材料用量清單」確認所需的原物料及其規格和數量。
3. 分析產品,藉以決定何種半成品或成品應自製,何種半成品或成品應外包。
4. 決定成品或半成品加工與製造的程序及操作內容。
5. 根據產品設計及圖面說明,並就現有機器設備、工具、零件及人力,決定最經濟的製程計劃。
二、控制重點:
1. 加工方法及生產程序是否合理化。
2. 是否有效利用機器設備。
3. 製程方式是否合理化。
4. 是否決定適當的經濟批量。
5. 直接材料是否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廢料減至最低限制。
6. 工作程序方法是否標准化。
7. 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使用的機器、設備、工具、量具,是否均依製程設計進行,無須工作人員自行計劃。
8. 製程計劃適時作修正。
9. 「工單數據列印」、「製造通知單」是否經權責主管簽核。 一、使用窗體:
1. 客戶訂單確認書
2. 工單數據列印
3. 製造通知單
4. 多階材料用量清單
CO-102
負荷計劃 一、作業程序:
1. 生管單位依"CO-109生產管製作業″分析現有產能與未來工作負荷之差距,各種差距之處理方式如下:
(1)長期而持續性之市場成長所導致之產能不足則應擴充產能。
CO-102
(2)短期或季節性之接單超過負荷:
A.依"CO-104托外加工作業″規定委託外包廠加工。
B.依"CO-103加班、延遲計劃作業″規定以加班方式提高產量。
(3)短期或季節性之接單低於預估:
A.降低外包加工計劃量。
B.提前生產次月之訂單。
2. 負荷管理:
(1)生管人員應對所屬製造單位之生產能量進行統計、分析,生產能量乃依據現有的人力與機械設備核算之,另應調查其現有工作負荷量並與生產能量加以比較,以了解有無過與不及情形。
(2)生管人員應將預估客戶訂單需求數據匯總並編排,以預估機台負荷及應配合之人力負荷。
(3)進行生產排程時,需將人員、機台設備負荷情形一並考慮,並知會業務單位,以為協調交貨日期之參考。
二、控制重點:
1. 未來工作負荷量,是否分析現有產能、目前實際及未來預計接單狀況處理。
CO-103
加班、延遲 一、作業程序
1. 負荷計劃擬定後,因人員變動或機械故障等情形,而使生產面臨停頓,無法依計劃進行生產時,生管單位可考慮將作業人員調動支持,加班趕工等方式,以使生產順利進行。
2. 生產過程中因原物料供應不繼、停工待料等因素致生產進度落後,生管單位可運用加班方式,解決生產進度落後之狀況。
3. 若需加班趕工,由生管單位與製造單位主管協調加班工作、人工、時數經相關主管核准後,方可安排加班事宜。 一、依據資料:
1. 薪資待遇管理辦法
二、使用窗體:
1. 加班申請單
CO-103
4. 若需他單位人員支持時,生管與製造單位應將支持人工、時數知會相關單位主管同意後,方可進行支持事宜。
5. 若因無法負荷且無其它更佳解決方式時,生管單位應將延遲情形及天數通知業務單位,由業務單位與客戶進行協議延遲交貨或更改交期作業。
二、控制重點:
1. 是否有故意延遲加班之情形。
2. 分析加班及正常上班比例,以確定加班是否太多,以致使生產成本偏高。
3. 若有加班,加班人工及工時有無確實記錄並經主管核准。
CO-104
托外加工 一、作業程序:
1. 有下列情形且經比較托外加工與自製成本確為托工有利,由製造單位依照【供貨商管理程序】決定托外加工之安排,並依據核准後之「製造通知單」、圖面或樣品進行托外加工作業。
(1)市場上已進入成熟之產品,而客戶亦一再要求降價利潤微薄產品。
(2)特殊產品無法自製。
(3)協力廠商有專門技術,利用托外質量較佳且價格較廉。
(4)廠內產能不足時,依生產分類產生之生產成本及交期、質量因素決定外包生產方式。
2. 承製廠商的審查與選定:
(1)「製造通知單」經簽核後,製造單位判定托外處理,委託協力廠商承製,依【供貨商管理程序】選定承製廠商。
(2)依質量、交期、服務及價格審查基準選擇一家最適當廠商。
3. 托外:
(1)子公司加工:
A.決定委託協昱加工生產時,由生管發出「製造通知單」交協昱生管聯絡各相關單位做生產准備。 一、依據資料
