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子電路好學嗎我很想學,不知道 我行不行
如果你非大學生,可以自學,不過需要花費時間較多,可以找幾本課本看看電路,模電,數電等基礎課程,然後測控電路什麼的慢慢深入。如果你是大學生,那麼要簡單很多了,一般工科大學應該都會學的,你可以去蹭課。當然要是想學好的話除了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實踐能力,因為有的電路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操作會受到飽和,電路元件系統誤差等影響,所以。。加油啦~
Ⅱ 如何學習電子電路
第一步,培養興趣。受家庭影響,我從小就對電子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整天把一些電池、導線、小燈泡連來連去,為搞清楚收音機里為何能發出人說話唱歌的聲音,拆壞了家裡唯一的半導體,不過父母並沒有責罵我,而是鼓勵我看看能否想法修復它,使得我對之痴迷不已,逐步走上技術道路。也許有人認為自己歲數較大,對能不能學好電子技術有所顧慮,其實大可不必,古時蘇洵七十多歲才開始學詩,不是也成了唐宋八大文學家之一嗎?只要有興趣,學好學不好,不在歲數大小。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對收音機、錄音機、電話機、充電器、報警器、音樂門鈴、無線遙控以及彩電、VCD、MP3、數碼相機等電子電器懷有強烈好奇心,想弄清其工作原理,這就是良好開端,有了良好開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增強自信。產生了興趣,並不一定就能堅持下去。修理某一電子產品,打開後蓋,看到密密麻麻的電阻、電容、晶體管、集成塊,會感到無從下手,看看電路圖東扯西連如同天書,自然打消了一半積極性,若再不知所措地搗鼓半天,一無所獲,甚至造成故障擴大化,或者不幸遭到電擊,都會讓你的興趣喪失殆盡,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失去學好電子技術的自信心。這時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急於修理,而是去向行家請教,按人家指點操作,即便不明白其中道理,只要成功了也會興奮不已。平時更要找一些簡易電路比如閃爍發光燈、小功率的音頻放大器、聲光控制器等,動手焊接製作一番,雖然艱辛繁瑣但苦中有樂,尤其是一旦大功告成,既可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又能不斷增強自信,堅持不懈地學下去。
第三步,多思勤練。電子技術博大精深,電子產品五花八門,要想真正弄懂弄通,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棄,由於各種電路之間並不是孤立的,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想快速掌握這門技術,就得多思考、勤動手,在製作成功簡易電路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藉助電烙鐵、萬用表等維修測量工具,多修一些日常家電,多製作一些功能復雜電路,盡可能擴大接觸面,維修時多思考,多向行家裡手請教,不斷積累經驗,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只有這樣才能練就扎實的基本功。
第四步,完善理論。現在不少維修工作者拿來故障電器知道怎麼修,知道該動哪兒,但不知道為什麼要這么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完全是由於只有經驗而不懂理論造成的。這種人小打小鬧可以,若真要遇上復雜些的故障,也就束手無策無能為力了。只有掌握理論明白其中的道理,才會應對自如臨陣不慌。先學維修後學理論,會減少枯燥感,有所針對性,學好理論返過來又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學習理論時,可先找一些最基礎的模擬和數字電路書籍,從易到難,逐步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功能作用、圖形符號、型號分類、基本參數、測量方法、使用事項,明白電子技術中常用概念、單位換算,熟悉單元功能電路的原理、組成和狀態分析等。同時也要訂一些技術報刊,從專門文章及維修實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
第五步,深入鑽研。能走到這一步者,說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和操作水平,多數電器的常見故障已不在話下,較復雜的故障也能順利應對排除,並能熟練運用所掌握的電子技術知識設計稍復雜的功能電路,研製一些實用電子產品。但學習不能戛然而止就此滿足,世上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電子技術發展更是迅猛,新技術與新理論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新產品猶如連綿不絕的大海潮水不斷涌現,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此我們只有積極尋找各種途徑,特別是利用網際網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深入鑽研,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不被飛速發展的歷史無情拋棄。
Ⅲ 想做一些簡單的電子電路製作,沒有PCB板這問題怎麼解決
做一些簡單的電子電路製作,沒有PCB板這問題怎麼解決?
其實既然是簡單的電子電路製作,就沒必要使用正規的PCB板,因為對個人愛好而言,此項花費不小,又不是量產,也沒有必要。
如果是很簡單的電子製作,辦法還是很多的。
1、可以用硬紙板代替,用錐子穿孔,用於穿導線,然後焊接。缺點是不耐潮,臨時實驗電路完全可以。
2、買光板環氧板或敷銅環氧板邊角料,前者需要用鑽鑽孔,後者還可以用刻刀刻電路,稍正規一些,性能一般沒問題。
3、買萬能電路板,就是一排一排焊盤的那種,更方便些。
具體可根據自身情況取捨。
Ⅳ 電子元件表示符號
第一節 電阻器
電阻,英文名resistance,通常縮寫為R,它是導體的一種基本性質,與導體的尺寸、材料、溫度有關。歐姆定律說,I=U/R,那麼R=U/I,電阻的基本單位是歐姆,用希臘字母「Ω」表示,有這樣的定義:導體上加上一伏特電壓時,產生一安培電流所對應的阻值。電阻的主要職能就是阻礙電流流過。事實上,「電阻」說的是一種性質,而通常在電子產品中所指的電阻,是指電阻器這樣一種元件。師傅對徒弟說:「找一個100歐的電阻來!」,指的就是一個「電阻值」為100歐姆的電阻器,歐姆常簡稱為歐。表示電阻阻值的常用單位還有千歐(kΩ),兆歐(MΩ)。
一、電阻器的種類
電阻器的種類有很多,通常分為三大類:固定電阻,可變電阻,特種電阻。在電子產品中,以固定電阻應用最多。而固定電阻以其製造材料又可分為好多類,但常用、常見的有RT型碳膜電阻、RJ型金屬膜電阻、RX型線繞電阻,還有近年來開始廣泛應用的片狀電阻。型號命名很有規律,R代表電阻,T-碳膜,J-金屬,X-線繞,是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在國產老式的電子產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塗覆綠漆的電阻,那就是RT型的。而紅顏色的電阻,是RJ型的。一般老式電子產品中,以綠色的電阻居多。為什麼呢?這涉及到產品成本的問題,因為金屬膜電阻雖然精度高、溫度特性好,但製造成本也高,而碳膜電阻特別價廉,而且能滿足民用產品要求。
電阻器當然也有功率之分。常見的是1/8瓦的「色環碳膜電阻」,它是電子產品和電子製作中用的最多的。當然在一些微型產品中,會用到1/16瓦的電阻,它的個頭小多了。再者就是微型片狀電阻,它是貼片元件家族的一員,以前多見於進口微型產品中,現在電子愛好者也可以買到了(做無線竊聽器?)
