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華大學110周年之際成立了「晶元學院」,此舉將產生哪些影響
清華大學,是一所在我們國家歷史較久的著名高校,為我們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在我們心裡清華一直都是一個top級別的院校。在它110歲的誕辰之際,一個新的重要學院——晶元學院成立了!這也意味著我們國家在晶元尤其是集成電路這一方面又多了一個可以為社會提供人才的地方了!
除了這些之外,我覺得在清華大學所開創這個新學院可以使得不少學生對集成電路感興趣的有更加強大的學習動力!有利於為我們國家在集成電路這方面儲存大量優秀的人才!所以我相信,我們國家的集成電路領域在清華大學成立了這一個“晶元學院”之後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春天!
②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介紹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200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九所高校經教育部批准,各自設立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五所基地由科技部撥付專項經費,其餘高校經費自行籌措。
③ 搶瘋了!國內晶元人才出現哄搶亂象!不利於研發,怎麼辦
5月27日,某招聘網站發布“2019年晶元人才數據透視”,顯示晶元行業人才薪酬偏低,差距較大。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由於投入產出比大、研發投入高等因素,目前國內晶元行業利潤有限,人才薪酬也低於其他行業。
記者調查:我國晶元人才缺口超過30萬,不僅辛苦,而且工資低
數據
晶元人才平均月薪10420元
根據招聘網站的報告數據,2019年晶元行業人才平均招聘薪酬為10420元,具有10年工作經驗的晶元人才平均招聘薪酬為19550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軟體人才薪酬水平的一半。
數據顯示,晶元類人才排名前5位的專業分別是電子信息工程(18.69%)、自動化(10.63%)、電氣工程與自動化(9.02%)、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5.02%)和測控技術與儀器儀表(4.97%)。以上五個專業主要涉及晶元設計。
一位2018年收到華為海思的錄用通知的員工告訴北青報記者,“我是博士畢業的,我的工資另行討論。公司給我的月薪在2萬元左右,加上年終獎,年薪可能在40萬元左右,“不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數量遠遠少於這個數字。”
一位華為員工向北青報評論說,很多員工認為海思在公司的薪水不高。原因是“海思的產品可能不會對外銷售,也不會直接創收,研發投入非常大”
“如果你是技術員,軟體可以拿高薪,有很好的出路;做硬體,就做不到。晶元領域的重點大學教授吳子豪感嘆道:“這不僅是辛苦工作,也是低工資。”。
增長緩慢、迭代周期長是制約晶元人才薪酬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發工程師林斌說,新生入職後一般要經歷四五個晶元項目周期,每個周期半年到兩年,然後才可以開始管好自己的事情。
一位集成電路投資者也認為,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可以直接使用,而剛畢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培訓和長期沉澱。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一位高校教師表示,企業不願意接受學生短期實習,即使接受,也不會以保密為由給學生足夠的鍛煉機會。
除了繼續加大高校人才培養力度外,還要推進微電子、集成電路等一流學科的應用和建設,縮小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的差距,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④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 成立背景
為貫徹國務院《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文件精神,大力發展我國集成電路與軟體產業,國家教育部、科技部於2003年春決定在國內有相對優勢的高等學校建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這是繼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准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集成電路與軟體重大專項之後,為克服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短缺,抓緊培養集成電路專業人才方面的重大舉措。
鑒於我國集成電路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僅次於美、日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集成電路市場,吸引著國際上眾多知名廠商的注意力,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我國的集成電路領域專業人才極度短缺,這無疑將會嚴重影響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和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2003年10月,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九所大學為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單位,2004年8月,教育部又批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等六所高校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單位,並同意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山大學開展籌建工作。至此,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布局初步形成。
此舉對我國在新世紀20年歷史機遇期中迅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培育新興的集成電路設計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目標任務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計劃的目標是通過6-8年的努力,培養4萬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和1萬名集成電路工藝人才。
● 支撐單位
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杭州:浙江大學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南京:東南大學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
● 管理機構
為了更好更科學地推進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工作,提高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規范化、國際化水平,教育部辦公廳和科技部辦公廳發文成立了全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專家指導委員會(簡稱專家指導委員會)。
專家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 對國內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 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改革和發展提供咨詢意見;
◎ 提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規劃方案;
◎ 指導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
● 師資培養
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加強依託高校集成電路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我國集成電路領域師資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師資國際培訓中心(杭州)(IITEC)。
該中心的目標:有計劃地引國際先進而又適合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需要的課程體系和相應教材。
該中心的主要職責: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提供國際水準的師資力量培訓,以學術專題講座、先進課程短期培訓、短期出國培訓等方式向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提供服務。
1.2003年10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2004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3.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山大學籌建中.