1. 供貨商管理程序
2. 生產管理程序
二、使用窗體:
1. 製造通知單
2. 圖面
3. 工單數據列印
4. MRP模擬匯總表列印
5. 工單發料單
6. 完工入庫單據列印
7. 調撥單
8. 請款月結單
CO-104
B.協昱生管依照「製造通知單」列印「工單數據列印」作生產通知。
C.協昱倉管先依欠料作備料,另協昱物控平時則依據「MRP模擬匯總表列印」預估存貨狀況、不足之部分轉下「請購單」采買,或通知台北資材單位調撥材料。
D.待實際生產時,協昱製造單位會先列印「工單發料單」經主管簽核後至倉庫領料並發至產在線生產。
E.生產完工後由協昱包裝依工單入庫並列印「完工入庫單據列印」,而後列印「調撥單」先將成品調撥至在途倉,再調撥至「檢測倉」做FQC檢驗,經檢驗為良品調撥入成品倉,不良品則調入在途不良品倉。
F.另如由協昱直出至客戶端者,並不做FQC檢驗,由協昱負責做FQC檢驗並出貨。
(2)其它外包商加工:
A.由生管單位列印「工單數據列印」經權責主管簽核後,通知采購單位采買,再由生管人員憑「工單發料單」領取加工件及線材送交外包廠商。
B.「工單數據列印」上除書明委外加工產品、規格、數量(依據BOM表之標准用量)及交期外,並應詳細說明加工方式及圖樣,以供外包廠商生產依據。
C.外包廠商完成加工送交公司時,由品保單位作IQC檢驗,良品調撥入台北成品倉,不良品則調入在途不良品倉。
4. 外包廠商月結請款時,會將請款明細交予會計人員,由其匯整請款明細、「請款月結單」及發票後,填寫「應付憑單」呈相關主管簽准後,轉交出納人員進行付款。
CO-104
二、控制重點:
1. 是否事先知會加工廠商各項委外加工質量檢驗標准。
2. 倉管人員是否有控制外包加工數量。
3. 外包加工進出廠數量帳、物是否相符。
4. 外包回廠進度是否准時,不致影響客戶交期。
5. 承製廠商是否依交期交貨,經本公司檢驗後辦理收貨。對於質量不良者,除退回重工外,超過允許損耗時,是否於工資計扣或按市價賠償。
6. 定期前往加工廠商抽驗質量或盤(抽)點。
7. 進行加工費請款時,經辦人員是否確實核對各項請款單據是否相符。
8. 是否定期討論加工費支付標準是否合理。
CO-105
排程 一、作業程序:
1. 擬定生產計劃:
(1) 業務單位依【產品銷售管理程序】確認訂單後,由生管單位開立「工單數據列印」(自製)或「製造通知單」(委外),並依「工單數據列印」或「製造通知單」內容安排生產。
(2) 如是廠內自製,采購單位每周會由計算機列印「MRP模擬匯總表列印」就缺料部分進行采買。
(3) 如是委由協昱生產,則由協昱物控依據「MRP模擬匯總表列印」預估存貨狀況、不足之部分轉下「請購單」采買,或通知台北資材單位調撥材料。
(4) 生管擬出「生產計劃表」,並將推算之完工日標於「工單數據列印」上,再依照「生產計劃表」將「工單數據列印」發放於相關單位生產。
(5) 「生產計劃表」配合「工單數據列印」發放,每周修訂一次,並將交期變更提列於變更欄中。
(6) 生管單位依「生產計劃表」考慮負荷、產能狀況、生產狀況及庫存狀況,並以交期為依據,實施生產安排。 一、依據資料:
1. 生產管理程序
2. 產品銷售管理程序
二、使用窗體:
1. 工單數據列印
2. 生產計劃表
3. 次周交貨計劃表
CO-105
(7) 生管單位對於次周預定交貨之項目,作成「次周交貨計劃表」給製造單位,以作為生產優先順序之參考。
2. 生管單位依周生產計劃進行每日之進度控制及調整:
(1)依周生產計劃展開日期的計算應扣除星期日及國定假日,以實際工作日期為根據。
(2)其安排的方法系以預定完成日期為基準,並逆推生產日數。
(3)生產排程應考慮放寬時間,預留生產空間,以備急性插單。
3. 工作分派:
(1)依據「生產計劃表」、「次周交貨計劃表」將工作量作適當的分配。
(2)製造部主管於接獲「次周交貨計劃表」、「工單數據列印」後,對設備及人力作適當之安排,使生產如期完成。
(3)製造部主管若因設備能力或突發狀況,可對「次周交貨計劃表」之人、機作適度之調整。
二、控制重點:
1. 排定工作日程時,是否了解員工對工作操作熟練的程度對工時的影響。