二、電阻器的標識
這些直接標注的電阻,在新買來的時候,很容易識別規格。可是在裝配電子產品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為以後檢修的方便,把標注面朝向易於看到的地方。所以在彎腳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在手工裝配時,多這一道工序,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自動生產線上的機器沒有那麼聰明。而且,電阻器元件越做越小,直接標注的標記難以看清。因此,國際上慣用「色環標注法」。事實上,「色環電阻」占據著電阻器元件的主流地位。「色環電阻」顧名思義,就是在電阻器上用不同顏色的環來表示電阻的規格。有的是用4個色環表示,有的用 5個。有區別么?是的。4環電阻,一般是碳膜電阻,用3個色環來表示阻值,用 1個色環表示誤差。5環電阻一般是金屬膜電阻,為更好地表示精度,用4個色環表示阻值,另一個色環也是表示誤差。下表是色環電阻的顏色-數碼對照表:
顏 色 有效數字 乘 數 允許偏差
黑 色 0 10的0次方
棕 色 1 10的1次方 +/- 1%
紅 色 2 10的2次方 +/- 2%
橙 色 3 10的3次方 -----
黃 色 4 10的4次方 -----
綠 色 5 10的5次方 +/- 0.5%
藍 色 6 10的6次方 +/- 0.2%
紫 色 7 10的7次方 +/- 0.1%
灰 色 8 10的8次方 -----
白 色 9 10的9次方 +5~-20%
無 色 ----- ----- +/- 20%
銀 色 ----- ----- +/- 10%
金 色 ----- ----- +/- 5%
色環電阻的規則是最後一圈代表誤差,對於四環電阻,前二環代表有效值,第三環代表乘上的次方數。不要怕,記住顏色和數碼就行啦,其他的不用記。有一個秘訣:面對一個色環電阻,找出金色或銀色的一端,並將它朝下,從頭開始讀色環。例如第一環是棕色的,第二環是黑色的,第三環是紅色的,第四環是金色的,那麼它的電阻值是1、0,第三環是添零的個數,這個電阻添2個零,所以它的實際阻值是1000Ω,即1kΩ。
三、可變電阻
可變電阻又稱為電位器,電子設備上的音量電位器就是個可變電阻。但是一般認為電位器都是可以被手動調節的,而可變電阻一般都較小,裝在電路板上不經常調節。可變電阻有三個引腳,其中兩個引腳之間的電阻值固定,並將該電阻值稱為這個可變電阻的阻值。第三個引腳與任兩個引腳間的電阻值可以隨著軸臂的旋轉而改變。這樣,可以調節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達到調節的效果。
四、特種電阻
光敏電阻 是一種電阻值隨外界光照強弱(明暗)變化而變化的元件,光越強阻值越小,光越弱阻值越大。其外形和電路符號如圖2所示。如果把光敏電阻的兩個引腳接在萬用表的表筆上,用萬用表的R×1k擋測量在不同的光照下光敏電阻的阻值:將光敏電阻從較暗的抽屜里移到陽光下或燈光上,萬用表讀數將會發生變化。在完全黑暗處,光敏電阻的阻值可達幾兆歐以上(萬用表指示電阻為無窮大,即指針不動),而在較強光線下,阻值可降到幾千歐甚至1千歐以下。
利用這一特性,可以製作各種光控的小電路來。事實上街邊的路燈大多是用光控開關自動控制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元器件就是光敏電阻(或者是光敏三級管,一種功能相似的帶放大作用的半導體元件)。光敏電阻是在陶瓷基座上沉積一層硫化鎘(CdS)膜後製成的, 實際上也是一種半導體元件。新村裡聲控樓道燈在白天不會點亮,也是因為光敏電阻在起作用。我們可以用它製作電子報曉雞,清晨天亮時喔喔叫。
熱敏電阻是一個特殊的半導體器件,它的電阻值隨著其表面溫度的高低的變化而變化。它原本是為了使電子設備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正常工作而使用的,叫做溫度補償。新型的電腦主板都有CPU測溫、超溫報警功能,就是利用了的熱敏電阻。
這是常用的電阻:
這是音響用音量電位器:
這是收音機用音量電位器,帶開關:
第二節 電容器
電子製作中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電容器,它們在電路中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與電阻器相似,通常簡稱其為電容,用字母C表示。顧名思義,電容器就是「儲存電荷的容器」。盡管電容器品種繁多,但它們的基本結構和原理是相同的。兩片相距很近的金屬中間被某物質(固體、氣體或液體)所隔開,就構成了電容器。兩片金屬稱為的極板,中間的物質叫做介質。電容器也分為容量固定的與容量可變的。但常見的是固定容量的電容,最多見的是電解電容和瓷片電容。不同的電容器儲存電荷的能力也不相同。規定把電容器外加1伏特直流電壓時所儲存的電荷量稱為該電容器的電容量。電容的基本單位為法拉(F)。但實際上,法拉是一個很不常用的單位,因為電容器的容量往往比1法拉小得多,常用微法(μF)、納法(nF)、皮法(pF)(皮法又稱微微法)等,它們的關系是:1法拉(F)= 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納法(nF)= 1000000皮法(pF)
在電子線路中,電容用來通過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來存儲和釋放電荷以充當濾波器,平滑輸出脈動信號。小容量的電容,通常在高頻電路中使用,如收音機、發射機和振盪器中。大容量的電容往往是作濾波和存儲電荷用。而且還有一個特點,一般1μF以上的電容均為電解電容,而1μF以下的電容多為瓷片電容,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獨石電容、滌綸電容、小容量的雲母電容等。電解電容有個鋁殼,裡面充滿了電解質,並引出兩個電極,作為正(+)、負(-)極,與其它電容器不同,它們在電路中的極性不能接錯,而其他電容則沒有極性。
把電容器的兩個電極分別接在電源的正、負極上,過一會兒即使把電源斷開,兩個引腳間仍然會有殘留電壓(學了以後的教程,可以用萬用表觀察),我們說電容器儲存了電荷。電容器極板間建立起電壓,積蓄起電能,這個過程稱為電容器的充電。充好電的電容器兩端有一定的電壓。電容器儲存的電荷向電路釋放的過程,稱為電容器的放電。
