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測楊氏模量實驗中的放大器電路和信號發生器電路
電 路 圖~~
❷ 在楊氏彈性模量的測實驗中,畫出杠桿的原理圖,導出其放大微小長度l的公式
在楊氏彈性模量的測實驗中,假設,ΔL為鋼絲伸長量,b為光杠桿長,D為鏡面到尺面的距離,Δn為刻度尺讀數的變化量,原理圖和推導如圖。
❸ 楊氏模量望遠鏡中間調節的步驟和原理
線脹系數測定裝置升溫不能過快,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00 C.
粗調節望遠鏡標尺裝置,使之與光杠桿等高,可採取估望遠鏡鏡身描準的方法,再調節光杠桿鏡面垂直,使望遠鏡鏡身和標尺在平面鏡子中的虛像在一條直線上.
望遠鏡目鏡使能清晰看到十字叉絲.再調節物鏡,並適當移動標尺系統,直到清晰看到標尺像,並使之處於視場中部,保證望遠鏡系統無視差.
❹ 比較測量彈性模量和測量切變模量的方法和原理
最簡單的形變是線狀或棒狀物體受到長度方向上的拉力作用,發生長度伸長。設金屬絲(或桿)的原長為L,橫截面積為S,在彈性限度內的拉力F作用下,伸長了L。比值F/S為金屬絲單位橫截面積上所受的力,叫做脅強(或應力),相對伸長量 L/L叫脅變(或應變)。據虎克定律,脅強和脅變成正比,即:
(1)
比例系數:
(2)
E叫做物體的彈性模量(或稱楊氏模量)。E的大小與物體的粗細、長短等形狀無關,只決定於材料的性質,它是表示各種固體材料抗拒形變能力的重要物理量,是各種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選擇構件用材必須考慮的重要力學參量。
任何固體在外力作用下都會改變固體原來的形狀大小,這種現象叫做形變。一定限度以內的外力撤除之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
楊氏彈性模量的測量方法有靜態測量法、共振法、脈沖傳輸法等,其中以共振法和脈沖法測量精度較高。楊氏彈性模量的靜態測量法就是在物體載入以後,測出物體的應力和應變,根據一定的計算式得到E值,主要有拉伸法、梁彎曲法等。
用力F作用在一立方形物體的上面,並使其下面固定(如圖一),物體將發生形變成為斜的平行六面體,這種形變稱為切變,出現切變後,距底面不同距離處的絕對形變不同(AA'>BB'),而相對形變則相等,即
(6-3)
式中 稱為切變角,當 值較小時,可用 代替 ,實驗表明,一定限度內切變角 與切應力 成正比,此處S為立方體平行於底的截面積,現以符號 表示切應力 ,則
(6-4)
比例系數G稱切變模量。
測量切變模量的方法有靜態扭轉法、擺動法。
實驗目的
1. 掌握測量固體楊氏彈性模量的一種方法。
2. 掌握測量微小伸長量的光杠桿法原理和儀器的調節使用。
3. 學會一種數據處理方法——逐差法。
實驗儀器
楊氏模量儀、尺讀望遠鏡、光杠桿、水準儀、千分尺、游標卡尺(精度0.02mm)及1kg砝碼9個。
實驗的詳細裝置如圖1所示。其中尺讀望遠鏡由望遠鏡和標尺架組成,望遠鏡的仰角可由仰角螺釘調節,望遠鏡的目鏡可以調節,還配有調焦手輪。楊氏模量儀是一個較大的三腳架,裝有兩根平行的立柱,立柱上部橫梁中央可以固定金屬絲,立柱下部架有一個小平台,用於架設光杠桿。小平台的位置高低可沿立柱升降、調節、固定。三腳架的三個腳上配有三個螺絲,用於調節小平台水平。
光杠桿如圖2所示,將一個小反射鏡裝在一個三腳架上,前兩腳和鏡子同面,後腳(或叫主桿、主腳)垂直鏡架,其長度a可以調節。
❺ 雙向模擬電子開關原理圖有人有嗎
有集成的雙向模量開關,如DG444、DG445、DG308、DG411A、MAX4610、MAX4661、DG441883等,為什麼還要去分立?分立的性能能比得上集成的嗎?真疑惑!
