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焊接電路板時應遵循什麼原則
焊接電路板時應遵循的原則:
①元器件在電路板插裝的順序是先低後高,先小後大,先輕後重,先易後難,先一般元器件後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裝後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安裝。
②元器件插裝後,其標志應向著易於認讀的方向,並盡可能從左到右的順序讀出。
③有極性的元器件極性應嚴格按照圖紙上的要求安裝,不能錯裝。
④元器件在電路板上的插裝應分布均勻,排列整齊美觀,不允許斜排、立體交叉和重疊排列;不允許一邊高、一邊低,也不允許引腳一邊長、一邊短
焊接的操作方法:
1、坐姿端正,左手拿焊錫絲,右手握(抓)烙鐵,眼睛離焊點30cm左右;
2、50W(含50W)以下的烙鐵採用持筆式握姿,50W以上的烙鐵採用抓式握姿;
3、烙鐵頭尖端和線路板的夾角一般在35°~55°角之間;
4、烙鐵加熱後,先把烙鐵頭放在焊件上稍許加熱後再適量放錫絲,烙鐵與錫絲的先後時間間隔為1~3(秒),具體情況憑經驗,可謂熟能生巧;
5、焊錫量不能過多,否則出現雍腫過飽,甚至漏至反面而造成相鄰焊點短路,少則欠缺飽滿,一般焊錫量為所焊焊孔體積的90~120%為宜。
6、焊接時要均勻加熱,就是烙鐵對引腳和焊盤同時加熱,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線狀焊料,端頭一般留出2~5CM的錫絲,藉助中指往前推(送焊料)。
7、焊拉時烙鐵尖腳側面和元件(燙錫電線)觸腳側面適度用輕力加以磨擦產生磨擦粗糙面(注意不可損壞元器件),使之充分溶錫。
8、剪管腳(引線)時,線路板應斜於地面,盡量使管腳落在地板上或廢品箱里(專用的),一般留焊點在1.5~2mm為宜,除元要求剪腳的外。
9、焊接完畢後,元件與線路板要連接良好,絕不允許出現虛焊、脫焊等不良現象,每一個焊點的焊錫覆面率為80%以上。
2. 焊接主板時應當注意什麼
焊接主板DXT-V8補焊錫絲 先准備元件 焊接用烙鐵一把 焊接錫絲一卷因為沒有幾米賣的 元件分正負別裝反了
3. 電路板焊接問題
對於那幾個空堵了,所以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焊盤的受熱溫度和時間,
1.最快!! 如果是電解電容管腳的間距比較近,少的,用恆溫電烙鐵(刀頭)溫度330度左右,在正面直接加熱倆個焊點,器件在背面直接插進去就可以了.但是你要不太熟練的話,最好倆個人一塊,而且時間要控制在3S內,插不進去的話不要硬插,很容易把焊盤焊掉的.所以這個方法是要點技術.
2,用吸錫繩貼到被堵的焊盤上,加熱吸錫繩就可以把錫搞出來,同樣要注意溫度和時間.
3,用吸錫槍,如果被堵的空不是接地的,建議用吸勁小點的吸錫強,因為在處理的時候時間和溫度找空不好很容易把焊盤搞下來.
4,找一塊書,或是不太硬的東西放到桌子邊,一個手拿板子,一個手用烙鐵加熱焊盤,迅速的把板子磕下去,也可以把錫搞出來
注意:一 1和4是在缺乏工具,而且有技術含量的前提下不得已採取的方法.建議採取2,3安全
二 注意安全 安全第一!
4. pcb板焊接需要哪些准備
我是做pcb的,一般工藝要求有:
1.
板材的玻璃化溫度,即常說的tg值,普通的用135度,如果無鉛焊接就150度,180度,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
2.
2.
公差要求.包括板厚,孔徑,線寬,smt,bga,外形尺寸,翹曲度等
3.
3.
最小線寬/間距和最小孔徑是多少?
4.
4.銅薄厚度內層1oz,外層是1oz起鍍還是完成後1oz,?外層是要電鍍的.一般鍍面銅20-30um,
5.
5.完成孔壁銅厚是多少?
6.
6.有沒有阻抗要求?如果有公差是多少?
7.
還有其他方面,需不需要特殊處理的?
