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路 電路元件
首先,電抄壓和電流一個是sin一個是cos,所以肯定不是電阻,電阻的電壓和電流是線性關系;
對電壓函數求導,便會得出一個cos的函數,正好與電流函數相符,說明該元件是電容。
而對於電感,電壓是電流的導數乘以一個系數;
電壓源的電壓是恆定的。
② 常見的電子元件有那些
電容,電阻,集成電路自也是吧 電位器 電感器 變壓器 連接器 電子管/磁控管 晶體/晶振 光電器件 感測器 繼電器 防靜電/保 二極體,三極體,電阻,電容,電感器,橋式整流器,變壓器,除集成電路外,最常用的就是這些
③ 電路元件作用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電路元件一般是指電路中的一些無源元件,比如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等。電路元件主要對電路提供整流、開關和放大功能的(電路)元件。註:有源元件在電路中,也可以起到電阻和電容的作用,或者是將外部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比如發光二極體、晶體管、半導體集成電路、光敏半導體器件和光發射半導體器件等。而具有放大功能的晶體管等往往稱為電子器件,有時也稱集成電路為一個器件。電子電路是由各種元件和各種器件組成的。
元件
基本電路中的電路元件的作用
1】二極體D與電阻Ri的作用:二極體對AM波的線性解調的特性正向半波進行整流,在電阻Ri的兩端作為輸出波形輸出。成間斷的脈沖形狀。
2】電容器C2與電路Ri的作用:為了去除此間斷的脈沖波形部分,這是因為在二極體導通時,對電容器C2充電,所存儲的電荷在負半周期內會通過電阻Ri放電,呈連續波形。載波的頻率非常高,波形的間隔更密,輸出如包絡線的波形。
3】電容器C與電阻R2的作用:電容器C是為了阻止直流成分、導通交流成分(信號波)而接人的耦合電容器。C的電抗Xc可以用1/(27rfe)表示,頻率越高電抗越低,反而對低頻呈高電抗。直流的頻率可視作0,C對於直流起無窮大電阻的作用,所以直流成分在此被阻止。因此,只有信號成分通過C,被輸出至負載電阻R。的兩端。
子元件
4】被去除的直流成分的利用:在解調電路中被與信號波分離的直流成分(主要是載波成分)不是無用的東西,它也被巧妙地利用。由天線接收的電波,因受空中各種各樣條件的影響,有時會出現強弱變化,稱此為衰減( fading)。接收電波較弱的廣播時,輸出會時大時小。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就必須在接收電路中根據電波的強弱自動控制音量,這就要利用解調電路產生的直流成分(解調後的載波成分)。
電路元件的作用總結
電阻有串並聯、混連,可用於分壓、限流等 。
電容有串並聯,在電路中可以用於耦合、去耦合、旁路、濾波等 。
電感有串並聯,在電路中可以用於濾波 。
二極體單向導電,可作為整流、開關、限幅 。
三極體有放大和開關兩種作用,基本電路:共基共射共集。
運放可以做成比較電路、運算電路。 變壓器改變信號的傳輸阻抗。假設現在揚聲器的音量變大,解調電路的直流成分也會變大,將其轉換成反向電壓反饋給輸入,使它發揮抑制接收器輸入的作用。揚聲器的音量變小時,反饋部分減小,抑制輸入的作用也變小。這種自動地使音量維持一定的電踣稱作自動音量控制電路或自動增益控制電路。
④ 電子元器件有那些
常見的來電子元器件包括有:電阻、電自容、電感、電位器、電子管、散熱器、機電元件、連接器、半導體分立器件、電聲器件、激光器件、電子顯示器件、光電器件、感測器、電源、開關、微特電機、電子變壓器、繼電器、印製電路板、集成電路等。
電子元器件可以大致分為電子元件和電子器件兩種,其中電子元件又可以分為電路類元件和連接類元件,而電子器件可以分為主動器件和分立器件。
(4)電路元件的擴展閱讀:
電子元器件是電子元件和小型的機器、儀器的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構成,可以在同類產品中通用;常用來代指電器、無線電、儀表等工業的某些零件,它是電容、晶體管、游絲等電子器件的總稱。
近代以來,伴隨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的擴大,電子元器件行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像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區都有著較完整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鏈,具有相當的規模和配套能力。要知道,目前我國電子元件的產量已佔全球的近39%以上,其中電阻器、電容器、電聲器件、磁性材料、壓電石英晶體、印製電路板等電子元器件的產量都高居世界第一。