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我們看到市售的整流電源在拔下插頭後,上面的發光二極體還會繼續亮一會兒,然後逐漸熄滅,就是因為裡面的電容事先存儲了電能,然後釋放。當然這個電容原本是用作濾波的。至於電容濾波,不知你有沒有用整流電源聽隨身聽的經歷,一般低質的電源由於廠家出於節約成本考慮使用了較小容量的濾波電容,造成耳機中有嗡嗡聲。這時可以在電源兩端並接上一個較大容量的電解電容(1000μF,注意正極接正極),一般可以改善效果。發燒友製作HiFi音響,都要用至少1萬微法以上的電容器來濾波,濾波電容越大,輸出的電壓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電容的儲能作用,使得突發的大信號到來時,電路有足夠的能量轉換為強勁有力的音頻輸出。這時,大電容的作用有點像水庫,使得原來洶涌的水流平滑地輸出,並可以保證下游大量用水時的供應。
電子電路中,只有在電容器充電過程中,才有電流流過,充電過程結束後,電容器是不能通過直流電的,在電路中起著「隔直流」的作用。電路中,電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濾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麼交流電為什麼能夠通過電容器呢?我們先來看看交流電的特點。交流電不僅方嚮往復交變,它的大小也在按規律變化。電容器接在交流電源上,電容器連續地充電、放電,電路中就會流過與交流電變化規律一致的充電電流和放電電流。
電容器的選用涉及到很多問題。首先是耐壓的問題。加在一個電容器的兩端的電壓超過了它的額定電壓,電容器就會被擊穿損壞。一般電解電容的耐壓分檔為6.3V,10V,16V,25V,50V等。
這是電解電容:
這是瓷片電容:
這是獨石電容:
這是可變電容:
第三節 電感器
電感器在電子製作中雖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們在電路中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電感器和電容器一樣,也是一種儲能元件,它能把電能轉變為磁場能,並在磁場中儲存能量。電感器用符號L表示,它的基本單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為單位。它經常和電容器一起工作,構成LC濾波器、LC振盪器等。另外,人們還利用電感的特性,製造了阻流圈、變壓器、繼電器等。
電感器的特性恰恰與電容的特性相反,它具有阻止交流電通過而讓直流電通過的特性。
小小的收音機上就有不少電感線圈,幾乎都是用漆包線繞成的空心線圈或在骨架磁芯、鐵芯上繞制而成的。有天線線圈(它是用漆包線在磁棒上繞制而成的)、中頻變壓器(俗稱中周)、輸入輸出變壓器等等。
實物圖和電路符號見圖
變壓器 是由鐵芯和繞在絕緣骨架上的銅線圈線構成的。絕緣銅線繞在塑料骨架上,每個骨架需繞制輸入和輸出兩組線圈。線圈中間用絕緣紙隔離。繞好後將許多鐵芯薄片插在塑料骨架的中間。這樣就能夠使線圈的電感量顯著增大。變壓器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從它的一個繞組向另兒個繞組傳輸電能量。變壓器在電路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耦合交流信號而阻隔直流信號,並可以改變輸入輸出的電壓比;利用變壓器使電路兩端的阻抗得到良好匹配,以獲得最大限度的傳送信號功率。
電力變壓器就是把高壓電變成民用市電,而我們的許多電器都是使用低壓直流電源工作的,需要用電源變壓器把220V交流市電變換成低壓交流電,再通過二極體整流,電容器濾波,形成直流電供電器工作。電視機顯象管需要上萬伏的電壓來工作,是由「行輸出變壓器」供給的。
當然,電源變壓器也有其不少缺點,例如功率與體積成正比,笨重、效率低等,現在正在被新型的「電子變壓器」所取代。電子變壓器一般是「開關電源」,電腦工作需要的幾組電壓就是開關電源供給的,彩電、顯示器中更是無一例外地使用了開關電源。
繼電器 就是電子機械開關,它是用漆包銅線在一個圓鐵芯上繞幾百圈至幾千圈,當線圈中流過電流時,圓鐵芯產生了磁場,把圓鐵芯上邊的帶有接觸片的鐵板吸住,使之斷開第一個觸點而接通第二個開關觸點。當線圈斷電時,鐵芯失去磁性,由於接觸銅片的彈性作用,使鐵板離開鐵芯,恢復與第一個觸點的接通。因此,可以用很小的電流去控制其他電路的開關。整個繼電器由塑料或有機玻璃防塵罩保護著,有的還是全密封的,以防觸電氧化。
這是繼電器的樣子:
第二章:半導體器件
第一節 二極體
半導體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物質,它不像導體一樣能夠完全導電,又不像絕緣體那樣不能導電,它介於兩者之間,所以稱為半導體。半導體最重要的兩種元素是硅(讀「gui」)和鍺(讀「zhe」)。我們常聽說的美國矽谷,就是因為起先那裡有好多家半導體廠商。
二極體應該算是半導體器件家族中的元老了。很久以前,人們熱衷於裝配一種礦石收音機來收聽無線電廣播,這種礦石後來就被做成了晶體二極體。
二極體最明顯的性質就是它的單向導電特性,就是說電流只能從一邊過去,卻不能從另一邊過來(從正極流向負極)。我們用萬用表來對常見的1N4001型硅整流二極體進行測量,紅表筆接二極體的負極,黑表筆接二極體的正極時,表針會動,說明它能夠導電;然後將黑表筆接二極體負極,紅表筆接二極體正極,這時萬用表的表針根本不動或者只偏轉一點點,說明導電不良。(萬用表裡面,黑表筆接的是內部電池的正極)
常見的幾種二極體如圖所示。其中有玻璃封裝的、塑料封裝的和金屬封裝的等幾種。圖2是二極體的電路符號,像它的名字,二極體有兩個電極,並且分為正負極,一般把極性標示在二極體的外殼上。大多數用一個不同顏色的環來表示負極,有的直接標上「-」號。大功率二極體多採用金屬封裝,並且有個螺帽以便固定在散熱器上。
利用二極體單向導電的特性,常用二極體作整流器,把交流電變為直流電,即只讓交流電的正半周(或負半周)通過,再用電容器濾波形成平滑的直流。事實上好多電器的電源部分都是這樣的。二極體也用來做檢波器,把高頻信號中的有用信號「檢出來」,老式收音機中會有一個「檢波二極體」,一般用2AP9型鍺管。
