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常用的溫度感測器電路是什麼樣子的
NTC溫度感測器中的電路如下圖所示!
㈡ 溫度感測器控制電路,跪求詳細原理解答,考試答辯用
霍爾電流電壓感測器工作原理
直測式霍爾電流感測器
原邊電流Ip產生的磁通量聚集在磁路中,並由霍爾器件檢測出霍爾電壓信號,經過放大器放大,該電壓信號精確地反映原邊電流。
磁平衡霍爾電流感測器
原邊電流Ip產生的磁通量與霍爾電壓經放大產生的副邊電流Is通過副邊線圈所產生的磁通量相平衡。副邊電流Is精確地反映原邊電流。
磁平衡霍爾電壓感測器
原邊電壓Vp通過原邊電阻R1轉換為原邊電流Ip,Ip產生的磁通量與霍爾電壓經放大產生的副邊電流Is通過副邊線圈所產生的磁通量相平衡。副邊電流Is精確地反映原邊電壓。
霍爾電流電壓感測器特點
》》》
◎
直測式霍爾電流感測器(50A……10000A)
Ⅰ、測量頻率:
0……50KHz
Ⅱ、反應時間:
<7uS
Ⅲ、線性度:
1%
Ⅳ、電源耗電少
◎
磁平衡霍爾電流感測器(1A……1000A)
Ⅰ、測量頻率:
0……150KHz
Ⅱ、精度:
0.2%
Ⅲ、反應時間:
<1uS
Ⅳ、線性度好:
0.1%
◎
磁平衡霍爾電壓感測器
Ⅰ、測量頻率:
0……20KHz
Ⅱ、線性度好:
0.1%
Ⅲ、反應時間:
40uS
使用感測器模塊注意事項
》》》
◎
感測器模塊在使用時,應先接通副邊電源,再接通原邊電流或電壓。
◎
在選用感測器模塊時,要根據測量范圍、精度、反應時間及接線方式等參數,選用不同型號的感測器。
◎
測量電流時,最好使用單根導線充滿感測器模塊孔徑,以便得到最佳的動態性能和靈敏度。
◎
感測器模塊的最佳測量精度是額定值下測得的,當測量值低於額定值時,原邊用多匝繞線,使總的安匝數接近額定值,從而獲得最佳測量精度。
◎
電流母線溫度不得超過100度。
㈢ 溫度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溫度感測器的原理大致有如下幾類
一。熱膨脹
1. 金屬熱膨脹感測器
金屬在環境溫度變化後會產生一個相應的延伸,因此感測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對這種反應進行信號轉換。
例子:
雙金屬片式感測器
雙金屬片由兩片不同膨脹系數的金屬貼在一起而組成,隨著溫度變化,材料A比另外一種金屬 膨脹程度要高,引起金屬片彎曲。彎曲的曲率可以轉換成一個輸出信號。
通常的表盤指針式的室內溫度計也是用的這種原理。
雙金屬桿和金屬管感測器
隨著溫度升高,金屬管(材料A)長度增加,而不膨脹鋼桿(金屬B)的長度並不增加,這樣由於位置的改變,金屬管的線性膨脹就可以進行傳遞。反過來,這種線性膨脹可以轉換成一個輸出信號。
2. 液體和氣體的變形曲線設計的感測器
在溫度變化時,液體和氣體同樣會相應產生體積的變化。
多種類型的結構可以把這種膨脹的變化轉換成位置的變化,這樣產生位置的變化輸出(電位計、感應偏差、擋流板等等)。
二。熱電阻
金屬隨著溫度變化,其電阻值也發生變化。
對於不同金屬來說,溫度每變化一度,電阻值變化是不同的,而電阻值又可以直接作為輸出信號。
三。熱電偶
原理是熱電效應。
任何導體(金屬)被施加熱梯度時都會產生電壓。現在這種現象被稱為熱電效應或「Seebeck效應」。若要測量這個電壓,必須把「熱」端連到另一導體上。增加的導體也會經歷熱梯度,自身也會產生一個電壓,並與原來的電壓抵消。
幸運的是,熱電效應中電壓的大小取決於金屬的種類。在電路中使用不同的金屬會產生不同的電壓,這個電壓被稱為熱電勢,因此存在一個很小的電壓差值可以被測量,這個差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對於目前常用的金屬組合,這個差值通常在1到大約70微伏每攝氏度之間。
熱電偶由兩個不同材料的金屬線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再測出不加熱部位的環境溫度,就可以准確知道加熱點的溫度。由於它必須有兩種不同材質的導體,所以稱之為熱電偶。不同材質做出的熱電偶使用於不同的溫度范圍,它們的靈敏度也各不相同。熱電偶的靈敏度是指加熱點溫度變化1℃時,輸出電位差的變化量。
由於熱電偶溫度感測器的靈敏度與材料的粗細無關,用非常細的材料也能夠做成溫度感測器。也由於製作熱電偶的金屬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這種細微的測溫元件有極高的響應速度,可以測量快速變化的過程。
一般實驗室里用來控溫的主要是熱電偶。
四。熱輻射
