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製淬火爐控制溫度
天燃氣爐,可通過電磁閥控制燃氣,電動執行器控制進風,比例閥配比空然比例。然後由pld燃氣溫控系統控制。
電爐的溫控,把可控硅串聯於主電路,通過pld溫控儀。工作原理,電爐啟動後,熱電偶把爐溫信號反饋給pid溫控儀,溫控儀把反饋信號通設定溫度對比,如果高則可控硅斷開,如果低則可控硅接通。
B. 求問機械廠淬火爐工作原理
淬火爐的工作原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他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淬火爐原理中頻爐是一種將工頻50HZ交流電轉變為中頻(300HZ以上至1000HZ)的電源裝置,把三相工頻交流電,整流後變成直流電,再把直流電變為可調節的中頻電流,供給由電容和感應線圈裡流過的中頻交變電流,在感應圈中產生高密度的磁力線,並切割感應圈裡盛放的金屬材料,在金屬材料中產生很大的渦流。由於中頻感應加熱的原理為電磁感應,其熱量在工件內自身產生,普通工人用中頻電爐上班後十分鍾即可進行鍛造任務的連續工作,不需燒爐專業工人提前進行燒爐和封爐工作。
C. 高頻淬火基本原理
感應電流集膚效應。
將工件放在用空心銅管繞成的感應器內,通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後,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頻率的的感應電流,將零件表面或局部迅速加熱(幾秒鍾內即可升溫800~1000℃,心部仍接近室溫)若干秒鍾後迅速立即噴(浸)水冷卻(或噴浸油冷卻)完成浸火工作,使工件表面或局部達到相應的硬度要求。
主要方法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高頻、中頻、工頻),火焰加熱表面淬火,電接觸加熱表面淬火,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激光加熱表面淬火,電子束加熱表面淬火。
快速加熱與立即淬火冷卻相結合。
通過快速加熱使待加工鋼件表面達到淬火溫度,不等熱量傳到中心即迅速冷卻,僅使表層淬硬為馬氏體,中心仍為未淬火的原來塑性、韌性較好的退火(或正火及調質)組織。
頻率選用
室溫時感應電流流入工件表層的深度δ(mm)與電流頻率f(HZ)的關系為頻率升高,電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層降低。
常用的電流頻率有:
1,高頻加熱:100~500KHZ,常用200~300KHZ,為電子管式高頻加熱,淬硬層深為0.5~2.5mm,適於中小型零件。
2,中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電源設備為機械式中頻加熱裝置或可控硅中頻發生器。淬硬層深度2~10 mm。適於較大直徑的軸類、中大齒輪等。
3,工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HZ。採用機械式工頻加熱電源設備,淬硬層深可達10~20mm,適於大直徑工件的表面淬火。
D. 熱處理淬火爐升溫電路短路怎麼辦
立即切斷主電源。
E. 真空淬火爐的工作原理是
真空淬火的原理是在真空狀態下把工件加熱到淬火溫度,當需要冷卻時,先向爐內通入氮氣啟動風機,當風正常運轉後再向爐內充入氣,通過熱交換器冷卻,經風管送風,對工件進行淬火。
F. 淬火爐電氣原理圖
鍋爐電氣原理圖的繪制,要根據鍋爐的控制要求來畫。燒煤的鍋爐主要設備有引風機,鼓風機,爐排驅動裝置,還有除渣機,除塵器,系統中還有水泵等。根據鍋爐運行要求,將啟動運行次序排列好,原理圖要能反應啟動順序,如果有自動控制比如溫度壓力信號還要將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可進行切換。總的控制是一套完整的順序啟動控制。而每台電機的控制是基本的控制,將基本控制組合在一起就形成完整的鍋爐控制。
G. 立式淬火爐原理圖
立式淬火爐原理圖作為你是製造廠家的話只有出錢買了,如果你是用戶那製造廠家會提供的。
H. 高頻淬火 的詳細原理
【高頻淬火電源工作的原理】主要採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工作,是指利用高頻電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進行加熱、冷卻,獲得表面硬化層的熱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只是對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強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處理前的組織和性能,因而可獲得高強度,高耐磨性和高韌性的綜合。又因是局部加熱,所以能顯著減少淬火變形,降減能耗。
利用感應加熱設備,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產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表面強,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接近於0,利用這個集膚效應,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鍾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正是因為高頻淬火擁有上述這些特點,因而在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被採用。
【高頻淬火】多數用於工業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後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