二極體的類型也有好幾種,對於電子製作來說,常常用到以下的二極體: 用於穩壓的穩壓二極體,用於數字電路的開關二極體,用於調諧的變容二極體,以及光電二極體等,最常看見的是發光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在日常生活電器中無處不在,它能夠發光,有紅色、綠色和黃色等,有直徑3mm、5mm和2×5mm長方型的的。與普通二極體一樣,發光二極體也是由半導體材料製成的,也具有單向導電的性質,即只有接對極性才能發光。發光二極體符號比一般二極體多了兩個箭頭,示意能夠發光。通常發光二極體用來作電路工作狀態的指示,它比小燈泡的耗電低得多,而且壽命也長得多。用發光二極體,還可以構成電子顯示屏,證券交易所里的顯示屏就是由發光二極體點陣構成的,只是因為各種色彩都是由紅綠藍構成,而藍色發光二極體在以前還未大量生產出來,所以一般的電子顯示屏都不能顯示出真彩色。
發光二極體的發光顏色一般和它本身的顏色相同,但是近年來出現了透明色的發光管,它也能發出紅黃綠等顏色的光,只有通電了才能知道。 辨別發光二極體正負極的方法,有實驗法和目測法。實驗法就是通電看看能不能發光,若不能就是極性接錯或是發光管損壞。
注意發光二極體是一種電流型器件,雖然在它的兩端直接接上3V的電壓後能夠發光,但容易損壞,在實際使用中一定要串接限流電阻,工作電流根據型號不同一般為1mA到3OmA。另外,由於發光二極體的導通電壓一般為1.7V以上,所以一節1.5V的電池不能點亮發光二極體。同樣,一般萬用表的R×1檔到R×1K檔均不能測試發光二極體,而R×10K檔由於使用15V的電池,能把有的發光管點亮。
用眼睛來觀察發光二極體,可以發現內部的兩個電極一大一小。一般來說,電極較小、個頭較矮的一個是發光二極體的正極,電極較大的一個是它的負極。若是新買來的發光管,管腳較長的一個是正極。
這是常用的整流二極體1N4001:
這是數字電路中常用的1N4148:
這是發光二極體:
第二節 三極體
半導體三極體也稱為晶體三極體,可以說它是電子電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電流放大和開關作用。三極體顧名思義具有三個電極。二極體是由一個PN結構成的,而三極體由兩個PN結構成,共用的一個電極成為三極體的基極(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兩個電極成為集電極(用字母c表示)和發射極(用字母e表示)。由於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一種是NPN型的三極體,另一種是PNP型的三極體。
三極體的種類很多,並且不同型號各有不同的用途。三極體大都是塑料封裝或金屬封裝,常見三極體的外觀如圖,大的很大,小的很小。三極體的電路符號有兩種:有一個箭頭的電極是發射極,箭頭朝外的是NPN型三極體,而箭頭朝內的是PNP型。實際上箭頭所指的方向是電流的方向。
電子製作中常用的三極體有90××系列,包括低頻小功率硅管9013(NPN)、9012(PNP),低雜訊管9014(NPN),高頻小功率管9018(NPN)等。它們的型號一般都標在塑殼上,而樣子都一樣,都是TO-92標准封裝。在老式的電子產品中還能見到3DG6(低頻小功率硅管)、3AX31(低頻小功率鍺管)等,它們的型號也都印在金屬的外殼上。我國生產的晶體管有一套命名規則,電子愛好者最好還是了解一下:
第一部分的3表示為三極體。第二部分表示器件的材料和結構,A: PNP型鍺材料 B: NPN型鍺材料 C: PNP型硅材料 D: NPN型硅材料 第三部分表示功能,U:光電管 K:開關管 X:低頻小功率管 G:高頻小功率管 D:低頻大功率管 A:高頻大功率管。另外,3DJ型為場效應管,BT打頭的表示半導體特殊元件。
三極體最基本的作用是放大作用,它可以把微弱的電信號變成一定強度的信號,當然這種轉換仍然遵循能量守恆,它只是把電源的能量轉換成信號的能量罷了。三極體有一個重要參數就是電流放大系數β。當三極體的基極上加一個微小的電流時,在集電極上可以得到一個是注入電流β倍的電流,即集電極電流。集電極電流隨基極電流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基極電流很小的變化可以引起集電極電流很大的變化,這就是三極體的放大作用。
三極體還可以作電子開關,配合其它元件還可以構成振盪器。
第三節 可控硅
可控硅也稱作晶閘管,它是由PNPN四層半導體構成的元件,有三個電極,陽極A,陰極K和控制極G 。
可控硅在電路中能夠實現交流電的無觸點控制,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並且不象繼電器那樣控制時有火花產生,而且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好。在調速、調光、調壓、調溫以及其他各種控制電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控硅分為單向的和雙向的,符號也不同。單向可控硅有三個PN結,由最外層的P極和N極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陽極和陰極,由中間的P極引出一個控制極。
單向可控硅有其獨特的特性:當陽極接反向電壓,或者陽極接正向電壓但控制極不加電壓時,它都不導通,而陽極和控制極同時接正向電壓時,它就會變成導通狀態。一旦導通,控制電壓便失去了對它的控製作用,不論有沒有控制電壓,也不論控制電壓的極性如何,將一直處於導通狀態。要想關斷,只有把陽極電壓降低到某一臨界值或者反向。
雙向可控硅的引腳多數是按T1、T2、G的順序從左至右排列(電極引腳向下,面對有字元的一面時)。加在控制極G上的觸發脈沖的大小或時間改變時,就能改變其導通電流的大小。
與單向可控硅的區別是,雙向可控硅G極上觸發脈沖的極性改變時,其導通方向就隨著極性的變化而改變,從 而能夠控制交流電負載。而單向可控硅經觸發後只能從陽極向陰極單方向導通,所以可控硅有單雙向之分。
電子製作中常用可控硅,單向的有MCR-100等,雙向的有TLC336等。
這是TLC336的樣子:
第四節 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是一種採用特殊工藝,將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為縮寫為IC,也俗稱晶元。集成電路是六十年代出現的,當時只集成了十幾個元器件。 後來集成度越來越高,也有了今天的P-III。
集成電路根據不同的功能用途分為模擬和數字兩大派別,而具體功能更是數不勝數,其應用遍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成電路根據內部的集成度分為大規模中規模小規模三類。其封裝又有許多形式。「雙列直插」和「單列直插」的最為常見。消費類電子產品中用軟封裝的IC,精密產品中用貼片封裝的IC等。