最常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儀表基於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稱為輻射測溫儀表。
溫度感測器輻射測溫法包括亮度法(見光學高溫計)、輻射法(見輻射高溫計)和比色法(見比色溫度計)。各類輻射測溫方法只能測出對應的光度溫度、輻射溫度或比色溫度。只有對黑體(吸收全部輻射並不反射光的物體)所測溫度才是真實溫度。如欲測定物體的真實溫度,則必須進行材料表面發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發射率不僅取決於溫度和波長,而且還與表面狀態、塗膜和微觀組織等有關,因此很難精確測量。
這一類工業上主要用來測控高溫物體,例如鍋爐。也用來在醫院門口或者機場火車站用來測來來往往的人的體溫。
㈣ P0117 發動機冷卻液溫度感測器-電路輸入電壓低
卻水溫度感測器的電阻檢測 A、就車檢查點火開關置於OFF 位置,拆卸冷卻水溫度感測器導線連接器,用數字式高阻抗萬用表測試感測器兩端子間的電阻值。其電阻值與溫度的高低成反比,在熱機時應小於1ΚΩ。 B、單件檢查 拔下冷卻水溫度感測器導線連接器,然後從發動機上拆下感測器;將該感測器置於燒杯內的水中,加熱杯中的水,同時用萬用表檔測量在不同水溫條件下水溫感測器兩接線端子間的電阻值,將測得的值與標准值相比較。如果不符合標准,則應更換水溫感測器。 (2)冷卻水溫度感測器輸出信號電壓的檢測 裝好冷卻水溫度感測器,將此感測器的導線連接器插好,當點火開關置於「ON」位置時,從水溫感測器導線連接器端子間測試感測器輸出電壓信號箱)散熱器冷卻液溫度感測器採用熱敏電阻的原理將散熱器溫度信號以電壓的形式傳輸到電子控制單元(ECU)。如果ECU檢測到(水箱)散熱器冷卻液溫度感測器信號電壓低於校準的最低值,該故障碼 會出現。
㈤ 溫度感測器電路圖
TA75458是雙運算放大器,A1和A2是它的兩個運算單元。
2SC1815是NPN型硅三極體。
6.2V那個元件是穩回壓二極體,輸出電壓為6.2伏。答
12V當然是直流了,前面的「+」號就表示電源的正極。
看來你是個門外漢,還是先學學基礎知識吧。
㈥ 數字溫度感測器電路圖
壓,
單片機的 10 位 A/D 在滿度量程下,最大顯示為 1023 字,為了得到 PT100 感測器輸出電壓在顯示 500 字時的單片機 A/D 轉換輸入電壓,必須對感測器的原始輸出電壓進行放大,計算公式為:(500/1023 * Vcc)/感測器兩端電壓( mV/℃ ) ,(Vcc=系統供電=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數為 10.466 。
關於放大倍數的說明:有熱心的用戶朋友詢問,按照 (500/1023 * Vcc)/感測器兩端電壓不能得到 10.466 的結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結果。實際上,500 個字的理想值是無法靠電路本身自然得到的,自然得到的數字僅僅為 450 個字,因此,公式中的 500℃ 在實際計算時的取值是 450 而不是 500 。450/1023*5/(0.33442-0.12438)≈10.47 。其實,計算的方法有多種,關鍵是要按照感測器的 mV/℃ 為依據而不是以被測溫度值為依據,我們看看加上非線性校正系數:10.47*1.1117=11.639499 ,這樣,熱心朋友的計算結果就吻合了。
運算放大器分為兩級,後級固定放大 5 倍(原理圖中 12K/3K+1=5),前級放大為:10.465922/5=2.0931844 倍,為了防止調整時的元器件及其他偏差,使用了一隻精密微調電位器對放大倍數進行細調,可以保證比較准確地調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數(原理圖中 10K/(8K2+Rw)+1)。
通常,在溫度測量電路里,都會有一個「調零」和另一個「調滿度」電位器,以方便調整感測器在「零度」及「滿度」時的正確顯示問題。本電路沒有採用兩只電位器是因為只要「零度」調整准確了,就可以保證整個工作范圍的正確顯示,當然也包括滿度時的最大顯示問題了。
那麼,電路中對「零度」是如何處理的呢?它是由單片機程序中把這個「零度」數字直接減掉就是了,在整個工作范圍內,程序都會自動減掉「零度」值之後再作為有效數值來使用。
當供電電壓發生偏差後,是否會引起感測器輸入的變化進而影響准確度呢?供電變化後,必然引起流過感測器的電流發生變化,也就會使感測器輸出電壓發生變化。可是,以此同時,單片機的供電也是在同步地接受到這種供電變化的,當單片機的 A/D 基準使用供電電壓時,就意味著測量基準也在同步同方向發生變化,因此,只要參數選擇得當,系統供電的變化在 20% 之內時,就不會影響測量的准確度。(通常單片機系統並不允許供電有過大的變化,這不僅僅是在溫度測量電路中的要求。)
