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示波器探頭怎麼接被測電路
實際上是一根接地,一根接需檢測波形的電位點。接地的探頭要緊跟著另一根探頭的迴路走,也就是說接地探頭不是固定一個點的。
⑵ 老師你好,我採用下面的電路圖來驅動超聲波發射,探頭兩端的尖端電壓有120vpp。
既然探頭都標稱80度了,你才做到45度,這很明顯是功率不夠嘛。
你那個發射電路,也太玩具了吧?
把1K電阻換成200歐,跟單片機的電源分開(獨立電源,共地);
還有那個220uF電容,換成2200uF的,1000也行;
8050這種驅動LED的東西怎麼能用在這里?那玩意耐壓才25V,除非你的Vcc不高於9V,否則很快會完蛋,有條件的話弄個達林頓三極體吧,電流1A-8A,耐壓要求3倍Vcc以上才行用得住;
那個T是什麼?中軸?這幾天問中周的都是你吧,動手纏個變壓器去,1比10,1比20都行,初級纏個幾十圈就行了(其實如果纏的好,幾圈就行),骨架選型沒把握的話就選個大點的,瓶塞那麼大就挺大了。
還有,那個20K電阻,為什麼要上20K?你發射的超聲波是連續的么?還是脈沖?探頭的阻抗是多大?
最後還有,「尖端電壓120V」,那一個『尖』除了能擊穿個三極體之類,能有多大能量推動探頭?你怎麼也得把輸出波形弄成正弦波,至少得沒有那個『尖』然後再測量Vpp,這才是真正的推動力。不會弄是吧?其實還是變壓器的問題,要麼,就在初級上並聯個安規電容,別忘了耐壓要高哦!
⑶ 2個示波器探頭測量電路板上的兩個信號,CH1和CH2兩個探頭的接地線接電路板上同一個點的地,CH1
從你的表述來看,是接地的位置太遠了。信號1和信號2應分別使用各自的地。接地太遠導致地線過長,從而造成雜訊變大以及出現幅度的變化。
⑷ 低音電路的工作是什麼原理
低音增強技術(TruBass)可以產生更加深邃、渾厚、富有彈性的低音,在用容積較小的多媒體音箱重放時所產生的低音效果幾乎可以和大音箱相媲美。 它所產生的虛擬聲場的范圍要比揚聲器自身產生的聲場范圍大了許多,相應地,最佳聽音區的范圍也大了許多。
從心理聲學上說,當人耳接收到某一丟失基頻的特定諧波頻率,它會根據聽到的高頻諧波自動將基頻補回來。通過加強信號中某一基頻的倍頻或高頻諧波分量——這些諧波成分已超出特定揚聲器尺寸所能否重現的范圍——TruBass 產生了極大提升過了的低頻相應。
TruBass利用了人耳收聽音樂和聲音的這種方式。聲音的復現過程不只對揚聲器產生的聲音能量的復現過程,還包括外耳、聽覺神經、大腦、和聽眾識別過程。所有這些因素都用來將聲音的振動轉化為神經的刺激,最終形成感覺,或聽覺。
人體聽力系統具有非線性,即會產生如附加泛音和諧波成分等實際在人耳通道所接收到的音頻信號中沒有的互調失真。這種非線性效果在低頻尤為明顯。舉例來說,如果揚聲器產生了100Hz 和 150Hz的音調,聽力系統將產生一個50Hz 的互調分量,這正是兩種實際頻率的差頻。
根據輸入信號基波的頻率和幅度,TruBass對高頻進行處理,從而產生了這種感覺:揚聲器中發出低頻聲音。大腦將這組提升後的諧波進行推斷,還原出音源中由於揚聲器的尺寸限制所造成的巨大衰減和丟失的低音信號。原始音頻中的部分都沒有消除和改變。增加低音提升的方式不會對音質帶來損失。一旦諧波處理結束,提升低音效果的同時,對信號進行動態處理來控制音調漂移。
所提升的諧波頻率的范圍可以根據揚聲器性能調節。產品工程師可以選擇任何頻率范圍來匹配實際使用的揚聲器驅動的特性。
本質上,低頻音頻缺少可分辨立體聲分離度。所以,不必對立體聲輸入並行處理。推薦的實現方法需要將兩個立體聲輸入混合後,進行TruBass提升, 然後對每一路輸出等量地再次混合。這種方式對降成本有效,且保證了低音能量在兩個通道中平均分配。 很多揚聲器不能還原最低的音樂音調。音調越低,揚聲器還原的效果越差。這就是低音上移。大尺寸的、更昂貴的揚聲器的上移較輕,所以聽起來低音頻聽起來相對較好。
TruBass加重低音頻率分量的工作方式正是與揚聲器上移曲線相反,從而減輕上移,改善低音還原。