對於CMOS型IC,特別要注意防止靜電擊穿IC,最好也不要用未接地的電烙鐵焊接。使用IC也要注意其參數,如 工作電壓,散熱等。數字IC多用+5V的工作電壓,模擬IC工作電壓各異。集成電路有各種型號,其命名也有一定規律。一般是由前綴、數字編號、後綴組成。前綴表示集成電路的生產廠家及類別,後綴一般用來表示集成電路的封裝形式、版本代號等。常用的集成電路如小功率音頻放大器LM386就因為後綴不同而有許多種。LM386N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產品,LM代表線性電路,N代表塑料雙列直插。這里有各大IC生產公司的商標及其器件型號前綴。
集成電路型號眾多,隨著技術的發展,又有更多的功能更強、集成度更高的集成電路涌現,為電子產品的生產製作帶來了方便。在設計製作時,若沒有專用的集成電路可以應用,就應該盡量選用應用廣泛的通用集成電路,同時考慮集成電路的價格和製作的復雜度。在電子製作中,有許多常用的集成電路,如NE555(時基電路)、LM324(四個集成的運算放大器)、TDA2822(雙聲道小功率放大器)、KD9300(單曲音樂集成電路)、LM317(三端可調穩壓器)等。
為了您的方便使用,Bitbaby以後將在網站上建立一個集成電路資料庫,您可以通過WEB查詢獲得各種集成電路的參數及常用集成電路的典型應用。敬請期待……
這里有些集成電路的樣子:
標準的雙列直插集成電路:
標準的單列直插集成電路:
軟包封集成電路:
功率類集成電路:
第三章:各種集成電路簡介
第一節 三端穩壓IC
電子產品中常見到的三端穩壓集成電路有正電壓輸出的78××系列和負電壓輸出的79××系列。故名思義,三端IC是指這種穩壓用的集成電路只有三條引腳輸出,分別是輸入端、接地端和輸出端。它的樣子象是普通的三極體,TO-220的標准封裝,也有9013樣子的TO-92封裝。
用78/79系列三端穩壓IC來組成穩壓電源所需的外圍元件極少,電路內部還有過流、過熱及調整管的保護電路,使用起來可靠、方便,而且價格便宜。該系列集成穩壓IC型號中的78或79後面的數字代表該三端集成穩壓電路的輸出電壓,如7806表示輸出電壓為正6V,7909表示輸出電壓為負9V。
78/79系列三端穩壓IC有很多電子廠家生產,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綴為生產廠家的代號,如TA7805是東芝的產品,AN7909是松下的產品。(點擊這里,查看有關看前綴識別集成電路的知識)
有時在數字78或79後面還有一個M或L,如78M12或79L24,用來區別輸出電流和封裝形式等, 其中78L調系列的最大輸出電流為100mA, 78M系列最大輸出電流為1A,78系列最大輸出電流為1.5A。它的封裝也有多種,詳見圖。塑料封裝的穩壓電路具有安裝容易、價格低廉等優點,因此用得比較多。 79系列除了輸出電壓為負。引出腳排列不 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與78系列的相同。
因為三端固定集成穩壓電路的使用方便,電子製作中經常採用,可以用來改裝分立元件的穩壓電源,也經常用作電子設備的工作電源。電路圖如圖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穩壓電路的輸入、輸出和接地端絕不能接錯,不然容易燒壞。一般三端集成穩壓電路的最小輸入、輸出電壓差約為2V,否則不能輸出穩定的電壓,一般應使電壓差保持在4-5V,即經變壓器變壓,二極體整流,電容器濾波後的電壓應比穩壓值高一些。
在實際應用中,應在三端集成穩壓電路上安裝足夠大的散熱器(當然小功率的條件下不用)。當穩壓管溫度過高時,穩壓性能將變差,甚至損壞。
當製作中需要一個能輸出1.5A以上電流的穩壓電源,通常採用幾塊三端穩壓電路並聯起來,使其最大輸出電流為N個1.5A,但應用時需注意:並聯使用的集成穩壓電路應採用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產品,以保證參數的一致。另外在輸出電流上留有一定的餘量,以避免個別集成穩壓電路失效時導致其他電路的連鎖燒毀。
沒有圖還滿意吧。
Ⅳ 電路板上L M S SW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啊
1、L代表燈,也可以表示長度左。
2、M代表電動機或者兆,M = 直流電 正極輸出, M- = 直流電 負極輸入;專
3、S表示開關也屬可以指示導電性。
4、SW表示電路板類型或檔位開關。
(5)電子電路花擴展閱讀:
印製板從單層發展到雙面、多層和撓性,並且仍舊保持著各自的發展趨勢。由於不斷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不斷縮小體積、減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製板在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工程中,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單層板:在最基本的印刷電路板上,零件集中在一邊,而電線則集中在另一邊。由於導線只出現在一側,所以pcb被稱為單面電路板。
雙面板:是單層板的延伸。當單層布線不能滿足電子產品的需要時,應採用雙層布線,兩側都有銅包覆線,通孔可以引導兩層之間的線,從而形成所需的網路連接。
多層板:是指具有三層以上的導電圖形層與其間的絕緣材料以相隔層壓而成,且其間導電圖形按要求互連的印製板。
Ⅵ 求電子閃光胸花電路圖中主要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圖在下面。
附圖是雙管多穩態自激震盪電路,2隻三極體分別交替導通,以至交替點亮VL1VL2。R3、R4、C1、C2的作用是構成震盪頻率,改變R3、R4或C1、C2的值,可改變震盪頻率,即閃燈的亮、熄時間,R1、R2可有可無,宜取消。
參考附圖電路:
Ⅶ 誰知道花畫電路的軟體,簡單一點的最好不要自己去畫電子原件圖形的,軟體自帶這些圖形的
常用的有protel99,但是這個軟體不能在win7下運行,win7下可以用altium designer,cadence,下載一些常用原件包就可以了
