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混沌序列是不是就是為隨機序列
混沌理論,是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一種演化理論,是對確定性系統中出現的內在「隨機過程」形成的途徑、機制的研討。
美國數學家約克與他的研究生李天岩在1975年的論文「周期3則亂七八糟(Chaos)」中首先引入了「混沌」這個名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茨在2O世紀6O年代初研究天氣預報中大氣流動問題時,揭示出混沌現象具有不可預言性和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依賴性這兩個基本特點,同時他還發現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混沌,仍然有某種條理性。1971年法國科學家羅爾和托根斯從數學觀點提出納維-斯托克司方程出現湍流解的機制,揭示了准周期進入湍流的道路,首次揭示了相空間中存在奇異吸引子,這是現代科學最有力的發現之一。1976年美國生物學家梅在對季節性繁殖的昆蟲的年蟲口的模擬研究中首次揭示了通過倍周期分岔達到混沌這一途徑。1978年,美國物理學家費根鮑姆重新對梅的蟲口模型進行計算機數值實驗時,發現了稱之為費根鮑姆常數的兩個常數。這就引起了數學物理界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曼德爾布羅特用分形幾何來描述一大類復雜無規則的幾何對象,使奇 異吸引子具有分數維,推進了混沌理論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後期 科學家們在許多確定性系統中發現混沌現象。作為一門學科的混沌學目前正處在研討之中,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成熟理論。
但有的科學家對混沌理論評價很高,認為「混沌學是物理學發生的第二次革命」。但有的人認為這似乎有些誇張。對於它的應用前景有待進一步揭示。但混沌理論研究同協同學、耗散結構理論緊密相關。它們在從無序向有序和由有序向無序轉化這一研究主題有共同任務,因而混沌理論也是自組織系統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科學家們在研究混沌控制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第一類混沌,即時間序列混沌的控制實驗。英、日科學家還在試驗用混沌信號隱藏機密信息的信號傳輸方法。
http://www.szkp.org.cn/kepuleitai/display.asp?id=103521
② 混沌二值序列隨機性檢測有哪些方法求詳細點
隨機性檢測方法一般用NIST的SP800,包括16項隨機性測試指標(頻數統計,二進制矩陣秩,近似熵,遊程,等等……)。這些指標基本就是能涵蓋主流的隨機性測試方法了。具體的東西太復雜,不是在這里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你需要我可以給你詳細的文檔。另外,如果不經過二次編碼的話,直接輸出的混沌序列的隨機性並不是很好的。
③ 混沌和隨機的區別都有哪些
混沌和隨機,乍一看他們兩個好像都差不多,但是兩者是有區別的,一個是有明顯的質的變化,一個是完全的混沌的狀態,可以說隨機,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他終究是有結果的,就是你現在不知道這個結果,但是它是有結果的。
隨機是最簡單的一種統計方法,也是應用最廣泛的隨機,到一定的程度,它是有自身的規律,因為一個大的群體就通過隨機的這種方式抽出來的樣本,就能夠發現這個群體有什麼樣的變化趨勢,比如從學生裡面,一個學校隨機抽取100個人統計他們的成績,最終就能拿到一個平均的分數,這是個最簡單的統計學的指標,這個分數越高,意味著這個學校整體的教育水平越高,學生的學習狀態越好,這是沒問題的,這就是隨機的應用,但是生活中幾乎沒有混沌的應用。
④ 如何理解混沌是確定系統隨機行為
混沌現象是指發生在確定性系統中的貌似隨機的不規則運動,一個確定性理論描述的系統,其行為卻表現為不確定性一不可重復、不可預測
⑤ 怎麼用超混沌系統產生隨機性良好的序列呢為什麼我生成的都是隨機性非常差的,連0連1好多求賜教
在數字超混沌系統中,要實現超混沌映射的數字化關鍵就在於數字超混沌序列的生成,而數字超混沌序列的生成與數字混沌序列的生成類似。附件里介紹幾種數字超混沌序列的生成方法
⑥ 誰能用C++編寫一個產生混沌隨機數的程序
使用
Boost
隨機數庫
(Boost.Random)
的生成器和分布可以產生多種具有有用性質的隨機數
(例如正態分布)。建議去查看一下。
⑦ 混沌系統與混沌電路的介紹
本書重點介紹如何抄運用拓撲動力學技巧判定具體系統的混沌性,以及如何運用動力系統的混沌數學理論的基本思想和反饋控制技術設計混沌系統,並予以電路實現等若干課題,本書將現代動力系統純數學理論的最新成果有機地運用於電路設計和系統分析,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
⑧ 什麼是混沌電路,如何判斷進入混沌現象
混沌系統是其終極狀態極端敏感的依賴於系統的初始狀態的系統。
⑨ 混沌系統與混沌電路的內容簡介
本書不僅對電子、通信、自動化等方面的研究者從事混沌電路研究有指導意義,而且對非線性物理以及應用數學工作者也有重要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