5. 焊電路板的晶元要注意哪些注意細節
焊接電路板注意事項: 1. 呈圓焊接順序。 元器件裝焊順序依次為:電阻器、電容器、二極體、三極體、集成電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為先小後大。 2. 晶元與底座都是有方向的。焊接時要嚴格按照 PCB 板上的缺口所指的方向,使晶元,底座與 PCB 三者的缺口都對應。 3. 焊接時要使焊點周圍都有錫將其牢牢焊住,防止虛焊。 4. 在焊接圓形的極性電容器時,一般電容值都是比較大的, 其電容器的引腳是分長短的以長腳對應「+」號所在的孔。 5. 晶元在安裝前最好先兩邊的針腳稍稍彎曲, 使其有利於插入底座對應的插口中。 6. 電位器也是有方向的, 其旋鈕要與 PCB 板上凸出方向相對應。 7. 取電阻時, 找到所需電阻後, 拿剪刀剪下所需數目電阻, 並寫上電阻, 以便查找。 8. 裝完同一種規格後再裝另一種規格, 盡量使電阻器的高低一致。焊完後將露在印製電路板表面多餘引腳齊根剪去。 9. 焊接集成電路時,先檢查所用型號, 引腳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時先焊邊沿對腳的二隻引腳, 以使其定位,然後再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逐個焊接。 10. 對引腳過長的電器元件,如電容器,電阻等。焊接完後,要將其剪短。 11. 焊接後用放大鏡查看焊點,檢查是否有虛焊以及短路的情況的發生。 12. 當有連線接入時,要注意不要使連線深入過長,以至於將其旋在電線的橡膠皮上,出現斷路的情況。 13. 當電路連接完後,最好用清洗劑對電路的表面進行清洗,以防電路板表面附著的鐵屑使電路短路。 14. 在多台儀器老化的時候,要注意電線的連接零線對零線,火線對火線。 15. 當最後組轉時,應將連線紮起以防線路混亂交叉。 16. 要進行老化工藝可發現很多問題;連線要接緊,螺絲要旋緊,當反復插拔多次後,要注意連線接頭是否有破損。 17. 焊接上錫時,錫不宜過多。當焊點焊錫錐形時即為最好。
6. 電路板的焊接工藝和注意事項
電路板焊接注意事項1. 過孔與焊盤:
過孔不要用焊盤代替,反之亦然。
2.單面焊盤:
不要用填充塊來充當表面貼裝元件的焊盤,應該用單面焊盤,通常情況下單面焊盤不鑽孔,所以應將孔徑設置為0。
3. 文字要求:
字元標注等應盡量避免上焊盤,尤其是表面貼裝元件的焊盤和在Bottem層上的焊盤,更不應印有字元和標注。如果實在空間太小放不了字元而需放在焊盤上的,又無特殊聲明是否保留字元,我們在做板時將切除Bottem層上任何上焊盤的字元部分(不是整個字元切除)和切除TOP層上表貼元件焊盤上的字元部分,以保證焊接的可靠性。大銅皮上印字元的,先噴錫後印字元,字元不作切削。板外字元一律做刪除處理。
4. 阻焊綠油要求:
A. 凡是按規范設計,元件的焊接點用焊盤來表示,這些焊盤(包括過孔)均會自動不上阻焊,但是若用填充塊當表貼焊盤或用線段當金手指插頭,而又不作特別處理,阻焊油將掩蓋這些焊盤和金手指,容易造成誤解性錯誤。
B. 電路板上除焊盤外,如果需要某些區域不上阻焊油墨(即特殊阻焊),應該在相應的圖層上(頂層的畫在Top Solder Mark層,底層的則畫在Bottom Solder Mask 層上)用實心圖形來表達不要上阻焊油墨的區域。比如要在Top層一大銅面上露出一個矩形區域上鉛錫,可以直接在Top Solder Mask層上畫出這個實心的矩形,而無須編輯一個單面焊盤來表達不上阻焊油墨。
C.對於有BGA的板,BGA焊盤旁的過孔焊盤在元件面均須蓋綠油。
5. 鋪銅區要求:
大面積鋪銅無論是做成網格或是鋪實銅,要求距離板邊大於0.5mm。對網格的無銅格點尺寸要求大於15mil×15mil,即網格參數設定窗口中Plane Settings中的
(Grid Size值)-(Track Width值)≥15mil,Track Width值≥10,如果網格無銅格點小於15mil×15mil在生產中容易造成線路板其它部位開路,此時應鋪實銅,設定:
(Grid Size值)-(Track Width值)≤-1mil。
6. 外形的表達方式:
外形加工圖應該在Mech1層繪制,如板內有異形孔、方槽、方孔等也畫在Mech1層上,最好在槽內寫上CUT字樣及尺寸,在繪制方孔、方槽等的輪廓線時要考慮加工轉折點及端點的圓弧,因為用數控銑床加工,銑刀的直徑一般為φ2.4mm,最小不小於φ1.2mm。如果不用1/4圓弧來表示轉折點及端點圓角,應該在Mech1層上用箭頭加以標注,同時請標注最終外形的公差范圍.