Ⅷ 電子電路設計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一般PCB基本設計流程如下:前期准備--PCB結構設計--PCB布局--布線--布線優化和絲印--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製版。
第一:前期准備。這包括准備元件庫和原理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塊好的板子,除了要設計好原理之外,還要畫得好。在進行PCB設計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原理圖SCH的元件庫和PCB的元件庫。元件庫可以用peotel自帶的庫,但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最好是自己根據所選器件的標准尺寸資料自己做元件庫。原則上先做PCB的元件庫,再做SCH的元件庫。PCB的元件庫要求較高,它直接影響板子的安裝;SCH的元件庫要求相對比較松,只要注意定義好管腳屬性和與PCB元件的對應關系就行。PS:注意標准庫中的隱藏管腳。之後就是原理圖的設計,做好後就准備開始做PCB設計了。
第二:PCB結構設計。這一步根據已經確定的電路板尺寸和各項機械定位,在PCB設計環境下繪制PCB板面,並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鍵/開關、螺絲孔、裝配孔等等。並充分考慮和確定布線區域和非布線區域(如螺絲孔周圍多大范圍屬於非布線區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說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這時如果前面講到的准備工作都做好的話,就可以在原理圖上生成網路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後在PCB圖上導入網路表(Design--LoadNets)。就看見器件嘩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腳之間還有飛線提示連接。然後就可以對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則進行:
①.按電氣性能合理分區,一般分為:數字電路區(即怕干擾、又產生干擾)、模擬電路區
(怕干擾)、功率驅動區(干擾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電路,應盡量靠近放置,並調整各元器件以保證連線最為簡潔;同時,調整各功能塊間的相對位置使功能塊間的連線最簡潔;
③.對於質量大的元器件應考慮安裝位置和安裝強度;發熱元件應與溫度敏感元件分開放置,必要時還應考慮熱對流措施;
④.I/O驅動器件盡量靠近印刷板的邊、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時鍾產生器(如:晶振或鍾振)要盡量靠近用到該時鍾的器件;
⑥.在每個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腳和地之間,需加一個去耦電容(一般採用高頻性能好的獨石電容);電路板空間較密時,也可在幾個集成電路周圍加一個鉭電容。
⑦.繼電器線圈處要加放電二極體(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需要特別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時,一定要考慮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大小(所佔面積和高度)、元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和生產安裝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時,應該在保證上面原則能夠體現的
前提下,適當修改器件的擺放,使之整齊美觀,如同樣的器件要擺放整齊、方向一致,不能擺得「錯落有致」。這個步驟關繫到板子整體形象和下一步布線的難易程度,所以一點要花大力氣去考慮。布局時,對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線,充分考慮。
第四:布線。布線是整個PCB設計中最重要的工序。這將直接影響著PCB板的性能好壞。在PCB的設計過程中,布線一般有這么三種境界的劃分:首先是布通,這時PCB設計時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線路都沒布通,搞得到處是飛線,那將是一塊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說還沒入門。其次是電器性能的滿足。這是衡量一塊印刷電路板是否合格的標准。這是在布通之後,認真調整布線,使其能達到最佳的電器性能。接著是美觀。假如你的布線布通了,也沒有什麼影響電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過去雜亂無章的,加上五彩繽紛、花花綠綠的,那就算你的電器性能怎麼好,在別人眼裡還是垃圾一塊。這樣給測試和維修帶來極大的不便。布線要整齊劃一,不能縱橫交錯毫無章法。這些都要在保證電器性能和滿足其他個別要求的情況下實現,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布線時主要按以下原則進行:
①.一般情況下,首先應對電源線和地線進行布線,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一般為1.2~2.5mm。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則不能這樣使用)
②.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如高頻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③.振盪器外殼接地,時鍾線要盡量短,且不能引得到處都是。時鍾振盪電路下面、特殊高速邏輯電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積,而不應該走其它信號線,以使周圍電場趨近於零;