揚聲器在某個頻率下,會徹底失去還原聲音的能力。TruBass仍可以利用缺失基音的心理聲學原理來改善這些頻率上的低音感知。
樂器的特性就是它所產生的諧音的產物。諧音是一組頻率,從一倍諧音即基音開始,基音決定了音符的音調。
耳/腦系統一個有趣的特點是:即使一組諧音的基音缺失,我們仍可以正確地聽到其音調,尤其當低頻的諧音存在的時候。管風琴製作者利用此原理,用只發出諧音的風管產生極低的音符。通過加重音樂信號中的自然諧音,TruBass 提升了基音音調的感覺,而這些低音對揚聲器拉說太低以致無法還原。
⑸ 這個調音電路圖為什麼還要加下面那個電阻,如圖
如果沒有下面那個電阻。當電位器調到最下面位置時,這個點的輸出為「零」,結果就是內把另外兩路容的信號都拉到了「零」。造成後級輸入為「零」。輸出失聲。
這個調音電路的工作原理是把前級來的信號分成「低」、「中」、「高」三個頻段,分別進行控制,再同時輸入後級。當然不能因其中一路調到「零」時把另外兩路一起拉到「零」而造成失聲。
這個電阻就是為了保證某個電位器調至「零」時,另外兩路信號不受影響(減小影響)。
⑹ 音箱分頻器電路圖冊
詳解幾款常用分頻器及音箱分頻器電路圖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作者:wuzhan2016年10月27日 15:22
[導讀]雖然中頻單元的有效頻響寬達800Hz~10kHz,L2、L3與C2、C 3組成的帶通濾波器僅取其1.5~6kHz的一段頻帶,這也是它的黃金頻段。L4、C4構成的高通濾波器將YDQG5-14的分頻點定為6kHz,本單元的下限截止頻率也取得較高,將更加輕松自如地在高頻段發揮它的特長。
如下圖所示的是一款簡單的分頻器電路圖。其中L1與C1組成的低通濾波器將200-54的分頻點選在1.5kHz,這里將它的分頻點適當提高,主要是單元特性好,更重要是音頻的功率多半都集中在中低頻,適當提高低頻單元的截止頻率,可以充分發揮單元特長,給出的聲音將更加飽滿有力度。如果分頻點過低,不但喪失了單元優勢,反而還會加重中頻單元的負擔,引起振幅過載、失真增大等弊病。
雖然中頻單元的有效頻響寬達800Hz~10kHz,L2、L3與C2、C 3組成的帶通濾波器僅取其1.5~6kHz的一段頻帶,這也是它的黃金頻段。L4、C4構成的高通濾波器將YDQG5-14的分頻點定為6kHz,本單元的下限截止頻率也取得較高,將更加輕松自如地在高頻段發揮它的特長。由於合理的選擇分頻點,3個單元各自都工作在聲效率最高的頻帶,故系統的綜合靈敏度也要比各單元的平均特性靈敏度高出1~2dB.
此分頻器元件少,電路也很簡單,對於分頻電容器最起碼的要求是高頻特性好,耗損及容量誤差小。目前的聚丙烯CBB無極性電容器的耗損角正切值僅為0.08% ~0.1% ,高頻性能優異,體積小、無感、價廉,完全能勝任Hi-Fi系統分頻電路的需要。本音箱選用耐壓為63V的CBB21、CBB22電容器,9.4 uF的用2隻4.7 uF的並聯即可。
⑺ 示波器的探頭接地端是不是必須接到電路板的地呢
正規的接法是接地的,即示波器探頭外殼地與大地相連的,如果你的示波器探頭沒有與大地相連(電源線里沒有地線),也是可以接到其它線路上的,但是很危險,謹慎操作。
⑻ 示波器接地探頭為什麼接上電路就炸
示波器輸入端輸入阻抗一般是1m,用手觸摸示波器的信號腳,有工頻感應信號通過人體傳輸給它,輸入阻抗高,所以盡管信號微弱,還是有類似正弦波顯示。觸摸接地端不會有任何波動,因為示波器顯示的是信號端和接地端的電壓差波形,而探頭地是連接示波器儀器的地以及大地(通過3芯電源插座)的,感應電壓甚至接個正常電壓到地,相當於直接將其直接短路到地,所以不會有電壓差,也就不會有波形。
⑼ 最簡單的不用地線的收音機電路圖
除了使用220V市電的電子管收音機或廣播擴音設備要求接地外,任何收音機、音響、影碟機等,都沒必要接地,也沒有接地連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