⑤ 清華大學成立「晶元」學院,三個方向發力,能解決光刻機難題嗎
光刻機的技術攻關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成立,將會從三個二級學科發力來培養人才,其中就包括集成電路製造方向,實際上這就是瞄準了光刻機研發人才培養,但由於光刻機是屬於高尖端技術,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和產業生態鏈,只能說清華的「晶元」學院有助於光刻機問題的解決,但要直接解決難題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清華大學在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正式成立了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網友直接稱之為「晶元學院」,該學院將直接對標破解當前的晶元卡脖子技術難題,這個消息讓全民歡呼,讓半導體行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但我們都知道光刻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生產裝備,光刻機巨頭ASML的高端型號精密零配件多達10萬個,清華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突破和創新,我們需要多一點耐心。
同時,光刻機技術的突破還需要更多的企業來共同參與,尤其是現金流好的高科技企業,都應該積極布局和投資產業鏈生態,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成大事,僅靠清華是不行的。
最後,我還想強調一點,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同時,也不要放鬆了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培養掐脖子技術的人才,不能到最後人才都流失了,這或許是大家都非常擔憂的地方。
對於清華大學成立「晶元」學院,你是如何評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⑥ 清華大學成立集成電路學院,這對人才培養有什麼好處
清華大學成立集成電路學院,這對人才培養有這些好處:
1、可以解決集成電路這一塊的短板,為這一方面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培養,讓我們也能夠擁有國際化的集成電路人才;
2、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比較雄厚,這樣也是為了集成電路領域做貢獻;
3、用清華大學的實力幫助集成電路這個領域發掘更多的人才,也輸送更多的人才出去。
我們國家未來在集成電路這一樣也是很看重的,從集成電路這塊領域要實現自我創新,就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人才的培養難度才是最大的,這次清華大學成立了集成電路學院,也是為培養人才做的下的一步棋,也是清華大學整體科學布局的完善。
集成電路發展技術,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結局,我國這一方面的高端人才數量還是很稀缺的,相關的人才不足,所以清華學院這次是要准備大力培養這一塊的人才出來。通過清華大學的號召力,讓有興趣的人來學習,這樣也算是為很多學生起到了一個入門的做法,之後集成電路能夠發展成什麼也是很期待,慢慢不斷的提升國家的高科技製造水平。
⑦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的成立,這會給國人帶來哪些好處
近日,在一個半導體才智大會上,我國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將在南京舉辦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這將是我國第一所專門培養集成電路人才的大學,將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產生非常巨大的變化。
專業的人才與技術一樣,不能單靠外來引進,只有自己擁有才是硬道理。相信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建成之後,一定可以成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的搖籃,為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我們只有堅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時刻牢牢掌握先進技術,才可以在未來更加復雜的環境中屹立依然,只有擁有足夠多的專業人才,才可以在大國博弈中立與不敗之地。
⑧ 【安博教育】什麼是建立中國IC人才培養良好生態的有效之舉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建立中國IC人才培養良好生態的有效之舉。
IC行業,也就是集成電路具有鮮明的新工科特點,必須面向產業,面向未來培養一流微電子人才。IC屬於人才密集產業,對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有很高的要求,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有效縮小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間的差距。
IC人才現狀:
從我國集成電路領域現有的人才狀況來看,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培養出大批人才隊伍,但仍感到人才供給不足。主要問題一是高端和領軍人才緊缺,二是集成電路專業領域的高校畢業生流失嚴重,三是人才的工程和實踐經驗匱乏。
我國要提高人才供應的數量和質量,應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積極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健全培育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多層人才體系,營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