④.盡可能採用45o的折線布線,不可使用90o折線,以減小高頻信號的輻射;(要求高的線還要用雙弧線)
⑤.任何信號線都不要形成環路,如不可避免,環路應盡量小;信號線的過孔要盡量少;
⑥.關鍵的線盡量短而粗,並在兩邊加上保護地。
⑦.通過扁平電纜傳送敏感信號和雜訊場帶信號時,要用「地線-信號-地線」的方式引出。
⑧.關鍵信號應預留測試點,以方便生產和維修檢測用
⑨.原理圖布線完成後,應對布線進行優化;同時,經初步網路檢查和DRC檢查無誤後,對未布線區域進行地線填充,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PCB布線工藝要求
①.線
一般情況下,信號線寬為0.3mm(12mil),電源線寬為0.77mm(30mil)或1.27mm(50mil);線與
線之間和線與焊盤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0.33mm(13mil),實際應用中,條件允許時應考慮加大距離;布線密度較高時,可考慮(但不建議)採用IC腳間走兩根線,線的寬度為0.254mm(10mil),線間距不小於0.254mm(10mil)。
特殊情況下,當器件管腳較密,寬度較窄時,可按適當減小線寬和線間距。
②.焊盤(PAD)
焊盤(PAD)與過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盤的直徑比孔的直徑要大於0.6mm;例如,通用插腳式電阻、電容和集成電路等,採用盤/孔尺寸1.6mm/0.8mm(63mil/32mil),插座、插針和二極體1N4007等,採用1.8mm/1.0mm(71mil/39mil)。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元件的尺寸來定,有條件時,可適當加大焊盤尺寸;PCB板上設計的元件安裝孔徑應比元件管腳的實際尺寸大0.2~0.4mm左右。
③.過孔(VIA)
一般為1.27mm/0.7mm(50mil/28mil);
當布線密度較高時,過孔尺寸可適當減小,但不宜過小,可考慮採用1.0mm/0.6mm(40mil/24mil)。
④.焊盤、線、過孔的間距要求
PADandVIA:≥0.3mm(12mil)
PADandPAD:≥0.3mm(12mil)
PADandTRACK:≥0.3mm(12mil)
TRACKandTRACK:≥0.3mm(12mil)
密度較高時:
PADandVIA:≥0.254mm(10mil)
PADandPAD:≥0.254mm(10mil)
PADandTRACK:≥0.254mm(10mil)
TRACKandTRACK:≥0.254mm(10mil)
第五:布線優化和絲印。「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麼挖空心思的去設計,等你畫完之後,再去看一看,還是會覺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設計的經驗是:優化布線的時間是初次布線的時間的兩倍。感覺沒什麼地方需要修改之後,就可以鋪銅了(Place->polygonPlane)。鋪銅一般鋪地線(注意模擬地和數字地的分離),多層板時還可能需要鋪電源。時對於絲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擋住或被過孔和焊盤去掉。同時,設計時正視元件面,底層的字應做鏡像處理,以免混淆層面。
第六: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首先,在確定電路原理圖設計無誤的前提下,將所生成的PCB網路文件與原理圖網路文件進行物理連接關系的網路檢查(NETCHECK),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布線連接關系的正確性;網路檢查正確通過後,對PCB設計進行DRC檢查,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PCB布線的電氣性能。最後需進一步對PCB的機械安裝結構進行檢查和確認。
第七:製版。在此之前,最好還要有一個審核的過程。
PCB設計是一個考心思的工作,誰的心思密,經驗高,設計出來的板子就好。所以設計時要極其細心,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數(比如說便於維修和檢查這一項很多人就不去考慮),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設計出一個好板子。
Ⅸ 電子電路識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對初學者來說,復雜的電子電路圖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電路符號,根本不知從何下手識圖,也不能從電子電路原理圖中找出電子產品的故障所在,更不能得心應手地去設計各種各樣的電子電路。其實,只要對電子電路圖進行仔仔細細觀察,就會發現電子電路的構成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即相同類型的電子電路不僅功能相似,而且在電路結構上也是大同小異的。任何一張錯綜復雜、表現形式不同的電子電路圖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電子電路組合而成的,構成復雜電子電路圖的最基本電路稱為單元電路。只要掌握了基本單元電路,任何復雜的電路都可以看成是基本單元電路的集合。
1、從基本元器件入手,為識圖打下良好的基礎。
電子元器件是構成電子產品的基礎。因此,了解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同元器件在電路中的電路表示符號及各元器件的基本功能特點是進行電子識圖的第一步。
2、掌握基本單元電路,為識讀復雜電路打下基礎。
在學習基本單元電路時,要掌握好基本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電路的功能及特性、電路典型參數、組成電路的元器件、每一個元器件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及電路調試方法等。
3、分解復雜電路。