參考資料:網路-電子元器件
⑤ 電子元件和電子器件什麼區別
元件:工廠在加工產品是沒有改變分子成分產品可稱為元件,不需要能源的器件。它包括:電阻、電容、電感器。(又可稱為被動元件PassiveComponents)(1)電路類器件:二極體,電阻器等等(2)連接類器件:連接器,插座,連接電纜,印刷電路板(PCB)
器件:工廠在生產加工時改變了分子結構的器件稱為器件
器件分為:
1、主動器件,它的主要特點是:(1)自身消耗電能(2)還需要外界電源。
2、分立器件,分為(1)雙極性晶體三極體(2)場效應晶體管(3)可控硅 (4)半導體電阻電容
電阻
電阻在電路中用「R」加數字表示,如:R1表示編號為1的電阻。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分流、限流、分壓、偏置等。
電容
電容在電路中一般用「C」加數字表示(如C13表示編號為13的電容)。電容是由兩片金屬膜緊靠,中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而組成的元件。電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電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貯存電能的大小,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它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
晶體二極體
晶體二極體在電路中常用「D」加數字表示,如: D5表示編號為5的二極體。作用:二極體的主要特性是單向導電性,也就是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導通電阻很小;而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導通電阻極大或無窮大。正因為二極體具有上述特性,無繩電話機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離、穩壓、極性保護、編碼控制、調頻調制和靜噪等電路中。電話機里使用的晶體二極體按作用可分為:整流二極體(如1N4004)、隔離二極體(如1N4148)、肖特基二極體(如BAT85)、發光二極體、穩壓二極體等。
電感器
電感器在電子製作中雖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們在電路中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電感器和電容器一樣,也是一種儲能元件,它能把電能轉變為磁場能,並在磁場中儲存能量。電感器用符號L表示,它的基本單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為單位。它經常和電容器一起工作,構成LC濾波器、LC振盪器等。另外,人們還利用電感的特性,製造了阻流圈、變壓器、繼電器等。
組合電路
集成電路是一種採用特殊工藝,將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為縮寫為IC,也俗稱晶元。模擬集成電路主要是指由電容、電阻、晶體管等元件組成的模擬電路集成在一起用來處理模擬信號的集成電路。有許多的模擬集成電路,如集成運算放大器、比較器、對數和指數放大器、模擬乘(除)法器、鎖相環、電源管理晶元等。模擬集成電路的主要構成電路有:放大器、濾波器、反饋電路、基準源電路、開關電容電路等。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主要是通過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手動的電路調試,模擬而得到,與此相對應的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大部分是通過使用硬體描述語言在EDA軟體的控制下自動的綜合產生。數字集成電路是將元器件和連線集成於同一半導體晶元上而製成的數字邏輯電路或系統。根據數字集成電路中包含的門電路或元、器件數量,可將數字集成電路分為小規模集成(SSI)電路、中規模集成MSI電路、大規模集成(LSI)電路、超大規模集成VLSI電路和特大規模集成ULSI)電路。
