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遠程式控制制電機原理
遠程式控制抄制電機原理
電路主要由遠控單元、信號採集單元及執行單元組成,實現電動機遠控功能。電路結構原理如圖所示。
其中遠控單元用來接收外界的起動、停止命令;信號採集單元完成起動、停止及故障信號的採集和識別功能;執行單元是電動機起動和停止信號的輸出單元。
❷ 實現一個電機的本地和遠程式控制制,接線圖(用繼電器和按鈕控制)
❸ 電機啟保停的遠程式控制制電路圖
❹ 求幫設計個電機控制電路圖,急
如圖:供參考
❺ 求一台電機本地和遠程式控制制電路圖。不精者勿答
這是以前收集的陳堅道的圖,發到這里供參考。是直接啟動的。
❻ 電機控制原理圖
先看主迴路,三相電源供電,經過隔離開關,接觸器KM,電流互感器B02CT,接電動機負載。
隔離開關QF上下各取一個電源L1和L11給控制迴路,分別是實驗電源和工作電源。
電動機保護器MCU取220V工作電源。
-取隔離開關QF、接觸器KM之間的電機電壓,當電源缺相時提供缺相保護,迴路加熔斷器,防止發生故障時有大電流損壞MCU。
-電流互感器B02CT把電機電流信號傳給電動機保護器MCU,可由MCU監測電機電流,實現過載、短路保護。還可以經由MCU的1、2端子,通過4-10mA信號把電流信號傳給其他裝置。
-電動機保護器MCU通過QF、KM的輔助點,監測隔離開關QF、接觸器KM的分合位置。判斷電機的運行狀態。
控制迴路從主迴路取用N線,從兩個位置取用相線,工作電壓220V。
選擇開關SA1有兩個位置:工作位置和實驗位置。區別兩種狀態的標志是隔離開關QF是否合閘。
-正常工作時隔離開關QF合閘,控制迴路取用隔離開關QF下火電源L1,系統正常工作,電機會得電轉動。
-實驗位置時隔離開關QF斷開,控制迴路從隔離開關QF上火取電源L11。操作控制迴路電動機不會得電轉動,此時只有控制迴路動作,可實驗控制迴路動作是否正常。
控制迴路第一條支路是控制電機動作的主要部分。
-此支路串有電動機保護器MCU的常閉觸點和遠程過來的信號DCSOFF,這兩個信號起保護作用,任一信號消失都會導致KM不能吸合,電動機不能動作。
-遠程操作箱上的按鈕SB1、SB2連同KM的輔助點,組成起保停電路,是正常工作時動作的元件。
第二、第三支路控制指示燈。
第四、第五、第六支路的動作由電動機保護器MCU控制,具體動作含義需查看MCU的說明書。
❼ 遠程式控制制電燈 電路圖
山頂控制板所包括的主要元件有單片機晶元89C2051,電平轉換晶元MAX232,電源模塊。由於需遙控的通信設備使用-48V電源,山頂控制板也採用-48V。該板採用了一個成品開關電源模塊,將-48V轉換成+5V。晶元MAX232的功能是把單片機串口的TTL電平轉換成MODEM的RS-232電平,使單片機能通過MODEM收發數據。2051單片機根據山下控制板發來的指令,通過P1_4腳控制線圈電壓為5V的小繼電器RY1的吸放,進而控制電源繼電器RY2的吸放。電源繼電器RY2為兩組觸點、24V線圈電壓的大繼電器,觸點可承受較大電流。其中的一組觸點用於控制設備電源的通斷,接中間觸點及常閉觸點。繼電器釋放時,設備加電,繼電器吸合時,設備關電。另外一組觸點作為繼電器動作後的反饋,接中間觸點及常開觸點,分別接地及2051的P1_7腳。當繼電器RY2吸合時P1_7經繼電器接地,為低電平,繼電器釋放時P1_7腳為高平(2051內部有上拉電阻)。單片機2051每秒鍾檢測一次P1_7腳是否接地,以此判定繼電器是否吸合(即是否斷開了設備的電源),隨後將檢測的結果轉換成指令,通過MODEM向山下的控制板匯報,同時本身的斷電指示燈也顯示出設備的加斷電狀態。
❽ 遠程式控制制電路圖
這個怎麼給你畫呀!我說說吧!你分別接出就地控制電動機的電路圖,在畫出遠程式控制制的電路圖,用轉換開關分出兩條線來控制就可以了。
電路圖可以在課本上找,就是一個簡單的並聯的問題了。希望你明白。
❾ 電動機遠方就地控制的原理圖
電動機遠方就地控制的原理圖如下:
(9)電機遠程式控制制電路圖擴展閱讀
電動機的常規控制
1、三相鼠籠型非同步電動機的全壓起動控制線路
在起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最初起動轉矩(堵轉轉矩)和起動電流(堵轉電流)。由於鼠籠式轉子非同步電動機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和維修工作量較小等一系列優點,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鼠籠型非同步電動機應盡可能地採用全電壓起動,這樣既可以提高控制線路的可靠性,也可以減少電氣的維修工作量。
2、三相鼠籠型非同步電動機降壓起動控制線路
三相鼠籠型非同步電動機採用全電壓直接起動的時候,雖然控制線路簡單、維修工作量較少。但是如果電源變壓器容量不足,勉強採用全電壓直接起動時,電動機有可能無法起動或因電網電壓下降造成生產事故,因此就必須採用降壓起動。
其目的是為了降低電動機的起動電流和減少變壓器二次電壓的大幅度下降。同時在採用降壓起動方式以後,可以使電動機定子繞組的兩端避免或減少因過大的起動電流而引起的位移和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