復雜電路被分解為基本單元電路後,就可以根據一個個基本單元電路的功能、特點進而分析到整個復雜的電子電路,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電路。
4、掌握基本單元電路之間的連接方法。
基本單元電路之間可以直接連接起來,叫做直接耦合;通過變壓器的初、次級間的磁感應來實現信號的連接,叫做變壓器耦合;用電容來連接,叫做電容耦合。
5、明確各分體元器件在電子電路中所起的作用。
為了方便初學者識圖,現將各分體元器件在電子電路中不同的接法及與不同元器件連接所起的作用歸納如下。
電阻器:在電路中主要起限流、分壓的作用。1)電阻器與電阻器在電路中並聯一般是為了增大電阻器的功率。2)電阻器與電阻器串聯並從中間引出抽頭,在一般情況下是為了得到電阻器上的分壓。3)電阻與穩壓管串聯,電阻器為穩壓二極體的限流電阻器。4)電阻器與電容器串聯組成微分電路,在這里電阻器為電容器的充電限流電阻器,充電常數由RC的乘積覺定。在這里如果微分電路與二極體或單向晶閘管等半導體器件並聯,且電路中有電感性負載,則微分電路在電路中起阻容吸收的作用,即吸收電感器由於在開機、關機一瞬間產生的較高感應電動勢,保護半導體器件不因太高的感應電動勢而擊穿損壞。5)電阻器與電容器並聯,在一般情況下電阻器為電容器的放電電阻器,放電常數也由RC決定。6)電阻器與電感器並聯,電阻器為電感器的放電電阻器。7)在放大電路中,電阻器與晶體管基極相連,在一般情況下電阻器為晶體管基極偏置電阻電阻器;電阻器與集電極串接則為集電極負載電阻器,電阻器與發射極串接則為發射極電阻器。
電容器: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是儲能、濾波等。它的特點是通交流、隔直流。1)電容器與電感器並聯組成諧振電路(LC振盪電路)。2)電容器與晶體管放大電路的輸入、輸出端連接,電容器起輸入、輸出耦合作用。3)電容器與晶體管的發射極串接,在一般情況下電容器起交流旁路作用。4)在放大電路的輸入端,電容器與輸入信號並接,一般起抗干擾信號的作用。
電感器:電感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為濾波、儲能。電感器的主要特點是通直流、隔交流。二極體:在電路中的作用是整流。1)二極體與電感器並聯,起到續流的作用,以防止電感器在斷電時,電感中的反向自感電動勢對電路中的晶體管器件造成危害。2)二極體與放大電路的輸入信號並聯接入晶體管的基極端,起到輸入電路的限幅和鉗位的作用。3)二極體在脈沖變壓器的二次側,起到止逆流的作用。
晶體管: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放大信號。1)晶體管在電路中可構成各種放大電路,如共發射極電路、共集電極電路、共基極電路等。2)晶體管在電路中可起到非線性電阻的作用,如在恆流源電路和串聯型直流穩壓電路中等。場效應管:在電路中的作用與晶體管相同,即放大作用和非線性電阻的作用。除此之外,場效應管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輸入電阻高。
變壓器: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能量轉換。它的具體作用是作為電路的電源變壓器、放大電路極間信號耦合、脈沖變壓器及阻抗匹配等。
6、掌握各種典型集成電路塊的原理、功能、引腳排列及作用。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集成電路塊成千上萬,不可能對每一塊集成電路都花時間去學習,但是必須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常用的模擬集成塊和數字集成電路塊的原理、功能、引腳的排列及作用等了解清楚。對於生疏的集成電路塊,首先必須查找相關資料,弄清楚它的功能、引腳排列及作用等,這樣才能在識圖中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數字電路,除了掌握一些功能晶元的作用外,還要理清其邏輯關系。
Ⅹ 我是一名高中生,想自學電子電路,了解各種電子元件的原理和看懂電路圖,怎麼入門,有什麼推薦的書嗎
上這網站有。您好,您上中國感測器科技信息網,上面就有有詳細資料。開發、生產、代理、經銷、銷售各種感測器、變送器、 敏感元器件、開關、執行器: 生產、銷售各種感測器、變送器、各種測控儀表、熱工儀表、現場控制器、計算機控制系統、數據採集系統、各類環境監控系統、專用控制系統應用軟體以及嵌入式系統開發及應用等工作。產品在電信、電力、石化、環保、造紙、冶金、食品、醫療、暖通空調等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熱敏電阻、溫度感測器、 溫度變送器、濕度感測器、 濕度變送器、氣體感測器、壓力感測器、 壓力變送器、稱重感測器、物(液)位感測器、 液位變送器、流量感測器、 流量變送器、電流 (壓)感測器、溶氧感測器、霍爾感測器 、圖像感測器、超聲波感測器、位移感測器、速度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扭距感測器、紅外感測器、紫外感測器、 火焰感測器、激光感測器、振動感測器、軸角感測器、光電感測器、接近感測器、干簧管、繼電器、微型電泵、磁敏(阻)感測器、接近開關、光電開關、色標感測器、光纖感測器、齒輪測速感測器、 時間繼電器、計數器、計米器、溫控儀、固態繼電器、調壓模塊、電磁鐵、電壓表、電流表等特殊感測器 。 同時承接感測器應用電路、產品設計和自動化工程項目。在感測與自控產品領域,我們為全球馳名的廠商提供中國地區產品銷售和技術支持服務,為自動控制,樓宇控制,電力,通信,醫療,家電,化工,水處理,環境監測,工業製造等行業的用戶提供溫度,濕度,壓力,位置,氣體流量,氣體,液位等感測產品,是國際上相關領域內的性能/價格比最好的主流產品。並為製造廠商提供從感測器件到控制系統的全套解決方案,成為推動國內相關產業標準的開拓者。專門從事各種進口感測器的營銷工作,代理多家歐美知名公司的產品。涉及壓力、溫度、濕度、電流、液位、磁阻、霍爾、流量、稱重、光纖、傾角、扭矩、氣體、光電、位移、觸力、紅外、速度、加速度等多種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如血壓計)、工業控制、冶金化工、汽車製造、教育科研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