7. 焊接電路板時,在處理焊點上有什麼技巧么
焊接抄電路板時,在處理焊點上的襲技巧:
這個與所用的烙鐵頭和操作有關。焊接的一般步驟是1、准備 2、加熱 3、加焊料 4、移開焊料 5、移開烙鐵 ,焊接時尤其注意應先移開焊料再過2-3秒後移開電烙鐵 ,還有烙鐵頭尖點的比較好焊,實在不行可以少許加點松香做助焊劑。烙鐵和電路板之間45度,焊接面光滑,焊點太大也不要太小,焊接時間不要太長,容易燒壞元器件和破壞板上的銅線。焊接順序基本上是從內到外,先低後高。
8. 焊接電路板有什麼技巧
1、電路板要干凈,最好是鍍錫板
2、元件若是新元件,不要處理,引回腳有焊錫,可以直接焊答
3、電烙鐵要先搪錫,以利傳熱
4、元件穿孔後,先將烙鐵靠近管腳,焊錫絲接觸烙鐵的發亮部位,熔化後,繞焊盤移動焊錫絲
5、待焊錫足夠了,再拿走焊錫絲
6、電烙鐵還要待上1~3秒,以使冶金過程完成
9. PCB板無鉛焊接注意事項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鉛電子產品上市,可靠性問題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問題。與其它無鉛相關問題(如合金選擇、工藝窗口等)不同,在可靠性方面,我們經常會聽到分歧很大的觀點。一開始,我們聽到許多「專家」說無鉛要比錫鉛更可靠。就在我們信以為真時,又有「專家」說錫鉛要比無鉛更可靠。我們到底應該相信哪一個呢?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無鉛焊接互連可靠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取決於許多因素,我們簡單列舉以下七個方面的因素:1)取決於焊接合金。對於迴流焊,「主流的」無鉛焊接合金是Sn-Ag-Cu(SAC),而波峰焊則可能是SAC或Sn-Cu。SAC合金和Sn-Cu合金擁有不同的可靠性性能。2)取決於工藝條件。對於大型復雜電路板,焊接溫度通常為260(C,這可能會給PCB和元器件的可靠性帶來負面影響,但它對小型電路板的影響較小,因為最大迴流焊溫度可能會比較低。3)取決於PCB層壓材料。某些PCB (特別是大型復雜的厚電路板)根據層壓材料的屬性,可能會由於無鉛焊接溫度較高,而導致分層、層壓破裂、Cu裂縫、CAF (傳導陽極絲須)失效等故障率上升。它還取決於PCB表面塗層。例如,經過觀察發現,焊接與Ni層(從ENIG塗層)之間的接合要比焊接與Cu (如OSP和浸銀)之間的接合更易斷裂,特別是在機械撞擊下(如跌落測試中)。此外,在跌落測試中,無鉛焊接會發生更多的PCB破裂。4)取決於元器件。某些元器件,如塑料封裝的元器件、電解電容器等,受到提高的焊接溫度的影響程度要超過其它因素。其次,錫絲是使用壽命長的高端產品中精細間距的元器件更加關注的另一個可靠性問題。此外,SAC合金的高模量也會給元器件帶來更大的壓力,給低k介電系數的元器件帶來問題,這些元器件通常會更加易失效。5)取決於機械負荷條件。SAC合金的高應力率靈敏度要求更加註意無鉛焊接界面在機械撞擊下的可靠性(如跌落、彎曲等),在高應力速率下,應力過大會導致焊接互連(和/或PCB)易斷裂。6)取決於熱機械負荷條件。在熱循環條件下,蠕變/疲勞交互作用會通過損傷積聚效應而導致焊點失效(即組織粗化/弱化,裂紋出現和擴大),蠕變應力速率是一個重要因素。蠕變應力速率隨著焊點上的熱機械載荷幅度變化,從而SAC焊點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能夠比Sn-Pb焊點承受更多的熱循環,但在「比較嚴重」的條件下比Sn-Pb焊點承受更少的熱循環。熱機械負荷取決於溫度范圍、元器件尺寸及元器件和基底之間的CTE不匹配程度。例如,有報告顯示,在通過熱循環測試的同一塊電路板上,帶有Cu引線框的元器件在SAC焊點中經受的熱循環數量要高於Sn-Pb焊點,而採用42合金引線框的元器件(其PCB的CTE不匹配程度更高)在SAC合金焊點中比Sn-Pb焊點將提前發生故障。也是在同一塊電路板上,0402陶瓷片狀器件的焊點在SAC中通過的熱循環數量要超過Sn-Pb,而2512元器件則相反。再舉一個例子,許多報告稱,在0℃和100℃之間熱循環時,FR4上1206陶瓷電阻器的焊點在無鉛焊接中發生故障的時間要晚於Sn-Pb,而在溫度極限是-40℃和150℃時,這一趨勢則恰好相反。7)取決於「加速系數」。這也是一個有趣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因素,但這會使整個討論變得復雜得多,因為不同的合金(如SAC與Sn-Pb)有不同的加速系數。因此,無鉛焊接互連的可靠性取決於許多因素。這些因素錯綜復雜、相互影響,其詳細討論可以參見最新出版的圖書《無鉛焊接互連可靠性》
10. 焊接電路板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你可以網路一下,這個很多的,像一些基本的,烙鐵和電路板之間45度,專焊接面光滑,焊點屬太大也不要太小,焊接時間不要太長,容易燒壞元器件和破壞板上的銅線。焊接順序基本上是從內到外,先低後高,等等,這個網上資料還是很多的
,所謂熟能生巧,你焊個兩到三塊板子就知道怎麼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