❻ 電學中的E都代表什麼 竟有什麼公式
E有很多解抄釋:
1、能量:單位:J(焦襲耳),Ek為動能,Ep為勢能,E0為光子能量(E0=hγ),E總為系統總能量,ΔE為質量虧損釋放的能量(ΔE=mc^2)。
2、場強:單位:N/C或V/M,其中E=F/Q=U/d。
(6)模量電路圖擴展閱讀:
對一根細桿施加一個拉力F,這個拉力除以桿的截面積S,稱為「線應力」,桿的伸長量dL除以原長L,稱為「線應變」。線應力除以線應變就等於楊氏模量E=( F/S)/(dL/L)。
對一塊彈性體施加一個側向的力f(通常是摩擦力),彈性體會由方形變成菱形,這個形變的角度a稱為「剪切應變」,相應的力f除以受力面積S稱為「剪切應力」。剪切應力除以剪切應變就等於剪切模量G=( f/S)/a。
對彈性體施加一個整體的壓強p,這個壓強稱為「體積應力」,彈性體的體積減少量(-dV)除以原來的體積V稱為「體積應變」,體積應力除以體積應變就等於體積模量: K=P/(-dV/V)。
❼ 大學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74x163的 molus-11 看不懂這圖啊,求解釋一下,謝謝..
就是模11的計數器,可以取:0-10、1-11、2-12、3-13、4-14、5-15,等模式,這里就是取最後一個模式 5-15。當計數器計到15後,產生一個預載入信號,將5載入,作為起始計數值,如此循環計數,來實現模11;
❽ 諧振式感測器的工作原理電路圖
諧振式感測器
按諧振元件的不同,諧振式感測器可分為振弦式、振筒式、振梁式、振膜式和壓電諧振式等。
1、振弦式感測器
以拉緊的金屬弦作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當弦的長度確定之後,其固有振動頻率的變化量即可表徵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得到與拉力成一定關系的電信號。振弦的固有振動頻率f與拉力T的關系為,式中l為振弦的長度,ρ為單位弦長的質量。振弦的材料與質量直接影響感測器的精度、靈敏度和穩定性。鎢絲的性能穩定、硬度、熔點和抗拉強度都很高,是常用的振弦材料。此外,還可用提琴弦、高強度鋼絲、鈦絲等作為振弦材料。振弦式感測器由振弦、磁鐵、夾緊裝置和受力機構組成。振弦一端固定、一端連接在受力機構上。利用不同的受力機構可做成測壓力、扭矩或加速度等的各種振弦式感測器。
2、振筒式感測器
以振動的金屬薄圓筒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振筒的固有振動頻率決定於筒的形狀、大小、材料的彈性模量、筒的應力和周圍介質的性質。被測參量的變化使得筒的某一物理特性被改變,從而改變了筒的固有振動頻率,通過測量筒的振動頻率即可達到測量被測參量的目的。振筒式感測器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主要用於測量氣體壓力和密度等。
3、振梁式感測器
以彈性梁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振梁的固有振動頻率隨它兩端所受的力而變化,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獲得與被測力成一定關系的頻率信號。振梁一般連接於彈性受力機構上以感受被測壓力。振梁式感測器用於測量靜態或緩變壓力。
4、振膜式感測器
以圓形恆彈性合金膜片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膜片的固有振動頻率隨膜片上所受壓力的變化而變化,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獲得與被測壓力成一定關系的頻率信號。振膜式感測器廣泛用於壓力測量,它由空腔、壓力膜片、振動膜片、激勵線圈、拾振線圈和放大振盪電路組成。在空腔受壓力影響時,壓力膜片即發生變形,裝在壓力膜片支架上的振膜則因支架角度改變而發生剛度變化。膜片的振動頻率取決於振膜的剛度、壓力膜片和支架的剛度。在振膜的兩側分別放置激勵線圈和拾振線圈。工作時,激勵線圈接通交變電流而使膜片產生振動,拾振線圈則將所感應的振動信號送往放大振盪電路,該信號經放大後又正反饋給激勵線圈,使振膜保持它固有頻率的振動。激勵線圈和拾振線圈還可以用兩個壓電元件代替,其結構也可做成使振膜直接感受被測壓力。作為拾振器的壓電元件利用正壓電效應將振動信號送往放大器,該信號經放大後又正反饋到作為激振器的壓電元件,利用逆壓電效應產生振動激勵以維持膜片的振動。為提高穩定性,壓電元件的固有振盪頻率應遠離振膜的固有振盪頻率,並設置高頻衰減網路抑制高頻振盪。
❾ 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加一恆定的彎曲應力,測定其彈性彎曲撓度,或是在試樣上施加一恆定的拉伸(或壓縮)應力,測定其彈性變形量;或根據應力和應變計算彈性模量。
特點:
--- 國內採用的方法,國內外耐火行業目前還沒制定相應的標准;
--- 獲得材料的真實變形量 應力---應變曲線。
缺點:試樣用量大;准確度低;不能重復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