小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個以內,或元器件數不超過100個;中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100個之間,或元器件數在100-1000個之間;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0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個之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萬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它包括:基本邏輯門、觸發器、寄存器、解碼器、驅動器、計數器、整形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微處理器、單片機、DSP等。
⑥ 電路元件有哪些
一般的電路,都包含了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IC集成電路等。這是電路的基本元件。
⑦ 常用的電子元器件有哪些
常用的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晶體二極體、穩壓二極體、電感、變容二極體等。
1、電阻
電阻,因為物質對電流產生的阻礙作用,所以稱其該作用下的電阻物質。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沒有電阻或電阻很小的物質稱其為電導體,簡稱導體。不能形成電流傳輸的物質稱為電絕緣,稱絕緣體。
2、電容
電容(或電容量)指的是在給定電位差下的電荷儲藏量;記為C,國際單位是法拉(F)。一般來說,電荷在電場中會受力而移動,當導體之間有了介質,則阻礙了電荷移動而使得電荷累積在導體上;造成電荷的累積儲存,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兩片平行金屬板。也是電容器的俗稱。
5、電感
電感:當線圈通過電流後,在線圈中形成磁場感應,感應磁場又會產生感應電流來抵制通過線圈中的電流。我們把這種電流與線圈的相互作用關系稱其為電的感抗,也就是電感,單位是「亨利」(H)。也可利用此性質製成電感元件。
6、變容二極體
變容二極體又稱「可變電抗二極體」。是一種利用PN結電容(勢壘電容)與其反向偏置電壓Vr的依賴關系及原理製成的二極體。變容二極體是根據普通二極體內部「PN結」的結電容能隨外加反向電壓的變化而變化這一原理專門設計出來的一種特殊二極體。變容二極體在無繩電話機中主要用在手機或座機的高頻調制電路上,實現低頻信號調制到高頻信號上,並發射出去。在工作狀態,變容二極體調制電壓一般加到負極上,使變容二極體的內部結電容容量隨調制電壓的變化而變化。
⑧ 什麼事電路元件
理想電路元件就是理論定義的電路元器件。所謂『理想』的電路元件,是相對內於現實『實際』使容用的電路元件而言。比如在現實的實際電阻元件,先不論其電阻材料本身在實際的環境中會使其實際值與設計值存在差別,僅考慮它的實際物理尺寸的存在就會在實際的高頻電路中還會存在有寄生的電感和電容的特性存在。而這些寄生有別於其原來元件的特性還會隨著實際使用環境的不同顯示出不同的特性,給實際的電路設計和分析帶來困難。所以在實際的電路設計中都是用『理想』化的元件,即不考慮(剔除)實際的寄生特性,以單純化(理想化)的元件規格來定義元件。
⑨ 組成電路的四種基本元件是什麼
一般來說是有三種: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你看到的電路都是由這三種組成的.我們平常看到的電子器件、晶元、集成電路等其實都是由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構成。
我看已經回答的這些人,可能都不是做電子這行的吧,回答的很外行,呵呵(別罵我~~).
如果樓主非要追究第四種:
美國惠普公司實驗室研究人員在5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宣稱,他們已經證實了電路世界中的第四種基本元件———記憶電阻器,簡稱憶阻器(Memristor)的存在,並成功設計出一個能工作的憶阻器實物模型。這項發現將有可能用來製造非易失性存儲設備、即開型PC、更高能效的計算機和類似人類大腦方式處理與聯系信息的模擬式計算機等鋪平了道路,未來甚至可能會通過大大提高晶體管所能達到的功能密度,對電子科學的發展歷程產生重大影響。
華裔科學家37年前理論預測成真
基礎電子學教科書列出了三種基本的被動電路元件: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早在197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華裔科學家蔡少棠教授就從理論上預言了憶阻器的存在。憶阻器實際上就是一個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器。蔡少棠發表的論文《憶阻器:下落不明的電路元件》提供了憶阻器的原始理論架構,推測電路有天然的記憶能力,即使電力中斷亦然。簡單說,憶阻器是一種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通過控制電流的變化可改變其阻值,如果把高阻值定義為「1」,低阻值定義為「0」,則這種電阻就可以實現存儲數據的功能。