2. 查核是否依作業標准書及圖面,所規定加工的操作次序,作適當的安排。
3. 安排「工單數據列印」生產時程時,製程的製造時間,是否加一些寬放時間。
CO-106
製造 一、作業程序
1. 依「生產計劃表」、「工單數據列印」安排製造用料、人工及各項製造程序。
2. 生產前應確認原物料均已齊備,如尚未備齊應聯絡生管單位並通知供貨商准備進料,避免停工待料。
3. 根據產品設計及圖面說明,並就現有機器設備、工具、零件及人力,決定最經濟的製程計劃。 一、依據資料:
1. 生產管理程序
2. 工程變更管製程序
二、使用窗體:
1. 生產計劃表
2. 工單數據列印
CO-106
4. 製造過程中,上下工程之在製品移動,須填具「產品標示卡」呈核後依規定辦理移轉。
5. 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應針對自己作業結果實施自主檢查,作業人員於生產過程中發現異常時,應立即連絡該單位主管,該主管應判斷自己能否處理,無法解決時,則依次往上呈報。
6. 對異常處理,班組長或單位主管應立即趕赴現場,了解異常原因,立即進行對策處理。
7. 若發現員工不按操作標准時,應加以糾正。
8. 員工習慣性之行為易導致危險及不良品者,針對其習慣動作施以訓練,期以糾正之。
9. 機種生產時,製造部應針對其加工過程安排治具。
10. 製程設備非為最佳狀態,或缺乏維修致使機器設備功能不合乎標准工時,先修理保養至合乎標准,始可作製造運轉。
11. 依據【儀器校驗程序】檢查量具儀器是否有偏誤,如有則調整後始可作為檢查工具,並貼「合格標簽」。
12. 檢驗量測與試驗儀器應妥為管理與校正。
13. 製造過程中各項進度與產量均詳加記錄於「生產日報表」。
14. 生產過程中各項領料作業,由製造人員依「工單數據列印」指示,建檔並列印「工單發料單」至倉庫或在製品存放區領取原、物料或在製品。倉管人員並匯總「工單發料單」送交財會單位,以供結算成本。
15. 當有下列情形發生,應由需求單位提出「製造狀況查詢單」,由工程部綜合考慮產品質量、成本或效率等因素,擬訂適切可行變更方案,並記錄在「工程變更通知單」(ECN)上通知各相關單位。
(1)當客戶要求更改產品規格。
(2)因質量提升或為改善生產效率而需變更製程時。
(3)有材料或設備更新須變更製程時。 3. 產品標示卡
4. 生產日報表
5. 工單發料單
6. 製造狀況查詢單
7. 工程變更通知單(ECN)
CO-106
二、控制重點:
1. 產品標示卡之填寫是否確實。
2. 「工單發料單」是否經相關人員、主管簽准。
3. 員工是否熟悉工作標准。
4. 機器設備檢查儀器有無定期維修、校正。
5. 開始製造前有無先測試機器與量具,有無定期或定時檢查。
6. 成品入庫時,生管人員是否確實建檔並列印「完工入庫單據列印」。倉管人員有無確實核對窗體數據和繳交品名、數量是否相符。
7. 製造人員有無照規定進行首件暨自主檢查。
8. 原物料、人工是否均安排妥當。
9. 生管單位對製造的各種進度與產量有無詳加記錄,突發狀況是否作妥善處理。
更多參考:http://www.21ask.com/hangye/demo/programe/ziliao_show.asp?softid=89817
❾ 家用電器廠計劃生產875台小型電扇,前4天平均每天生產70台。照這樣計算,還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
小學生問題哦!875/70=12.5,就是13天,那麼就是還需要9天完成;必須11天完成就是以後每天要完成(875-4*70)/7=85台。
❿ 家用電器廠計劃生產845台小型電器,前4天平均每天生產70台 計劃一共用11天完成
(來1)(875-70×4)÷70
=(875-280)÷70
=595÷70
=8.5(源天);
答:還要8.5天才能完成任務.
(2)(875-70×4)÷(11-4)
=(875-280)÷7
=595÷7
=85(個);
答:剩下的每天加工8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