從感測器前置放大電路輸出的信號,就送入到 HT46R23 的 A/D 轉換輸入埠(PB0/AN0),由單片機去進行各種必需的處理。首先是進行軟體非線性校正,把輸入信號按照不同的溫度值劃分為不同段,再根據其所在的段分別乘以不同的補償系數,令其與理論值盡量接近,經過非線性校正的數字,才被送去進行顯示,比較用戶設定的控制值等等。
本電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戶可以在工作范圍內,任意設定 3 個超限控制值。當測量顯示值大於設定值的時候,對應的控制埠就會輸出高電平。利用這個高電平信號,再外接一級三極體驅動繼電器的電路,就可以實現自動控制。在某一個控制埠輸出高電平的同時,與之串聯的 LED 發光管會同時點亮,以便提示使用者是哪一個設定值在輸出控制信號。
電路中的 24C02 是電存儲器,可以把使用者設定的控制值可靠地保存起來,即使掉電也不會丟失數據。
電路圖中還有 3 只按鍵,它們分別是「設定」、「加置數」和「減置數」操作按鍵,用於使用者進行超限值的設置。使用方法如下:
按動一下設定鍵,屏幕顯示「1--」,表示現在進入第一個超限值的設置,三秒後屏幕自動跳轉到顯示「***」並閃爍(*** 代表原來電存儲器里儲存的超限數值),然後,按壓加數鍵(或減數鍵),屏幕上的最低位的數字就會加一(或減一),如果按住按鍵三秒以上本電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戶可以在工作范圍內,任意設定 3 個超限控制值。當測量顯示值大於設定值的時候,對應的控制埠就會輸出高電平。利用這個高電平信號,再外接一級三極體驅動繼電器的電路,就可以實現自動控制。在某一個控制埠輸出高電平的同時,與之串聯的 LED 發光管會同時點亮,以便提示使用者是哪一個設定值在輸出控制信號。
電路中的 24C02 是電存儲器,可以把使用者設定的控制值可靠地保存起來,即使掉電也不會丟失數據。
㈦ 溫度感測器的放大電路是什麼意思
放大電路是一個能夠將一個微弱的交流小信號(疊加在直流工作點上),通過一個裝置(核心為三極體、場效應管),得到一個波形相似(不失真),但幅值卻大很多的交流大信號的輸出。實際的放大電路通常是由信號源、晶體三極體構成的放大器及負載組成。而對於溫度感測器來講放大電路同樣很重要。
感測科技 物聯天下 九純健科技
微弱信號的放大,一看精度要求,二看抗干擾措施。信號源輸出阻抗高的要採用高輸入阻抗放大器,信號源共模信號高的要採用高共模抑制比放大器,放大器溫漂對測量有負面影響的要採用載波放大電路或低漂移放大電路,要求精度高的要採用儀用放大器,精度要求不高的的則盡量採用常用的普通運放實現,感測器直接接觸高電壓的要採用隔離放大器,測量范圍很大的要採用自動量程切換放大器。
我們生產的溫濕度感測器配有器高精度線性放大電路,使用起來更加穩定。
㈧ 溫度感測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溫度感測器工作原理:金屬膨脹原理設計的感測器
金屬在環境溫度變化後會產生一個相應的延伸,因此感測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對這種反應進行信號轉換。
溫度感測器是指能感受溫度並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按照感測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電阻感測:金屬隨著溫度變化,其電阻值也發生變化,對於不同金屬來說,溫度每變化一度,電阻值變化是不同的,而電阻值又可以直接作為輸出信號。
1、正溫度系數:
①溫度升高 = 阻值增加
②溫度降低 = 阻值減少
2、負溫度系數:
①溫度升高 = 阻值減少
②溫度降低 = 阻值增加
㈨ 溫度感測器控制電路
我做過一台金屬溶解設備,也是通過感測器控制水溫的,買一個溫控器,一個溫度感測器,一個接觸器酒可以了,電路很簡單,設置下溫控器的參數就可以了。接觸器控制加熱泵的主電路的通斷。
㈩ 燃油溫度感測器電路故障是什麼意思
燃油溫度感測器輸出電壓過高,檢查溫度感測器電源電壓。
感測器安裝在高壓總管上,直接測量流經回油管的燃油溫度,燃油的密度和黏度隨著燃油溫度而變化。ECU根據這些數據修正燃油流量 。
燃油泵到燃油冷卻器之間的回油管中。用於檢測燃油溫度,發動機電控單元利用燃油溫度信號計算噴油始點和噴油量,該信號也用於控制燃油冷卻泵開關。信號消失時,發動機電控單元利用冷卻液溫度信號計算出一個替代值,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