雖然這一預測提出已近40年,但一直無人能證實這一現象的存在。來自惠普實驗室下屬的信息和量子系統實驗室的4位研究人員,最近證實了憶阻現象在納米尺度的電子系統中確實是天然存在的,他們以《尋獲下落不明的憶阻器》為論文標題來呼應蔡教授的預測。在這樣的系統中,固態電子和離子運輸在一個外加偏置電壓下是耦合在一起的。這一發現可幫助解釋過去50年來在電子裝置中所觀察到的明顯異常的回滯電流—電壓行為的很多例子。蔡教授對這項研究成果感到興奮,稱「從來沒想到」他的理論被擱置37年後還能得到證實。
研究人員表示,憶阻器器件的最有趣特徵是它可以記憶流經它的電荷數量。蔡教授原先的想法是:憶阻器的電阻取決於多少電荷經過了這個器件。也就是說,讓電荷以一個方向流過,電阻會增加;如果讓電荷以反向流動,電阻就會減小。簡單地說,這種器件在任一時刻的電阻是時間的函數———或多少電荷向前或向後經過了它。這一簡單想法的被證實,將對計算及計算機科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有望製成更快更節能的即開型PC
憶阻器最簡單的應用就是構造新型的非易失性隨機存儲器,或當計算機關閉後不會忘記它們曾經所處的能量狀態的存儲晶元。研究人員稱,今天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當你關閉PC電源時,動態隨機存儲器就忘記了那裡曾有過什麼,所以下次打開計算機電源,你就必須坐在那兒等到所有需要運行計算機的東西都從硬碟裝入到動態隨機存儲器。有了非易失性隨機存儲器,那個過程將是瞬間的,並且你的PC會回到你關閉時的相同狀態。
研究人員稱,憶阻器可讓手機在使用數周或更久時間後無需充電,也可使筆記本電腦在電池電量耗盡後很久仍能保存信息。憶阻器也有望挑戰目前數碼設備中普遍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因為它具有關閉電源後仍可以保存信息的能力。利用這項新發現製成的晶元,將比目前的快閃記憶體更快地保存信息,消耗更少的電力,佔用更少的空間。
為開發模擬式計算機鋪平道路
憶阻器還能讓電腦理解以往搜集數據的方式,這類似於人類大腦搜集、理解一系列事情的模式,可讓計算機在找出自己保存的數據時更加智能。比如,根據以往搜集到的信息,憶阻器電路可以告訴一台微波爐對於不同食物的加熱時間。
當前,許多研究人員正試圖編寫在標准機器上運行的計算機代碼,以此來模擬大腦功能,他們使用大量有巨大處理能力的機器,但也僅能模擬大腦很小的部分。研究人員稱,他們現在能用一種不同於寫計算機程序的方式來模擬大腦或模擬大腦的某種功能,即依靠構造某種基於憶阻器的模擬類大腦功能的硬體來實現。其基本原理是,不用1和0,而代之以像明暗不同的灰色之中的幾乎所有狀態。這樣的計算機可以做許多種數字式計算機不太擅長的事情———比如做決策,判定一個事物比另一個大,甚至是學習。這樣的硬體可用來改進臉部識別技術,應該比在數字式計算機上運行程序要快幾千到幾百萬倍。
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現在就可以用任何工廠來做這些東西,但是投資憶阻器電路設計要比建造工廠昂貴得多,而且,目前還沒有憶阻器的模型,關鍵是要設計出必要的工具,並為憶阻器找到合適的應用。憶阻器需要多久才能應用於實際的商業器件,相對於技術問題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個商業決策問題。研究人員預測,這種技術產品5年後才可能投入商業應用。
如今,美國惠普公司實驗室的斯坦·威廉斯和同事在進行極小型電路實驗時,終於製造出憶阻的實物模型。他們像製作三明治一樣,將一層納米級的二氧化鈦半導體薄膜夾在由鉑製成的兩個金屬薄片之間。這些材料都是標准材料,製作憶阻的竅門是使其組成部分只有5納米大小,也就是說,僅相當於人一根頭發絲的1萬分之一那麼細。
科學家指出,只有在納米尺度上,憶阻的工作狀態才可以被察覺到。他們希望這種新元件能夠給計算機的製造和運行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科學家說,用憶阻電路製造出的計算機將能「記憶」先前處理的事情,並在斷電後「凍結」這種「記憶」。這將使計算機可以反復立即開關,因為所有組件都不必經過「導入」過程就能即刻回復到最近的結束狀態。
左上圖中顯示了排成一排的17個憶阻器,由17條鉑納米線與另一條線及夾在每個交界處的二氧化鈦薄塊相交構成。每條線50納米寬,相當於150原子寬。(科技日報)