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C如圖方式連入電路.其間一帶電液滴懸浮在兩極板間不動,要使液滴上升,可使(
液滴受重力及電場力,開始時處於平衡狀態,故電場力一定向上;
若要使液滴上升,則應使電場力增大;
由圖可知,R1與R2串聯,電容器與R2並聯;
A、R1減小,則總電阻減小,電流增大,則R2兩端的電壓增大;故電容器兩端的電壓增大,液滴受電場力增大;液滴上升,故A正確;
B、R2增大時,總電阻增大,總電流減小,則R1兩端的電壓減小,則R2兩端的電壓增大;如A分析可知,液滴上升,故B正確;
C、平行板間距離減小,電壓U不變;則板間的場強增大,液滴受力增大,故液滴上升,故C正確;
D、R3與電容並聯,故R3相當於導線,改變R3不會改變板間電壓,故液滴不動;故D錯誤;
故選:ABC.
B. 液滴的形成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有哪些
液體分子之間存在的是引力,同時也在斥力。液體內部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基本平衡。但是液體表面分子之間距離較大,分子之間不要表現為引力,大量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引力的合力,就是液體表面張力。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體表面有收縮的趨勢,從而形成球面。
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液體的分子結構,分子力、表面張力、力的合成。
C. 紅外發射管和紅外接收管能液滴計數嗎比如,輸液時的液滴。求電路圖,輸出是接單片機外部中斷的。
這樣的實驗未做過,你可以試試的,有滴液與無滴液時,透過滴液管的紅外接收管輸出的變化有多大,也就是有滴液與無滴液時的透光率如何,這個暫時與單片機無關;
D. 液滴是什麼
液滴
(細小液體粒子)
液滴是指在靜止條件下可沉降,在紊流條件下能保持懸浮狀態的細小液體粒子,主要粒徑范圍在200μm以下。
E.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平行金屬板中的帶電液滴處於靜止狀態,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當滑動變阻器R 4
C、滑片向b端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減小,則外電路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則電源的內電壓增大,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知,路端電壓減小,R 1 兩端的電壓增大,故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則電容器兩端的電壓減小,板間場強減小,則帶電液滴所受的電場力減小; 則質點將向下移動,故C錯誤; B、因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則R 2 中的電流減小,而幹路電流增大,故電流表中的電流增大,故B錯誤; A、R 1 兩端的電壓增大,路端電壓減小,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即R 3 與R 4 兩端的總電壓減小;而由於電流表示數增大,由歐姆定律可知R 3 兩端的電壓增大,故R 4 兩端的電壓減小,電壓表示數減小,故A正確; 由電路圖可知,R 3 與R 4 串聯後與R 2 並聯,再與R 1 串聯,電容器與並聯部分並聯; D、電源的效率為η=
故選A. |
F. 平行板電容器連接在電路中閉合S,使電容器充電後,有一帶電液滴恰好靜止在兩極板之間,關於液滴的運動情
平行板上板帶正電,由二力平衡知,液滴受向上電場力和向下重力,液滴帶負電。
S閉合時平行板電壓U不變。由E=U/d知,E與d有關,與S無關。d增大E減小,液滴向下運動。A錯B對。
S斷開時平行板帶電量Q不變。由C=εS/4πkd=Q/U和U=Ed,得E=4πkQ/εS。可知E與S有關,與d無關。S減小E增大,液滴向上運動。CD錯。
G. 如圖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中有一個帶電液滴正好處於靜止狀態.為了使液滴豎直向
A、將S斷開,電量Q不變,增大板間距離d,根據E=
U |
d |
Q |
C |
?S |
4πkd |
4πkQ |
?S |
4πkQ |
?S |
U |
d |
H. 如2所示的電路中,平行金屬板中的帶電液滴處於靜止狀態,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當滑動變阻器我l的
C、滑片向b端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減小,則外電路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則電源的內電壓增大,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知,路端電壓減小,R1兩端的電壓增大,故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則電容器兩端的電壓減小,板間場強減小,則帶電液滴所受的電場力減小; 則質點將向下移動,故C錯誤;
B、因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則R0中的電流減小,而幹路電流增大,故電流表中的電流增大,故B錯誤;
A、R1兩端的電壓增大,路端電壓減小,並聯部分電壓減小,即R3與R四兩端的總電壓減小;而由於電流表示數增大,由歐姆定律可知R3兩端的電壓增大,故R四兩端的電壓減小,電壓表示數減小,故A正確;
由電路圖可知,R3與R四串聯後與R0並聯,再與R1串聯,電容器與並聯部分並聯;
D、電源的效率為η=
Uq |
Eq |
U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